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学会披露男性将军肚易患糖尿病.docx

合集下载

老中医:中年男性怎么减掉啤酒肚?

老中医:中年男性怎么减掉啤酒肚?

啤酒肚是中年男性不请自来的“朋友”,很多人戏称其为“将军肚”,不以为意。

其实,啤酒肚分两种,有的摸起来软软的,有的却紧实坚硬。

如果啤酒肚发硬,就要提高警惕了。

虽说都叫啤酒肚,但手感有差异。

一种是“水软型”,从侧面拍一下肚子,就像拍打一个水袋,会产生“水波纹”,手感偏软,这种脂肪相对好减。

但如果热量严重过剩,体内脂肪堆积在腹部,引起皮下脂肪过厚,久而久之,肚子就会比别人硬。

这样的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都比较高。

虽然被叫做啤酒肚,但啤酒没有让人定向长肚子的能力。

男性肚子长得太大,一是因为吃的太多,摄入热量大于人体所需;二是运动量普遍偏少,腹部更容易囤积脂肪。

啤酒肚的危害有哪些“啤酒肚”属于腹部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腹部肥胖很可能成为影响健康最危险的杀手之一。

腹部肥胖是加速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已证明有15种以上导致死亡的疾病与腹部肥胖有直接关系,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栓塞、乳腺癌、肝肾衰竭等。

此前,有研究表明,挺着“啤酒肚”的男性得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男性的8倍;得冠心病的概率是常人的5倍;得糖尿病的概率是常人的7倍;脑溢血和脑梗塞等疾病,在“啤酒肚”男性中也很常见。

如何减掉啤酒肚要减掉啤酒肚,关键是要控制热量摄入,改变饮食结构,多吃蔬菜、优质蛋白质、粗粮,含糖、碳水化合物过多的零食点心尽量不吃。

虽然啤酒热量不高,但是会促进食欲,很多人习惯边喝酒边吃高热量、高脂肪的下酒菜,容易使体内热量过多,最终引发肥胖。

此外,除了针对全身的常规运动,如快走、跑步等,还要多做针对腹部、大腿等“核心肌群”的锻炼。

可以尝试平板支撑或臀桥,每个动作坚持20秒左右,5个为1组,每天做3~4组,减肚子的效果会比只跑步好很多。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等啤酒肚发硬时再努力减肥,在有啤酒肚倾向或者还绵软时就要注意改变生活习惯。

女性不易长啤酒肚,并不代表就可以掉以轻心。

雌性激素倾向于将脂肪储存在臀部和腿部,这些部位的脂肪能在女性怀孕或哺乳时提供其所需的能量。

糖尿病2023报告

糖尿病2023报告

糖尿病2023报告引言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引起的高血糖症状而特征。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数据,全球约有4.64亿患者患有糖尿病(2019年至2022年期间)。

这一数字预计在2023年将超过5亿。

1. 糖尿病流行病学1.1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根据IDF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内大幅上升。

预计到202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继续增加。

亚洲、北美洲和欧洲是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

1.2 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和儿童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上升。

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患糖尿病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1.3 预测未来趋势根据趋势分析,预计糖尿病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增长。

这一趋势主要受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和老龄化人口的影响。

2.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1 遗传因素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有亲属患糖尿病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2.2 肥胖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肥胖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饮食,以及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3 缺乏体力活动缺乏体力活动是导致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久坐不动和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 糖尿病管理和治疗3.1 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和减少长时间久坐,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3.2 药物治疗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是常见的治疗药物,能够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然而,药物治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良好的生活方式仍然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4. 糖尿病对健康和经济的影响糖尿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非常广泛。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医保政策门诊特殊病

糖尿病医保政策门诊特殊病

糖尿病医保政策门诊特殊病【糖尿病医保"黑名单"】市民王女士患糖尿病已经快两年了,一直享受医保待遇。

但两天前到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看病,突然被医院人员告知医保卡刷不了,全部需要自费治疗。

大夫说王女士的医保卡显示是没有余额,具体原因还需要患者自己去社保中心查询。

急用医保卡看病,她在多次向有关社会保险部门打电话都没问清缘由,在网上帮办平台咨询到底什么原因,怎么解决看病问题。

“我在一年多前查出了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是特殊病,用药的费用很大,家人就帮我的医疗保险办了关于糖尿病的门诊特殊病,就是俗称的”门特“。

我的经济条件一般,全靠医保给我报90%的药费才能维持治疗。

”王女士的医保卡突然用不了对她的病情控制影响很大,在不能报销的情况下,药品的费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有些承受不了。

