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樟湖35年生楠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延平区樟科植物资源浅析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8期动植物·微生物·食用菌·中药材延平区樟科植物资源浅析余清斌(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茫荡林业站,福建南平353000)摘要通过对延平区樟科植物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延平区樟科植物共有8属48种,其中野生43种、引种栽培5种,占福建樟科植物属的66.7%和种的72.7%,充分说明延平区樟科植物资源丰富,也体现了延平区樟科植物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延平区;樟科;资源中图分类号Q949.7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8-0019-04樟科(Lauraceae)植物在延平区的资源状况鲜有研究文献,笔者通过统计分析延平区种质资源调查中樟科植物的资源数据,分析延平区樟科植物资源,为保护利用樟科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樟科植物大多为乔木或灌木,含油细胞,有芳香气味,木材通常为黄色。
该科全球约45属,2000~2500种,中国约有20属、423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1],福建12属66种,延平区有8属48种(含栽培)[2]。
樟科许多树种是南方珍贵经济树种,如樟树、闽楠为优良乡土用材树种;樟树、黄樟的樟脑和樟油是重要轻工业和医药材料;樟属、木姜子属、山胡椒属、厚壳桂属许多种类的果实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芳香油;乌药是著名的药材[3];山鸡椒更是当地村民药膳的主要品种。
这些充分说明保护利用樟科植物对当地森林生态建设、珍贵树种种植发展、芳香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均有重要意义。
1自然概况延平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汇合处。
地处26°51′~26°52′N、117°50′~118°40′E。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3℃,年平均降雨量1604.1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09.9h。
由于年平均温度高,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形成温热湿润的气候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
三种常见造林材料的造林效果

三种常见造林材料的造林效果发表时间:2019-04-01T16:13:14.8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作者:赵卓越[导读] 由于闽楠树木的成活率较低,因此相关种植人员要针对闽楠树木做好培育工作,确保闽楠树木能够良好生长。
肇庆市高要区林业局水南林业站广东肇庆 526000摘要:本篇文章以福建省尤溪县为实验地点,实验材料为香樟、闽楠以及木荷这三种较为常见的造林材料,主要内容探究了三种不同的造林苗木对于造林效果的影响,除此之外还研究了不同坡位对于造林效果的影响。
最终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幼苗对于造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坡位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造林效果,本文内容可供各位同行相互借鉴,笔者希望通过此篇文章能够为我国林木行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闽楠;木荷;香樟;造林效果;研究前言结合我国当前各个城市的森林覆盖率来看,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相较于其他城市来说较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林木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在此背景下,植树造林工程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林木资源的需求,又可以保障合理的森林覆盖率,基于此,本文选取造林工程中的主要三种树种进行研究,探析树种与坡位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闽楠、香樟、木荷树种的概述在闽楠与木荷、香樟这三种树种中,闽楠树种属于樟科楠种类型的乔木,闽楠这一树种具有四季常绿的特点,在我国众多植物中属于二级保护植物,其特点在于树质密实、通直并且不易腐烂等特点,闽楠树种除了应用于造林工程中之外,还经常应用于高级家居以及上等建筑等方面,在我国社会中对于闽楠树木的数量要求较大,但是在造林工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闽楠树种的成活率与其他两种造林树种相比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实际造林工程中尚未普及闽楠树种[1]。
木荷这一树种与闽楠树种一样属于四季常青植物,它属于山茶科,是一种具有耐火性质的树种,多用来城市绿化工程等方面,木荷的生长适应能力较强,相比于闽楠而言,在造林工程中的成活率较高。
不同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不同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杨亨永
【期刊名称】《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5(015)001
【摘要】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不同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米槠单群落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其林褥层持水量分别是杉木+杂灌溉群和杉木+芒萁群落的1.7倍和3.5倍,土壤层持水量分别高8.99%和9.18%;米槠单优群落生态系统总持水量达3138.9t/hm2分别比杉木上述两工要林群落高9.18%和9.705。
常绿阔叶林采伐后芝造杉木人工森,由于受火及降雨浸浊影响,林褥层与土壤层持水性能变差,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呈下降趋势。
【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杨亨永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委员会,36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6
【相关文献】
1.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J], 吴炳生;谭淑
2.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J], 吴炳生;谭淑
3.乌拉盖草原不同群落类型α多样性研究 [J], 张健;邢旗;王君芳;白耀华;闫晓红;
4.城市园林绿地不同群落类型碳储量研究——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 [J], 郭欢欢; 侯少沛; 赵建霞; 杨志恒; 宋良红
5.关帝山林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J], 韩晓丽;黄春国;张芸香;郭晋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楠木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

