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常州话
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作文

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作文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
每一个区域,每一座城市都有各自的方言,这些方言都承载了个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经过我的一番努力,终于知道了常州方言的历史。
那是在中原地区文献记载中的语言材料表明。
夏商以后至周代,常州地区的土著居民属于百越民族,有着与中原居民迥然不同的文化。
尽管当时常州所处的江南地域,对于中原来说,仍属荒蛮的化外之地,经常是多个部族集体向南迁移殖民。
于是,在江南就出现了双语现象。
大多数居民说土越话,即土语。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慢慢的形成了现在的常州话。
现在的常州话有趣极了,有的还带一点儿俏皮。
如“白相”是玩耍的意思,与白、相两词的原意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如:“发欠”是发脾气的意思,“收骨头”是严格管理、上规矩的意思……常州话是不是很有趣呢?还有呢!做客时,常州人说你“体面”,不是说你穿着像样,而是说你漂亮,如果说你“老成”,不是说你老练成熟,而是说你老实。
还有宁波方言可有趣了!它生动,比如“灶跟间”,指的就是厨房的意思;它形象,比如“大肚皮”,指的是孕妇的意思,因为孕妇的最大特点就是肚子很大;它幽默,比如“人客”、“弯转”,解释成普通话就是“客人”、“转弯”,虽然调了个个儿,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意思;它通俗,比如“风凉”,因为有风所以凉快,相信这个不用解释都能看得懂。
宁波方言不仅生动、形象、幽默、通俗,它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石骨铁硬”。
人家都说“宁可跟苏州人吵架,也不要跟宁波人说话”,说的就是这个特点。
宁波方言的发音一般都是“去声”调,显得不够柔和,因此给人硬邦邦的感觉。
呀!我都忘记解释第一句话的意思了,其实就是“菜要多吃点”。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是饭吃下去辣到眼睛的意思哟。
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

第37卷第6期2019年12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Journalof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7㊀No.6Dec.2019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9.06.016收稿日期:20190118作者简介:徐赟(1995 ㊀)ꎬ男ꎬ江苏常州人ꎬ硕士研究生ꎻ黄彩玉(联系人)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ꎬhcyu145@sina.comꎮ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7YJC740025)ꎻ黑龙江大学对俄问题研究专项项目(DEY1805)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黑龙江大学文学院ꎬ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常州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ꎮ以往关于常州方言声调的研究多采用田野调查传统方法ꎮ文章在较大样本的基础上ꎬ对常州方言单字调进行了系统的声学实验分析ꎬ并与前人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ꎬ评述了前人对常州方言单字调的研究ꎬ得出较为客观的调值数据ꎮ文章还以性别㊁年龄为变量ꎬ以分样调查的方法ꎬ分析了常州方言单字调在不同变量下的表现及其原因ꎮ关键词:常州方言ꎻ单字调ꎻT值ꎻ调长ꎻ分样调查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19)06-0078-08㊀一㊁常州方言单字调研究概述常州方言是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的代表方言ꎮ«常州方言词典»中对常州方言声调特点有简要的描写ꎬ常州方言中曲折调较为丰富ꎬ如阳平213ꎬ阴去523ꎬ阴调类调值较高ꎬ阳调类调值较低ꎬ只有升调ꎬ没有降调ꎬ新派的阴去有降调的趋势ꎮ对常州方言单字调的研究一般以听感记音的传统方言调查方法为主ꎬ游汝杰在«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中以实验的方法对常州方言声调进行了分析ꎬ其合作发音人仅有1位ꎬ且年龄较小ꎮ常州方言中的平㊁上㊁去㊁入ꎬ除上声为阴上外ꎬ其余三声各分阴阳ꎬ一般按清浊分阴阳ꎬ次浊声母字可以是阳调类ꎬ也可以是阴调类ꎬ共有7个调类ꎬ为阴平㊁阳平㊁上声㊁阴去㊁阳去㊁阴入㊁阳入ꎮ各家对常州方言单字音的记录结果见表1ꎮ表1㊀常州方言单字调调值记录调查来源调类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赵元任①33133551324523钱乃荣②4421333451245523颜逸明③55213454232452游汝杰㊁杨剑桥④442132334133253汪㊀平⑤551345523245523«江苏省志 方言志»⑥55213344232452«常州方言词典»⑦552132334133253㊀㊀由表1可知:(1)阴平为平调ꎬ调值记录一般以55居多ꎬ其中赵元任记录的33为最低值ꎬ钱乃荣与游汝杰㊁杨剑桥记录的调值为44ꎮ(2)阳平为折调ꎬ赵元任㊁汪平记录的调值为13ꎬ其余各家均记为213ꎮ(3)上声为升调ꎬ各家所记录的调值中ꎬ以颜逸明记录的45为上限ꎬ钱乃荣与«江苏省志 