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_张小莉
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储集层为例

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储集层为例单祥;郭华军;邹志文;李亚哲;王力宝【摘要】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岩石物性等资料,详细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下二叠统广泛发育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包括火山碎屑水解、火山碎屑钠长石化、沸石类矿物形成、绿泥石形成等.碱性环境下发育多种伴生孔隙:火山碎屑碱性溶孔、钠长石化伴生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对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储集层影响主要有:碱性流体造成储集层流体压实效应强,即碱性流体下储集层压实率高,对原生孔隙保存不利;碱性环境成岩作用下储集层自生矿物含量高,局部胶结减孔量大;碱性流体溶蚀增孔效率高,火山岩屑的碱性溶蚀孔隙可以成为重要的储集空间.%Based on the data of cast thin section,SEM,Electronic probe,X-ray diffraction and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etc.,the paper detailedly studies the petrologic features and diagenesis of the Middle-Lower Permian clastics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based on which,the influence of the diagenesis in alkaline environment on accumulative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i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agenesis in alkaline environment is commonly noted in the Middle-Lower Permian strata,such as tephra hydrolysis,tephra albitization,formation of zeolites and chlorite and so on.Various associated pores including alkaline dissolved pore of tephra,albitized associated pore and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 in clay minerals are developed in alkaline environment.The influences ofdiagenesis in alkaline environment on the Middle-Lower Permian clastic reservoirs mainly include strong impaction of reservoir fluids resulted from alkaline fluids,i.e.,high reservoir compaction ratio in alkaline fluids,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primary pore preservation;high authigenic mineral content of reservoir under the diagenesis in alkaline environment and local cementation with large pore reduction amounts;high pore increase efficiency due to the corrosion of alkaline fluid.Alkaline dissolved pore in tephra can be the important accumulation space.【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8页(P55-62)【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碱性流体;成岩作用;碎屑岩储集层【作者】单祥;郭华军;邹志文;李亚哲;王力宝【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沉积物进入埋藏成岩环境后,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加,在孔隙流体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变化,这种埋藏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储集性能产生重要影响[1-5]。
子长油田长6储层物性测井解释模型