帮办员向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咨询,根据描述王女士的情况,接待员分析了几种情况。

首先,王女士的医保卡有可能是由于花费的费用不够门槛费,还不能实行医疗报销。

其次,使用的金额已经达到上限,无法再为受保人担负医药费。

但糖尿病门诊特殊病医保每年有55000元资金供患者使用,医保为患者担负90%的费用,超过后按80%报销,上限是三十万元。

一般超过上限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或者由于持卡人对卡片存放不当而导致消磁,医院刷不出王女士的个人信息,也可能会使用不了了。

最后一种情况是王女士的医保卡可能被划到了“黑名单”。

工作人员说根据描述,王女士的情况可能就是列入黑名单后才不能使用医保卡了。

所谓“黑名单”就是社保中心为监控违规使用医保卡的现象所订立的规定。

糖尿病门诊特殊病患者每月使用医保卡消费不能超过5次,每次不能超过2500元,三个月累积不能超过15次,资金不能超过7000元。

如果患者医保卡无其他特殊原因被停用可能是因为使用频率或金额超过了社保的监控指标。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记者或其他人都没有权利随意查询王女士医保卡的信息,王女士要查询并解决问题,需要本人持医保卡和身份证到投保所在区的社保中心处查询,或者委派家人朋友带着患者和被委派人以及医保卡一样去投保所在区的社保中心处查询。

糖尿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糖尿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糖尿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从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入手,探讨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糖尿病的产生原因1.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有糖尿病,那么他患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2. 不良生活方式:久站久坐,缺乏运动,长期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都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

此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身体脂肪过量积累,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

4.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和高度压力会导致自律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饮食: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减少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尽量避免激素类食品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2. 积极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3. 控制体重:建议通过适量的运动和合理饮食来控制体重,尽量避免肥胖。

减轻体重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4. 不吸烟限酒: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5. 积极管理压力: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参加一些放松的活动,如瑜伽、冥想、听音乐等,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提高身体免疫力。

6.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及时发现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此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泌尿系统检查等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7.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控制血糖的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通过遵循合理饮食、积极锻炼、控制体重、不吸烟限酒、管理压力、定期体检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五驾马车 防治糖尿病

五驾马车 防治糖尿病

另 外 , 展 中国家 , 少人热 衷炸鸡 、 发 不 汉堡 等快餐 食 品 , 而在 西方 国家 , 这些 叫做 “ 把 垃圾 食 品 ”有钱 人很 少吃 , , 经 济 条件 比较差 的人才吃 。 科学 饮食 方法 , 发展 中 国家人 口还 做 得很 差 , 因此受害 更 多。 目前 儿童 糖 尿病 发病 增 多 , 和 这
《健 康 博 览 》杂 志 社


五 驾马

一 ~
I

l ▲ I

防箨
-

m
w
-





-
w
-

n
m


















国 家卫 生 新 闻等部 门举 办 患 者 共 同 参 与 的 中 国 健
, ,
康 知 识 传 播 激 励计 划 每 年确 定


个 严 重 危 害 人 民健 康
家长没有培 养好孩 子 的饮食 习惯 , 以及 缺少 运动关 系密切 。
年只有 1 2岁 , 体重却达到 了4 5千克, 挺着 “ 将军肚”看上 ,
去 营养挺 不错 的,但却是糖 尿病 。很 多年轻 妈妈 生怕宝 贝
“ 着 ” 过量 给孩 子 进 食 , 少孩 子 常吃 “ 德 基 ” “ 当 饿 , 不 肯 、麦
乘扶 梯 , 有人 走楼梯 。 明即便 健 身 , 没 说 也只 是 当作 一种 消
在 儿童 疾病有成 人化趋 势 , 包括儿 童糖 尿病增 多。 如果 儿童 遣 , 有意识 到增 加 运动 量锻炼 应 该生 活 化。 没 明智 的人 , 现 在 青少年 时期就 患糖尿 病 的话 , 2 在 0年 内很 可能 出现 并发 在 以走路 上班 等 方式在 日常工作 和生 活 中增 加 能量 消耗 , 症 , 也就 是他 在青 壮年 期就 会 出现 眼 睛 、 肾脏 、 心脏 等 脏器 方便 、 经济 、 有效 , 倡导。 值得 、 的并 发症 。 个人 来讲 , 从 在最 能 为国 家作 贡 献、 在最 黄 金 的

什么是导致糖病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导致糖病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导致糖病的主要原因《什么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它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呢?首先,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直系亲属,那么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了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以及身体的代谢能力。

但需要明确的是,遗传因素并非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使有遗传背景,也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糖尿病,只是发病的几率相对增加。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

