千年华胥之梦:董启章、孟元老“梦华体”叙事
古代中国人的四大梦:华胥梦、南柯梦、蝴蝶梦和高唐梦

古代中国人的四大梦:华胥梦、南柯梦、蝴蝶梦和高唐梦作者:王清和一个人有梦。
一个民族也有梦。
一个人的梦,有时能影响、塑造一个民族。
于是有了民族梦。
民族梦——有美梦,亦有梦魇。
中华民族就有这样的“四大梦”。
一、黄帝的“华胥梦”——理想的乌托邦乌托邦,来自于英文“Utopia”,本意是“空想的完美境界”、“理想国”,源于托马斯·莫尔(英国人的书名。
这种乌托邦其实早在约2500年前,就在中国古籍中有了明确的描述,并被后世冠以“华胥梦”。
华胥,传说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
列御寇(生卒年不明,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间)所著《列子·黄帝》篇记载: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有一天,他白天睡觉,做梦,游历到了华胥氏之国。
华胥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凭舟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所以只是神游而已。
那里的情况是:没有老师和官长,百姓没有嗜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
他们既不以生存为快乐,也不以死亡为恶,因而没有“夭殇”(幼年死亡)的概念;不懂私爱自身,也不懂疏远外物,所以也就无所谓“爱憎”;不懂得反对与叛逆,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没有“利害”。
因为无所爱惜,故而无所畏忌。
身体赴汤蹈火也不受伤,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酸痒。
空中行走如履平地,寝卧虚气像睡木床。
云雾不能遮蔽视觉,雷霆不能紊乱听觉,美丑不能扰乱心境,山谷不能阻挡脚步,一切都凭精神运行而已。
黄帝醒来后,觉得十分愉快而满足,召来大臣,告诉他们:“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了心中的杂念,降服了形体的欲望,专心考虑能够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却仍然得不到这种方法。
后来我因疲倦而睡觉,做了一个这样的梦。
现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观的欲望去追求的。
我明白了!我得到了!”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
“华胥梦”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即今之“乌托邦”。
年初一议论文-梦溯千年字

深夜,空中皎洁的玉盘将月华倾泻至人间,透过窗纱洒在我的书桌前,望着这柔和的月光,倾听着窗外隐约的虫鸣,我渐渐坠入梦境,梦游中华上下五千年。
我的中国梦,梦游春秋,百家争鸣。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流派争劳斗艳的局面,孔孟学说更是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浮沉中,我化作颜回,时而伴随孔圣师周游列国,时而垂手立在老师身旁,聆听教诲;画面一转,我成了庄周梦中的蝴蝶,听梦醒时分的庄子低喃:“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展翅飞离,竟遇墨翟与公输班模拟攻守,看墨子九拒公输班的攻势。停至孙武的院落,瞧见那昏暗的灯光下正在奋笔疾书的孙子,应该是在写《孙子兵法》吧。
我的中国梦,梦追唐朝,贞观盛世。统治者的开明,使得国富民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陆上丝绸之路,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众多的国家的使臣纷至沓来。此时,东瀛使臣慕名来求学,受到开明君主的厚待,将大唐文化东传扶桑。
我的中国梦,梦落大清。那曾是骁勇善战的马背上的民族,那曾经用绝对的武力攻进中原,一举灭明的满清人,经过三百年的安逸日子,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了外界先进文明的输入,却被鸦片打开了国门。落后的军事条件,腐败的统治阶级,使得中国的国土沦为别国殖民地,国人被列强任意欺辱,民不聊生。丧权辱国、官员贪污腐败、地主豪强欺压农民。看着这令人扼腕的一幕幕,我不由想起杜子美的“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中国腾飞之梦而努力读书。我愿意用生命当赌注。用知识作筹码。与命运之神放手一搏。救国兴邦,让中国崛起,让中国兴盛。让列强闻风丧胆,让奸邪望之却步。为人民谋福祉,天下大同。
初一:蔡昕彤
我的中国梦,梦回抗日。八年艰辛,中华大地充斥着炮火铁弹、人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血肉横飞。尽管最终迎来光明,这耻辱与伤痛却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文化城”的怀旧与未来——《宇宙风》“北平特辑”及其内在张力