方言志»记录的334㊁34为中线ꎬ游汝杰㊁杨剑桥与«常州方言词典»记录的233为下限ꎮ整个音高第6期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走势为上升趋势ꎬ起点与止点的数值各家不同ꎮ(4)阴去为降调还是曲折调ꎬ各家的描写存在着分歧ꎬ赵元任㊁颜逸明㊁汪平与«江苏省志 方言志»记录的为曲折调ꎬ而钱乃荣ꎬ游汝杰㊁杨剑桥ꎬ«常州方言词典»记录的则为降调ꎬ各家记录的数值也不尽相同ꎮ汪平在分析常州方言声调时指出: 阴去末尾老派略有提升ꎬ是523ꎬ现在的年轻人完全是52ꎮ(5)阳去的记录也存在升调与降调的差异ꎬ音值多记录为升调24ꎬ游汝杰㊁杨剑桥与«常州方言词典»记录为332ꎮ(6)阴入的记录较为一致ꎬ各家记录为5或55ꎮ(7)阳入有记录为零拱形声调的ꎬ如2和3ꎬ也有记录为升调的ꎬ如23ꎮ(8)赵元任所记录的为20世纪初常州方言的绅谈音ꎬ因而与各家所记录的音值有较大的差异ꎮ二㊁实验与统计分析步骤(一)制订发音字表Howie认为以浊音和半元音开头的音节的声调曲线和其他音节的声调曲线存在着规律性的差别ꎬ前者有弯头ꎬ后者没有ꎬ前者的弯头只是预期性的调节段ꎬ弯头后才是真正的声调ꎬ因此声调的范围不是音节中全部的带音部分ꎬ而限于元音和它后面的带音部分ꎬ也即声调的作用由韵母表现ꎮ常州方言阳调(阳平㊁阳去㊁阳入)音节开头由浊声母构成ꎬ在标注声调承载段提取基频值时ꎬ采取听辨感知与观察语图相结合的方法ꎬ提取整个音节中元音及其后带音部分的基频值ꎮ语音样本包括阴平㊁阳平㊁上声㊁阴去㊁阳去㊁阴入㊁阳入7个调类各8个例字ꎬ共计896个有效样本ꎮ(二)选取发音合作人发音合作人共16人ꎬ其中青年男性4人ꎬ青年女性4人ꎬ中年男性2人ꎬ中年女性2人ꎬ老年男性2人ꎬ老年女性2人ꎬ男女发音人比例均衡ꎬ青年发音人多于中年㊁老年发音人ꎬ且发音人均住在常州市区ꎬ除青年发音人外ꎬ均未长时间离开常州市ꎮ(三)实验测算与数据统计本实验录音采用联想Y400型电脑内置RealtekALC269声卡ꎬ外接头戴式耳麦ꎬ录音软件选择CoolEditPro2.1ꎬ声音采样率为11025Hzꎬ声道为单声道ꎬ采样精度为16位ꎬ声音文件保存为wav格式ꎮ本实验利用南开大学开发的 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 ̄Lab) 软件对获取的语音样本进行声学分析ꎬ在获取的音高曲线上均匀地提取9个测量点的频率值ꎬ为了避免性别㊁年龄等因素带来的差异ꎬ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意义ꎬ我们采用石锋提出的声调T值公式 T=[(lgx-lgmin)/(lgmax-lgmin)]ˑ5 ꎬ将频率值转化为T值ꎮ在将T值转化为对应五度值时ꎬ我们参考了刘俐李关于 界线 与 界域 的概念ꎬ认为1 5度每个边界的分界不是 界线 而是 界域 ꎬ将 界域 定义为ʃ0.1五度值ꎬ即每度边界有ʃ0.1的浮动域ꎬʃ0.1五度值的差异对声调感知没有根本影响ꎮT值与五度值对应见表2ꎮ表2 T值与五度值对应表T值0 1.10.9 2.11.9 3.12.9 4.13.9 5五度值12345㊀㊀获取实验数据后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换算ꎬ并绘制各类图表ꎮ三㊁常州方言单字调全组样本实验结果㊀㊀由实验得出常州方言舒声字㊁促声字单字调格局图ꎬ分别见图1㊁图2ꎮ(一)阴平阴平为高平调ꎬ呈高平拱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的中上部ꎬ阴平并非完全水平ꎬ起点的T值最高为3.41ꎬ调头微降ꎬ至第4测量点回升ꎬ后逐渐下降ꎬ至止点T值最低ꎬ为3.32ꎬ整个声调最大起伏为0 08ꎬ整体平稳ꎬ所有测量点均落在4度之内ꎬ故将其调值记为44ꎮ97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图1㊀常州方言舒声字单字调格局图㊀图2㊀常州方言促声字单字调格局图㊀㊀㊀(二)阳平阳平为曲折调ꎬ呈低凹拱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的中下部ꎬT值从起点开始逐渐下降ꎬ至第5测量点降至全调以及全域最低ꎬ后逐渐上升ꎬ至止点达到全调最高ꎬT值为2.62ꎬ阳平调呈现出 凹 的特征ꎬ下降时曲线落于1 2度区间内ꎬ至最低时渐趋平滑ꎬ上升时跨1 3度区间ꎬ将其调值记为213ꎮ(三)上声上声为中升调ꎬ呈中升拱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的中上部ꎬ调头处微降ꎬ第2测量点T值最低ꎬ为2.03ꎬ后逐渐上升ꎬ至止点达到全调最高ꎬ为4 06ꎬ整体呈上升趋势ꎬ整个声调曲线跨3 5度区间ꎬ除止点外ꎬ其余测量点均落在2 4度内ꎬ根据 界域 策略ꎬT值位于2.9 4.1区间内ꎬ可以将其五度值记为4ꎬ且声调曲线的主体位于3 4区间内ꎬ故将其调值记为34ꎮ(四)阴去阴去为高降调ꎬ呈高降拱ꎬ全调跨度占整个五度调域ꎬ调头微升ꎬ至第2测量点T值达全调及全域最高值ꎬ为4.86ꎬ后逐渐下降至止点ꎬ全调最低值为0.80ꎬ整体呈下降趋势ꎬ将其调值记为51ꎮ(五)阳去阳去为中折调ꎬ呈中凸拱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的中部ꎬ起点处T值全调最低ꎬ为1.23ꎬ后逐渐上升ꎬ至第6采样点达最大值ꎬ为2.64ꎬ之后至止点处调尾段又降至1.88ꎬ折点处呈现 凸 的形状ꎬ声调曲线的主图位于2 3度区间内ꎬ将其调值记为232ꎮ(六)阴入阴入为高平调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上部ꎬ调头微升ꎬ至第3测量点T值达全调最高ꎬ为4.85ꎬ至止点降至全调最低值ꎬ为4.64ꎬ但声调曲线全部落于5度区间内ꎬ因促声时长较短ꎬ故将其调值记为5ꎬ或在调值下加上下划线以示与舒声区分ꎬ记为55ꎮ(七)阳入阳入为低升调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中部ꎬ起点T值最低ꎬ为1.76ꎬ后逐渐上升ꎬ至止点达全调最高ꎬ为3.79ꎬ呈上升趋势ꎬ声调曲线落于2 4度区间内ꎬ将其调值记为24ꎮ四㊁常州方言单字调分组样本实验结果㊀㊀常州方言单字调按各组类别所转化的五度值见表3ꎮ08第6期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表3㊀常州方言单字调实验五度值分组统计组别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全组4421334512325524老年组441133552155524中年组4421334522315524青年组4421335512335524男性组4421324521225524女性组4421325512335524㊀㊀(一)男㊁女性别分组比较为了分析性别因素是否为影响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变量ꎬ我们以男㊁女为对照组进行研究ꎬ7个声调曲线对比见图3 