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塬战国墓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开辟刍议
《文物》杂志2010年第11期--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_续一_赵吴成

84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续一)赵吴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85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续一)□862010年·第11期87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续一)□882010年·第11期89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续一)□902010年·第11期91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续一)□93图二八M15出土Ⅰ型车复原图图二六铜车舆肘件(M1∶29-3)图二七车舆后门“Γ”形饰件背面(左:铁质,右:铜质)(图二六)。
纵杆穿孔过横杆,髹黑漆,与上村岭虢国墓地1272号坑第3号车的周栏结构相同。
M3的Ⅲ型车车舆,也是木栏式结构车舆,只是用皮革蒙面,皮革接口处用革带“×”形缝制,并有朱漆彩绘装饰。
前轼低于左右侧栏,车舆后留有缺口。
车轮装饰多以黑朱相间装饰车辐(图二一)。
车毂装饰黑漆朱绘,加石绿、石青、白色填绘纹饰(图一五、一六)。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续一)□942010年·第11期95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续一)□962010年·第11期·新书介绍·北京地区基督教史迹研究吴梦麟熊鹰著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世界闻名的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的北京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至今还在地面和地下保存了许多年代久远、种类丰富、价值很高的遗迹遗物,基督教文物遗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督教史迹和文物,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内容,抢救保护、整理研究此类文物已是刻不容缓。
本书力图通过对基督教史迹和文物的研究,向读者介绍基督教传教士在元、明、清时期来华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使这些遗迹遗物在研究当年“西学东渐”、“东学西渐”过程中的作用得到科学的论证与评价。
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大16开平装定价98元。
甘肃近年重大考古新发现

甘肃近年重大考古新发现作者:严存义赵剑飞来源:《丝绸之路》2010年第11期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沉淀了无数璀璨瑰丽的文化珍宝,堪称中国文物的宝库。
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甘肃省共发现野外不可移动文物13284处,其中古遗址8594处、古墓葬1919处、古建筑1187处、石窟寺337处、石刻750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43处,其他文物122处。
甘肃全省馆藏文物42.93万余件(组)件,一级文物3240件(组)。
其中以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遗址墓地、长城遗址、简牍、石窟遗址和汉代到宋金时代的城址数量最多,保存也较为完好。
近年来,甘肃省文物部门加大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力度,开展了一大批专题科研性和区域性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在中华文明探源、早期秦文化和史前文化考古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特别是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三个考古发掘项目荣获“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极大地丰富了甘肃省考古学内涵,巩固了甘肃文物大省的地位。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
20世纪90年代初,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2006年,甘肃省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当年调查、钻探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