①参见[美]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杨德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5-13页。
2〇黄裳在20世纪80年代重提这批文字,肯定其在民族危机时刻怀旧的积极意义,认为“不能简单归入闲适小品,而应更深入的体会那纸背的声音”(黄裳:《琉璃厂》,载《黄裳文集》第3卷,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190页)。
书林中的收藏家谢其章也以谈掌故的方式向后人钩沉起《宇宙风》的这一次怀旧(谢其章:《〈宇宙风〉的“北平特辑”》,谢其章:《漫话老杂志》,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版,第208-212页)。
季剑青则在历史记忆与现代性经验的框架下,重新论述这作者的追忆与缅怀(季剑青:《追忆逝去的北京———民国时期北京的“梦华体”著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3〇《宇宙风》虽由林语堂和陶亢德共同编辑,但主要编务由陶亢德负责。
据陶亢德自述,“我对于《论语》,只是保姆关系,对于《人间世》,也不过乳母罢了,对《宇宙风》呢,却是居于生母的地位了”。
陶亢德:《陶庵回想录》,北京:中华书局,2022年版,第136页。
具体到“北平特辑”本身,《宇宙风》第19期刊载废名因应征稿的《北平通信》,信的抬头即为“亢德先生”。
摘要:北平沦为“危城”的历史危机之际,1936年《宇宙风》杂志推出“北平特辑”,以怀旧作为总体基调,但亦不乏内在的张力。
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新文化精英通过观光者的视角追怀故都,表达对危机的关切,而其视角与20世纪30年代北平作为“文化城”的建构分享了相似的博物馆化倾向。
瞿兑之作为旧京学者,在挽歌声中拾掇掌故,对于“文化城”的态度与新文化精英殊途同归。
特辑中尚有其他声部,揭示出异质性的在地资源,松动传统与现代的二元结构。
怀旧作为现代性的产物,不应拘执于修旧如旧地重返过去,更重要的是以其现实能动性重新激活被物化的历史,让“文化城”发出主体的声音,进而走向未来。
关键词:《宇宙风》;北平;怀旧;文化城“文化城”的怀旧与未来———《宇宙风》“北平特辑”及其内在张力贺天行“怀旧”(nostalgia)是20世纪以降关乎北京这座古都的征候性历史情绪。
有关做梦的精彩的历史典故

做梦的精彩的历史典故有关做梦的精彩的历史典故《说文解字》中说:“梦,寐而有觉者也”。
认为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
古往今来,曾经给予人们多少欢乐和希望,但又带给人们多少迷惘和惆怅。
它扑朔迷离,神奇莫测,令人难以捉摸。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有关做梦的精彩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有关做梦的精彩的历史典故一华胥梦,典出《列子·黄帝》:黄帝即位十五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
华胥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
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
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道,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
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
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华胥国即指梦境、仙境。
姜夔的《踏莎行》:“分明又向华胥见” 。
李商隐《思贤顿》:“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宋陆游《睡觉作》之一:“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蓁荒孰再游。
”后世以快乐之梦境,名为华胥梦。
二黄梁一梦,又称“卢生梦”、“ 邯郸梦”、“ 黄梁美梦”,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用其所授瓷枕睡梦中历数十年富贵荣华。
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
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三南柯梦,又称“南柯一梦”、“槐安梦”,典出唐朝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
书中记载,淳于棼家住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东,宅南有大古槐一株,常与朋辈豪饮槐下。
一日大醉,由二友人扶归家中,昏然入睡。
忽见二紫衣使者,称奉槐安国王之命相邀。
遂出门登车,向古槐穴而去。
及驰入洞中,见山川道路,别有天地。
入大槐安国,拜见国王,招为驸马,又拜为南柯郡太守。
梦华实故事背景

梦华实故事背景
梦华实故事背景宋朝这个朝代来书写,更加准确的可以说是北宋了。
梦华实一般指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
该著作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年至1125年,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最近也要出一部相关的电视剧了,也叫《梦华实》,电视剧讲述了赵盼儿、宋引章与孙三娘三人在经历了举步维艰、种种磨难后,姐妹三人终于将小茶坊经营成了汴京最大的酒楼的故事。
语文阅读答案《东京梦华录》

语文阅读答案:《东京梦华录》文言文阅读(19分)《东京梦华录》序(宋)孟元老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①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
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②。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③。
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
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
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
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
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
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
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④,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
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
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明)胡震亨《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灯火,水殿争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
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
但大内所载殿阁楼观,仅仅十一,无论诸宫,只如政和新宫,自延福、穆清已下,尚有四十余殿,而艮岳⑤于时最称雄丽,何可略也?(有删节)【注】①崇宁癸未: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
徐启华的王铎情结

徐启华的王铎情结
姜寿田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徐启华,1963年2月生于书香之家,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
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
幼承家教,初学颜柳法帖,后临习二王、孙过庭、米芾、黄庭坚、王铎、赵之谦等书法。
师从著名书法家李逸野先生。
从事平面设计、摄影等工作,艺术视野较为广阔,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
【总页数】2页(P)
【作者】姜寿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2
【相关文献】
1.王铎《琅华馆行书文卷》研究 [J], 王振
2.干支启岁华服传世——NE·TIGER 2011高级定制华服系列再掀视觉盛宴 [J],
3.千年华胥之梦:董启章、孟元老“梦华体”叙事 [J], 王德威[美国]
4.笔力遒劲纸上云烟--王铎《琅华馆帖》赏析 [J], 乔卫明
5.徐启华的王铎情结 [J], 姜寿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生不息之华夏梦