图9ꎮ由图3 图9可以看出ꎬ女性组的声调曲线基本都居于男性组的上方ꎮ阴平的男女组声调曲线基本平行ꎮ阳平的男女组声调曲线在调头起点处差值最大ꎬ在折点处趋向一致ꎬ过折点后差值逐渐扩大ꎬ至止点又相互趋近ꎮ上声的声调曲线女性组起点处高于男性组ꎬ在调干中段部分趋近ꎬ后差值逐渐增大ꎬ至止点处达最大值ꎮ阴去中男性组的起点值与止点值均大于女性组ꎬ在第2测量点后ꎬ女性组声调曲线高于男性组ꎬ至第8测量点后ꎬ女性组声调曲线又低于男性组ꎬ说明女性组起点低于男性组ꎬ但声调走势的下降幅度大于男性组ꎮ阳去的男女组声调曲线走势基本一致ꎬ但女性组的数值明显呈对应比例地高于男性组ꎬ女性组声调曲线主体落在3 4度区间内ꎬ而男性组则主要落在1 2度区间内ꎮ阴入的声调曲线ꎬ从起点至第5测量点处基本平行ꎬ其后差值逐渐扩大ꎬ至止点处达最大值ꎮ阳入的声调曲线ꎬ从起点至第5测量点ꎬ男女组的声调曲线十分趋近ꎬ第6测量点后女性组与男性组的差值逐渐扩大ꎬ至止点处达最大值ꎮ男组性与女性组在声调曲线上表现出的差异基本是呈系统性的ꎬ这与男女发音器官的差别有关ꎬ总体来讲ꎬ女性相对音高高ꎬ声调变化速率快ꎮ由实验结果可知ꎬ除阳去男女间发生了 同拱异区 的现象(二者音高走势基本是一致的)ꎬ其余声调并无由于性别差异而产生的显著性差异ꎮ(二)不同年龄段分组比较为了分析年龄因素是否为影响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变量ꎬ我们以老㊁中㊁青为对照组进行研究ꎬ7个声调的折线对比见图10 图16ꎮ由图10 图16可知ꎬ老年组的声调曲线一般位于青年组与中年组之上ꎬ青年组的声调曲线最低ꎬ中年组的声调曲线位于两者之间ꎮ阴平㊁阳平㊁阴去㊁阴入与阳入等调老㊁中㊁青三组的音高走势基本一致ꎬ三者间音高差异较小ꎬ或在部分调段中趋于一致ꎮ图3㊀常州方言阴平调男女组对比㊀图4㊀常州方言阳平调男女组对比㊀18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图5㊀常州方言上声调男女组对比㊀图6㊀常州方言阴去调男女组对比㊀图7㊀常州方言阳去调男女组对比㊀图8㊀常州方言阴入调男女组对比㊀图9㊀常州方言阳入调男女组对比㊀图10㊀常州方言阴平调老中青组对比㊀28第6期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图11㊀常州方言阳平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2㊀常州方言上声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3㊀常州方言阴去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4㊀常州方言阳去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5㊀常州方言阴入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6㊀常州方言阳入调老中青组对比㊀38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㊀㊀上声中ꎬ青年组的起点最高ꎬ3组在第2测量点基本重合ꎬ其后老年组和中年组上升趋势明显ꎬ较为稳定ꎬ而青年组起先上升速度平缓ꎬ而后上升速度陡增ꎬ至止点处高于其他两组ꎮ阳去调中ꎬ3组声调曲线表现出的差异最为明显ꎬ老年组表现为升调ꎬ而中㊁青年组表现为折调ꎬ3组声调曲线至第6测量点基本趋于一致ꎬ第6测量点后ꎬ老年组持续上升ꎬ青年组与中年组开始下降ꎬ中年组下降至最低ꎮ传统记录的常州方言声调中ꎬ阳去一般记为升调24ꎬ平悦铃所记录的实验值为332ꎬ这可能是受到了普通话去声降调的影响ꎬ且受到了浊声母的影响ꎮ五㊁常州方言单字调调长研究声调描写除音高外ꎬ音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ꎬ调长即声调持续的时间ꎮ由于人际㊁语际的调长存在着较大差异ꎬ我们在比较前对时长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ꎬ将绝对时长转化为相对时长ꎬ具体方法为:某单字调的相对时长=该单字调的绝对时长平均值/所有单字调中绝对时长最大的平均值ꎮ即选择绝对时长平均值最大的声调ꎬ以其为参照ꎬ将其时长设为1ꎬ其他声调的时长与该声调的平均值进行比较ꎬ所得结果见表4ꎮ表4 常州方言单字调时长组别时长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全组绝对时长317.75466.87366.37226.00314.62117.75152.37相对时长0.681.000.780.480.670.250.33男性组绝对时长328.75488.50386.75222.25313.00110.75136.75相对时长0.671.000.790.450.640.230.28女性组绝对时长306.75445.25346.00229.75316.25124.75168.00相对时长0.691.000.780.520.710.280.38老年组绝对时长279.00394.00259.50208.50292.00152.00160.50相对时长0.711.000.660.530.740.390.41中年组绝对时长306.50432.00346.50232.50305.00114.50139.50相对时长0.711.000.800.540.710.270.32青年组绝对时长342.75520.75429.75231.50330.75102.25154.75相对时长0.661.000.830.440.640.200.30㊀㊀㊀㊀注:绝对时长单位为msꎮ㊀㊀为了更加直观地进行观察比较ꎬ我们将所得的相对时长数据绘制成柱形图ꎬ见图17 图19ꎮ由图17 