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2)(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88)(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 100 天第89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案】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赏析。
可以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分析。
这两句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用“黑云”“日光”营造初一种危急的气氛,目的是为了衬托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2.尾联诗人引用了“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案】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爱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中引用典故的作用。
诗句中提到的“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祖国的决心。
表现力自己誓死报销国家的爱国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2)(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第33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从练字角度赏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妙处。
【答案】“破”写出国破家恨的悲哀,“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用草的茂密生长,来表现国家遭难,百姓生灵涂炭的现状。
【解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这首诗以《春望》为题,描述作者望到的景象。
【答案】国家残破,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解析】整体感知,理解诗句。
诗中一二联是作者所望,展开想象,加以描述,注意语句要通顺。
二、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3.为下列语句断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答案】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断句处一般为短暂停顿处或者语义相对完整处。
4.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加点词语。
(1)无案牍之劳形劳:(2)每移案案:【答案】(1 )使……劳累(2)桌子【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50)(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100天第 60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赏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答案】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解析】本题考察对诗词名句的赏析,做好此题,要抓住语句的主要特点进行赏析,本句的特点是优美的景物描写。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答案】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内容并摘录词语作答。
3、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答案】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内容并通过关键词语去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2)上诘之,诘:(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4)安可诬一世之人,安:【答案】(1)喂养(2)责备(3)况且(4)怎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27)(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第28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古人写诗讲究遣词造句,“蘸”字用的好,试做分析。
【答案】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解析】考查对字的赏析,要求学生读懂文意,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2、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写出了诗人的闲适自得,你认为哪句话能表明这种情感?【答案】小舟撑出柳阴来【解析】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小舟撑出柳阴来二、文言文阅读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①欧阳公四岁而孤孤:②及其稍长及:③唯读书是务唯:④教以书字书:【答案】①孤:幼而无父②到……时候③只④名词活用做动词,写【解析】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要注意特殊文言词语现象,如“孤”古今异义词“书”词类活用。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答案】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②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特别注、意重点实词的翻译要准确,这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如①及②作、如等词语的解释。
5.“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表现了欧阳修的什么精神?【答案】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专心致志。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专心致志。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欧阳修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①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②欧阳修专心致志,刻苦学习。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7)(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8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雨寄北李商隐 (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语的作用,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秋”即秋季,点明季节。
2、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答案】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本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一实一虚。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内容并通过关键词语去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思(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答案】(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答案】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做好此题,要逐字逐句解释句中词语,尤其是重点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4)(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第35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答案】D【解析】“岱宗”是泰山的别称,“夫”是发语词。
故选D。
2.有人评价“造化钟神秀”的“钟”用的奇妙,请分析其妙处。
【答案】“钟”是聚集的意思,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写出了近望中所见的神奇秀丽的形象,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首先对“钟”字进行理解,然后写在诗句中表达的感情。
3.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既是诗人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二、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节选)【乙】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④矣。
迨⑤至菡萏⑥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第一篇: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第100 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答案】B 【解析】画线句子对景物的描写运用了奇异的想象,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只有B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答案】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只直译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紧扣诗句中的关键意象词语,然后借助于想象、联想展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尽量要做到描写细腻传神,语言优美流畅。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要点:思念家乡。
【解析】有“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分析可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做题时注意围绕所对应的重点语段或字词,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提炼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2)(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3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案】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平”“风正”说明路途很顺利。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答案】“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做好此题,要分析诗词的特点,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3、本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案】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可以看出。