楠木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
陈祖松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9(026)002
【摘要】本文分别应用小样地法,平均木标准差对比法,综合评分法,优势木对比法对4株预选树进行分析,制定选优标准,确定nm-20为优树。
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小样地法进行楠木人工林选优最客观正确,工作量较少。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陈祖松
【作者单位】福建林学院莘口教学林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240.5
【相关文献】
1.主成分分析在台湾相思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中的应用研究 [J], 肖泽鑫;彭剑华;詹潮安;赖焕武;罗超;邹桂逢;谢少鸿
2.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优树选择标准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J], 欧建德;张卫明;吴载璋;潘军;罗宁;余能健;郭利良;周东雄
3.多功能木麻黄优树选择标准与方法探讨 [J], 李秀明
4.毛红椿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 [J], 张纪卯;陈文荣;鲍晓红;张璐颖;连书钗;康永武
5.大叶栎优树选择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J], 周允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楠天然林木及其林下幼苗生长调查分析

闽楠天然林木及其林下幼苗生长调查分析陈来德【摘要】在福建省大田县太华镇调查了天然起源闽楠林不同坡向、不同坡位楠木林及其林下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坡向、坡位对闽楠林木胸径、树高和郁闭度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对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树高和郁闭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
闽楠林木胸径、树高生长阳坡极显著大于阴坡,中、下坡极显著大于上坡;阳坡的中、下坡有利于楠林胸径生长,阳坡、阴坡的下坡有利于林木树高的生长,阴坡的中、下坡则有利于其郁闭。
(2)坡向、坡位以及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均对林下闽楠幼苗的数量和苗高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
阳坡幼苗的株数和苗高极显著大于阴坡;中坡株数最多、但苗高最矮,下坡株数最少、但苗高最高,上坡株数、苗高均居中;阳坡×中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株数生长,阳坡×下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苗高生长,而阴坡×下坡既最不利于幼苗株数生长,也最不利于苗高生长。
【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4页(P132-135)【关键词】楠木;坡向;坡位;生长特征【作者】陈来德【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湖美林业站,福建大田3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24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是国务院1999年8月公布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是我国东部的特有树种,对研究我国中亚热带植物区系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均有较重要的价值,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和福建等地。
该树种干形通直、木材芳香耐久、材质致密坚韧,为上等的建筑家具、工艺雕刻及造船之良材[1]。
国内众多学者对闽楠的群落生态学[2,3]、人工更新[4]及天然更新[5]进行了研究,而坡位、坡向是影响闽楠生长与更新的重要因素之一[6,7]。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王纪杰;张友育;俞元春;崔晓晓;陈瑜;舒洪岚【摘要】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1 a<2 a<3、4、6 a);6年生桉树林持水量最大(3064.13 t·hm-2);排水能力、初渗率、稳渗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土壤颗粒在静水中的崩解过程符合y=alnx +b,R2为0.85 -0.99;10 min累积崩解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水稳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显著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持水能力、渗透能力、抗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和粘粒含量.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0.3 a<2a<3 a<4a<1a<6a.%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s, including water retention property, penetrability and erosion resistance of Eucalyptus wophylla × E. Grandi plantation with different ages in Zhangzhou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aximum water-holding-capa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ucalyptus wophylla x E. Grandi plantation age. The order of soil maximum water-holding-capacity with different ages were as follows; 0.3a<la<2a<3a,4a,6a. 6a forest had the largest water-holding-capacity (3064.13. T · Hm-2). Soil drainability,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and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forest age. Soil particle disintegration process in still water was satisfied with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equation y = alnx + b, R2 was between 0.85 and 0.99. With the increasing of forest age, the accumulated disintegration ratio in10 minute decreased gradually, water stable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il water retention ability, penetrability and erosion resistance mainly depended on soil density, total porosity, capillary porosity, non-capillary porosity and clay content. Th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were as follows: 0.3 a<2 a<3 a<4 a<l a<6 a.