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产权理论与科斯产权理论的比较
产权分析的两种视角_科斯和马克思

克思产权理论的逻辑基础是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为了使生产过程得以进行,就必须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技术组织形式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或者说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的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所有制关系或财产关系,它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三、产权解释科斯所讨论的产权问题,主要就是围绕着产权的法律界定及其产生的成本和收益问题而展开的,这又与他的“交易费用”理论息息相关。在他的经典之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中,科斯所讨论的交易费用,就是指产权的界定、保护和实施的成本,即“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立他们的排他性权利的费用”。在本质上,科斯的这种理论,传承了古罗马民法中的非历史的民法观念,产权规定是以反映人的超历史的自然本性的法律为基础的。在他的产权概念中,法律形式具有决定性意义,产权首先是一个法权概念,它是由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立法者创造的,法权关系决定了经济关系。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在批判古典经济学的所有权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归纳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的观念。他既充分研究了所有制,又充分研究了产权。他发现,所有制先于产权的存在而存在,只是在私有制产生和保护私有制的法律出现以后,才出现产权。马克思指出,法律中的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是“一定所有制关系所特有的法的观念”,“民法不过是所有制发展的一定阶段的表现”。与马克思不同,科斯专注于法律中的产权,因而并没有意识到经济关系中的所有制,当然也就无从认识产权是所有制的法的观念。相当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马克思深入揭示了法权关系、意志关系、经济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把财产关系的研究纳入了政治经济学范畴,指出: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权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四、产权与经济效率科斯定理表明,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怎样选择法律规则、配置权利,双方当事人都可以通过相互协商进行交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科斯定理可以看出,科斯产权理论试图提出并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产权的界定或产权清晰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科斯通过对交易费用的阐述,认为只有私有产权才能推进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率。科斯关于产权和经济效率关系的问题要义在于,只要私有产权清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总是有效率的。科斯虽没有公开否定公有制能创造效率,却曾明确声称私有制能够实现最优效率。他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谈到:“政府有能力以低于私人组织的成本,进行某些活动。不能认为政府行政管制不会提高经济效率,涉及许多人的案例表明通过市场和企业解决问题的成本可能很高。”马克思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曾经是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形式,起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充满对抗性,最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而,资本主义的产权效率只在某一阶段内发挥作用。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证明,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有效率,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缺乏效率。五、结语科斯和马克思的产权理论,除了上述差异外,在产权的作用、产权的具体结构、产权的演变规律、各自历史地位、各自的政策含义、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的效率比较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但是不管怎样,可以说科斯和马克思同样是伟大的:科斯通过“科斯定理”、交易费用理论,提出了他的产权理论,为追随者创造了一种新方法,一种新视野。马克思关于财产关系和产权的大量论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探索篇产权市场EXPLORATION产权导刊2007-0831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一、本文概述产权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议题,对于理解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和科斯作为经济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对产权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本文将从两者的理论背景、理论核心、理论应用和理论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二、马克思的产权理论1、理论背景:介绍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和时代背景,为后续产权理论的分析奠定基础。
卡尔·马克思,作为19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的经济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即产权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主要由资本家私人所有,这种私有制形式决定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产权制度导致了劳动的异化和剩余价值的剥削,从而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的时代背景是工业革命在欧洲的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扩张。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
马克思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特征,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权制度是建立在剥削和压迫基础之上的,这种制度最终会被更高级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制度所替代。
在这样的理论背景和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应运而生。
他强调产权的阶级属性和历史变迁,认为产权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的体现,更是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反映。
这种理论视角为我们理解产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科斯,作为20世纪的经济学家,他的产权理论则更多地关注于现实世界中产权的配置和效率问题。
科斯认为,产权的明确界定和有效配置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关键。
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不同的产权配置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率。
科斯的理论背景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他试图通过产权理论的分析,为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关于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于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研究综述作者:付玚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10期【摘要】学界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关于马克思产权理论的著作、文章大量涌现。
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研究,一直以来有力推动着我国所有制和产权改革。
系统梳理马克思产权理论研究状况,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正确指导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产权理论产权所有权现代西方产权理论随着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产权”的提法写入了党的文件中,比如:“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现在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等等。
鉴于此,学术界出现了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研究探讨。
相关研究涉及方方面面,本文围绕着马克思有无“产权”理论,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区别与联系等方面做了一些收集、整理与概括。
一、马克思产权理论是否存在马克思是否论述过产权理论,学术界一直以来有所争论,部分观点认为马克思只有所有制理论而没有产权理论,部分观点认为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就是其产权理论。
一种观点认为,存在马克思产权理论。
马克思的著作译本中虽然很少出现“财产权”或“产权”的字眼,但马克思研究了复数形式的财产权或产权,甚至论述了复数形式的财产权或产权中所包括的各项权利: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不可侵犯权等一系列法的权利。
与马克思相比,科斯只在为数不多的文章中讲过产权,从概念到观点都不清晰,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无法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相提并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指出,国外有的比较尊重历史事实的经济学家是承认马克思产权理论的。
吴易风断言:“马克思产权理论经历了逻辑检验、历史检验和实践经验,已经被证明并将继续被证明是社会科学史上的第一个系统的产权理论,而且是迄今为止社会科学史上的唯一科学的产权理论。
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比较