图19可知ꎬ常州方言单字调中ꎬ阳平调长最长ꎬ阴入调长最短ꎬ调长按时间由长至短顺序依次排列为:阳平>上声>阴平>阳去>阴去>阳入>阴入ꎮ归一化后的调长数值间对比无显著差异ꎬ即性别㊁年龄对调长无明显的影响ꎮ此外ꎬ除阳去调外ꎬ整体表现为:调长方面ꎬ舒声>促声ꎬ曲折调>升调>平调>降调ꎮ符合一般语音规律ꎮ六㊁结语通过语音实验我们将常州方言中单字调调值确定为ꎬ阴平44ꎬ阳平213ꎬ上声34ꎬ阴去51ꎬ阳去232ꎬ阴入55ꎬ阳入24ꎬ与以前各家所记录的实验值基本一致ꎬ且符合语音的变化规律ꎮ通过差异化的研究ꎬ我们发现ꎬ常州方言单字调在性别上ꎬ除男女发音器官的先天原因外ꎬ没有其他变异性的特征ꎬ表现基本一致ꎮ但阳去调上ꎬ新老发音人的差异十分明显ꎬ可能受制于实验条件ꎬ或由于实验设计的例字存在不合理之处ꎬ导致出现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误差ꎮ常州方言中阳去调在新老发音人之间的差异还可能是由于音韵变化产生的ꎬ古不送气阴上字归入阳去类ꎬ这符合了浊上变去的语音变化规律ꎮ在常州方言中ꎬ可能还有另外的调类规整的模式ꎬ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对阳上调进行研究ꎮ就历时的比较而言ꎬ常州方言中曲折调的发展较单调ꎬ我们认为ꎬ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ꎬ另外ꎬ在语速较快的对话48第6期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中ꎬ将曲折调发成单调并不影响交流ꎬ这也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ꎮ入声韵尾收喉塞音时ꎬ有的入声字韵尾收音不紧ꎬ入声在听觉上也不是那么图17㊀常州方言单字调相对时长㊀图18㊀常州方言单字调时长男女组对比㊀图19㊀常州方言单字调相对时长老中青组对比㊀急促ꎬ如阴入的调值的音高与阴平本来就十分接近ꎬ二者均为平调ꎬ除去喉塞韵尾和时长的差别外ꎬ二者表现几乎一致ꎬ阳入与上声的关系也类似ꎮ我们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ꎬ即现在常州方言中存在着入声舒化的倾向ꎬ入声调在今后很有可能会规整到与之调型调值接近的舒声调类中ꎬ且其时长会相对延长ꎮ注释:①赵元任:«常州吟诗的乐调十七例»ꎬ«中国音乐»ꎬ1986年第1期ꎬ第12-14页ꎮ②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ꎬ上海教育出版社ꎬ1992年ꎬ第20-24页ꎮ③颜逸明:«吴语概说»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1994年ꎬ第89-101页ꎮ④游汝杰㊁杨剑桥:«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ꎬ2002年ꎬ第50-56页ꎮ⑤汪平:«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ꎬ«方言»ꎬ1988年第3期ꎬ第177-194页ꎮ⑥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 方言志»ꎬ南京大学出版社ꎬ1998年ꎬ第124-125页ꎮ⑦周源㊁屠国瑞:«常州方言词典»ꎬ江苏教育出版社ꎬ2011年ꎬ第11-13页ꎮ[参考文献][1]JOHNMH.Acousticalstudiesofmandarinvowelsandtones[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1976.[2]侯超.基于实验语音的调系规整方法再议[C]//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ꎬ2014:93-97.[3]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中国语文ꎬ2005(3):255-268.[4]刘俐李.基频归一和调系归整的方言实验[C]//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ꎬ2006:221-227.[5]石锋ꎬ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J].当代语言学ꎬ2006(4):324-333.[6]石锋ꎬ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ꎬ2006(1):33-40.[7]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科学ꎬ1986(1):77-90.责任编辑:赵㊀青58。
常州方言称谓语探析

常州方言称谓语探析常州方言,亦称江浙语言,是江苏省沿海地带一带从江阴、常州到淮安的一种发音方式。
它属于江南官话的变体,在南方的官话方言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一种汉语出现较早的古老方言。
与南方的官话方言一脉相承,常州方言有着自身的特点,而称谓语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就是指在日常语言中对对方称谓的表达方式。
一般情况下,常州方言中称谓语是变动灵活的,以江南官话为基础,在该语言基础上受本地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加入了不少口头表达方式。
比如,在称谓亲属时,常见语言有“老子”“老媳”“老弟/老妹”等,而在常州方言中称谓加以了当地的特点,比如“哥哥”可以说“大爷”,“姐姐”可以说“大姨”,“堂哥”可以说“大哥”等等。
此外,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还有许多口头表达方式,比如表示尊敬的“叔叔”可以说“大叔”,表示亲昵的“外婆”可以说“老总”,表示惊喜的“婶婶”可以说“次媳”等等。
二、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的用法常州方言的称谓语在使用时,一般是以口头的形式出现,很少出现书面形式。
而且,由于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有许多口头表达方式,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比如,称呼亲属时,老子可以说“爷爷”,老娘可以说“奶奶”,老公可以说“老头”,老婆可以说“老太太”,老弟/老妹可以说“大弟/大妹”,哥哥可以说“大爷”,姐姐可以说“大姨”以及“堂哥”可以说“大哥”等。
此外,在称呼长辈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化,比如表示尊敬的“叔叔”可以说“大叔”,表示亲昵的“外婆”可以说“老总”,表示惊喜的“婶婶”可以说“次媳”等等。