【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1)001【总页数】7页(P46-52)【关键词】巨尾桉人工林;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水土保持功能【作者】王纪杰;张友育;俞元春;崔晓晓;陈瑜;舒洪岚【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福建省长泰岩溪国有林场,福建长泰363902;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7森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及抗蚀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有重要影响[1].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林,在我国人工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利用已成为研究的焦点[2-3].而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甚少.廖观荣等[4]曾提出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经营不善导致砖红壤贮水能力下降;张顺恒[5]对闽东南桉树人工林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不炼山比,炼山导致土壤密度提高4.92%,土壤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孔隙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岩溪林场和九龙岭林场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价及其持续利用提供依据.1 试验区概况试验区设在福建省漳州市岩溪和九龙岭国有林场(117°42'5″-117°45'5″E,24°21'04″-24°27'24″N).该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1℃,最冷月月均温12.4℃,最热月月均温38℃,绝对最低温0℃,绝对最高温度41℃,年均降雨量1400 mm(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均日照时数为1891 h,年蒸发量1268 mm.土壤为发育自花岗岩风化物坡积和残积母质的赤红壤和山地红壤,pH 为4.0-4.8,土层厚度>100 cm.试验地林下植被主要有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Labill.)Warb.)、山乌桕(Sapiumdiscolor(Champ.)Muell.Arg.)、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L.)Bl.)、盐肤木(Rhus chinensis)、油桐(Verniciafordii(Hemsl.)Airy Shaw)、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等.2 研究方法2.1 样地设置及土样采集2009年7月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桉树林地选择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设立研究样地.桉树人工林前作为杉木林;砍伐后在2月份炼山整地,3月份造林;连续2 a抚育追肥;每年春秋分别施尿素、复合肥,每株施100 g.研究样地包括0.3年生新造林地和1、2、3、4、6年生桉树林(表1).在每块样地设置20 m×30 m标准地3块,对标准地进行本底调查.每个标准地内分别在上、中、下位置设置3个土壤剖面,分别对0-20 cm、20-40 cm、40-60 cm剖面用环刀分层取样;同时分层采集土壤样品,以测定土壤密度,孔隙度,渗透性,持水量,土粒水稳性,pH 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氮、速效钾、粘粒含量等指标.表1 研究样地概况Table 1 General situation of research sites林龄/a 密度株·hm -2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 郁闭度枯落物厚度cm 海拔/m 坡度/(°)坡向0.3 1650 1.716 2.825 0.40 0.0 310 26 N 1.0 1560 7.478 7.061 0.50 3.0 310 26 WN 2.0 1350 10.611 9.550 0.60 3.5 300 26 WN 3.0 1200 13.433 11.627 0.60 6.0 325 26 WN 4.0 1200 14.491 13.018 0.75 6.5 270 26 W 6.0 1200 16.615 14.940 0.65 6.0 230 24 W2.2 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密度、孔隙度、持水量、渗透性的测定采用环刀法[6],环刀规格是20 cm2×5 cm.初渗率=最初入渗时段内渗透量/入渗时间,本试验最初入渗时间为1 min;平均渗透速率=达稳渗时渗透总量/达稳渗时的时间;稳渗率=单位时间内渗透量趋于稳定时的渗透速率.由于样品均在75 min内趋于稳定,渗透总量统一取75 min内的渗透量.采用土粒静水崩解法[7]分别测定和计算土粒崩解速率和水稳性指数K.崩解速率(%)=(A-Pi)×100%/A,水稳性指数K=(∑Piki+Pj)/A,其中,Pi为第 i分钟分散的土粒数,i=1,2,3…10;ki为第 i分钟的校正系数,即 k1=5%,k2=15%,k3=25%,k4=35%,k5=45%,k6=55%,k7=65%,k8=75%,k9=85%,k10=95%,如果第10分钟无散开土粒,则k10=100%;Pj为10 min内未分散的土粒数;A为试验土粒数,其值为50.用Excel 2003及SAS 9.2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桉树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能森林土壤的持水性能与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密度有关[8],它是评价林地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指标[9].土壤毛管孔隙吸持保存的毛管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土壤中,以供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土壤蒸发.非毛管孔隙可以在短时间内容纳降水(重力水)并很快下渗,有利于降低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孔隙度及组成不同,持水能力也不同.除2年生林地外,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密度降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变化不大(表2);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密度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降低(表2).0.3年生林地的3个土层孔隙度差异较小,这与造林前的整地及造林后的林地抚育有关.