子长油田长6储层物性测井解释模型刘晶晶;张小莉【摘要】建立物性测井解释模型是为了提高子长油田测井解释的精度,对于储层描述和油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测井数据,结合物性分析化验资料和取芯资料,先对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在其基础上利用层点对应的读值方法建立适合子长油田长6储层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的测井解释模型.渗透率的解释利用泥质含量进行分类和多参数的回归,其解释精度得到明显的提高.经过验证,所做关于子长油田长6储层物性参数的解释模型准确率高,效果好.【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2(034)005【总页数】3页(P93-95)【关键词】子长油田;长6储集层;测井解释模型;孔隙度;渗透率【作者】刘晶晶;张小莉【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19子长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伊陕斜坡中部,其主力产层为长6油层组,一般厚度为125~135 m。
长6期为三角洲建设的高潮期,研究区长6储层早期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晚期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沉积物粒度较细[2],孔隙度主要分布在6% ~12%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于 0.1~0.5×10-3 μm2以及1~5×10-3μm2之间。
属于复杂的低孔低渗储层。
利用单一测井数据对储层渗透性进行解释亦或是利用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计算渗透率值,在研究区范围内的精度不够。
而泥质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在该区表现相当明显。
所以将多参数回归和泥质含量的控制因素结合才是提高物性解释精度的关键。
“四性”关系指的是“储集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既存在内在联系又相互制约[3]。
图1是研究区 Z203井的四性关系图,由图可见研究区的四性关系如下:测井曲线能够反映不同的岩性。
研究区长6储集层砂岩电性特征表现为: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自然伽马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
准噶尔盆地陆1井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准噶尔盆地陆1井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何海清;晋慧娟
【期刊名称】《沉积学报》
【年(卷),期】1991(9)4
【摘要】本文探讨了陆1井岩屑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砂岩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实作用使岩屑砂岩的孔隙度随埋深迅速减小,成岩早期的胶结物使大部分原生孔隙被充填。
水化作用在成岩早期及有机质半成熟和成熟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制约着各个阶段的成岩作用特点。
在水化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使得方解石胶结物发生选择性溶蚀形成了深部(上乌尔禾组)次生孔隙发育带。
【总页数】9页(P69-77)
【作者】何海清;晋慧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212.3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仲维苹;
2.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仲维苹
3.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万青青;刘洛夫;肖飞;常敏;胡青;郑珊珊;
4.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万青青;刘洛夫;肖飞;常敏;胡青;郑珊珊
5.基于改进层次熵分析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可压性评价\r——以准噶尔盆地Z109井侏罗系储层为例 [J], 宋明水;刘振;张学才;汪勇;李静;杨飞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砂岩为例

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砂岩为例罗静兰;张晓莉;张云翔;李玉宏;武富礼【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1(019)004【摘要】延长油区上三叠统长2地层河流相-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物性明显受埋藏-成岩作用事件的影响.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17.8% .其中黑云母的早期成岩蚀变是造成原生孔隙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胶结作用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7.1%.其中碳酸盐胶结物和次生石英加大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碎屑颗粒周围绿泥石薄膜的存在阻止了一部分石英次生加大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使一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晚期成岩阶段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及表生成岩作用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从而使长2砂岩的物性得到改善.