通过调查与钻探,发现城址一座、夯土建筑基址26处、中小型墓葬400余座以及较丰富的文化层堆积。
后期主要发掘了21号建筑基址、祭祀遗迹和少量小型墓葬。
其中,祭祀遗迹包括乐器坑和人祭坑两部分,乐器坑内的木质钟架(仅存朽痕)旁依次排列3件青铜镈、3件铜虎(附于镈)、8件甬钟,镈和甬钟各附带有一件青铜挂钩。
青铜镈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舞部及镈体部以蟠龙纹为主要装饰;四出扉棱为透空的纠结龙纹,造型华美;鼓部素面,有铭文20余字,内容甚为重要。
大堡子以乐器坑为代表的祭祀遗迹是在该遗址遭大规模群体性盗掘后幸存下来的,对于被盗秦公大墓墓主身份的确认以及早期秦人的礼乐制度、祭祀制度、铜器铸造工艺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
甘肃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M4木棺实验室考古简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25-3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8期
主题词: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战国时期;实验室考古
摘要: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桃园村。
该墓地自2006年开始发掘,其独特的墓葬形制、装饰华丽复杂的车辆、由大量的金银和各种质地的珠饰组成的人体装饰等,反映了战国晚期生活在当地的西戎部族的文化面貌和丧葬习俗,对研究当时甘肃东南部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秦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该墓地已发掘的墓葬大体可分为两侧为阶梯式墓道而中间为斜坡墓道的竖穴木椁墓、阶梯式墓道竖穴偏洞室墓、竖穴木棺墓和竖穴土洞墓四类。
其中第二类墓占绝大多数,第一、四类墓目前各发现1座,第三类墓发现2座。
大多数墓葬随葬有装饰复杂的车辆。
陇右出土秦早期车马葬与《诗经·秦风》的互证研究

陇右出土秦早期车马葬与《诗经秦风》的互证研究霍志军【摘要】陇右地区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葬、甘谷县毛家坪秦人墓葬遗址、张家川马家塬战国西戎墓葬发掘中秦早期文物不断出土,推动秦早期文学研究高潮跌起。
将出土的秦早期车马葬和《诗经·秦风》进行互证研究可以看出秦人“独此一家式”的文化特色,表现为鲜明的尚武特质、发达的礼乐文化和突出的华戎交汇特色。
早期秦人在相对边远的地理空间上撒播了中华文明,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地理范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The continuous unearthing of historical relics in Longyou area push forward the research of the early Qin’ s literatur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unearthed burials with chariots and horses and the records in Qin’s Customs, The Book of Songs shows Qin’s particula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hat is, martial quality, advanced ritual culture and prominent mixed feature with the northern minorities. The early Qin people spread Chinese civilization, expanded Chinese literary geographical range, and enriched Chinese literature.【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陇右;秦早期车马葬;《诗经·秦风》【作者】霍志军【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甘肃天水 7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2长期以来由于“秦世不文”观念的影响,加之秦立国之日较短,使学界对秦代文学的整体认识不够,近年来虽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秦代文学研究,①倪晋波:《秦代文学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文物》杂志2010年第10期--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08_2009年发掘简报_王辉