表2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能1)Table 2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with different ages1)不同字母表示相同土层不同林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P<0.05.土层/cm 林龄/a 土壤密度g·cm -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t·hm -2 0 -20 0.3 1.26a 46.56c 33.62b 12.94a 931.22c 1.0 1.08c 50.77b 36.37ab 14.40a 1015.31ab 2.0 1.19b 48.84bc 35.44b 13.33a 976.71bc 3.0 1.06c 51.05ab 37.12ab 13.96a 1021.01ab 4.0 1.02c 53.36a 39.65a 13.72a 1067.27a 6.0 1.00c 53.71a 40.07a 13.64a 1074.16a 20 - 40 0.3 1.29a 44.26b 33.60b 10.61a 885.10ab1.0 1.25b 45.72ab 34.59ab 11.13a 914.42b 2.0 1.30a 45.32ab 34.55ab 10.84a 906.42b 3.0 1.22bc 49.31a 36.24a 13.00a986.22a 4.0 1.20c 49.74a 37.26a 12.48a 994.32a 6.0 1.19c 49.87a 37.76a 12.11a 997.40a 40 - 60 0.3 1.32a 44.75b 33.98ab 10.81a 894.98bc 1.0 1.29ab 44.96b 33.94ab 11.02a 899.18bc 2.0 1.34a 44.87b 34.33ab 10.50a 897.34bc 3.0 1.26ab 46.30ab 35.12a 11.22a 926.00ab 4.0 1.25ab 47.82a 36.48a 11.34a 956.40a 6.0 1.23ab 47.18a 36.63a 10.55a 943.52a土层/cm 林龄/a 毛管持水量t·hm-2非毛管持水量t·hm -2排水能力t·hm -2 0-60 cm持水总量t·hm -2 0 -20 0.3 672.42c 258.80b 351.47c 2710.44cd 1.0 727.44ab 287.93a 478.73a 2828.44b 2.0 708.73b 266.60a 429.47ab 2742.38c 3.0 742.47ab 279.20a 467.57a 3053.18a 4.0 792.97a 274.43a 461.87a 3038.23a 6.0 801.36a 272.80a 459.53a 3064.13a 20 -40 0.3 672.08d 212.20bc 316.60b 1.0 691.83c 222.60bc 335.80ab 2.0 691.02c 216.80bc 317.87b 3.0 724.75b 260.07a 369.93a 4.0 745.52a 248.47ab 346.40a 6.0 755.20a 242.20b 354.40a 40 -60 0.3 679.52c 216.20a 326.70a 1.0 678.85c 220.33a 229.60c 2.0 686.60c 210.00ab 216.50c 3.0 702.43b 224.40a 221.17c 4.0 729.60a 226.80a 274.40b 6.0 732.59a 210.93ab 263.27b随着林龄的增加,不同土层的最大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最大持水量为885.12-1074.16 t·hm-2,非毛管持水量变化不明显;排水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40-60 cm土层深度以0.3年生林地的排水能力最大,这也与造林前整地及造林后林地抚育有关.0-60 cm 土层的总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变化表现为0.3 a <1 a <2 a <3、4、6 a,最大持水量达3064.13 t·hm-2,6年生林地总持水量比0.3年生林地提高13.05%.3.2 桉树人工林土壤的渗透性能土壤渗透性是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土壤类型、土壤密度、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大小等密切相关,通常用10℃时的土壤渗透系数(K10)表示.渗透系数越大说明渗透速率越高,将林下降雨转化为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的效率也越高.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初渗系数(K10)明显提高,6年生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初渗率、初渗系数(K10)显著高于其它林龄(表3),0-20 cm、20-40 cm、40-60 cm的土壤初渗速率分别比0.3年生林地提高114.29%、133.33%和318.39%.1年生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初渗速率最低.0-20 cm土壤稳渗速率、稳渗系数(K10)也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20-40 cm、40-60 cm 土壤稳渗速率、稳渗系数(K10)总体上也呈增加趋势.6年生桉树人工林0-20 cm、20-40 cm的土壤稳渗速率分别比0.3年生林地提高56.85%和44.73%.造林时的炼山整地虽然对桉树幼苗生长具有短期激肥效应,促进桉树生长[10],但土壤的渗透性能却有所降低,不利于林地的水土保持.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渗透性提高,水土保持功能也得到提高.表明该地区桉树林在轮伐期内(6-7 a),只要采取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表3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渗透性能1)Table 3 Soil infiltration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with different ages1)K10表示水温为10℃时的土壤渗透速率;不同字母表示相同土层不同林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P<0.05.土层/cm 林龄/a 初渗速率mm·mi n -1稳渗速率mm·min -1初渗系数K10 mm·min -1稳渗系数K10 mm·min -1 0 -20 0.3 10.50c 2.48c 6.91d 1.63b 1.0 17.50b 2.19d 11.38c 1.42c 2.0 19.50ab 3.00bc 12.82bc 1.97ab 3.0 19.80ab 3.24b 12.69bc 2.08ab 4.0 21.50a 3.54a 13.78b 2.27ab 6.0 22.50a 3.89a 15.20a 2.63a 20 -40 0.3 9.00d 1.14b 5.90d 0.75bc 1.0 15.00c 0.62c 9.97c 0.41c 2.0 16.25bc 1.21b10.57bc 0.79bc 3.0 16.40bc 1.19b 10.81bc 0.78bc 4.0 17.50b 1.39ab 11.20b 0.89b 6.0 21.00a 1.65a 14.19a 1.11a 40 -60 0.3 3.10c 1.05a 2.04d 0.69a 1.0 4.80c 0.53b 3.20cd 0.35b 2.0 8.13b 1.11a 5.31bc 0.72a 3.0 8.60b 0.97a 5.67b 0.54a 4.0 9.00b 1.02a 5.76b 0.65a 6.0 12.97a 1.07a 8.76a 0.72a 3.3 桉树人工林土壤的抗蚀性能土壤抗蚀性是土壤抵抗外力分散和悬浮的能力,等于土壤对侵蚀的易损性或敏感性的倒数,反映土壤潜在水土流失特征,其大小取决于土粒大小及土粒间的胶结力[11-13],常用的指标有团聚体状况、水稳性指数、结构体破坏率、颗粒组成等[14].