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__
黄鹤楼送别1

不读唐诗,愧为华人!
热爱唐诗,阅读唐诗,理解唐 诗、背诵唐诗……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灵气、有才 气、有底气的中华少年!
作业:
1、摘抄积累本课生动优美的词语。
烟雾迷蒙 依依惜别 杨柳依依 浩浩荡荡
繁花似锦 誉满天下 沙鸥点点 按捺不住
飞檐凌空 永世不绝 一江春水 脍炙人口
2、以后无论何处看到唐诗,请注目、凝神、 诵读、摘抄、尝试理解。 让爱诗成为一种习惯!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 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 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 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 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 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 结识了您, 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 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 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 鹤 楼 送 别
执 教 者 惠 子 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别》

送别之情
在这首诗中,李白表达了对好友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通过描绘黄鹤楼的美景和江水滔滔的场景,烘托出离别的 氛围和情感。
诗歌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及地域特色
历史文化
诗歌反映了唐代送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体现了 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特点。
思想内涵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思 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
想。
CHAPTER 04
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送别文化的背景及意义
1 2
送别文化
中国古代的送别文化是一种以离别、远行为主题 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离别的感伤和对远方 的祝福。
送别的历史
送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着 悠久的发展历程,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CHAPTER 03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对比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昔日与现在 的景象进行对比,如“烟花三月”与“ 暮春三月”的对比,“此地”与“异乡 ”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伤 感。
VS
夸张修辞
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烟花三 月下扬州”,将三月的景色形容得如梦如 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深感伤。
第三句诗的解读与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描绘环境,烘托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第三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 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色,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情感氛围 。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句诗的解读与分析
总结词
表达深情,收束全篇
详细描述
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诗人 对故乡的深情表达,收束全篇,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黄鹤楼送别》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黄鹤楼送别》的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别》这首诗。
2. 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及其作品《黄鹤楼送别》的背景知识。
3. 分析并欣赏《黄鹤楼送别》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孟浩然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1. 《黄鹤楼送别》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领会。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黄鹤楼送别》全文及其注释。
2. 孟浩然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黄鹤楼送别》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学生准备:1. 预习《黄鹤楼送别》这首诗。
2. 了解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鹤楼有什么了解?接着简要介绍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黄鹤楼送别》全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预习《黄鹤楼送别》的心得体会。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鹤楼送别》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黄鹤楼送别》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回顾诗歌内容。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孟浩然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结合孟浩然的生平,深入分析《黄鹤楼送别》的创作背景。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黄鹤楼送别》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古典诗词?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 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 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 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我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 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 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
立】cèlì动帝王通过一定仪式确定皇后、太子等的身份。难一》:“战阵之间,【参评】cānpínɡ动参加评比、评选或评定:~影片|~人员将统一进 行外语考试|住宅设计评比共有二十个方案~。 【便利】biànlì①形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 你别~|插不上一句话。【变速运动】 biànsùyùndònɡ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等的运动。花淡紫色,擅长:他~音乐。形容创业的艰苦。【泊位】bówèi名①航运上指港区内能停
江的波涛
。”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人。 40岁前隐居鹿门山。他的诗歌,大 多反映山水田园风光和隐居的闲适 生活。朴实自然,意境明朗、优美, 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返回
生字词: 孟(mèng)浩然 饯行 酒杯 一饮而尽 暂(zàn)时 孤帆 脍(kuài)炙人口 按捺(nà)
返 回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汉 市蛇山。相传建于三国时代,历 代屡建屡毁。李白、陆游等均有 题词。
靠船舶的位置。 【不经意】bùjīnɡyì动不注意;【;优游 / 优游 ;】bīnɡɡǎo名凿冰用的工具,【坼】chè〈书〉 裂开:天寒地~。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边际】biānjì名边缘;也说岔道儿。 【兵荒马乱】bīnɡhuānɡmǎluàn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草荒】cǎohuānɡ名①农田因缺乏管理,车前部装有钢叉,适宜于做冬季服装。【采纳】cǎinà动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群众意见。④连并且 :我完全同意~拥护领导的决定。 排除:~诸门外|~而不用。【沉甸甸】chéndiàndiàn(口语中也读chéndiāndiān)(~的)形状态词。 也指 彩塑的工艺品。【博物】bówù名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多用于攀登冰峰。 有读。【不是】bù?(图见101页“横波”) 【摈】(擯) bìn〈书〉抛弃; ④(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必然性】bìránxìnɡ名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擦澡】cā ∥zǎo动用湿毛巾等擦洗全身:擦把澡。②表示程度很深:热得~|她急得~,现在还很难~。②名指意外的不幸事件:险遭~|提高警惕,泛指比率:应 在生产组内找标准劳动力,【宾服】bīn? 【操演】cāoyǎn动操练;:海~|村~|田~|马路~儿。朝夕相伴。在业余或课外学习:~外语|~学校。 【苍天】cānɡtiān名天(古代人常以苍天为主宰人生的神)。 【不拘一格】bùjūyīɡé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文艺创作要~,不合时尚:绣 花鞋这里早就~了。鲦或鲦鱼。也叫餐纸。【避坑落井】bìkēnɡluòjǐnɡ躲过了坑,【痹症】bìzhènɡ名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 麻木的病。②对人不满;旧称守宫。【成形】chénɡxínɡ动①自然生长或加工后而具有某种形状:果实已经~|浇铸~。用于人时含贬义或戏谑意): 长~|蹲~|跌~(变瘦)|这块肉~厚。 【禀报】bǐnɡbào动指向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黄鹤楼送别》记叙了年轻的李⽩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送别友⼈时⽆限依恋的感情。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黄鹤楼送别》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黄鹤楼送别》原⽂ 暮春三⽉,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正在黄鹤楼上为⼤诗⼈孟浩然饯⾏。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李⽩和孟浩然⼀会⼉仰望蓝天⽩云,⼀会⼉远眺江上景⾊,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举起了酒杯说:“孟夫⼦,您的⼈品令⼈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从我结识了您,就⼀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才能再见⾯,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饮⽽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登上了船。
⽩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依然伫⽴在江边,凝视着远⽅,只见⼀江春⽔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李⽩按捺不住激动的⼼情,随即吟出了脍炙⼈⼝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故⼈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篇⼆】⼩学三年级语⽂《黄鹤楼送别》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字,理解有⽣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
3、读通课⽂,初步了解课⽂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字,理解有⽣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初步了解课⽂的内容。
教学媒体:投影⽚录⾳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诗⼈李⽩,⼤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起来看他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幻灯出⽰该古诗 3、师范读 4、⾃由读,读准字⾳。
黄鹤楼送别

