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9.2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江苏省洪泽县蒋坝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共23张PPT)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江苏省洪泽县蒋坝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共23张PPT)
译文:
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 大堤上柳花飘坠。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 全无才华和情思。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 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柳花紧挨着珠箔 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
兰帐中美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 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 时时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望着长安路遥远, 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中涌满盈盈泪。
表达一种浓郁的惜花之情和春去之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奇妙的想像兼以极度的夸张
宋初叶清臣《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 一分风雨。”二分尘土,与上片的“抛家傍路” 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萍碎”相应
总之,花尽难觅,春归无迹。至此,杨花的最终 归宿与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
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 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 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 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 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 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 处,又还被、莺呼起。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 喻。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 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 《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 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 西。”
我原本不恨杨花飞尽, 只恨西园落红满地, 愁苦花事就此消歇。 清晨,宿雨初停, 只见满池细碎的浮萍, 哪里还有杨花的踪迹? 我不禁暗暗疑心。 哎!春色原只剩三分了, 二分昨夜已零落尘土, 一分如今又跟随流水。 怎不让人怅然若失!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之《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课件.ppt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之《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课件.ppt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咏物词鉴赏指导
咏物诗词
概念
咏物诗词,通过对自然界中事物的自身特征进行描写和 叙述,表达与之相似的志向、意愿。
要点
1、突出所咏之物的特点 2、抒发情感、寄寓怀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诵读、感知
1、词中环境描写有哪些,又有何作用? 凄清 渲染氛围
2、词中所咏之物是什么?词人着力描绘了怎样的特点?
由浅入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熟读、思考:
1、词中的杨花具有怎样的特点?尝试用原句回答?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落红难缀
(无人怜惜)
一池萍碎 无情有思
(充满深情)
3、词人把杨花比作什么?由此推测作者寄寓什么情感?
离人(思妇) 花人合一,思妇离情 去国怀君



算 子
·
游咏
卜算子·咏梅
即便粉身碎骨也还要坚持 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 子操守。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 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 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 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陆游,字务观,号放 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 “喜论恢复”‘受到投降 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 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只有香如故。
她在丛中笑。
形 寂寞凄凉、饱受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 摧残,象征屡受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
排挤的主战派。 屈斗争的精神。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教学课件苏教版选共18页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教学课件苏教版选共18页
Thank you
பைடு நூலகம்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水龙吟》(似花还似 非花)教学课件苏教版选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案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案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案指导阅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第九专题是“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该专题有4首,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

本课要学的两篇,第一篇是教学篇目,第二篇是自读篇目。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另外这首词选得不好,缺少代表性和经典性,不知道编者如何见解。

专题目标: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本文增加目标:初步了解苏轼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过程:一、教学《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1、朗读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了解背景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

苏轼与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元丰四年(1081)四月章质夫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时苏轼“乌台诗案”贬官黄州。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九 第二板块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九 第二板块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含答案

第二板块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对应学生用书P74一、字音识记1.无情有思.(s ì) 2.萦.损(y ín ɡ) 3.困酣.(h ān) 4.难缀.(zhu ì) 5.缥缈..(pi āo)(mi ǎo) 6.无人省.(x ǐn ɡ) 二、词语释义1.也无人惜从教坠...:任凭飘坠,指无人爱惜杨花,任其凋零飘落 2.抛家傍路....:指杨花离开柳枝,飘落路旁 3.萦损柔肠..:形容细长而宛转的柳条 4.困酣娇眼..:形容柳叶 5.落红难缀....:落红不能重新连缀到枝头 6.时见幽人..独往来:隐居之人,隐士 7.缥缈..孤鸿影:高远隐约的样子 8.有恨无人省.:理解 三、名句背诵1.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2.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对应学生用书P74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44岁,正谪居黄州。