本文用土壤颗粒崩解过程及水稳性指数来表征土壤的抗蚀性能.桉树人工林土壤颗粒在静水中的崩解率符合y=alnx+b,R2为0.85-0.99,拟合度较高(表4),说明随浸水时间的延长土粒崩解率提高.除1年生林地外,土粒浸水10 min的累积崩解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1年生林地崩解率最低(图1),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很大关系[15-16].本试验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0.3、1、2、3、4、6 a),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达到9.88、18.38、12.85、14.55、15.43 和15.48 g·kg-1.有机质含量提高使得土粒抗水蚀性能提高,土粒崩解率下降.水稳性指数是反映土壤团聚体在静水中的分散程度,水稳性指数越高,土壤团聚体越稳定,可蚀性越小.随林龄的增加,桉树人工林土壤水稳性指数显著增加(图2)(P<0.05),6年生桉树人工林0-20 cm土壤水稳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它林龄,4、6年生桉树人工林40-60 cm土壤水稳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它林龄.相同林龄人工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稳性指数降低.表4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粒崩解率1)Table 4 Soil collapsed ratios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with different ages1)y表示崩解率(%),x表示浸水时间(min).林龄/a 0-20 cm拟合方程 R2 20-40 cm拟合方程 R2 40-60 cm拟合方程 R2+70.87 0.95 1.0 y=10.56lnx+20.16 0.92y=12.46lnx+24.48 0.98 y=10.56lnx+71.27 0.90 2.0y=9.64lnx+20.64 0.90 y=10.25lnx+32.11 0.85 y=6.77lnx+83.58 0.94 3.0 y=7.71lnx+16.51 0.90 y=8.20lnx+25.69 0.85y=5.42lnx+66.86 0.94 4.0 y=10.87lnx+12.44 0.99y=11.97lnx+30.25 0.96 y=16.26lnx+44.71 0.99 6.0y=4.13lnx+4.37 0.93 y=17.39lnx+21.61 0.97 y=12.80lnx 0.3y=10.81lnx+29.14 0.94 y=12.69lnx+38.76 0.96y=10.90lnx+37.94 0.9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最大持水量与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2=1.00,P<0.01),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R2=0.2668,P <0.05);毛管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2=1.00,P <0.01),与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R2=0.2671,P<0.05);土壤排水能力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673,P <0.01);土壤粘粒含量与稳渗系数和水稳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 0.2202、0.3217,P<0.05);初渗系数K10、稳渗系数K10、水稳性指数三者之间两两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 R2分别为0.4012、0.4767和0.3604(P <0.01);土壤初渗系数K10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2=-0.2907,P<0.05).由此可见,土壤的持水能力、渗透能力、抗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粘粒含量.3.4 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为进一步了解研究地区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的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密度(X1)、pH(X2)、有机质(X3)、水解氮(X4)、有效磷(X5)、速效钾(X6)、粘粒含量(X7)、初渗系数k10(X8)、稳渗系数k10(X9)、水稳性指数(X10)、总孔隙度(X11)、毛管孔隙度(X12)、非毛管孔隙度(X13)、总持水量(X14)、毛管持水量(X15)、非毛管持水量(X16)、排水能力(X17)1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对方差的贡献率达100%.表明总方差及各指标因子载荷量差异较大,其中排水能力对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0.3418),土壤密度对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0.4197),有机质对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0.5262),速效钾对第4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0.3838),pH对第5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 -0.4620).5个主成分方程分别表示如下:根据主成分方程分别计算各林地及土层土壤水土保持功能得分,结果表明,各林地不同土层的水土保持功能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大幅下降,林地土壤水土保持功能随林龄的增大而提高(除1年生林地外),即0.3 a( -5.215) <2 a( -1.682) <3 a( -1.488) <4 a(0.307) <1 a(0.858) <6 a(7.226).1 年生林地土壤水土保持功能较好,可能与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关.4 结论(1)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人工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排水能力及总持水量呈增加趋势,0-60 cm土壤总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变化表现为:0.3 a<1 a<2 a<3、4、6 a.6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总持水量(3064.13 t·hm-2)比 0.3 年生林地提高 13.05%.(2)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初渗系数(K10)及稳渗速率、稳渗系数(K10)明显提高,6年生桉树人工林0-20 cm、20-40 cm、40-60 cm的土壤初渗速率分别比0.3年生林地提高114.29%、133.33%和 318.39%;0-20 cm、20 -40 cm 的土壤稳渗速率分别比 0.3 年生林地提高 56.85%和44.73%.表明土壤渗透性随林龄的增加而提高.