三、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的重要性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对于保持传统的官话方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丰富了传统的官话方言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表明了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存在,增加了地域上的特色。
此外,使用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也能让当地人更好地交流,从而理解和沟通,使人们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常州方言大全

常州方言大全常州方言是江苏省常州市及周边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它是江淮官话的一个分支。
常州方言在常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使用,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州方言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常州方言。
首先,常州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轻声和入声的处理上。
在常州方言中,轻声和入声的处理非常独特,有时候会出现入声变轻声的情况,这是常州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同时,常州方言的声调也比较多样,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等,这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常州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很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比如,“嘎”、“磨叽”、“哏”等词语在常州方言中都有着特定的意义,而这些词语在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因此,学习常州方言不仅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还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
再次,常州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常州方言中,有一些词语的搭配和用法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比如动宾关系的处理、时态的表达等。
因此,学习常州方言不仅需要掌握其丰富的词汇,还需要了解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最后,常州方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在常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几乎每一个当地人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常州方言,在家庭、工作、社交等各个场合都能够用上。
因此,学习和掌握常州方言对于融入当地社会、交流和沟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常州方言作为江苏地区的一种方言,具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全新的机遇。
通过学习常州方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了解常州方言,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和感受这门古老而独特的方言之美。
常州方言

常州话(当地土著语言和中原语言多次 混合、互相影响的结果 )
• 商末,太伯和仲雍到吴地与当地土著结合,所说的话被称为吴语。 • 咸丰时,清军和乡团练与太平军在武进、金坛、溧阳激战,当地人口 少了很多,“行终日而不见人”。因为常州处于吴方言与北方官话区 的交界线上,就有北方官话区移民大批进入常州并定居下来。 • 又过了10年(咸丰十年)即1860年。太平军第二次攻打金坛城,与 清军血战110天,原来城中人口7万多只剩下不到3千,整个县原来的 人不足3万。此后,因为外乡移民进入,到同治四年即1865年,人口 升至87024人,光绪十 年即1884年人口又升至176500人。 • 太平天国失败后,在武进西部(现在的夏溪、湟里、成章等地),有 苏州巨富许万台以工代赈,经营垦荒,出租土地,吸引苏北、安徽、 湖南、湖北大批移民定居此地(其中大部分是苏北人)。在北部(即现在 的小河、孝都、魏村、圩塘等地)一些乡村也有(以苏北人为主)移 民落户江边“下滩”垦荒。溧阳境内有河南(光山、罗山等县)、苏北 (兴化、高邮等县)、浙江(温州)、安徽、湖北移民定居溧阳 。
常州方言高一11班方言综述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常州方言
高一(11)班 黄琛洋