【总页数】7页(P541-547)【作者】罗静兰;张晓莉;张云翔;李玉宏;武富礼【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地质系,;延长石油管理局,;延长石油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相关文献】1.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J], 罗静兰;张成立;阎世可;武富礼;李玉宏2.成岩作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坪北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油藏为例[J], 龙玉梅;毛树华;桑利;陈文峰3.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J], 罗忠;罗平;张兴阳;刘柳红;陈飞;张玄杰4.致密砂岩孔隙演化特征及其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南延长组长8储层为例 [J], 肖晖; 王浩男; 杨引弟; 柯昌艳; 折海琴5.化学驱表面活性剂对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表面荷电性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储层为例 [J], 张茜;孙卫;任大忠;刘登科;南珺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测井响应评价致密油储层成岩相: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储层为例

应用测井响应评价致密油储层成岩相: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储层为例张浩;陈刚;唐鑫;党永潮;邵飞;李莉;陈晨;贾然【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7(36)3【摘要】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识别出成岩相类型,建立了测井响应成岩相划分标准,采用"优势相"法预测了成岩相平面展布。
研究表明,该区长7致密油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
压实作用挤占原生孔隙,使储层物性整体变差,胶结作用对物性具有双重影响,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
研究区可划分出强溶蚀溶蚀孔相、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黏土矿物胶结晶间孔相、碳酸盐胶结相和强压实相5类成岩相,强溶蚀溶蚀孔相及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多发育在浊积水道中部,且发育广泛,多发育优质储层;黏土矿物胶结晶间孔相、碳酸盐胶结相和强压实相多发育在浊积水道侧翼或浊积水道间,物性较差,多发育差储层或非储层。
【总页数】9页(P262-270)【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相;致密油储层;长7;合水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张浩;陈刚;唐鑫;党永潮;邵飞;李莉;陈晨;贾然【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1【相关文献】1.致密油储集层岩性岩相测井识别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例 [J], 周正龙;王贵文;冉冶;赖锦;崔玉峰;赵显令2.压汞-恒速压汞在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定量表征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储层为例 [J], 喻建;马捷;路俊刚;曹琰;冯胜斌;李卫成3.利用测井交会图法定量表征致密油储层成岩相——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 [J], 冉冶;王贵文;赖锦;周正龙;崔玉峰;代全齐;陈晶;王抒忱4.致密油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其对产能的影响\r——以鄂尔多斯盆地姜家川地区长8储层为例 [J], 徐波;王建;于乐丹;王凯泽;董凤娟;刘峰5.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 [J], 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层压力分析的有效途径

地层压力分析的有效途径An Effective Way to Analyze Formation Pressure张小莉1) 程玉群2)1)西北大学地质系,710069;2)中原油田研究院.第一作者:女,1968年生,硕士摘 要 地层压力的有效预测,对于研究油气运聚与成藏,以及储集层评价等方面至关重要.在地层压力分析的诸多方法中,以测井资料为主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详细讨论了构造、裂缝、流体性质对声波时差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地层压力分析的有效途径是综合地震、测井、基础地质等资料,首先进行构造分析、岩性分析、流体性质分析和裂缝分析,然后进行孔隙度反演并建立孔隙度与深度压实曲线,并进一步结合测试资料和构造变动史和古地温史研究,进行地层压力的分析和预测.主题词 地层压力,声波时差,裂缝,压实曲线,测井资料中图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TE112.322 有关地层压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油气运移、成藏研究及储集层评价研究等方面至关重要.