(3)土壤颗粒在静水中的崩解过程符合y=alnx+b,R2为0.85-0.99,随浸水时间的延长,土粒崩解率提高;浸水10 min的累积崩解率(1年生林地最低)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土壤水稳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显著增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相关分析表明,粘粒含量与土壤稳渗系数及水稳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总持水量与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排水能力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渗系数K10、稳渗系数K10、水稳性指数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34、0.6904和0.6003.表明土壤的持水能力、渗透能力、抗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粘粒含量.(5)采用多指标法比较了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的大小,经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功能大小排序为:0.3 a( -5.215) <2 a( -1.682) <3 a( -1.488) <4 a(0.307) <1 a(0.858) <6 a(7.226).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李文影,满秀玲,张阳武.不同林龄白桦次生林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5):63-69.[2]PATRICK N J L,JIM M,ZHANG N N,et al.Water balance of tropical eucalypt plantations in south-eastern China[J].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4,124:253 -267.[3]AURO C A,JO O V S,JOE J L,et al.Growth and water balance of Eucalyptus grandis hybrid plantations in Brzail during a rotation for pulp production[J].Forest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7,251:10 -21.[4]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现状和特征[J].土壤与环境,2001,10(4):25-28.[5]张顺恒.闽东南桉树人工林生态培育机制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6]刘光崧,蒋能慧,张连第,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土壤理化分析与坡面描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7]水力电力部农林水利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实验规范[M].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1988.[8]张正雄,周新年,陈玉凤,等.人工林伐区人力担筒集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4):377 -380.[9]何斌,黎跃,王凌晖.八角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6):63-66.[10]汤建福.桉树不同更新方式效果与效益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4):93-97.[11]丛日亮,黄进,张金池,等.苏南丘陵区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抗蚀性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8):1862-1867.[12]史东梅,吕刚,蒋光毅.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抗蚀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35-39.[13]许中旗,李文华,郑均宝,等.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保水防蚀能力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01-104.[14]沈慧,鹿天阁.水土保持林土壤抗水性能评价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345-348.[15]刘畅,满秀玲,刘文勇,等.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6):30-33.[16]蕫慧霞,李贤伟,张健,等.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6):45-47.。
楠木人工育苗试验研究

处 理
I 撒播 Ⅱ Ⅲ Ⅳ V Ⅵ Ⅶ Ⅷ
平 均
理 , 次重复 ; 8 不同管理方式采用遮荫与不遮荫的对 比
试 验 , 处理 , 2个 8次重 复 , 1 共 6个小 区。 每个 小 区设置
一
4 . 4 . 4 . 4 .5 46 3 .5 85 4 .7 3 1 8 0 62 3 0 31 7 35 4 .0 91 .0 1 4 .7 8
华 口溪 工 区苗 圃进行 育苗试 验 。
不同播种方式楠木出苗率情 况 / %
Ⅱ m Ⅳ V Ⅵ Ⅶ Ⅷ 平 均
型
撒 播
6 . 6 0 5 7 6 . 7 . 6 . 6 3 7 . 6 . 45 7. 9. 83 00 54 6. 3 1 68
条 播
31 不 同播 种方式对楠木 苗高生长的影响。从表 2 .2 .
可知 , 撒播苗高为 4 . m, 3 7o 条播苗高为 4 . m, 1 38 3 o 条 播为撒 播的 10 %,两者非 常接 近。 方差分析 F 0. 5 =
0 1 <F ∞ 4 0 . o = . ,未达到显著差异 , 8 6 这说 明播种方式对
收稿 日期 :0 1 0 — 0 2 1 - 1 1 作者简介 : 陈淑容, 工程师 , 女, 主要从事营林栽培技术研究 。E m i cs 2 2 s u o — a:cs 2 @ o . m l 2 hc
・
l ・ 9
条播均匀 ,这说明撒播对苗木地径的生长有一定 的促 进作用 。 方差分析 F I 7 F晒 4 0 = . < = . ,未达到显著差 6 6
生长后期 , 1 从 O月中旬- 2月中旬。不同播种方式对苗木 出苗率有 一定影响 , 1 条播 出苗率 高于撒播 ; 对苗木 高和地径 生长 影响不大 , 方差分析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遮荫对苗木 生长有较大影响 , 高, 荫为不遮荫的 193 地径 , 苗 遮 0. %; 遮荫为不遮 荫 的 14 %, 0 . 方差分析 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 4 楠木育苗需要遮 荫。
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微量元素积累与分布特征