苏轼与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这首词就是为和章质夫杨花词而作。

二、内容提要这首词上片以花为人,以人写花,杨花美人,契合为一。

下片抒发伤春惜花之愁。

末尾以点点杨花与离人珠泪浑融为一,融情于物,以物体情,神来之笔,令人叫绝。

通过杨花随风飘荡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缠绵的思妇形象。

三、写法借鉴1.作为次韵和作,比原作立意更高章的原作构思新颖,对物象的刻画十分细腻、传神,栩栩如生。

苏轼则写物而不滞于物,赋予杨花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

全篇可谓以情感为统率,以奇思妙想为筋骨,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了“离形神似”的地步。

2.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为一体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借物传神的境界。

高中语文《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 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 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 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 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 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 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 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 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 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 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 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 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 案”。
以下四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请分析苏轼在这五首词中的内心情感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西江月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 眉头鬓上。 影。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凄凉北望。 冷。 定风波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 生。 子规啼。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 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 也无晴。 唱黄鸡。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 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 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 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 护自己淳至的精神。其作于同 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 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本词托物言志(或托物寓人、以物写 人),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 “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 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 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 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 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 逐流的心境。(塑造形象:塑造方法、形 象特点(孤独)各1分,对于该句的解释 分析2分,作者心境2分)