地层压力的变化对于油气有利富集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应用测井资料等评价地层压力的过程中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而讨论了地层压力分析过程中应处理的问题,以便消除影响因素,正确有效地评价地层压力.1 确定地层压力的主要方法确定地层压力的方法有多种: 实测:应用压力检测仪,对于目的层段压力进行测量.此方法最直观,但由于受地层被钻开而导致压力释放或因测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地对地层压力进行测量,同时,该方法不可能对所有井段进行系统测量,测量值仅限于个别井段或层位; 钻井动态显示:钻进过程中,为了确保钻头正常钻进,一般设置泥浆柱压力稍大于地层压力,如果在钻进过程中发生明显的井喷、井涌等现象,则说明地层压力具有较高的异常,同时,如果发生严重的井漏,则可能存在低异常压力区;预测:预测地层压力的手段有多种,如应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等,总体上看均属于应用与压力评价有关的因素,如岩石孔隙大小、孔隙结构、裂缝、流体性质等,通过它们的地震、测井等物理响应特征分析,对地层压力进行反馈,即所谓的反演过程.地层压力预测是进行压力分析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在充分考虑测试和钻井动态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进行有效的地层压力预测.其中,测井资料的有效分析,是整个分析的基础.2 地层压力分析中的有关问题2.1 用测井资料确定地层压力的原理长期以来,人们常常根据测井资料来确定地层压力.其实质是通过泥岩或页岩被压实等因素造成地层中流体排驱不畅而引起的孔隙度变化,从而通过有效应力的概念来研究流体压力和地层压力[1~2].该过程大都在考虑井孔影响的前提下,利用纯泥岩或页岩、纯砂岩的声波时差、密度、中子、电阻率等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绘制孔隙度-深度关系曲线图,即压实曲线,根据压实曲线转换成相应的地层压力曲线来确定地层压力及其分布.以上方法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忽略其他影响因素,来确定地层压力.因此,为了准确评价地层压力,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孔隙度主要是通过孔隙度测井系列所测信号进行确定的.由于声波测井资料比较普遍,因此人们常常根据声波测井资料进行压力分析.根据声波测井原理,声波时差的大小与岩性、物性(孔隙度大小、孔隙结28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11月・第14卷・第6期(J.of Xi!an Petr.Inst.Nov.1999Vol.14No.6)构、裂缝孔隙度、裂缝开启度、裂缝密度等)、流体性质等有关.因此,孔隙度准确求取与上述因素有关.2.2 影响声波时差的因素正如前述,声波时差大小与岩性、物性、流体性质有关.因此,针对于不同的岩性,应分别处理.由于泥岩或页岩对压力反映较为灵敏,因而常根据泥岩资料来作压力分析.2.2.1 构造对声波时差的影响断层的影响:如果由于构造运动,造成断层存在,在断层附近由于应力作用,常常形成破碎带,致使岩石破碎.因而,断层附近岩石的声波时差明显增大或呈现周波跳跃现象.此时声波时差特征是对于断层的反映.同时,断裂附近常常出现一定组合形式的节理,节理存在同样使声波时差值增大或造成周波跳跃现象(图1).图1 断层对声波时差的影响褶皱的影响:由于构造运动,在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如背斜轴部,容易产生节理或裂缝,节理或裂缝存在致使声波时差值明显增大或呈现周波跳跃现象.不整合面对声波的影响:由于区域性不整合面存在,说明地壳有抬升、剥蚀的过程.因而使得风化面上的岩性比较疏松或有孔、洞、裂缝存在,因而造成声波曲线上明显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图2为大港油田港深11井声波时差与深度关系实例.不整合面位于上下第三系之间,声波时差值在不整合面附近有明显增大异常.图2 不整合面对声波时差的影响2.2.2 裂缝对声波时差的影响构造作用、成岩作用、风化作用、自然水动力破裂等都可能导致裂缝产生.裂缝的开启程度、产状、密度及分布状况等将使声波时差明显增大或出现周波跳跃现象,并且大部分地层中自然水动力破裂缝的形成、分布与异常地层压力有关[3~5].2.2.3 流体性质对声波时差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不同的流体性质将使声波时差明显变化.如淡水声波时差620 s/m,盐水为608 s/m,石油为757~985 s/m.一般情况下,泥质岩石富含有机质时,其声波时差将明显增大.因此,流体性质的正确识别与流体参数的正确选取,关系到孔隙度反演结果的正确性与压力分析可靠性.3 地层压力分析的有效途径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地层压力时,应将影响因素一一加以消除,才能够对地层压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进而正确预测油气运移方向和成藏过程.3.1 岩性确定岩性解释为地层压力分析的基础工作.因此,根据录井、取心、测井资料对于岩性进行解释.确定岩性的有效方法为测井曲线的直观显示和孔隙度综合29张小莉等:地层压力分析的有效途径解释[6].通过岩性解释,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出岩性参数.对于岩性不纯的岩石,例如砂质泥岩,应进行必要的砂质校正,根据校正后的资料进行有效压力分析.