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公开课)

光合作用(公开课)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或者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
A
B
结果分析
同 位 素 标 记 法
A中气体无放射性,B中气体具有放射性
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而不 9/10 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常见问题
A
B
◆为植物提供H218O和CO2,一组置 于光下,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 ◆为一组植物提供H218O和CO2, 并置于光下,另一组提供H2O和 C18O2,置于暗处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 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 法……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 小球藻做实验……
今天我们便沿着科学家们探寻的足迹,去体验他们认识 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探索的乐趣。
普利斯特利(1771年)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设置了对照实验。 没有遵从可重复性原则
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
光合作用(二)
资料
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项巨大的工程,它 年合成糖5×1011吨, 够全中国人民吃上1000年;它年 转化3×1018KJ的能量,约相当于8000座三峡水电站的 年转化量;它每年能产生5.35×1011吨的氧气,被称为 “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它就是 光合作用 。
这样的实验……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 水绵进行了……
将两装置暗处理24个小时 光下照射两小时 酒精脱去色素 用碘液检测
科学探究: 探交流 进一步探究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CO2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选择材料、试剂、用具,确定 方法步骤、实验结果的预期。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材设计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活动,通过对现象的感官认识增强学生的理性认知,进而逐步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总过程。

〖学情分析〗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已大体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等,为本节课开展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学生对实验原理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并不了解,很多实验器材是学生第一次见到,因此,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指导和演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2、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列举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提高探究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1、认同绿色植物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制造淀粉这一过程;2、增强爱护植被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3、光合作用的过程;4、保护环境教育;教学难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教法学法〗教法: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原则,以掌握知识为前提,采用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讲授、小组合作讨论、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情景教学法。

1、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2、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3、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现象分析,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5、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冀教版生物八上《光合作用的原料》公开课(课件) 4

(新)冀教版生物八上《光合作用的原料》公开课(课件) 4
生物或环境中的物体十分相似的现象。保护色是动物适应 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 )相似的体色。拟态和 保护色是生物长期( 进化 )的结果。 15.绿色植物可以(保护 )和(改善)环境。动物的生活 可以给环境带来(有益)或(不利)的影响。微生物可以
实 CO2 第一组 O2
验 二 :
H20
同位素标记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
实 CO2 第二组 O2
验 二 :
H20
同位素标记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
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来自
参与光合作用的

说明 是光合作用不可
缺少的原料
1.二氧化碳来源于哪些途径?
2.如何做才能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保持稳定?
3.你知道从几个方面可以控制作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强度? 3.生物圈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什么? 4.在农业生产中增加二氧化碳的方法?
1.有利的
2.有害的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绿色植物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3月12日是植树节) 保护草场是保护草原地区环境和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任务。 城市小区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 家庭适量养花可以改善生活环境。
2、动物的生活可以给环境带来有益或不利的影响。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使其肥沃。
有 益
屎壳螂可以清除草原上堆积的动物粪便,
C.具有厚的角质层 D.叶面积增大
2.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性的例子
(A)
A.缺氮时植株矮小 B.秋末,树木纷纷落叶
C.蝗虫具有保护色 D.鹿、兔遇敌时快速奔逃
3.洞穴中生存的鱼类,因终年不见日光,较易退化的器
人 官是
(D )
A.味觉 B.嗅觉 C.听觉 D.视觉
4.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 A.避役(俗称变色龙)随环境改变的体色

《光合作用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光合作用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播放:植株的生长.mp4,请学生观看屏幕上几幅图片,问: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引出“光合作用”。

谁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发现的?是哪些人发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二、讲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分析其中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海尔蒙特他在9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3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纯净的的雨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增重74.5kg,土壤仅减少0.057kg。

提出质疑:柳苗增加的74.5kg从哪儿来呢?首先不可能来自泥土,因为仅少0.057kg的干泥土变不出来74.5的柳苗树来。

而整个实验中施加的唯一的东西只有水,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什么?如果你是海尔蒙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是水不是土。

植物生长需水作为原料。

过渡:海尔蒙特当时还不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回事。

这为后人留下一个问号。

(2)时光推移到十八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对气体非常感兴趣,他就是普利斯特利。

我们来观察他的实验,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支蜡烛,过一会儿,熄灭了,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只小白鼠,结果很快也死去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请同学们分析蜡烛熄灭和小白鼠死亡可能的原因。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会使瓶中的空气变坏。

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精品公开课课件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2课时)

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精品公开课课件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2课时)

条件:光、色素、多种酶
场所:类囊体薄膜
水的光解: H2O
光 色素
O2 + H+ + e-
物质转化:
ATP的合成:ADP + Pi + 能量 NADPH的合成:NADP+ + H+
+
酶ATP e- 酶
+ H2O NADPH
能量转化: 光能
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产物:O2、NADPH、ATP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暗反应
1941 鲁宾和卡门 20世纪40代 卡尔文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 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
CO2+H2O 光能 (CH2O)+O2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 反应,现在也称为碳反应,两个阶段。
(3 )
条件: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转变:
条件:
场所: 物质 变化: 能量转变:
即时训练
1
2
3 4
5
2.NADP+和类AD囊P体的移薄动膜途径呢? 从叶绿体叶基质绿到体类基囊质体薄膜。
3.NA光D能PH→的AT作P用、?N①A在DPCH3的中还活原跃中的作化还学原能剂→;有②机为物C中3的稳还定原的提化供学能量
五、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
CO2 + H2O
叶绿体 光能
(CH2O)+ O2
①H的转移: H2O → NADPH→ (CH2O )
产物