高中语文-专题9-水龙吟课件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高中语文-专题9-水龙吟课件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最后一韵,是具有归结性的震撼全篇的点睛之笔。那沸沸扬扬, 飘忽迷离的柳絮在诗人的眼里竟然“点点是离人泪”!照应了上阕“思妇”“愁思”的描写,比喻新奇脱俗, 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笔墨酣畅淋漓,蕴意回味无穷,真是妙笔神功! 前人对苏东坡的这首“和词” 与章质夫的“原唱”孰优孰劣,曾有过争执。归纳起来,观点有三。一说“原唱”优于“和词”,“曲尽杨 花妙处(miào chǔ)”;二说“和词”优于“原唱”,“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三说“原唱”与 “和词”均为绝唱,“不容妄为轩轾”。究竟如何?先不必妄下结论,还是先来看看章质夫的“原唱”。词 曰: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 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呼起。”少妇“有思”,“有思”的情态也描摹出来。那么少妇为何而思?上阕 的最后一韵作了回答: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这一韵化用了“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的 诗意。“梦随风万里”既写少妇之梦,又关合柳絮飘忽迷离,轻盈若梦。愁中入梦,梦里与远在万里的君郎相逢,却被 莺儿的啼声惊醒,怎不让人愁更愁,简直让人恼恨了!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有思”,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
写柳絮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sī xù wàn qiān),叹为观止。从上阕“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
开想象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活脱脱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这里,“有 思”成为思亲少妇的“愁思”。因“愁思”而“萦损柔肠”,因“愁”而“柔”,因“柔”而“损”;“愁思”煎熬则 “困”,“困”则“娇眼”“欲开还闭”。思亲少妇的情态被诗人描写、刻画地极其细腻,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时起 时落、飘忽迷离、勾魂摄魄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乃神来之笔。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九 新天下耳目 的东坡词 2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九 新天下耳目 的东坡词 2
-16-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美文品读
父亲去了,妻子去了,弟弟也在遥远的月亮的另一厢。从此,天空好像没 有过晴朗。
人前,我的笑声依然是那么肆无忌惮。人后,谁看见我心里的天空黯然? 赤鼻矶,如此一个狭小的地方,水是那么浅,山是那么低矮。我的世界为 什么跟着我的路,一步步缩小?我的天空为什么冲不出丛山,就像被一个手 掌紧握?是人性的嫉妒?是权力的魔掌?是命运的嘲弄? 山上的栖鹘,收起翅膀,在龌龊的巢穴中,冷冷地哀叫。 酒模糊了我的眼,浮起的礁石间,我看到了年轻英俊的周瑜,是的,他刚 刚成亲,娶了美丽的小乔,是的,他笑着轻摇羽扇,而百万曹军就在他的眼前 ——灰飞烟散,仿佛不曾存在过。
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
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徘徊,不离不即。
-8-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1.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此词上片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两句。 提示:这两句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的情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 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 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 融的神来之笔,与上片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 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出世的境
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萦 损 . 读音 yí nɡ 加点字 难缀 . 读音 zhuì
困酣 hān . 落红 nɡ . hó 红 女红 . ɡōnɡ
缥缈 piāo miǎo .. 自省 . xǐnɡ 省 省 事 shěnɡ .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zhuì 落 duò马 天 qià n 易错字 坠 堕 堑 词语 hān 睡 应 chó u lè i酒 易错字 酣 酬 酹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 1.词的开头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提示:词的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 ——“似花还 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一语道出了柳絮的 性质。作者以“抽象”写出了具体形象,匠心独运,以抽象达到了非同凡响的 艺术效果。“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 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 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 “眼”,妙不可言。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1.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此词上片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两句。 提示:这两句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的情 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出世的境 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如何以曲笔来写自己内心感受的 ? 提示:整个上片塑造了中夜不寐,独步凉月的“幽人”寂寞怅惘、愁绪盈 怀的形象。这两句紧承上片,首句写鸿被“幽人”惊醒,逡巡不进,回头顾盼。 进而想象此刻的它孤独不群,形影相吊,满腹愁丝恨缕而不被理解。暗喻那 个“幽人”(就是作者自己)宦途骞逆,去国怀乡,蛰居异地的愁怀的无可告语, 更无人理解。这两句敷墨于物,用意在人,语语双关,不露痕迹,而尽“曲写”之 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咏物之词 ,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请 就本词咏物这一特点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赏析。 提示:①全词意象朦胧,明咏杨花,暗咏思妇,离形取神,全从虚处摹写,抒 情幽怨缠绵。②上片正面描写杨花,惜杨花之飘坠。一惜其“抛家傍路”,由 物及人;二惜“萦损柔肠,困酣娇眼”,以拟人手法直喻伤春思妇的形象,离开 取神;三惜寻郎梦破,兼取杨花之象和思妇之神。下片以少妇伤春抒发杨花 委尘之悲恨。由杨花而落红,想象成点点“离人泪”,物与人,情与景于似与非 似之际交融为一体。③词人借杨花、思妇寄托身世坎坷之寂寞幽怨。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上片—
春雨前 春雨后
抛家傍路 沾泥落水
无人怜惜 似寻郎女子 归宿可能 惜春伤别
杨花飞溅 飘零无依
下片—
杨花落尽 点点好似离人泪 缺月 上片 疏桐 幽独凄清之境—幽人 漏断 惊 恨 下片 寒 寂 →孤寂高洁 冷
卜算子
→忧谗畏讥 孤鸿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 上片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 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 :说它“非花”,它却 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 ;说它“似花”,它色淡 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 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 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 飘落 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实则“有思”。咏物至此,已 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 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水龙吟(似花还 似非花) 卜算 子(缺月挂疏桐)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咏物词。章质夫,福建蒲城人,是苏轼的同僚和好 友。他作有咏杨花的《水龙吟》,苏轼的这一首是次韵之作。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在黄州所作。先是 熙宁中,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 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发抒于诗中,因此激怒新党,遂被逮捕下 狱,必欲置之死地,即所谓“乌台诗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卜算 子》就是苏轼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被贬,内 心孤独凄凉,谢绝交往。“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 的内心隐衷。 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 情。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解词义 (1)次韵 :凡和人诗、词,依照原作的韵脚,也叫步韵。 .. (2)也无人惜从教 坠 :任凭。 .. (3)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言杨花看似无情,却也有意。 .... (4)漏断 人初静 :漏壶的水已经滴尽,表示夜深。 .. (5)时见幽人 独往来 :隐居之人,隐士。 .. (6)缥缈 孤鸿影 :高远隐约的样子。 .. 4.积名句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2)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3)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4)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5)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有人说苏词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它的妙处。 提示: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 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 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 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徘徊,不离不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