同时,对于一些水敏性矿物,由于吸水膨胀,致使相应资料如声波时差增大、密度减小、中子孔隙度增高,因此,粘土矿物中的水敏性矿物应加以确定.3.2 流体性质的确定地层中流体性质,是影响压力参数求取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录井显示、气测异常、钻井取心和测井资料直观显示,综合判定流体性质及流体参数.3.3 构造分析根据区域地质特征,依据地质录井、取心、地震、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地下构造特征.如断层断点识别与确定、断层性质、产状,不整合面分布,褶皱特征及空间组合关系等.断裂存在,常常造成地层缺失或重复,且断点附近岩石破碎,地层产状变化无常,井径严重扩大等现象.根据地层倾角测井和组合测井资料、地震反射特征相关对比等方法,可以确定断层并确定断点位置.不整合面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根据地质特征、测井响应及其相关对比,确定不整合面.褶皱分析主要通过地质特征、测井响应、地震反射特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按照构造特征进行区块划分,然后分区块分井段进行压力分析.3.4 裂缝识别根据常规测井资料和地层倾角测井中的裂缝识别等作相应分析,可判断裂缝的产状、宽度、密度,并结合构造、成岩作用、地下流体动力学研究和识别裂缝产生的原因,确定出裂缝分布位置及产状.3.5 地层压力分析的有效途径正确压力分析应剔除解释过程中影响因素,建立解释模型,选取相应参数,引用与压力有关的响应特征的资料点,进行孔隙度反演,绘制孔隙度压实曲线,并结合测试、生烃、构造变动、古地温分析等资料绘制相应的压实曲线和压力曲线,进行孔隙度演化史与压力孕育史分析,进而为地层压力的分析与评价、油气运移、成藏演化分析提供有利的证据.因此,地层压力分析的有效途径为(图3):通过对地震、测井、基础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首先进行构造、岩性、流体性质及裂缝等分析,然后充分利用测井信息,建立孔隙度与深度关系,进行压实研究和孔隙度反演,并进一步结合生烃、测试资料和构造变动史、古地温史的研究,对孔隙度演化史、地层压力分布和压力孕育史进行模拟和分析.图3 地层流体压力分析流程图4 结论综上所述,地层压力分析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的地层压力分析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必须研究和剔除这些干扰因素对测井信息的影响,如构造、裂缝、流体性质等,这样才能增加结论或成果的可靠性.通过对影响测井信息因素的具体分析,认为地层压力分析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岩性、流体性质、构造及裂缝等分析研究,然后在剔除测井信息的干扰因素基础上,建立孔隙度-深度关系曲线,进行压实研究和孔隙度反演;进一步结合生烃、测试资料和构造变动史、古地温史的研究,对孔隙度演化史、地层压力分布和压力孕育史进行模拟和分析.参考文献1 褚人杰.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的孔隙压力.测井技术, 1981,6.2 陈发景,田世澄主编.压实与油气运移.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7~27.3 张小莉等.压实盆地自然水动力破裂及其动力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9,(2).4 张金功等.异常超压带内开启泥岩裂缝的分布与油气处次运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5 张小莉等.志丹探区延长组储集层裂缝特征及其意义.西北地质,1998,(3).6 杜奉屏.油矿地球物理测井.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82~107.收稿日期 1999-01-10 编 辑 马 丽30西安石油学院学报(JXA P I) 1999年。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概述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概述摘要:目前围绕着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从烃源岩测井评价的进展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入手,系统的介绍了烃源岩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国内常用的评价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烃源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烃源岩;测井资料;研究进展;评价方法引言烃源岩是油气藏和输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对于烃源岩的研究一直很重视。
在对烃源岩的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也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于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影响,烃源岩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给资源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许多学者对烃源岩的评价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对目前有关于烃源岩的测井评价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对今后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有所帮助。
1 烃源岩的评价进展1.1 国外进展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主要方面是确定烃源岩中的有机碳含量(TOC)。