马家塬墓地自2006年开始发掘以来,2007~2009年对该墓地进行了连续发掘。
2006~2008年的部分发掘墓葬简报已刊出[1],现将2008~2009年发掘的M5、M7、M8、M13、M16情况简报如下。
一M5小型墓,位于M2西南侧。
该墓形制特殊,不同于马家塬墓地以前所发掘的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墓口呈方形,口大底小。
方向52°。
东西长4.5、南北宽4.05、深6.25米。
竖穴中随葬有1辆车及46具马、牛、羊的头骨和蹄,在竖穴的北壁东部另挖一个长3、宽1.5、深1.96米的坑,其内置棺木。
西北角立有铁矛,通长4.42米(图一、二)。
此墓盗扰严重,尸骨无存。
残存有车辆和棺木残件。
车辆仅残留有车、车衡、车轭、车舆左侧板和左车1件、右轮铜花饰8件及其他车饰件和车器(图三)。
车向东,车舆左侧板髹黑漆朱纹,上贴以铜方形镂空花饰、银箔三角形镂空花饰和银狼形饰、大角羊、大角鹿、凤鸟等装饰。
残存的随葬器物有金、银、铜质的车器和车饰,另外还残存有皮条、铁戈等。
金狼形车饰1件(M5∶24)。
制法和造型与银狼形饰相同。
头向左。
高5.9、宽8厘米(图八)。
金鸟形衡末饰1件(M5∶22)。
以较薄的金片制成,在一端呈圆弧形、一端为直边的长方形框内镂刻出相对的鸟形图案。
鸟呈侧面形象,回首,巨喙下钩,头上有冠,单足屈曲,尾部羽毛散开,其中一羽向上卷曲。
长10.7、宽6厘米(图五)。
银车轭饰1件(M5∶42)。
长方形,四周有窄边框,宽度不一。
边框内镂刻五组连续的卷草纹图案。
边框和花纹上錾刻有细线和小点。
长19、宽3.8厘米(图六)。
银大角羊3件。
残片,以较薄的银片剪切和镂刻成形,并在身体上錾刻出细线和小点装饰。
标本M5∶33,颌下残留有胡须,角较大,自头顶延伸至腰部呈花边半弧形。
残高4.8、宽6.5厘米(图七)。
银狼形车饰3件。
以较薄的银片剪切和镂刻成形,身体上錾刻出细线和小点装饰。
张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08~2009年发掘简报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图一M5平、剖面图1、23.铜泡2.错金铁条3、12.银花饰4.铜花饰5、15.料珠6.铁矛7.骨器8.残铁块9.铁剑10、24.银狼形饰11、14.铜扣13.金残片16.银棺饰17.铁块18、19.铜车轮饰20.车舆方形花饰21.铜车22.车衡、车轭25、27~31.银车饰26、33.银大角羊32.银三角形车饰□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08~2009年发掘简报2010年·第10期图三M5车轮纹饰复原嘴露齿,四足交错,呈行走状,形象生动。
文物2012年08期--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10_2011年发掘简报_谢焱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10~2011年发掘简报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战国时期西北地区的文化交流(10JJD770014)”和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的资助。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自2006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后,我们对此墓地进行了跨年度连续发掘,至2009年共发掘清理墓葬20座,简报已刊布[1]。
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对此墓地进行第五、六年度的考古发掘工作。
新发掘出土了位于墓地东北部的5座中、小型墓葬(编号M18~M21、M59)。
根据以往发掘积累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墓地出土文物,在发掘现场只清理出车和棺木等遗物的轮廓,后期套箱提取至室内在可控环境下进行发掘清理。
现将M18~M21、M59发掘情况简介如下。
一M18中型墓。
位于墓地东北角,向东南15米处为M16,向南11米处为M15,向西南9.5米处为M14。
墓葬开口于现代耕土及垫土层下,保留部分原始地貌,呈北高南低的坡状堆积。
墓道方向265°。
墓葬结构为阶梯式竖穴墓道偏洞室木椁墓。
墓道开口呈北高南低的斜坡状,高差0.8米。
坑口平面近梯形,东宽西窄,东壁宽5.4、西壁宽4.2、东西长12.85米。
坑壁斜直,呈口大底小的斗状,修抹平整。
底面近长方形,东西长5.5、南北宽3.05~3.1米,距开口6.2~7米。
墓道西端共有八级台阶,阶壁垂直,其中第一至六级台阶呈北高南低的坡状,第七、八级台阶面较平整。
阶宽0.55~1.15、高0.23~1.05米。
其中第四级台阶面中间略凹,偏西放置牛腿骨一段;第五级台阶中间偏北放置牛肋骨;第七级台阶局部为熟土夯筑。
墓道内填土为灰褐色五花土,土质疏松,夹杂有红褐色陶片及料薑石等,坑底部有一层掏挖墓室后遗留下的浅黄色垫土,厚0.15~0.2米。
墓道中随葬车2辆,车辀向东,相互叠压,车上各置一伞。
由东向西分别编号为2、3号车。
马家塬战国墓地文化性质及其与秦文化关系探讨的开题报告