方言综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 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 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 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 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 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 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 • 2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 形成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 的渊源,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 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 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 和表达方式,常州话:(现在的口音 )1949年建国以 来,全国推广普通话,形成新派常州话。 • 旧常州话:(旧吴语)老年人说的常州话。 如老年人说“艺”字为“尼”,年轻人说 为“亿”。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年轻人发 音大都不区分尖团音,如“借—驾、尖— 坚、西—希、酒—九、消—嚣、精—京、 浆—姜、接—结、七—吃、小—孝”,他 们会把“借”(zia)说成是“驾”(jia)等等。
常州方言语音研究综述

研 究和赵 元任 的上述 观 点基本 一 致 ,如 《 江 苏省 志 ・方
言志 》 ( 1 9 9 8 年 ) ,钟 敏 的 《 浅谈 常州话 的 语音特 点 》
出了常州话语音 的声调表 、声 母表 和韵母表 ,并把常州话 ( 2 0 0 1 ) ,等 等 。 语调的类 别跟调值大略地写 了下来 。如 : 常州方言声母方 面的特征 ,除了具有吴语 的一些普 遍 特征外 ,还 具有明显 的文 白异读特性 ,对 此进行研 究的学
母为O U 的音常州话读为[ e i ] 或其他发音部位靠前的韵母。
1 9 7 0 年 ,赵 元 任 发 表 英 文 版 《 常 州 方 言 》 ,但 这 部 书 没有 中译 本 。 1 9 8 0 年5 月 , 赵 元 任 著 ,倪 大 白翻 译 的 《 吴 语 的 对 比
目前 ,关于 常州话语音 方面的研究 比较全 面 ,学者对
州方言音系,全面阐述常州方言的语音特点;从社会语言学 但数 目存在 细小差异 ,如刘 剑仪 (《 常州音和北京音 的异 角度研究常州方言语音 ,对常州方言绅谈与街谈、常州方言 同》, 1 9 8 2 )认 为常州音 声母 有2 7 个 ,韵 母有 4 3 个 ;钱
秘 密 语 及 常州 话 方 言性 变 态 语 音等 方 面 进行 了深 入研 究 ) 。 乃荣 ( 1 9 9 2 )认为 常州话 声母 有3 O 个 ,韵 母 有 4 4 个 ; 支 洁 ( 2 0 0 6 )认 为 常 州 话 声 母 有 2 9 个 ,韵母 有4 2 个 ; 汪 平
者 有 钟 敏 ,她 在 《 常 州 话 的文 白 异读 探 析 》 ( 2 0 0 5 ) 一 文
第一表
平 阳 移 1 3 : 卜 ( 无)
常州方言词汇的传统与变迁

常州方言词汇的传统与变迁【摘要】作为常州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常州片方言在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都集中承载着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刻上了许多具有常州地域特色的印记。
语言的研究又可分为共时(某一特定时期的变化)和历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将从三部分对常州方言的词汇特点与周围的吴方言的横向共时对比,寻觅常州片方言变化的吴方言传统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常州片方言词汇在近现代以来与普通话的迅速融合,形成了与无锡、苏州为代表和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各吴语系统不同的地方特色。
是常州方言在语言学历时思考下常州文化的见证。
本文第一部分做常州方言和其他吴方言共时的吴语词汇异同比较。
逐步阐述独创一格的标志词汇;同中有异,同意不同词现象;溯本同源,共同语系的历史。
第二部分则从历时角度看常州方言词汇的变迁。
透视标志词汇的融合新生,词序向官话靠拢,新旧词汇更替。
在第三部分展望常州方言的发展中,审视常州方言融合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常州方言更将固守吴语西线,见证发展进程。
【关键词】语言的活化石历史演变标志词汇同中有异溯本同源融合新生词序靠拢新旧词汇更替融合分化固守吴语西线导语:方言中蕴藏着历史,包含着文化,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
常州(广义的旧常州府)地处南北要冲,历史上吴、越、楚、中原等文化交融共生,历经千余年南北文化的碰撞交流,最终形成具有江南吴地文化特色,兼具南北文化因子的常州区域文化。
同时语言的研究又可分为共时(某一特定时期的变化)和历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常州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常州片方言在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都集中承载着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刻上了许多具有常州地域特色的印记。
本文将从三部分对常州方言的词汇特点与周围的吴方言的横向共时对比,寻觅常州片方言变化的吴方言传统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常州片方言词汇在近现代以来与普通话的迅速融合,形成了与无锡、苏州为代表和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各吴语系统不同的地方特色。
常州方言

常州方言常州位于吴语区西北部,常州方言属于吴语区太湖片。
一方面,常州话与北方官话差别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因靠近官话区,在口音和词汇方面略带官话色彩,与北方官话、普通话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
古代常州人是什么口音,现在已无从查考。