早期关于烃源岩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1945年Beer就尝试应用自然伽马曲线识别和定量分析有机质丰度[1]。
Murry等(1968)作区块分析时得出异常大的地层电阻率是由于生油岩中已饱和了不导电的烃类[2]。
Swamson将自然伽马异常归因于与有机质相关的铀,他指出铀与有机质存在一定关系[1]。
在七十年代末期由Fertl(1979)、Leventhal(1981)等人相继找出放射性铀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经验公式,这期间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1]。
Herron(1986)将C/O 能谱测井信息用于求解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但该方法误差较大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评价中[3]。
Schmoker在八十年代做了许多关于烃源岩的研究,他指出高的自然伽马值与烃源岩间的相关性、用密度测井信息来估算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埋藏成岩作用引起的孔隙度减小过程就是一个热成熟过程、碳酸盐岩和砂岩的孔隙度之间呈幂函数等观点[4-6]。
Meyer(1984)等利用自然伽马、密度、声波和电阻率测井结合来评价烃源岩,总结出了测井响应参数与有机碳含量的岩石判别函数[7]。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1]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1]](https://img.taocdn.com/s3/m/4ef725ccda38376baf1fae9d.png)
保存。
4.3胶结作用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胶结物以碳酸盐矿物为主,
其次是次生加大的石英和自生粘土矿物。从对储层性
质的影响大小来看,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最重要,它使储
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大降低。
碳酸盐胶结强弱与成岩演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成
岩早期主要为方解石胶结,分布深度为1000~1900m
在该深度范围主要分布原生粒间孔隙经胶结物占据后
剩余的粒间孔隙,即胶结剩余粒间孔隙。当埋深超过
1650m后开始出现溶蚀作用,在不同的深度段溶蚀作
用的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孔隙组合类型。其中在
1650~1900m深度范围,溶蚀作用相对较弱,形成溶
蚀孔隙与原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段;超过1900m以
后,因岩石受早期的胶结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压实作用显得不重要,溶蚀和胶结作用基本上占了主
导地位,储集空间基本上都属于次生孔隙(图1)。
东营凹陷古近系埋深一般为1600~5300m,碎屑
岩储层的原生孔隙不发育,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作用
产生的各种次生孔隙。
2次生孔隙发育特征
由于构造特征、埋藏史和古地温梯度的差异,造成
根据对东营凹陷不同地区、不同沉积微相、不同岩
石类型储层物性的研究可以看出,随着埋藏深度增加,
其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是不断下降的,只是下降的速度
不同而已。成岩早期,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
大,后期影响较小。
通过对北部陡坡带不同岩性、不同碳酸盐胶结程
度下8000多个样品的孔隙度随埋深的变化研究发现,
图1 东营凹陷不同地区孔隙垂向演化与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西北大学青年基金(编号:98NW23J )资助。
收稿日期:1998-12-20 收修改稿日期:1999-07-14文章编号:1000-0550(2000)01-0127-06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①张小莉1 沈 英2 陈文学31(西北大学地质系 西安 710069) 2(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3(河南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南阳 473132)摘 要 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压实作用、孔隙演化、裂缝、矿物成分详尽分析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层性能影响的研究,讨论了应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影响的物理基础,进而指出应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不同阶段对储集层影响的可行性。
方法为:(1)成岩作用早期:应用孔隙度测井和岩性测井资料,通过压实曲线分析压实作用区间;(2)成岩作用中期:首先根据孔隙度测井资料分析声波孔隙度、密度-中子测井孔隙度,分析次生孔隙,并应用交会图技术,确定矿物成分,分析胶结、交代作用形式和强度,然后根据泥质指示测井确定泥质含量,进一步利用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尤其是T h 、K 含量分析粘土矿物;(3)成岩作用晚期:进行次生孔隙、裂缝、颗粒成分与含量、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研究。