马家塬战国墓地文化性质及其与秦文化关系探讨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马家塬战国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境内,经考古发掘,发现200余座战国墓葬,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墓群。
这些墓葬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出土文物丰富,可以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领域提供重要资料。
同时,随着马家塬战国墓地的考古研究逐渐深入,人们认识到它与秦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二、研究目的
马家塬战国墓地是战国时期遗存之一,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马家塬墓地的出土文物也为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途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马家塬战国墓地的文化性质及其与秦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揭示其中的历史、文化等内在联系,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研究内容
1. 马家塬战国墓地的发掘和考古成果;
2. 马家塬墓地的文化特点及其意义;
3. 马家塬战国墓地与秦文化的关系;
4. 马家塬墓地的文化价值及其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收集马家塬墓地的历史文献、考古报告及相关资料,全面深入地了解马家塬墓地
的发掘和考古成果;同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马家塬墓地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中的文化特点及其与秦文化的关系。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揭示马家塬战国墓地的文化性质及其与秦文化的关系,为我们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通过对马家塬墓地的深入研究,我们也能更全面地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及其变迁,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马家塬墓地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城西北约17公里的木河乡桃园村三队北约500米的马家塬上。
地理坐标:N35°2′47″,E106°10′02″,H1874米。
该遗址所处地形较为特殊,它北依马家塬山梁,东、西两侧为地势较高的毛家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凹平缓两边高陡的环抱地形。
墓地现地表为农田。
在以马家塬为中心,向东、西、延伸150米,向南50米的簸箕形地形的范围内有较为密集的墓葬分布,经2007年钻探得知该处共分布有大、中、小型的墓葬59座,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
2008年间共发掘墓葬7座,其中大型墓葬一座、中型墓葬2座、中小型墓葬3座、小型墓葬一座,另外还发掘出祭祀坑一座。
M6为一座大型墓葬,长38、宽11.80、深15米。
斜坡墓道,墓道两侧各有台阶9个,墓道中部可知有4乘车,在近墓坑处有完整马骨4具,只可惜该墓近年被盗,墓室为竖穴土坑,有棺椁痕,只可惜该墓被盗一空。
中型墓葬为M14、M16座,墓葬为墓道、墓室一体,墓道东西向,墓室南北向,墓室为墓道北壁开挖洞室而成,墓道有台阶9级。
M14墓室为单洞室,M16为双洞室,双洞室前室为两侧立圆木,上部盖棚木形成的一间墓室,内置放一辆以错金、银铁为车骨干,用金银花饰和动物装饰的车,后室为土洞,置放墓主人。
M14墓道中随葬车3辆,M15墓道中随葬车4辆。
中小型墓葬为M15、M29、M59,其中在M15、M59墓道为5个台阶,M29三个台阶,M15、M59的墓道中都随葬车一辆,M59墓道中有车具随葬。
小型墓葬一座,M11、一个台阶无车及车具。
祭祀坑一座,在坑内随葬有牛头76具、马头6具以及一些羊头骨,目前只清理上面一层,下面还有两层未清理。
在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银、铜、错金银铁器和大量的锡制车饰件,出土了大量的绿松石珠、玛瑙珠、仅出土大小不等的汉紫汉蓝珠足有上万枚。
在M14、M16的墓主人腰间还出土了制作非常精美的金腰带及带钩,M16墓主人颈部还发现有较大的金、银项圈以及制作极其精美的金耳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E SL 0 D H I K R A
、
绸三 踢
历 史研 究 I
马家塬战国墓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开辟刍议