公开课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公开课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在二氧化碳的固定步骤中,二氧化 碳与五碳化合物(RuBP)结合, 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 酸,3-PGA)。
反应阶段
反应阶段包括两个阶段的反应:卡尔文循环和还原阶段。 在卡尔文循环阶段,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还原为糖类(主要是葡萄糖)。 在还原阶段,光合作用系统利用光能将氢离子和电子传递给NADP⁺,形成NADPH和ATP。
2
同时,光合作用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 重要环节,它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和食 物来源。
3
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从而有 效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于维持地球 的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02
光合作用过程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两个步骤:水的光解和 二氧化碳的固定。
在水的光解步骤中,叶绿素吸收光能,并 将能量传递给水分子,使其分解为氧原子 和氢离子。
公开课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光合作用简介 • 光合作用过程 • 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
01
光合作用简介
光合作用定义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 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这个化学过程主要源自于植物中的叶绿体和叶片的作用,在 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植物会吸收来自太阳的光能,并通过一 系列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淀粉等营养 物质。
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

健康
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舒适具有重要作用。
02
农业
光合作用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纤维来源。

2022年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公开课课件18

2022年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公开课课件18

4 13
0
100 0
14
0
5 13
0
100 0
14
0
阳光
说出本实验研究中,萝卜幼苗的性状表现变
化是由哪种环境因素造成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实验对照组唯一不同是光照条件不同。
环境对水毛茛叶片形状的影响
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 状,而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深裂成丝状。
喜马拉雅兔(30℃以上) 喜马拉雅兔(25℃以下)
提示:表现型则是 指生物个体的某一 具体的性状表现。
为什么西红柿和黄瓜的表现型不同? 因为西红柿和黄瓜的基因型不同。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棕色人种
黄色人种
为什么不同人种的肤色的表现型不同?
因为不同人种的肤色的基因组成不同。
结论: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同
长期晒太阳的非黑色人种,肤色也会变黑。 那么,阳光是引起基因型改变,还是仅仅使表现 型发生变化?
“每当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无数微小的生命工厂 又开始了一天新的生产活动。这些工厂就是指含有叶绿 体的细胞。它们将阳光作为进行生产的动力,因而我们 称这个过程为光合作用。”
————《科学探索者》
观察下列植物叶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银边天竺葵
彩叶草
银边翠
问题: 这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
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检验这些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不可遗传的变异
概念:生物的有些变异并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
变,仅仅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生物体 的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 不可遗传的变异。
即遗传物质未改变,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表现型的 变化。

5.4 光合作用-1公开课

5.4 光合作用-1公开课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 蓝紫光 收________
类囊体
外膜 内膜 基质 基粒
类囊体的薄膜上 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 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酶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1、恩格尔曼实验 的结论是什么?
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

二氧化硅
研磨
碳酸钙
无水乙醇
过滤
(滤液收集 到试管中)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平、细、多)
4.分离色素
5.观察与记录
捕获光能的色素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类胡萝卜素
(占1/4)
叶绿素b
叶绿素
(占3/4)
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
叶绿体中的某种 色素提取液
叶绿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和红光 ___________
光 能
化 学 能
储存在什 么物质中?
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
一 在 半 暗 曝 处 光 放 暗处理 , 置 一 几 半 小 遮 的 光 叶 碘蒸气处理 片
光照
酒精 脱色
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CO2还是H2O?
1941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C02
180
2、此实验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
①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②用好氧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 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了许多吸收光能 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的酶。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 释放出O2的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尔文(20世纪40年代)
实验结论:CO2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途径(卡尔文循环)
拓展提升
证明水是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
提示:1、叶脉是运输水的结构; 2、巧妙利用萨克斯的实验思路
饥饿处理 切断一侧的叶脉 光下反应
脱色
检测淀粉
预期结果
设计验证 结果分析 得出结论
海尔蒙特(1642)
实验前 土壤干重
柳 树
实验后 90.743kg
76.70kg
变化 -0.057kg
+74.75kg
90.800kg
2.25kg
实验结论: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完全来自于水
美丽的水培植物
普利斯特利(1771)
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 1779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江苏省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何国华
校本课程:呵护生命
• 豆芽→绿萝?
• 培养箱的灯一直开着?
植物如何建造自身?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亚里士多德
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植物是如何建造自身的?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植物生长增加的重量≈土壤减少的重量
实验结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了氧气,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1897年
佩弗பைடு நூலகம்
光合作用
运用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同位素标记法: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 鲁宾和卡门(1940)
• 卡尔文(20世纪40年代)
鲁宾和卡门(1940)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做了500多次实验
发现钟罩实验并不是总能成功
实验结论:植物更新空气需要条件:光照和绿叶
校本课程:呵护生命
• 豆芽→绿萝?
• 培养箱的灯一直开着?
1785年
发现了空气的组成后,人们才认识到植物更新空气
的实质:
绿叶在光下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校本课程:生物拓展实验
有趣的数字化实验室
O2/CO2传感器
梅耶(1845)
将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应用到研究中来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
萨克斯(1864)
黑暗
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碘蒸气
实验结论:植物在光下产生了淀粉。
校本课程:趣味生物实验
有趣叶片印迹
实验的改进
直接滴加碘液
材料的优选
恩格尔曼(1880)
水绵:条带状的叶绿体
好氧性细菌:检测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