1 研 究 目的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济学 是有 阶级 性 的 。马克思 就 曾公开 宣称他 的政 治经 济学 是有 阶级 性 的 ,是 为无 产阶级 的利 益 服务 的 。在 当代最 有影 响 的西方 经济 学家之 一凯 恩 斯也曾公开宣称他所追求的是资产阶级 的利益和站
2 研 究方法的不 同
收稿 日期 :20 0 2 06- 8— 4 基金项 目:中国人民大学 “ 8 9 5工程”重 大公关项 目 (0 6 Z 0 9 2 0 XN O 0 )
作者简介 :尹德洪 ( 9 8 ) 16一 ,男,江苏连 云港人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讲师 ,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经济法和经济学。
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比较
尹德 洪
( 北京物资学院 经济学院 ,北京 1 14 ) 0 19
摘
要 :马克 思产 权理 论和 现代 西方产 权理 论 既 有 共 同点 ,又 存在 着 重 要 的差 别 。马 克 思产 权理
论是 科 学 的产 权理 论 ,但 马克 思产权 理论 也 需要发展 。 关键 词 :马 克 思产权 理论 ;现代 西 方产权 理论 ;差 别 ;发展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6期 20 06年 l 2月
石 家庄经济学 院学报
Ju a f h i h a gU iesyo cn m c o r l ia u n nvr t f o o i n o S jz i E s
V 1 2 No 6 o. 9 . De . 2 0 c 0 6
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 本 主义 的历史 发展 规律 。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则是 “ 为了维护完全 自由 的市场制度,并借助于产权去解决市场运行中的问 题 ,提高经济效率” 。为了实现这种 目的,现代 】 西方产权理论以交易成本为基本分析工具 ,根据交 易成本的大小来确定和调整产权关 系和法律制度 , 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进而试 图证明资本主义 私有制经济是唯一合乎理性 的经济形式 ,而公有制 经济 是非理 性 的经济 形式 。
浅析新制度学派产权理论与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异同

将外部性较大的内在化的激励。新 的产权的形成是相 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成本 的可能渴望进行调
整的回应。产权可以结合成特定的权利束并与所有制 结构相联系。张五常认为只要 产权明确界定为私有 , 分成合约同固定租约及所有者 自种一样都能实现资源
Th mpa a o o r y Ri htTh o y Be we n Ne —i s iuto lSc o nd M a xim e Co r s n ofPr pe t g e r t e w n tt i na ho la r s W ANG a —Xi g Sn n
括所有权、 占有权、支配权 、使 用权、处置权、剩余 索取权 ,但两者对理性选择 、交易成本在产权形
成过程 中的作 用看 法不 同。应该 吸收新 制度 学派理 论 中的有益 成果 来发 展 马克 思主义并 用 来指导 实践。
关键词:新制度学派;马克思主义;产权 ;比较
中 图分类 号 :F 1、 04 1 文献 标 识码 :A
维普资讯
2 0 / 7 总第 3 9期 06 1 4
文章 编号 :10 —18 (06 1 0 3 0 0 1 4 X 20 ) 7— 06— 2
商 业 研 究
C MME I L R S A H O RC A E E RC
浅 析 新 制 度 学 派 产 权 理 论 与 马 克 思 产 权 理 论 的 异 同
王 三 兴
( 安徽大学 管理 学院,安徽 合肥
20 3 ) 30 9
摘要:对新制度学派产权理论与马克思产权理论进行概括 归纳和 比较 ,就会发现它们 的共 同点是都 强
调 制度对 经 济绩 效 的影 响 ;都 承认 产 权是 在 一 定 的历 史 条件 下产 生 的 ;都 认 为广 义 的产 权 结构 应 该 包
产权理论_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