赵 津
( 州市八 十八 中学 , 肃 兰 州 7 0 5 ) 兰 甘 3 0 0
[ 要 ] 家塬 战 国墓 是 六 盘 山区域 北 方少 数 民族 墓 葬 中规模 最 大 、 土文 物最 多 的墓 葬 , 摘 马 出 为研 究 春秋 战 国时 期秦 与 西
族墓 葬
春秋 战 国时期 北方游 牧 民族墓 葬在六 盘 山区域及 环六
⑤《 续资 治 通鉴 长 编 》 16 仁 宗康 定 元 年 正 月癸 酉 , 卷 2, 中华 书局
19 9 5年 版 , 2 6 第 9 5页 。
⑩ 《 明经 世文 编 》 2 ( 皇 卷 9 范济 )诣 阙上 书》 明末 刊本 。 《 , ⑩《 皇明 经世 文编 》 5 ( 卷 5 韩雍 )玺书 录序 》明末 刊本 。 《 , ⑩《 皇明经 世 文编 》 9 ( 卷 0 董越 )论 西北 备边 事宜 一》 明末 刊本 。 《 ,
盘 山周 围多有 发现 , 发现地 主要 有宁夏 回族 自治 区境 内 : 固
原县 的河 川 乡石喇村 , 郎乡大 北 山 、 杨 马庄 , 彭堡 乡侯 磨村 、
行 了新 的考古发 掘 ,无论 是墓 葬数量 还是 出土 文物数 量都
超 过 了之 前的发掘 。通 过对马 家塬 战 国墓 的考察 , 笔者对 与 马家塬 战国墓相 关的六 盘 山古 代交通 问题 又进 行 了若 干思
19 9 5年 版 。
⑩《 明史 》 37  ̄ 国 八 ・ 靼 》 中华 书 局 17 卷 2(F 鞑 , 94年 版 , 88 第 40
页。
⑩ 《 史 》 l《 纪第 十 八 ・ 宗 二 》 中华 书 局 17 版 , 明 卷 8本 世 , 94年 第
2 7页 。 3
⑦清・ 吴广成 :西夏书事》 l , 《 卷 1元吴开运元年。
考 , 陈述 如 下 。 现
一
撒门村 于家庄 。 0 7年 , 阳县王大户 已发 掘 的七座 墓都 出 20 彭
土 了青铜 兵器 和 车马铜 饰 , 座墓 葬都 有 二三 十件 马 、 、 每 牛
羊头骨 殉Leabharlann 。王大户 墓地一 次性集 中 出土 3 0余 件青 铜器 0
和骨器 ,0 2 0余颗 绿松石 、 玛瑙 。 王大户 墓地 出土 的陶罐为单
页。
① 《 史 》 4 1外 国七 ・ 项 》 中华 书 局 17 版 , 1 11 宋 卷 9《 党 , 97年 第 44
页。
⑧《 明史 》 1( 纪 第 十 三 ・ 宗 一 》 中华 书局 17 版 , 卷 3本 宪 , 94年 第
1 8页 。 6
③《 宋史 》 33 赵振 传》 中华 书局 17 卷 2《 , 97年版 , 14 2页。 第 06 ③ 《 史》 2 1符彦 卿传 》 中华 书局 17 年 版 , 83 。 宋 卷 5( , 97 第 88页 ⑤《 宋史 》 8《 理 三》 中华 书局 17 年 版 , 25 页 。 卷 7地 , 97 第 1l ⑦ 《 资 治通 鉴 长 编 》 6 , 宗 景 德 二 年 五 月丙 辰 , 续 卷 0真 中华 书 局
、
六 盘 山 区域 及 环 六 盘 山 周 围 发 现 的北 方 游 牧 民
耳或双 耳夹砂 陶器 , 每座 墓葬都 有马 、 、 殉葬 , 牛 羊 以动物形 象为装饰 题材 , 如鹿 形牌 饰等 , 青铜 器 中出现短 剑 、 戈等 , 但
未 出现农 具 。 肃省境 内 : 甘 一为秦安 县上袁家 战 国墓 。 中, 其
戎及 北方 民族 的 关系 提供 了翔 实 资料 。 西汉 简 中的 “ 置 道里 簿 ” 河 驿 中详 细记 载 了汉代 长安 到敦 煌 的驿道 地名 。 考古 发 现和 简牍 材料 的结 合 . 我们 可 以更 清楚 地认 识秦 对六 盘 山 区域 的开发 和 六盘 山 区域古 代 交通 的开辟 情 况 。 使
①《 续资 治 通 鉴长 编 》 1 1仁 宗 庆历 元 年 四 月丙 午 , 卷 3, 中华 书局
19 9 5年 版 . 3 2 第 1 1页 。
⑩《 皇明 经世 文 编》 29 李 士翱 )预 陈 边计 以 备虏 患 疏》 明末 卷 0( 《 ,
刊本 。
⑤ 《 资 治 通 鉴 长 编》 5 , 宗 咸 平 六 年 三 月 乙卯 , 续 卷 4真 中华 书局
19 9 5年 版 。
⑩ 明 ・ 学礼 :庆 阳府 志》 2甘 肃 省人 民出版 社 20 年 版 , 傅 《 卷 , 01 第
2 7页 。
③《 续资治通鉴长编》 8 , 卷 3 真宗大 中祥符七年十二月丙子, 中华
书局 1 9 9 5年版 , 1 1 页 。 第 90
⑩《 明史 》 1《 纪第 十 一 ・ 帝》 中华 书 局 17 年 版 , 13 卷 1本 景 , 94 第 4
⑩ 《 资 治 通鉴 长 编 》 14 仁 宗庆 历 元 年 十 月 乙 巳 , 续 卷 3, 中华 书局
19 9 5年 版 。
⑨ ② 明 ・ 学礼 :庆 阳府 志》 9 韩范 二公 祠 堂碑 记 》甘肃 省 人 傅 《 卷 《 ,
民 出版社 2 0 0 1年版 。
⑦ 《 明经 世文 编》 5 ( 皇 卷 1刘翊 )镇 戎千 户所 记》 明末 刊本 。 《 ,
[ 关键 词 ] 马家塬 墓 葬 ; 西汉 简 ; 河 六盘 山 ; 古代 交通 [ 中图分 类号 ] 7 . [ K8 88 文献 标识 码 ] A [ 章 编号 ] 0 5 3 1 ( 01 1 — 0 9 0 文 1 0 — 1 5 2 2)4 0 2 — 4
继 2 0 ~ 0 7年 度考古 发掘 之后 ,甘 肃省 文物考 古研 0 620 究 所和 张家川 回族 自治 县博物 馆 的工 作人 员在 马家塬 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