不过,可以断定的是,现在的常州话是本地土著语言和中原语言多次混合、互相影响的结果。
商末,太伯和仲雍到吴地与当地土著结合,所说语言被称为吴语。
以后历代,每次战乱,中原居民都要大规模南迁。
一方面,中原居民与其周边民族混合形成现在的北方官话,另一方面,中原居民与吴地居民混合,形成现在的吴语。
咸丰时,清军和乡团练与太平军在武进、金坛、溧阳激战,当地人口锐减,“行终日而不见人”。
因常州处于吴方言与北方官话区的交界线上,就有北方官话区移民大批进入。
例如,金坛原有的老金坛话属于吴语。
到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第二次攻打金坛城,与清军血战110天,城中人丁7万余仅存不足3000,全县遗民不足3万。
此后,因移民进入,到同治四年(1865),人口升至87024人,光绪十年(1884年)人口又升至176500人。
由于这一重大变故,现在的金坛县存在双语现象,属于吴语的老金坛话与属于江淮官话(江淮官话为北方官话一支系,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的新金坛话并存,且新金坛话占优势。
而在清代前期,当地人说的肯定是老金坛话。
因为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所引金坛方言和龚自珍《金坛方言小记》中所记金坛方言均与现在的老金坛话相同。
太平天国失败后,在武进西部(夏溪、湟里、成章),有苏州巨富许万台以工代赈,经营垦荒,出租土地,吸引苏北、安徽、湖南、湖北大批移民定居(大部分是苏北人)。
在北部(小河、孝都、魏村、圩塘)一些乡村也有以苏北人为主的移民落户江边“下滩”垦荒。
溧阳境内有河南(光山、罗山等县)、苏北(兴化、高邮等县)、浙江(温州)、安徽、湖北移民定居溧阳,他们分别聚居在平桥、永和、上兴等丘陵山区和余桥、古渎、前马等荡滩圩区,同时使用溧阳话和原籍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优秀的论文[常州方言里的名词]转自月月毕业论文,我的评语是:优秀,收集不容易~~看着肚皮啊笑痛了!经过作者同意,发上来给大家分享下!转载和使用要经过偶和月月的同意,版权费我们3~7开,偶7你3啊,价格面谈,量大优惠,联系专线:114查询至HUALONGXIANG——彩翼鲲鹏月月摘要:方言里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莫过于词汇。
本文以常州方言里的名词为例,并以普通话为参照,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点。
关键词:常州方言;名词;构词;语法;语义一、引言常州北连长江、南临太湖,位于吴语区西北部,常州方言属于北部吴语太湖片[1]常州小片[2]。
一方面,常州话与北方官话差别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因靠近官话区,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略带官话色彩,与北方官话、普通话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正因为如此,常州方言在江苏境内诸多吴方言中显得犹为独特。
方言突出的是地方特色,而这最鲜明地体现在日常的口语词汇中。
本文所选取讨论的是常州方言里的名词,文章将在普通话的参照下,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点。
二、构词形式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来看,常州方言名词的构词形式主要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包括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单纯词;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下面对它们的每一小类逐一描述。
(一)单纯词。
包括单音节词、联绵词、叠音词和音译的外来词。
这些名词,常州方言和普通话基本相同、区别不大,因此本文就不作详细描述。
例如:(垃圾)迷雾(雾)庭独(冬天房檐上挂的冰棱)(二)合成词。
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1. 复合式。
常州方言里的复合式名词主要有以下类型:⑪ 联合型名词例如:河浜(小河)(夫妻,多指老年夫妻)铢钻(锥子)记认(记号或识别的标志)手脚(举动或动作,工夫)⑫ 偏正型名词例如:亮月(月亮)烂泥(泥土)脚劲(指两腿的力气、耐力)雄鸡(公鸡)白乌龟(鹅)头绳衫(绒线衣)⑬ 补充型名词例如:排条蟮片柴爿鸡丁肉丝提桶(盛水的木桶)调羹(喝汤用的小勺子)掮皮箱(买卖中介人)移星(流星)滚条(滚边用的布条)⑮ 主谓型名词例如:地动(地震)蟹壳黄(状如蟹壳的小麻糕)雪里蕻(咸菜)肉刺(手指甲上的皮肤因经常受到摩擦而翘裂的细条)除了上面五种和普通话相同的类型外,还有一些类型的名词是常州方言特有的或是颇具特色的。
⑯ 正偏型名词例如:猪婆(母猪)鸡婆(母鸡)窗盘(窗)棒冰(冰棍)虾米(很小的脱水晒干的虾)米糁(饭粒)日头(太阳)⑰ 多音节式名词例如:(树枝)头骷颅(头颅)额角头(额头)雀痣斑(雀斑)肩骱(肩)肋膀骨(肋骨)眼乌珠(眼珠)嘴唇皮(嘴唇)衣袖管(衣袖)2. 附加式。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包括前加式和后加式。
⑪ 前加式(前缀+词根)前缀有“阿、老、大、小、细”等。
①阿普通话里的亲属称呼语主要用重叠式,个别如“阿姨”才由前缀构成。
而常州方言里的亲属称呼语则大量使用“阿”这个前缀。
例如:阿公(公公)阿婆(婆婆)阿哥(哥哥)阿姐(姐姐)阿嫂(嫂嫂)阿伯(伯伯)阿舅(妻子的兄弟)阿叔(叔叔)另外还有在排行前加“阿”,例如:阿大、阿二……阿末,这样的说法在特定的语境下通常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例如:“他们两个差不多,阿大阿二,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次考试他是阿末一名。
”还有在名词前加“阿”,用以表示一类人。
例如:阿胡乱(指无本事、喜吹牛、无能耐、做不成事的人)(见识少、不灵活、反应慢的人)阿狗阿猫(泛指某些人,含轻蔑的意思)②老常州方言里前缀“老”用得也很普遍,除了普通话里用到的如“老师、老板、老虎、老鹰、老鼠”等等之外,还有一部分名词是普通话里不用前缀“老”的。