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微量元素积累与分布特征杨丽丽;邢元军;文仕知;黄杨【期刊名称】《福建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02【摘要】为将来应用闽楠进行大规模造林或杉木人工纯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对湖南永州金洞林场10年生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7种微量元素(Cu、Fe、Zn、Mn、Ni、Cd、Pb)的积累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闽楠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均以Mn元素含量最高,Ni、Pb元素含量最低.各元素含量(mg?kg-1)在乔木层的均值表现为Mn(291.35)>Fe(92.64)>Zn(13.94)>Cu(7.15)>Cd(2.00)>Pb(1.07)>Ni(0.77);除Mn、Cd外,林下植被的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乔木层,枯落物的7种微量元素含量在植被层各组分中均为最大.在土壤层(0~60 cm)的微量元素含量(mg?kg-1)均值表现为:Fe(2565.34)>Mn(109.84)>Ni(72.65)>Zn(30.79)>Pb(11.88)>Cu(8.23)>Cd( 0.78).Cu、Fe、Zn、Ni元素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Mn、Cd、Pb随土壤各层次变化规律不明显.7种微量元素在植被层的储量均表现为乔木层>枯落物层>林下植被层.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总元素储量为20811.09 kg?hm-2,各元素储量(kg?hm-2)排序为:Fe(19053.91)>Mn(832.31)>Ni(539.495)>Zn(229.45)>Pb(88.372)>Cu(61.6 3)>Cd(5.923).土壤层总微量元素储量占生态系统储量的99.88%.【总页数】7页(P149-155)【作者】杨丽丽;邢元军;文仕知;黄杨【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18;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1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1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1【相关文献】1.闽楠人工幼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积累与分布特征 [J], 杨丽丽;邢元军;文仕知;黄杨2.湘潭锰矿废弃地栾树人工林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J], 罗赵慧;田大伦;田红灯;徐露燕3.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微量元素积累与分布特征 [J], 杨丽丽;邢元军;文仕知;黄杨;4.长沙市4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分布特征 [J], 余蓉;项文化;宁晨;罗赵慧5.湖南永顺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 [J], 何功秀;文仕知;邵明晓;刘兴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樟湖35年生楠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杨柳林(南平市延平区夏道林业站,福建南平353000)摘要:通过对福建樟湖35年生的楠木人工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楠木人工林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2103124t ・hm -2,楠木人工林具有较好的涵蓄水分功能。
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
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5%以上。
楠木人工林10℃时的初渗值和稳渗值分别为6195mm ・min -1和3143mm ・min -1,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
关键词:楠木;人工林;水源涵养中图分类号:S792124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5)03-0051-04Study of W 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35-Year -Old Phoebe nees Plantation in Zhanghu ,FujianYANGLiu 2lin(Xiadao Forest Station of Yanping District ,Nanping ,Nanping 353000,China )Abstract :The result showed Phoebe nees plantation stand total water conservation amount was relativel y 2103t ・hm -2,the Phoebe nees plantation possessed relatively goo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The water conservation amounts of different la yers of stand were :soil layer >forest crown layer >litter layer >undervegetation layer.K ey w ords :Phoebe nees ;plant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土壤肥沃,阔叶树种类繁多,资源较丰富。
但长期以来,南方大面积造林树种单调,仅集中于杉木、马尾松等少数几个针叶树种,目前全国杉木人工林面积达911×106hm 2[1]。
这可能和阔叶树价值尚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接受有关外,与阔叶树栽培技术缺少研究,人们无法掌握其造林技术亦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杉木人工林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连栽代数不断增加,杉木林地生产力的维护以及杉木林的持续速生丰产成了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2]。
众多研究表明,阔叶树林冠层较厚,枝叶较浓密,凋落物量大,易分解,灰分含量较多,养分归还量大[3,4]。
长期以来,由于乱砍滥伐阔叶林,砍阔造针或将迹地改为他用,导致丰富阔叶林资源日趋减少,特别是一些珍贵树种如楠木、格氏栲、樟树等日趋贫乏,有些甚至濒危灭绝。
楠木(Phoebe Nees )作为珍贵阔叶树种造林,具有涵养水源、培肥土壤的作用。
由于楠木木材坚实,结构细致,不易变形和开裂,是建筑、家具、造船的优良用材。
本文对楠木人工林及其相邻的杉木(Cunni nghamia lanceolata )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合理经营楠木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樟湖国有林场后坪工区,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13℃,年均降水量为1699mm ,降雨多集中在3~8月份,年均蒸发量1413mm ,年均相对湿度为83%。
2002年对楠木人工林和相邻的杉木人工林设置标准地进行调查。
标准地位于坡地的中下部,坡度为30°。
楠木林于1967年营造,林分现存密度为670株・hm -2,平均胸径2410cm ,平均树高1713m ,林分蓄积量为229122m 3・hm -2,郁闭度0195,林下植被主要是杜茎山、狗脊、鳞毛蕨等。
2 研究方法在楠木人工林沿水平方向设置3个20m ×20m 的临时标准地进行每木测尺。
以平均胸径选取标准 收稿日期:2005-01-23;修回日期:2005-04-20 作者简介:杨柳林(1965-),男,福建南平人,南平市延平区林业局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技术研究。