【解析】乡书不知道寄往何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二、文言文阅读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①弗②是故③自反④相长【答案】①不②因此③自我反省④互相促进【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意思,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注意书写要正确。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其中的好处。
【解析】要逐字解释词语,重点词语要解释准确,如“善”要解释为好处。
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节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答案】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解析】是故是因此之意,是一个意群,不能分开。
7、你对“教学相长”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一谈。
【答案】教学相长,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
从学生的角度讲——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
学生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体验了成功,兴趣就越高,也就越谦虚,越感到自己的不足,因而进步就愈快;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体会到自己学问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第33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从练字角度赏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妙处。
【答案】“破”写出国破家恨的悲哀,“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用草的茂密生长,来表现国家遭难,百姓生灵涂炭的现状。
【解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这首诗以《春望》为题,描述作者望到的景象。
【答案】国家残破,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解析】整体感知,理解诗句。
诗中一二联是作者所望,展开想象,加以描述,注意语句要通顺。
二、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3.为下列语句断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答案】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断句处一般为短暂停顿处或者语义相对完整处。
4.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加点词语。
(1)无案牍之劳形劳:(2)每移案案:【答案】(1 )使……劳累(2)桌子【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解释时要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注意第一小题中“劳”的使动用法,第二小题“案”为名词。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答案】(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我稍做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风漏雨。
【解析】翻译第一句,注意“何陋之有”为“有何陋”的倒装结构“;翻译第二句,要注意“使”的意思即可。
6.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描绘陋室幽雅,乙文用“”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手法。
【答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万籁有声;庭阶寂寂”对比【解析】甲文描写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对比。
而乙文描写居室环境则是“万籁有声;庭阶寂寂”7.甲乙两文都表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想法。
【答案】示例1:我欣赏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有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2:我不赞成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先明确表示赞同与否,然后联系实际从自己的角度来谈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胡子宏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
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
学校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
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
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
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
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
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
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
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
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
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
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
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
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
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
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
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
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
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
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8.通读全文,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孤独恐惧——( )——自卑矛盾——( )【答案】兴奋不已,惊喜激动。
【解析】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写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9.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答案】(A)运用了神态描写,逼真地写出了父亲笑容一下子停滞的神情,表现了父亲的心情由兴奋到难过失落无奈的急遽变化的过程。
(B)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急于离家的情形,从而表现出“我”决定不让父亲参加家长会的痛苦愧疚矛盾的心理。
【解析】(A)“笑容凝固”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的失落;(B)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离家的状态。
10.小说多次描写风雪,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
③烘托人物形象。
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
【解析】描写风雪属于环境描写,烘托了我的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1.请分析小说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父亲是一个憨厚朴实,疼爱理解孩子、贫穷却不自卑的人。
【解析】文章结尾父亲的话,最能凸显父亲的品质:贫穷却不自卑。
12.第⑩段父亲说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从内容上点明主旨:贫穷也不能自卑,只有勤奋才能改变处境。
结构上收束全文,引人深思。
【解析】理解重点语句,整体感知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作答。
13.读完这篇小说后,你一定感受颇深。
请结合作品,说说你有哪些感悟。
【答案】①其实我们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
只要勤奋,别人有的,我们自己也会有。
②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市人,奋斗的权利都是相同的,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汗水。
③富贵者不必瞧不起人,贫穷者也不必妄自菲薄,人格面前,没有富贵贫穷之分。
【解析】父亲的形象告诉我们,即使贫穷也不要自卑,自己的奋斗最重要。
(二)说明文阅读电磁辐射污染①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周期性变化产生波动并通过空间传播的一种能量,也称电磁辐射。
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产生负面效应超过标准的电磁辐射强度就是电磁辐射污染,也被称为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
②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源。
天然电磁辐射源是由大气中的自然现象引起的,比如自然放电、雷电、火山爆发等此类大气与空气污染源,具有黑子活动和黑子放射的太阳电磁场源,以及有恒星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等现象的宇宙电子场源。
人为电磁辐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
各类电磁波发射系统、工频辐射系统、利用电磁能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等,甚至包括家用电器,均是电磁辐射的污染源。
③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严重。
它会引发意外重大事故,可以使电爆装置、易燃易爆气体等意外爆炸、燃烧,甚至引起火箭发射失败、卫星失控。
它会干扰信号,直接影响电子、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真,控制失灵。
例如,会引起火车、飞机、导弹或人造卫星失控。
它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极.易造成白血病,诱发癌症并加速癌细胞增殖,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视觉系统等。
④现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子设备,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防止电磁辐射污染。
购买通过国家电磁兼容性安全认证的电子产品;尽量使用座机,少用手机拨打电话;给有显示屏的电器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积极锻炼身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人维生素C及蛋白质的食物,还需作定期检查,有效防止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选自《环保与生活》,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有删改)14.通读全文,概括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磁辐射污染的定义或概念、来源、危害及防止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