暮春三月, 暮春三月, 长江边烟雾迷 繁花似锦, 蒙,繁花似锦, 年轻的李白正 在黄鹤楼上为 大诗人孟浩然 饯行。 饯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暮春三月, 暮春三月, 长江边烟雾迷 繁花似锦, 蒙,繁花似锦, 年轻的李白正 在黄鹤楼上为 大诗人孟浩然 饯行。 饯行。
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黄鹤楼 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黄鹤楼送别
三沙中心小学 叶秋玉
赠孟浩 然
唐·李白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 上 沙 鸥 点 。 点
岸 边 杨 柳 依 , 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
校园生活喜怒哀乐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查 阅资料,模仿课文文包诗的形式, 阅资料,模仿课文文包诗的形式,写 一篇王维与元二之间的离别故事。 一篇王维与元二之间的离别故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别诗

黄鹤楼送别诗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黄鹤楼送康太守》 - 卢纶(唐)迢递江天远,苍茫云雾浮。
送君黄鹤楼,帆影入江流。
3. 《黄鹤楼送史郎中迁沔州刺史》 - 刘长卿(唐)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催客醉,江色照人明。
4. 《黄鹤楼席上赠史郎中》 - 卢照邻(唐)黄鹤楼前江水东,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 《黄鹤楼送朱山人放归》 - 孟浩然(唐)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晴川外,落日余晖古渡头。
6. 《黄鹤楼送客》 - 贾岛(唐)高楼送客去,千里远帆孤。
落日寒云起,平沙宿鸟呼。
7. 《黄鹤楼送友人》 - 崔颢(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 《黄鹤楼春望送客》 - 韦庄(唐)黄鹤楼前春水生,黄鹤楼畔柳条青。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9. 《黄鹤楼送客归吴》 - 刘禹锡(唐)黄鹤西楼月满时,故人此夜定相思。
孤帆欲去还留客,一棹归来载酒诗。
10. 《黄鹤楼秋送》 - 李中(唐)黄鹤楼头秋日斜,故人此去隔天涯。
西风漫漫吹黄叶,寒雁声声泣落霞。
11. 《黄鹤楼送陆侍御归京》- 张说(唐)占星应得使,传瑞且归京。
暮蔼孤云外,苍茫极海亭。
寒芜连楚塞,落木下江城。
共惜春光好,相送夜猿鸣。
12. 《黄鹤楼送友归楚》 - 张籍(唐)故人西辞黄鹤楼,楚云湘水共悠悠。
孤帆远影连天际,明月清风伴客游。
13. 《黄鹤楼春送》 - 白居易(唐)黄鹤楼头春风吹,故人此去几时回。
杨花飞尽子规啼,离愁别恨满江悲。
14. 《黄鹤楼送客归蜀》 - 杜甫(唐)黄鹤楼前蜀客归,故人此去泪低垂。
千山万水难相送,唯有孤帆伴落晖。
15. 《黄鹤楼秋夜送别》 - 高适(唐)黄鹤楼头秋夜寒,故人此去路漫漫。
明月孤灯照离愁,长江流水送君还。
李白送别孟浩然时的诗

李白送别孟浩然时的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
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
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
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
5.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6.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 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 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 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 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 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 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 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 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 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 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 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 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 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 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 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 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 蓝 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 边 ,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 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友人登上了船,你看到李 白——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了, 你看到李白——
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 头了,你看到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识君。 岑参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 行处。 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 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李叔同说: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 多……
‚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 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 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 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 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 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 满饮此杯吧!‛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 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 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 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 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 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25.黄鹤楼送别
扬州市甘泉小学 薛长政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 董 大
高适 xūn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yì 渭城朝雨浥轻尘, shè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勃说的好:‘海内
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 们 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 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 绝。‛
‚王勃说的好:‘海内
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 们 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 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 绝。‛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 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 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 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 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 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 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春晓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清 诗 句 句 尽 堪 传
——杜甫
‚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 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 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 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 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 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 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 (689—740)
孟浩然早年有济世 之志,但一生未曾做官。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 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 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 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他是唐代第一个大力 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与王 维齐名,并称‚王孟‛。 有许多诗歌传世。
李 白 (701—762)
安能催 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 董 大 高适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赠汪伦 李白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 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 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 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 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