生生不息之华夏梦生生不息之华夏梦做过很多梦,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了、忘记了。
但是有三个梦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反而更加清晰的印在记忆的深处,铭记在脑海里。
现在描述这三个梦境。
第一个梦境:“母神,我们走了,请母神保佑着我们的路程。
”看着长眠华夏大地的守护神女娲的神像,感应着大地的气息,一支好像是完成不知是什么令人伤心使命的炎黄族裔的部族带着悲哀的神情,离开地球的宗族,飞升到宇宙,他们将去到外太空间,探索并寻找可以迁徙落脚的星球。
一个紧跟着一个,踏着飞剑,穿梭在外太空间,警惕的注视着前方四周,预防着各种危险。
不知飞行了多久,突然遭到强大的袭击,不知是来自哪里星球的外星人袭击了踏剑飞行的炎黄部族,一个又一个族人从太空中坠落,丧失掉性命、消失在迁徙的路途中,带领迁徙的部族首领已经不知去向,族人们战战兢兢,死亡的死亡、打散的打散,有的族人被外星人掳走。
在这个我的梦中,作为迁徙外太空炎黄部族中一员的我被外星人俘虏了,和其他被俘虏的族人一起被带到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星球,关押起来,成为外星人的掳劫奴隶。
在那个星球,我们被俘的炎黄族人在探索路途的战斗中被击败后,沦落在陌生的星球,很多族人都因此战战兢兢,恐慌失措,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想念着遥远的故乡地球。
“何时才能够回去呀,梦中的故乡!”在这个星球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人不为人。
炎黄族人生活在极其野蛮的时代。
成为野蛮的外星人奴隶,为他们劳作,梦想着自由和故乡。
在那里过了漫长的时间,获得自由想法始终充满心头,终于在不知哪一天,机会悄然来临。
一天,一名外星的邮递员送完邮件后临时来到我们工作的地方,摘下树叶做成叶笛坐在地面上吹响在休息娱乐。
只是不成曲调的乐声就自我陶醉得不得了。
“这个星球没有音乐!”这时我们炎黄族人才突然发现,这个野蛮的地方没有音乐。
也没有乐器,文明程度低微的他们娱乐非常简单。
而在这里要自由必须有金钱,而这里金钱也非常通用,但是只是用来购买食物和买卖奴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京 梦 华 录 》 书 于 绍 兴 十七 年 (17 , 东 成 1 4 )作 者孟 元老 背景 不详 , 但就 其 自叙 , 我们得 知他 在徽 宗崇 宁到 宣 和年 间(1 2 1 2 ) 于 汴 梁 , 康 之 10 — 5居 1 靖 变后 流寓 江南 , 遂终 老他 乡 。南 渡 以后 , 孟元 老遥 想 汴梁 二 十三 年“ 物风 流 。 情 和美 ” 节 人 的生 活 , 不 禁 有 了恍若 隔世 之感 。 于是 援笔 为文 , 录汴京 他 记
②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中华书局 ,9 2年 版 , 3页 。 《 , 16 第
江 络言丈学巧 免
城 市 的经验 , 也是 一座 城 市的记 忆 。 汴梁 曾是 上一 个 千禧 年 间全世 界最 大 的城市 ,金翠 耀 目,罗绮 “
飘 香 ” 盛况 空前 。 变之 后 , 避居 江左 的人 士如 , 世 对 孟元 老等 , 回忆 昔 日时好 景成 为 日常生 活 的仪 式 。
的 V 城— — 维 多利 亚城 。这 是他 心 目中 的香 港 .
河 , 陷 北 宋 (6 — 1 7帝 都 汴 梁 , 走 徽 宗 、 攻 9 0 12 ) 掳 钦
宗二 帝 , 皇族 、 并 后妃 、 官吏 及 超过 十万 平 民 。 一 这 事变 , 史称 “ 靖康 之 变 ” 不仅 王 朝 覆 灭 , 造 成 民 , 也 族 大 迁 徙 。宋 室南 渡 , 建都 临 安 , 为南 宋f1 7 是 12—
写 可 以上 溯 到《 经 ・ 雅 - 干 》 到 了汉 代 ,蜀 诗 小 斯 , 《
都 赋》 《 阳赋》 《 、洛 、 东京 赋》 《 、西京 赋》 已经 蔚 为 等
大 观 。 后 的城市 写作 , 的记 录风土 民情 ( 风 土 之 有 《