以上分析方法经吐哈盆地实际资料验证,效果良好。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集层 自然伽玛能谱 矿物成分 孔隙度第一作者简介 张小莉 女 1968年生 副教授 硕士 石油地质与测井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勘探程度提高,成岩作用研究在储集层评价、油气成藏研究、滚动勘探和后期开发方案设置等方面日益显示出重要性。
成岩作用分析过程中,需对储集层岩性、矿物组成、孔隙类型及孔隙度大小等方面进行大量的资料处理与化验分析。
作为对地层特征响应的测井资料,包含了丰富地质信息,因此试从测井信息的有效挖潜,探讨测井资料用于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影响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以此作为对分析及化验资料的扩充和补充。
成岩作用分析是储集层评价的重要内容。
不同成岩阶段,储集层岩石组成、孔隙大小、类型等特征各不相同,据成岩作用分析方法,以下分不同成岩阶段讨论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影响的可行性。
1 测井资料在成岩作用早期分析中的应用 成岩作用早期主要作用形式为压实作用。
不同沉积相决定了岩石空间分布,不同岩石对于压实作用反映形式各有差异,其中泥岩、页岩等反映较为灵敏,坚硬砂岩、灰质岩石反映较差。
成岩作用分析方法通过镜下观察颗粒接触关系及定向性、分析孔隙类型、岩石强度等。
泥岩压实与油气运移研究中对于压实程度研究,主要通过测井资料的孔隙度分析,应用孔隙度与有效应力之间关系,绘制孔隙度-深度关系曲线,进而分析压实作用强度〔1-2〕。
其中测井资料孔隙度约束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制约着纵、横向压实规律分析及油气运移指向的正确评价。
压实与油气运移研究多年来研究成果表明,一般地层正常压实作用底界位于1200~1800m 左右;成岩作用分析专家研究成果指出,压实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作用早期,一般压实作用分布深度小于2000m 。
二者从不同研究思路、方法所得研究结果是相近的。
因此有关储集层压实作用研究,可借助于压实曲线分析来进行。
通过对吐哈盆地不同构造带测井资料详细分析,不同地区选取代表井声波时差绘制声波时差-深度关系曲线,确定正常压实作用区间(表1)。
表1中显示不同地区正常压实深度各不相同,深度范围一般在1200~1800m 左右,其中墩1井压实曲线(图1)表明正常压实作用底界为1760m 。
该井通过系统采样,进行成岩作用研究表明,该段岩石中主要为原生孔隙,孔隙度随深度增大逐渐减小,压实作用区间为1757m 以上。
勒1井成岩作用分析压实作用井段为1206m 以上,该段储集层孔隙 第18卷 第1期2000年3月 沉积学报ACT A SEDI M EN T O LOGICA SIN ICA Vol .18N o .1Dec .2000表1 不同地区代表井压实作用范围Table 1 C ompression depth of typical w ells in different area构造带代表井正常压实作用区间胜北次凹胜北15.0~1150m 巴咯构造带巴北24.6~1200m 鄯勒构造带勒14.5~1200m 勒40.0~1250m 了墩隆起墩14.7~1760m 十三间房构造带房14.5~1400m图1 墩1井成岩作用分析结果与压实曲线Fig .1 Results of diagenesis analy sis and co mpression curves度演化及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如表2所示。
勒1井砂岩、泥岩压实曲线表明正常压实作用底界位于1200m 。
根据三孔隙度测井原理,声波测井孔隙度主要为储集层原生粒间孔隙度,中子测井孔隙度或密度-中子交会法所求孔隙度为储集层总孔隙度。
勒1井900-1200m 井段三孔隙度分析结果见图2,该井段中储集层的三种孔隙度基本相等。
米1井由于测井井段偏深,根据区域特征综合分析,其正常压实作用底界应位于2000m 左右。
图中显示井段已进入非正常压实作用区间。
2 测井资料在成岩作用中晚期分析中的应用 成岩作用中晚期影响储集层性能的主要成岩作用形式为胶结、交代作用及次生孔隙、裂隙形成,它们对储集层的组成、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孔隙类型和孔隙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1 矿物成分与胶结、交代作用粘土矿物类型与含量、重晶石、方解石、白云石、砂岩等矿物成分、含量及空间分布,是胶结、交代作表2 勒1井成岩作用分析结果Ta ble 2 Results of diagenesis analysis in Le1well成岩阶段深度/m 孔隙特征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早成岩期4.68 2020原生孔隙随深度加大迅速减小。
上部大量蒙脱石,底部少量伊/蒙混层矿物。
方解石含量0~35%,一般10%中成岩期半成熟20202600原生孔隙减小,次生孔隙出现伊/蒙混层矿物和蒙脱石方解石局部分布。
低成熟2600 3300次生孔隙较发育伊/蒙混层矿物和伊利石方解石含量分布不均高成熟3300 3670次生孔隙发育,成岩裂缝在底部局部发育。
伊利石含量增高方解石含量分布不均晚成熟期3670m 以下推测裂缝发育区域图2 勒1井、米1井测井资料分析曲线Υs -ΥND(%):声波孔隙度与密度-中子孔隙度之差100(Υs -ΥND )/Υs (%):声波孔隙度与密度-中子孔隙度相对百分比Fig .2 Curves of w ell log analysis in Well M i1and Le1用重要研究内容。
