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
《小珊迪》课文解读课件

情感表达技巧
1 小珊迪的善良
小珊迪的善良贯穿全文,无论是对待弟弟的照顾,还是对生活的热爱,都深深体现了她的 善良本性。
2 小珊迪的坚韧
小珊迪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她不仅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而且始终保持乐 观的态度,这是她内心坚韧的最好体现。
3 小珊迪的无私
小珊迪的无私精神令人感动,她愿意为了弟弟的幸福而牺牲自己,这种无私的精神是我们 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小珊迪》课文解读
探究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
目录
01 小珊迪的故事背景 03 故事发展过程 05 主题思想分析 07 故事情感表达
02 主要人物介绍 04 小珊迪的性格特点 06 语言风格解析 08 启示与反思
01 小珊迪的故事背景
小珊迪的家乡风貌
1 小珊迪的家乡地理位置
小珊迪的家乡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面朝大海,
小珊迪的积极影响
小珊迪的乐观态度不仅影响 了她自己,也给周围的人带 来了正能量,她的乐观精神 感染了每一个人,让人们都 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05 主题思想分析
小珊迪的乐观精神
小珊迪的乐观态度
小珊迪的坚韧不拔
小珊迪的无私奉献
小珊迪在生活的困苦中,始 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她的这种精神力量让人深感 敬佩。
小珊迪的责任心
小珊迪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责 任感,她的责任心让我们明 白,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 行为负责,这是成长的重要 一步。
面对困境的态度启示
小珊迪的坚持
小珊迪在面对生活的困苦和困 难时,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坚持生活,这给我们展示了坚 韧不拔的精神。
小珊迪的善良
小珊迪虽然自己生活困苦,但 仍然愿意分享自己的一切,这 种无私的善良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
《小珊迪》教案设计

《小珊迪》教案设计1.《小珊迪》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薄”的读音,拓展积累一些形容人的品质方面的词汇;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体会,感受小珊迪善良、诚信的品质;3、能运用自段段意归并法概括课文第二、三段的段意;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语文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学准备】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制作幻灯片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研读1、导入。
师:是啊,一个多么可怜、多么善良的孩子!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地死了!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2、师:我也在想,假如他不要急于把那四个便士找还给人家,那就不会被马车轧断双腿,就不会死去了。
他难道不需要那些钱吗?学生仔细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划出有关句子认真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从课文以下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珊迪十分需要钱:①“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小脚又红又肿”②“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③“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卖盒”④“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⑤“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⑥“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⑦“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⑧“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⑨“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3、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体会的那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买面包充饥,他需要钱买衣服御寒,他需要钱找个躲风避雨的地方,他需要钱治自己的双腿,他需要钱照顾可怜的弟弟,他需要钱去上学,去玩,去过正常孩子那样的幸福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样想呢?4、学生完成随堂练笔(cai呈现):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小学语文《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分析其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事件,理解其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的人物描写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她的品质特点有哪些?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2)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
4. 情感教育:(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能做到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
(2)分享自己的经历,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珊迪的品质特点,并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向小珊迪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孩子。
《小珊迪》人物形象分析

小珊迪人物形象分析引言《小珊迪》是一部以女主角小珊迪为中心的小说。
小珊迪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她的性格和经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小珊迪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她的独特性格和角色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外貌特征小珊迪是一个年轻的女性,大约二十多岁。
她有着灵动的黑眸和乌黑的长发,皮肤白皙。
她的身材苗条,不高但比例协调。
小珊迪的外貌充满活力和青春气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性格特点小珊迪是一个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
她天真无邪,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
她善于与人沟通,喜欢结交新朋友,总能在人群中获得别人的喜爱。
小珊迪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积极应对。
小珊迪同时也是一个勇敢坚毅的人。
她对待困难从不退缩,总是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她成功的关键。
小珊迪也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她总是乐于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小珊迪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
她也有自己的缺点和脆弱之处。
有时候,她会过于天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她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需要通过不断成长和学习来提升自己。
角色与剧情小珊迪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角色。
故事以她的成长为主线展开,通过她的经历和成长来传递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在故事中,小珊迪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磨难。
她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阻碍。
然而,她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她的坚持和努力最终使她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通过小珊迪的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长和奋斗的力量。
小珊迪的角色也与其他角色的发展和剧情紧密相关。
她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的出现和行动推动了情节的进展,给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戏剧性。
总结小珊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在《小珊迪》这个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的外貌特征和性格使她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她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珊迪的故事通过她的成长和努力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小珊迪课文原文