过多的高热量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肥胖。

肥胖会使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得迟钝,也就是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长期如此,胰腺的负担过重,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

缺乏运动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久坐不动,工作时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休息时间又沉迷于电子设备,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不足会导致身体的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增加肥胖的风险。

同时,运动可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缺乏运动使得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降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糖尿病。

长期的精神压力也是糖尿病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各种压力。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失衡,影响血糖的调节。

例如,压力会促使体内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血糖升高。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一、病例介绍患者信息:患者,男性,58岁,已婚,农民。

主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3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每日饮水量约30004000毫升,尿量增多,尤其在夜间。

同时,患者体重逐渐减轻,约减轻10公斤。

患者自觉体力下降,容易疲劳,有时出现视物模糊。

患者未曾进行治疗,今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生活在农村,饮食以米、面食为主,喜欢甜食。

吸烟史30年,每天20支,饮酒史20年,每日饮酒量约50克。

家族史:患者母亲患有糖尿病。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25/80毫米汞柱。

身高:175厘米,体重:70公斤,体重指数:22.86。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甲状腺不大。

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

心脏听诊无异常。

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1. 血糖:空腹血糖9.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4.3毫摩尔/升。

2. 尿常规:尿糖阳性,尿蛋白阴性。

3. 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胰岛素6.2微单位/毫升,餐后2小时胰岛素8.5微单位/毫升。

4. 胆固醇:6.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3毫摩尔/升。

二、病例分析1. 病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紊乱疾病。

本例患者具有以下病因:(1)遗传因素:患者母亲患有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2)生活方式:患者长期饮食以米、面食为主,喜欢甜食,吸烟饮酒史较长。

2. 病理生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引起多尿、多饮、多食等症状。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全身各器官损害,如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等。

3. 临床表现:本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糖尿病演讲稿

糖尿病演讲稿

2013年11月14日,IDF借“联合国糖尿病日”全球关注糖尿病之际正式公布了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

你知道在这3.82个亿人中各个国家占据多少吗?2013年全球共有510万人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39%。

该年糖尿病的全球医疗花费达5480亿美元,占全球医疗支出的11%(2)。

预计到2035年,与糖尿病相关的全球医疗花费将达到6273亿美元。

糖尿病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快速增长,已经给这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在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和发病趋势的估计中,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其次是印度(6510万)、美国(2440万)、巴西(1190万)、俄国(1090万)。

其他患病人数低于1000万但排在前十位的国家还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德国、埃及和日本。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最新统计,2013全球糖尿病在20-79岁成人中的患病率为8.3%,患者人数已达3.82亿,其中80%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并且在这些国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估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5.92亿人患糖尿病。

当前在已经患糖尿病的人群中,有1.75亿(46%)没有得到诊断。

2013年怀孕妇女有高血糖的人数为2100万,占全部当年产妇的17%。

2013年全球共有79000名新的1型糖尿病患者得到诊断。

自从接触到糖尿病时我一直在想糖尿病为什么会那么厉害,他会让生病的非常惶恐,同时带来多重并发症,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我一直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回的三个问题1、糖尿病是什么?2、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危害?3、我们应该做什么?那么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之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月刊:喝果汁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发表在美国《内科学文献》月刊上的一篇研究说,加糖果汁饮料容易导致人体增重,加大糖尿病发病风险。

研究发现,每天饮用2份或2份以上加糖果汁饮料者与每月饮用不超过1份加糖果汁饮料者相比,前者患上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后者高31%。

无糖软饮料、鲜葡萄柚汁和橙汁不会增大糖尿病发病风险。

那么,喝果汁到底会不会增大糖尿病风险呢?为此,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专家陈伟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营养部二部主任孙孟里。

陈伟表示,一般来说,健康人适量饮用果汁饮料并不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果汁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适量饮用还是有好处的。

研究只是提醒人们注意糖的摄取要适度,不能过量。

孙孟里也认为,健康人一天喝一杯150毫升左右的果汁,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尤其是鲜榨果汁。

不过前提是,本身没有肥胖症或者高血压。

孙孟里建议,有肥胖症或高血压以及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平时饮水还是要以淡茶水、白开水等为主。

上年纪的老人,由于各项机能减弱,患病风险增多,所以,饮用果汁时也要注意定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果汁也不是完全不能喝的。

糖尿病人也需要补充水果含有的大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但要以直接吃水果为主。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感冒发烧、胃肠消化不好,能量摄入不足,这时候可以饮用果汁,但最好是喝些不加糖、不太甜的纯果汁,如西瓜汁、葡萄柚汁等。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