产权理论_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引言产权理论是经济学和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探讨了社会中资源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在这个领域中,马克思和科斯是两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对产权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本文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揭示两种理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产权理论的背景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石,产权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私有制导致了社会阶级分化和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拥有生产工具的所有权,而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剥削和剥夺了工人的劳动成果。
因此,马克思主张消灭私有制,将生产资料归还给整个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
2. 科斯的产权理论与马克思不同,科斯强调产权制度在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
他认为,私有产权制度能够激励经济主体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强调通过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产权理论的比较1. 对私有制的看法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认为应该消灭私有制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他主张通过国家的集体所有制来取代私有制,实现工人阶级对生产资料的控制。
相反,科斯认为私有制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工作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2. 对产权制度的评价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权制度视为不公正和剥削的体现,认为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占有整个社会的财富。
他主张通过社会主义的集体产权制度来实现公有化和共享。
相反,科斯认为明确的产权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他强调私有产权制度在经济活动中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3. 对资源分配的观点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剥夺了工人的劳动成果。
他主张通过废除私有制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反,科斯认为私有制可以激励人们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马克思的产权思想以阶级人假设为前提,以劳动者产权为核心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以阶级人民假设为基础,以劳动者的产权为中心的1、本文概述简要介绍了马克思产权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这一节可以提到,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理论体系,其产权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的。
阐述了马克思产权理论的核心观点,即阶级人假设和劳动者产权假设。
阶级人假设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即人的社会属性是由人的经济地位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在这种假设下,工人作为生产过程的主体,应该对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这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
再次,分析马克思产权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可以指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为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的阶级矛盾、贫富差距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同时,它也为探索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产权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概述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将从分析马克思产权理论的逻辑框架、历史沿革及其与当代经济理论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马克思产权理论。
同时指出本文将如何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马克思产权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挑战。
2、马克思产权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是建立在他深刻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基础之上的。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理论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产权理论的重要基石。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
在这种观点中,产权关系不是抽象的法律规定,而是特定生产方式的产物。
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揭示了产权的历史性和社会性,为理解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产权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又一核心内容。
马克思认为,在私有制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产权关系中,阶级斗争表现为不同阶级之间争夺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斗争。
论新制度学派产权理论与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异同

为私有 ,分 成合 约 同 固定 租约 及所 有者 自种一 样都
收稿 日期 :20 0 0 6— 4—1 0 基金 项 目:安 徽 省 教 育 厅 青 年 教 师 科研 项 目 ( 5 14 7 00 0 ) 1
作者简介 :王三兴 (9 4 ) 男 ,安徽肥西人 ,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学院博 士研究生 ,安徽大学 管理学 院讲 师。主要研 究方 向为新制度经 17 一 济学 ,国际经济学 。 3 8・ 4
・
维普资讯
( ) 新制 度 经 济 学 用 的是 比较 方 法 ,一 种 可 行 的 3 形式 与另 一种 相 比 ,而不 是 与抽象 的无摩擦 的理想 形式 相 比较 。多数 产权 论文 都从 效率 角度 评价 了经
理论 的异 同点 ,最 后指 出应该 吸 收新制 度 学派 的一 些成 果 来 发展 和 完 善 马 克 思 的产 权理 论 以用 于
指导 我们 的实 践。 关 键词 :新制度 学 派 ;马克 思 主义 ; 权 ;比较 产
中图分 类号 iF 9 .4 0 13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10 -8 5 ( 06 30 4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6 7 2 0 )0 -3 80
原 因就 在 于或 是 没 法 阻 止 “ 便 车 ” 行 为 ,或 是 搭 创 立 和行使 产权 的边 际 费用超 过 了边 际收益 。 巴泽 尔认 为个人 对 资产 的产权 由消费这 些资 产 从 这些 资 产 中取 得 收 入 和 让 渡 这 些 资 产 的 权 利 或 权 力 构 成 。他 认为 决定 所有 权最 优配 置 的总原 则是 :对 资
假 设使传 统 理 论 在 很 多 经 济 现 实 面前 显 得 苍 白无 力 。2 0世纪 3 0年代 以科 斯 《 企业 的性质 》 一文 为 代 表掀 开 了对交 易 费用 以及 与 此 密 切相 关 的产 权 、 制 度 、组 织 、合约 、国家 的深入研 究 。 国内 目前 把 这些 研究 统称 为新 制度 经济学 。这一学 派 的经济 学 家 大都有 自己对 产权 的解 释 。如 阿 尔钦 在 《 权 : 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科斯产权理论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和学术研究领域。
科斯和马克思在产权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克思产权理论与科斯产权理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改革实践和产权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两种产权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对比研究是全面掌握两种思想的主要途径,对两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最终掌握其重要观点、理清了他们的发展过程、了解其中的共通点和差异性,并提出了该理论的局限性。
在产权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谱写了重要的一笔。
而科斯理论更是通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识。
本文在阐述了两者产权理论的重要思想和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系统的分析了两者的相通性和差异性,研究表明,科斯产权理论和马克思产权理论在产权界定、法律产权和企业关系、权能结构安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而在逻辑体系、时代背景、研究方式、发展过程等处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总体而言,科斯产权理论和马克思产权理论彼此联系,各有特点。
从客观角度出发,上述两种理论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但是,瑕不掩瑜,科斯产权理论和马克思产权理论的重要思想和研究成果,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为我国产权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不断吸取精华,在改革的道路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产权思想作为指导,确定公有产权的核心地位;充分保护劳动力产权,确保人民的利益;进行多元化产权改革,不断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实现两权分离的目标。
把科斯产权理论的精髓部分,运用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来,注重产权的自由流动和明确的界定,掌握产权改革必要的成本,最终完成产权改革,实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