第32卷第3期2005年9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Vol 132 No 13Sep 1,2005木,按Monsi 分层切割法测定枝、叶生物量组成[5]。
在每个临时标准地按梅花形设置5个2m ×2m 小样方,采用样方收获法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设置5个1m ×1m 样方调查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用“浸水称重法”测定持水率(本文所指持水率均为湿重持水率)[6]。
在标准地中按“S ”形设置5个取样点,挖土壤剖面,按0~20cm 和20~40cm 土层取样,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7]。
3 结果与分析311 楠木人工林地上部分的持水能力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地上部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等对天然降水进行拦蓄和重新分配。
不同的森林类型,其树种组成不一样,树种的生物学差异导致群落的结构存在差异,对降雨的拦蓄能力不同,这种差别是评价不同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一个重要数量特征,也是区域内生态环境评价与维护的重要依据[8]。
31111 林冠层的持水能力 降雨到达森林时,首先为庞大的林冠层所截持。
林冠层持水能力的大小除了受降水特征影响外,还取决于林分特性[9~12]。
主要由林冠层枝叶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枝叶分枝角度、枝叶表面粗糙度及其持水率所决定。
由表1可见,楠木人工林林冠层生物量为42162t ・hm -2,林冠层持水量为32162t ・hm -2,大于南平建瓯市的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持水量(3111t ・hm -2)[7],为福建三明楠木人工林乔木层持水量的113倍[9]。
这主要是由于研究的楠木人工林树龄为35a ,林冠层生物量较大,为福建三明楠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31131t ・hm -2)的113倍[9],而持水率相近,两者分别为76154%和74113%[9]。
楠木枝叶、树皮较为光滑,持水性能较差,而杉木针叶多,枝叶树干较粗糙,对降水的阻滞吸持效率更大,因而持水率更高,这种树种之间的生物学差异也导致了阔叶树和针叶树之间持水率的差异。
表1 楠木人工林地上部分持水性能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t ・hm -2持水率/%持水量/t ・hm -2生物量/t ・hm -2持水率/%持水量/t ・hm -2现存量/t ・hm -2持水率/%持水量/t ・hm -2地上部分总持水量/t ・hm -2421627615432162110714812511599148173125161425016331112 林下植被层的持水性能 不同林分结构影响了林下植被的种类及数量,使得不同林分林下植被层的持水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林下植被层的生物量和持水率共同决定林下植被层持水量的大小。
由表1可见,楠木人工林林下植被持水量为1159t ・hm -2,这主要是由于楠木人工林林分郁闭度达0195,限制了林下植被的生长,使其林下植被的生物量为1107t ・hm -2,低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2174~8163t ・hm -2)[10],林下植被持水率楠木人工林为148125%(表1),高于1代杉木林下植被持水率(6818%)[10],这主要是由于楠木人工林林下植被主要是杜茎山、狗脊、鳞毛蕨等具有较大的持水率。
人工林林下植被在自然演替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它的消长主要取决于林内光照条件和立地条件[11],导致杉木林在不同代数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和物种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
楠木人工林由于郁闭度大,林下植被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因而其持水量较小。
31113 枯枝落叶层的持水能力 林地枯枝落叶层是森林涵养水源中的重要环节,既能截持降水又能使土壤免受雨滴直接打击地面,又能阻滞径流和地表冲刷,还能通过腐殖质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渗透性。
枯枝落叶层的持水性能与枯落物的组成、数量及分解速度有关[9]。
表1可见,楠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持水量达16142t ・hm -2,这主要是因为林地的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楠木人工林达9148t ・hm -2,同时,楠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持水率也达173125%(表1)。
楠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低于格氏栲天然林(24139t ・hm -2)[9]、高于杉木人工林(5178t ・hm -2)[10],因此枯枝落叶层持水量也介于格氏栲天然林(18178t ・hm -2)和杉木人工林(9135t ・hm -2)之间。
312 林分土壤层的持水性能林地土壤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要场所,在森林水分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土壤除了受成土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森林地被物根系、土壤生物等的影响,具有特殊的理水功能。
其对降水的调节能・25・福建林业科技第32卷力主要表现在渗透能力和静态调蓄能力2方面。
落到林地上的雨水能沿着土壤孔隙下渗,贮存于土壤孔隙中或转化为地下径流。
因而森林土壤涵养水分能力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状况。
由表2可见,楠木人工林40cm 土层最大贮水量为2052161t ・hm -2,为闽江中上游地区杉木林地的1123倍,这主要是由于楠木人工林土壤孔隙比杉木人工林大,表层土壤(0~20cm )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分别为杉木人工林的1123和1114倍[7],20~40cm 土壤层亦有此趋势,因此其最大持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
表2 楠木人工林40cm 土壤层贮水性能土层厚度/cm容重/g ・m -3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40cm 土层最大贮水量/t ・hm -20~20110942190101384816131128205216120~40111538127101504311726166313 林分土壤的渗透性能土壤的渗透能力是土壤的重要水分物理性质之一,它与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有机质、土壤湿度、温度等有关。
森林通过地上植被和林地土壤层对雨水的涵蓄后,除了林地蒸发散外,大部分降水通过林地土壤渗透,以壤中流或地下水潜流形式汇入江河。
森林土壤的渗透性能反映出这一作用的强弱。
楠木人工林0~40cm 土层土壤渗透性能见表3。
由表3可知,楠木人工林0~40cm 土层的初渗值(前45min )为6195mm ・min -1,是陆尧森报道的杉木人工林的1121倍,楠木人工林K 10值为3143mm ・min -1,为杉木人工林的11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