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伊/蒙混层比等可以分析胶结、交代作用强弱及其相应类型,进行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一般情况下,自生粘土矿物蒙脱石在成岩作用中期有机质进入成熟阶128 沉 积 学 报 第18卷段消失,高岭石在有机质进入高成熟阶段的中后期消失,粘土矿物伊/蒙混层矿物比例和绿/蒙混层矿物比例变化及伊利石含量则进入一定深度和成岩阶段后出现和含量迅速增高,这常是人们用来划分成岩阶段的标志。
随着成岩作用程度加大,伊利石在混层矿物中所占比例明显加大,而蒙脱石含量呈明显减小趋势,依此来分析成岩作用过程中矿物转化及胶结作用形式;另外根据碳酸盐岩成分、含量及分布,分析胶结物类型及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形式。
如勒1、米1井成岩作用(表2、表3)研究中均涉及矿物成分和粘土矿物分析。
因此矿物成分确定对于系统分析成岩作用十分有利。
表3 米1井成岩作用分析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diagenesis analysis in Well Mi 1成岩阶段深度/m 孔隙特征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早成岩期4.5 1206原生孔隙随深度加大迅速减小。
上部大量蒙脱石,底部少量伊/蒙混层矿物。
方解石零散分布中成岩期半成熟1206 2540原生孔隙减小,次生孔隙出现伊/蒙混层矿物和蒙脱石方解石局部分布低成熟高成熟25403136次生孔隙较发育下部成岩裂缝在底部局部发育。
伊/蒙混层矿物和伊利石,下部伊利石含量增高上部方解石分布不均。
下部普遍分布晚成熟期未钻遇地层推测成岩裂缝发区域。
2.2 粘土矿物成分测井资料中包含了丰富的粘土矿物信息,常见粘土矿物主要测井响应特征见表4。
那么利用测井资料中的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等参数,或通过孔隙度系列中子-密度交会图技术确定碎屑岩中泥质含量。
在确定泥质含量基础上,充分应用组合测井资料及岩性-密度测井、自然伽玛能谱测井等资料与粘土矿物关系,应用交会图技术进行粘土矿物分析,确定出粘土矿物类型及其相应百分及含量〔4~5〕。
图3为利用自然伽玛能谱资料确定粘土矿物类型图版。
根据关系图版,在详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选取测井质量较好的米1井自然伽玛能谱测井资料,制作了2700m 井段以下储集层及泥岩层Th /K 比值随深度变化曲线,Th /K 比值由浅入深总体具减小趋势(图2),钍-钾比值交会图表明主要粘土矿物类型为蒙脱石、伊/蒙混层矿物和伊利石(图3)。
由于U 含量与油页岩、生油岩或含油层存在很好相关性,因而选用无铀自然伽玛曲线和钾、钍含量进行分析。
2.3 重晶石、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变化由于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对重晶石有较灵敏反映,重晶石的光电吸收截面指数较大(为267bar /e ),特征明显便于识别,因此可通过该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应用交会图技术,如中子-密度交会图和利用构造岩性参数M 、N 所做M -N 交会图,确定砂质、方解石、白云石等不同矿物成分类型和其相应百分含量(图4)。
参照国内外资料,结合吐哈地区实际情况,选定各矿物的M 、N 值为:石英M表4 粘土矿物成分及其主要测井响应特征〔3〕Table 4 C lay mineral content and its major w ell logging responses 〔3〕名称分子式ρb Υg ·cm -3ρma g ·cm -3ΥNL /p .u Υn/p .u N Pe /bar ·e -1GR /API U /×10-6Th /×10-6K/%Th /K 总特征高龄石Al 4SiO 4O 10(OH )82.422.9637280.451.8390~1304.4~7.06~190~0.5≥12二高(Th ,T h /K )三低(ρb 、Pe 、K )绿泥石(M gFeOH )6(SiAl )4O 10(OH )82.773.3952260.276.3180-25017.4~36.20~80~0.33.5~12一高(Th )一中(K 、Th /K )二低(ρb 、Pe )伊利石K 1-1.5Al (Si 7-8.5Al 1-1,5)O 20(OH )42.532.930210.463.45250~3008.7~12.410~253.51~8.312~3.5一高(K )三中(ρb 、Pe 、U )一低(Th /K )蒙脱石(CaNa )7(AlM gFe )4(SiAl )8O 20(OH )4(H 2O )n2.122.8844410.52.04150~2204,3~7.714~240~1.5≥12三高(ρb 、Pe 、Th /K )二低(K 、T h ) 注:ρb -体积密度 ρma -骨架密度 ΥCNL -中子测井孔隙度 Υn -中子测井视孔隙度 N -岩性参数M 、N 中的N Pe -有效光电 截面指数 GR -自然伽玛 U -铀 TH -钍 K -钾 Th /K -钍/钾比值129第1期 张小莉等: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图3 钍-钾比值交会图A -重钍层物质B -高岭石C -绿泥石D -蒙脱石E -混合粘土F -伊利石Fig .3 Crossplot of T h /K ratioA -material of heavy thorium ,B -kaolinite ,C -chlorite ,D -monterllorite ,E -I /S mixed -layer ,F -illite图4 M -N 交会图和中子-密度交会图A .M -N 交会图B .中子-密度交会图Fig .4 M -N crossplot and neutron density crossplotA .M -N cross plot ,B .neutron -dens ity crossplot=0.8,N =0.61,长石M =0.79,N =0.64~0.68,凝灰岩M =0.78,N =0.55,方解石M =0.83,N =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