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公开课

合集下载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植物生物学》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详细内容将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历史发现过程、反应方程式以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掌握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过程及反应方程式。

3. 分析和评价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发现过程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植物样本、光合作用演示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与环境光照的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光合作用的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讲述光合作用从普里斯特利到卡尔·范·尼尔森的发现历程。

(3)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讲解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分析其中的物质变化。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演示实验(10分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2. 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列举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重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3)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其中的物质变化。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它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能量来源和有机物合成的作用。

(2)普里斯特利、范·尼尔森等科学家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标准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标准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发现公开课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基本概念及生物化学过程。

2. 解光合作用发现历史过程。

3. 掌握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物学现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及意义。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光合作用实验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

2. 理论讲解:介绍光合作用基本概念、历史发现过程以及反应方程式。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光合作用实验视频,让学生解实验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光合作用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概念2. 光合作用历史发现3. 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4.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基本概念。

(2)列举光合作用历史发现过程。

(3)写出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

(4)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过程。

(2)光合作用历史发现包括普里斯特利、谢尼伯、恩格尔曼、鲁宾和卡门等人实验研究。

(3)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4)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为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光合作用发现过程,让学生解光合作用基本概念和生物化学过程。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光合作用理解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解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关系,探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方法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2024年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课件

2024年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课件

2024年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生物教材《光合作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光合作用实验器材(如绿叶、酒精、碘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动画,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光合作用的过程: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绿叶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2)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对生物圈具有重要意义。

(2)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如:提高农作物产量、治理环境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5.4 光合作用-1公开课

5.4 光合作用-1公开课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 蓝紫光 收________
类囊体
外膜 内膜 基质 基粒
类囊体的薄膜上 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 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酶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1、恩格尔曼实验 的结论是什么?
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

二氧化硅
研磨
碳酸钙
无水乙醇
过滤
(滤液收集 到试管中)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平、细、多)
4.分离色素
5.观察与记录
捕获光能的色素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类胡萝卜素
(占1/4)
叶绿素b
叶绿素
(占3/4)
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
叶绿体中的某种 色素提取液
叶绿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和红光 ___________
光 能
化 学 能
储存在什 么物质中?
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
一 在 半 暗 曝 处 光 放 暗处理 , 置 一 几 半 小 遮 的 光 叶 碘蒸气处理 片
光照
酒精 脱色
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CO2还是H2O?
1941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C02
180
2、此实验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
①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②用好氧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 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了许多吸收光能 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的酶。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 释放出O2的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024年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第九章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9.1至9.3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2.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和生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光合作用演示仪、实验器材。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①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②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③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 实践操作:① 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②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和问题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2.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a. 光反应b. 暗反应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b. 描述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c.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 答案:a.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b. 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c.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过程掌握较好,但对影响因素的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表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浙教版科学光合作用优质公开课_PPT

浙教版科学光合作用优质公开课_PPT

思考:叶片的边缘与见光部分之间的变量是

部分变蓝色,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当叶片变成
色时停止加热,在清水中漂洗后滴加碘液,看到:
光照处理的叶片:由
色变成
色。
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一、观察实验、收集、记录
将叶片放在
中进行水浴加热;
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间的变量是
, 部分变蓝色,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间的变量是
, 部分变蓝色,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光照处理的叶片:由
色变成
色。
思考:叶片的边缘与见光部分之间的变量是

部分变蓝色,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说明叶片在光照条件下能产生

酒精变成绿色,叶片褪色
放在阳光下照射4个小时
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三脚架和烧杯。
脱 色 前 脱 色 后 加碘液后 是 否 有
花叶蔓 颜
色颜
色颜色淀ຫໍສະໝຸດ 粉边缘白色
白色
棕黄色

见光部分
绿色
黄白色
深蓝色

遮光部分
绿色
黄白色
棕黄色

思考:叶片的边缘与见光部分之间的变量是 叶绿体 , 见光 部 分变蓝色, 边缘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叶绿体 。
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之间的变量是 光 ,见光 部分变蓝色,遮光 部 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光 。

见光思光照考部 处 :分理叶与的片遮叶的光片边部:缘分由与间见的光变部色量分变是之成间的变,量色是。 部分变,蓝色,

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光合作用优秀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光合作用的实验与案例分析•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光合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目录01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生物过程,也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一些藻类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是一种能够吸收和利用光能的有机小器官,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子和茎秆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也是植物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原初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其中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

电子传递是光合作用的第二步,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其中包括电子的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光合磷酸化是光合作用的第三步,是指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其中包括ATP的合成和磷酸基团的转移。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02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对生物圈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维持大气成分的稳定光合作用是植物、蓝细菌和某些原生生物使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和氧的重要生物过程,对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光合作用与生物圈提供能量光合作用是植物能量代谢的基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制造出有机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