小珊迪课文原文小珊迪课文原文《小珊迪》这篇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六课。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生活,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的死去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珊迪课文原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珊迪课文原文(英国)迪安·斯坦雷故事发生在爱丁堡。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不,我们不需要。
”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
”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
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了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小男孩要见我。
小男孩被带进来了。
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
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才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
”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
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
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
说不定他会死的……”我让小男孩吃了些东西,跟着他一快儿去看珊迪。
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
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
我就要死了。
可怜的小利比。
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小珊迪》说课稿及教案参考

《小珊迪》说课稿及教案参考一、说课稿1. 教学背景《小珊迪》是一篇描写人物品质的优秀文章,通过讲述小珊迪诚实、善良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道德素养。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学会欣赏人物形象。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小珊迪为什么能够成为优秀的人物形象,如何引导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讲述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引导学生谈论诚实的重要性。
(2)板书课题:《小珊迪》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圈出生字词。
(2)教师辅导生字词,讲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举例说明。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体验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2)学生分享体验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诚实、善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三、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诚实、善良的小故事,分享给同学。
四、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珊迪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精选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小珊迪的品质对自身成长的启示。
课文小珊迪主要内容

课文小珊迪主要内容小珊迪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她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
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明亮灵动的大眼睛,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
小珊迪的性格十分好奇,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对知识充满渴望。
她在学校里成绩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珊迪听说了一个神奇的传说,村庄深处有一座神秘的古堡,据说里面藏着无数宝藏和智慧。
小珊迪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她决定前往古堡探险。
在探险的过程中,小珊迪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她从不气馁,勇敢地面对每一个困难。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成功地找到了古堡的宝藏。
在这次探险中,小珊迪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她明白了勇敢和坚持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她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带回了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大家都被她的故事所感动。
小珊迪成为了全校的小英雄,她的故事也被写进了学校的教科书中。
小珊迪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坚持和智慧是成功的关键。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同时,团队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向他人求助,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小珊迪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学习她勇敢、坚持和智慧的品质,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相信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收获属于自己的宝藏。
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勇敢地追逐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小珊迪》教案

《小珊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珊迪》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小珊迪》的故事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并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难点:1.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故事梗概、生字词、问题讨论等。
2. 准备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或卡片,用于学生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珊迪》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故事,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善良、乐观等。
(3)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小珊迪的品质特点。
4. 课堂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事例。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2)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自己的方向。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小珊迪》,巩固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珊迪
教学要求:
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读懂重点句。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学习归纳段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英国有个城市叫爱丁堡,那里有个男孩叫小珊迪。
(板书课题)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学了这课后,我们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时间、地点、人物,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
1、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讨论:课文中讲的是什么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
3、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
2、小珊迪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为什么要卖火柴?边读边理解句子,有感情朗读。
3、小珊迪是怎样请求“我”买火柴的?请求了几次?理解“乞求”,说明生活的辛酸。
4、“纠缠”是什么意思?本课指什么?
5、小珊迪拿了一先令很久不回来,“我”是怎样想的?“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中的“那种人”是什么样的人?我根据什么断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6、练习朗读第一段。
六、讲读第二段。
1、小珊迪在什么情况下被撞倒的?
2、小珊迪被轧断双腿,受了重伤,需要用钱,而他仍不忘叫弟弟给“我”送找回的零钱,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我跟小利比来看望珊迪,他躺在床上,心里最挂念的是谁?从中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4、当我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时,珊迪的表情怎样,说明了什么?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是什么样意思?换个说法怎么说?
3、讨论读后最受感动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