记 》 , 的见 证生 活世 态 ( 洛 阳伽 蓝记 》 , )有 《 ) 而唐宋 笔记传 奇 的记载 更是 多彩 多姿 。伊永 文指 出 ,东 《
千 年华 胥之 梦 : 董启章 、 孟元老 “ 华体 ” 梦 叙事
[ 国] 德 威 美 王
公 元 12 1 7年 1 , 自北方 的女 真族 渡过 黄 月 来
他 的作 品不 仅 观照世 纪末 香港 现象 , 对《 京梦 也 东
华 录》 时代氛 围投 射新 的认 识 。 的 董 启章 承袭 了孟 元老 的汴 京想 象 .打造 了他
历 史 —— 不 论 过 去 与 未来 — —更 多 了一 分 深 思 。
①
《 图集》19 , 名《 图集 : 地 ( 7原 9 地 一个想象城 市的考古学》,繁胜录》 1 9 , ) 《 (9 8 原名 《 V城繁胜录》 ,梦华录》 19 ) )《 (9 9 ,
《 物 志 》 原 载 香 港 《 岛 E报 》 刊 ,9 9年 1 月 1 博 ( 星 t 副 19 1 0日至 2 0 0 0年 7月 2 日 , 9 尚未 结 集 出版 )见 《 成 系 列 出 , V 版 说 明 》 《 华 录》 台北 联 经 出版 公 司 ,0 1 版 , 1 ,梦 , 21 年 第 0页 。
却 比现 世 的香港更 为靡 丽魅 惑 ,因为它有 千年 古 都 汴梁作 为 衬托 。无论 就 崛起 背景 和历史 位置 而
言, 汴梁 和香 港都 截然 不 同 , 董启 章却 看 出其 间诡 异 的重 复性 。靖康 之变 以后 .汴 梁 的繁华一 去 不
返; 回归 以后 的 香 港 号称 “ 十 年 不 变 ” 但 之 后 五 ,
京梦华 录 》 承袭 了这 些资源 , 又灌 注 了独特 的庶 民
意识 . 因此 , 造 了一种 “ 创 以俗 为主 … …韵 散相 间 、
17) 2 9。 公 元 19 9 7年 7月 ,英 国政 府 将 香 港交 还 中 国, 结束 鸦 片 战争 (8 0 14 1 14 — 8 1以来 一 百 五 十 六年
的殖 民统 治 。香 港 “ 回归 ” 2 是 0世 纪末 的世 界 大
事 , 是 中 国再 次 崛起 的讯 号 。 也 香港 成 为特别 行政 区, 中国政 府 承诺 “ 十年 不变 ” 五 。 这 两场 政治 事 件相 隔八 百七 十 年 .除 了各 自 见证 时 代兴 亡 的意 义 , 乎难 以引起 更多 关联 。 似 但 历 史 和记 忆 的千丝 万 缕 , 哪里 是 “ 大 叙 事 ” 能 宏 所 完全 涵 盖 ?借着 书 写形式 的实验 .前 现代 与后 现
从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到晚明清初张岱的陶庵梦忆余怀的板桥杂记从晚清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涤浮道人的金陵杂记到现代陈定山的春申旧闻梁实秋的故都忆往都有意无意地延续了梦华体叙事艳说旧事神游故地形成( 期 总第 9期 ) 2 1 0 2年 3月 1 5日出版
【 海外 汉学 】
一
系 列备 忘 录 。① 董启 章 故事 新 编 , 自然不 乏后 现
今追念, 回首怅 然 , 岂非华 胥 之梦觉 哉 。 目之 日《 梦 华 录》 ② 。” 《 东京 梦华 录》 文字 所要 留驻 的不 只是 一座 借
代 式 的谐 仿 意 图 , 比起 一般 游戏 之作 , 显然 对 但 他
风物 点滴 :古 人有 梦游华 胥 之 国 , “ 其乐 无涯 者 , 仆
南 宋孟 元老 的《 东京 梦华 录 》 和香 港作 家 董启 章 的《 梦华 录》 《 胜录 》 、繁 就是 这样 的例子 。《 东京
梦华 录 》 追记 北宋 覆 亡前 汴京 的一 晌繁 华 , 已成 早 为此 类 写 作 的经 典 。董启 章 则 在 “ 回归 ” 后 , 前 以 《 京 梦 华 录》 为蓝 本 , 东 作 为香 港 的未来 预先 写 下
呢 ?从 汴梁 到香港 , 由绚烂 到寂 灭 . 近一 千年 的 将 历史 仿佛 一 场“ 华胥 之 梦 ” 由“ 市考 古 ” 入 历 。 城 进 史记 忆 的现场 。 这是 董启 章叙 事 的开始 。
代 、南 渡与 回归 ,末 世 与盛 世可 以形 成奇 妙 的对
话 , 凸显 历史 、 事 、 也 叙 虚构 间 的辩 证 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