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CO2的固定与还原
在光合作用中,CO2首先被固定为有机酸,然后 再被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
不同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
3
不同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不同,一些植物能在 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一些植物则 需要较高的CO2浓度。
2024/1/26
22
06
CATALOGUE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4/1/26
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 场所,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 转化过程。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 素,并分享交流讨论结果。
2024/1/26
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光合作用 的过程和原理。
6
2024/1/26
02
CATALOGUE
光合作用基础知识
7
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
2.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并分享你们对于现代生物技术在光合作用研究和应用中的看法和展望 。
2024/1/26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33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 素,培养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 精神和表达能力。
2024/1/26
5
本次公开课内容与结构
课程导入
通过生活实例或科学史话引入光合作用的 概念和意义。
课程总结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并 布置相关作业和思考题。
知识讲解
27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2024/1/26
光反应阶段
光合色素吸收光能,转化为ATP 和NADPH中的化学能。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实验结果及分析:
烧杯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三)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依次 编号为1号、2号、3号,浓度依次为0%、1%和2%。
(注:在进行准实验前,已经进行过浓度梯度的预实验,在室 温为20℃左右时,根据菠菜叶片沉浮现象,所得适宜浓度为 0%—2%,浓度为3%时,菠菜叶片下沉十分缓慢,甚至大多数叶 片悬浮或漂浮,因此,确定3%时不适宜进行此实验);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5
10
15
20
(三)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时间:下午3时,本次实 验不做)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富含CO2的溶液中(这里以饱和 2%NaHCO3溶液提供CO2);
→取3支大烧杯,依次编号为1号、2号和3号,分别倒入200mL冰水 (0℃)、自来水(常温、室温)、热水(大于常温),并将3支 小烧杯分别放入3支大烧杯中,然后分别向3支小烧杯中各放入10 片小圆形叶片,并将3个实验装置依次放置在垂直灯光照射的位置, 保持处于同一条横直线上,同时打开日光灯装置对这3个实验装置 进行照射;
lux
lux
溶液
蒸馏水
蒸馏水
蒸馏水
蒸馏水
5g/L 10g/L 15g/L 20g/L
NaHCO3 NaHCO3 NaHCO3 NaHCO3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温度 23℃
23℃
4℃
12℃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总结与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总结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 理及其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
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内 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加深印象。
布置作业:安排相关练习题,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习效果。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PART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及其在自然界和农 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互动问答
设置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 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 解。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物质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分的增加,光合速率也 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之一,水分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物质给 植物用于光合作用。
当水分过多时,会导致植物叶片受到损伤或引起病害的发生;而当水分过少时,则会影响植 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速度。
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光合速率会下 降。这是因为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植物叶 片受到损伤,同时高温也会加速植物体 内水分的蒸发,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功
能。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和 环境条件来合理调控温度,以促进植物
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这是 因为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导致植物叶片受到损伤, 同时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影 响水分散失和正常生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思考: 如果我们把实 验材料换成银边天 验材料换成银边天 竺葵, 竺葵,重做萨克斯 的实验, 的实验,你还能得 出其他结论吗? 出其他结论吗?
遮光部分 见光部分
结论: 结论: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叶绿体
光 H 2O
光合 作用
O2
CO2
(CH2O)
光合作用释放的O 到底是来自H ,还是CO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到底是来自H2O,还是CO2 呢,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完善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阳光 绿叶) 绿叶) 除了氧气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1864年 萨克斯 1880年 恩吉尔曼
氧气来自于那里 氧气来自于那里 ?H2O,CO2
1941年 鲁宾,卡门 氧气来自于水 20世纪40 卡尔文 年代
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划分依据: 划分依据:反应过程 是否需要光能
原始地球大气
现在地球大气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探究历程
淮北十二中 王黎亮
什么是光合作用? 什么是光合作用?
场所 条件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 绿体,利用光能 光能, 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 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氧气的过程 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碘蒸气处理
结论: 结论: 绿叶在光合作用时产生了淀粉
萨克斯实验结果 • 绿色植物“饥饿”2天 绿色植物“饥饿” 天
绿叶
见光部分
碘蒸气
遮光部分
碘蒸气
现象:变 蓝
现象: 现象: 不变蓝
有淀粉生成
不变蓝 无淀粉生成
问题1 萨克斯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问题1:萨克斯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问题2 问题2:为什么对植物 进行一昼夜的暗处理? 进行一昼夜的暗处理? 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问题3 问题3:为什么让叶片的一 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呢? 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呢? 进行对照
鲁宾和卡门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光能
6CO2+12H2O O) (CH2O)+6O2+6H2O
叶绿体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小结
年代 科学家 当时科学家得出的结论 不足之处
1684年 海尔蒙特
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
未考虑空气的 未考虑光的作用
1771年 普利斯特利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年 英格豪斯
英格豪斯实验
结论: 结论:植物只有绿叶在光下才能 更新空气。 更新空气。
• 绿色植物“饥饿”2天 绿色植物“饥饿” 天
萨克斯实验设计思路
一片绿叶
一半见光
碘蒸气
另一半遮光
碘蒸气
现象:
现象:
暗 萨克斯实验过程 处 理
光照
在暗处放置1-2天 在暗处放置 天 饥饿处理) (饥饿处理) 见光部分
光照几个小时 遮光处理 酒 精 脱 色 Nhomakorabea原料 产物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642年,海尔蒙特(J.B. van Helmont)
五年后
柳树增重 74.47 kg 土壤减少 0.06 kg
水分是建造植物体的唯一原料 水分是建造植物体的唯一原料 是建造植物体的唯一
回眸历史
解开绿色 植物光合作 用释放氧气 之谜? 之谜?
普利斯特利实验
结论: 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