例如:老酒(黄酒)老茧(茧子)老倌(丈夫)老嫫(妻子)老娘家(指年纪大的人或背后称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些是常州方言中用于贬义或表示历久,例如:老油条(很油滑)老甲鱼(形容年纪大或老江湖)③大、小、细通常用在对人的称呼上,例如:大小娘(未婚年轻女子)大小佬(大孩子、少年)大好佬(大人物、大亨)大姆妈(伯母,用于亲属)小佬(小孩)小丫头(小女孩)小姐妹或姊妹(年轻女子称自己的女友)小官人(旧指年轻的男子)小(骂小孩子的粗话)细小佬(小孩子、幼童)细景致(小个子、小巧玲珑的人)细(对小孩的昵称)细拨勒子(小孩)细末代或细讨债、细贼(对小孩子的嗔怪称呼)④ 洋以“洋”为前缀的名词反映了早期社会接受由西方传入的事物时留下的印记。
例如:洋抄(铁铲)洋煤头(旧时老人对火柴的称法)洋钱(钱)洋火(火柴)洋机(缝纫机)洋袜(袜子)洋伞(伞)洋山芋(土豆)洋碗(搪瓷碗)⑫ 后加式(词根+后缀)后缀有“头”、“则”、“佬”等几个。
① 头常州方言里带后缀“头”的词语很多,特别是在普通话里原先带有后缀“子”或“儿”的词语,有不少在常州方言里就改用“头”了。
例如:鼻头(鼻子)被头(被子)调头(调子)摊头(摊儿)盖头(盖儿)塞头(塞儿)绢头(手绢儿)领头(领子)榔头(锤子)扳头(扳子)篮头(篮子)后缀“头”和语素的结合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a 与名词语素结合构成的。
例如:龙头魂灵头布头噱头膝馒头(膝盖)饭碗头墙头灶头纽头(纽扣)b 与动词语素结合构成的。
例如:吃头赚头看头想头找头来头商量头白相头(玩头)c 与形容词语素结合构成的。
例如:花头苦头零头多头d 与时间词结合构成的。
例如:夜头早上头黄昏头夜快头今朝头前年头e 与处所、方位词结合构成的。
例如:上头下头口头里头介头(这里)浮头(上面)角落头东头西头f 与量词语素结合构成的。
例如斤头分头角头块头听头g 与数量词、数量短语结合构成的。
例如h 与重叠语素结合构成的。
例如:滴滴头脚脚头屑屑头粒粒头棒棒头末末头须须头口口头边边头i 加“头”表示对某种人的称呼。
例如:姘头寿头(指言行滑稽可笑的人)户头(指某人或家伙)滑头老实头大块头冲头(被占便宜的人)(没教养、撒野的孩子或游荡在外面玩、不回家的孩子)“头”在这些结构中,有的只是增加音节,如“魂灵头、布头、噱头、墙头”等;有的表示物和人,如“扳头、老实头、大块头”;有的表示受动的东西,如“吃头、赚头、看头”;有的表示一个单位量,如“分头、三斤头”;有的表示时空位置,如“黄昏头、老早头”,“胸口头、桥上头”;有的表示剩下少量的,如“脚脚头、屑屑头”;有的表示微小,如“滴滴头、末末头”。
② 则常州方言中用作名词后缀的“则”相当于其他吴方言中的“子”。
首先,普通话中有些儿化的词语,在常州方言里改用后缀“则”。
例如:碟则(碟儿)枣则(枣儿)其次,有一些普通话里没有任何后缀的词语,常州方言里加了“则”。
例如:饭锅则(饭锅)车则(车)鞋则(鞋)蝴蝶则(蝴蝶)麻雀则(麻雀)嘴巴则(嘴巴)哑巴则(哑巴)还有一些是仅仅取原词语中的一个语素再跟后缀“则”结合,例如:帐则(蚊帐)圆则(肉圆)皮则(馄饨皮)凳则(板凳)另外有一部分是专门指称人的,例如:伲则(儿子)弟则(弟弟)妹则(妹妹)娘老则(父母亲)学生则(学生)丫头家则(女孩儿家)浪荡则(不务正业的人)白插则(小偷)拐则(拐骗人口或钱财的人)叫化则(乞丐)痴婆则(精神不正常的女人或骂女人疯癫)半吊则(不通事理、说话随便的人或是做事有始无终的人)有时,“则”还可以和其他语素结合构成后缀,多半是用来指称一些被贬的对象,例如:赤老码则(不是好东西的意思)龇头码则(讨厌的家伙)寿头码则(爱开玩笑或行为滑稽的人)连裆码则(同伙)③ 佬“佬”在常州方言中使用得最多、最广泛,与其他吴方言相比,这是常州方言中最大的特色。
它可以附着在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和形容词性成分的后面构成“佬”的短语,以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不同类型的成分与“佬”结合后构成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第一、与形容词性成分结合。
例如:小佬(小孩子)(另有“佬小”为男孩之意)大小佬(大孩子、少年)细小佬(小孩子,幼童)男佬(男人或丈夫之意)女佬(女人或妻子之意)第二、与动词性成分结合。
例如:剃头佬(剃头的师傅)修伞佬(修伞的人)和事佬(调解矛盾、和稀泥的人)讨饭佬(叫花子、乞丐)卖鱼佬(卖鱼的小贩)看门佬(看门的人)种田佬(农民)做生意佬(做生意的人)可见,“佬”附着于动宾结构后形成的一个名词性短语,多用于表示“拥有XX手艺或从事XX职业的人”,类似于普通话中的“的字结构”,但语义结合得更紧密。
第三、与表示地域的词结合。
例如:乡下佬(乡下人)江北佬(江北地区的人)浙江佬(浙江人)广东佬(广东人)香港佬(香港人)这里,表示不同地域的名词与“佬”结合构成的名词就主要表示“XX地方的人”,并且稍稍带有一种轻视、不屑的感情色彩在内。
以上三个是最主要的后缀,还有一些常见的后缀或类后缀。
如下:④ 法则“法”和“则”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后缀,相当于“法子”。
例如:吃法则写法则做法则唱法则休息法则商量法则波法则(走法则)白相法则(玩法则)这里的“法则”只能附着于动词或动素,大致上表示“怎么XX”,而不能附着于动宾结构用来表示“XX的方法”。
⑤ 相一般附着在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后面,表示“XX的样子”。
例如:卖相(人或物的外表长相或外形)馋相(很馋的样子)悚相(可怜的样子,带鄙视口气)意腻相(肉麻的感觉)邋瘩相(不干净不整洁的样子)龇相(讨厌的样子)陔相(傻样)肉相(很不爽快的样子)有趣相(不分时间场合地说话做事,还以此自我夸耀的样子)作孽相(可怜的样子,带怜悯的口气)⑥ 胚和一些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结合,用于对人的指称,多为贬义。
例如:哭死胚(爱哭的小孩)懒胚(很懒的人)馋胚(嘴很馋的人)猪胚(又懒又笨的人)、贼胚(小偷小摸、不学好的人)做煞胚(整天劳动、不懂休息娱乐的人)梗煞胚(呆得要命、犟头倔脑的人)⑦ 鬼用法和语义与“胚”相似,也可表示在某方面有强烈的嗜好,也是贬义。
例如:酒鬼烟鬼赌鬼懒鬼(同懒胚)讨债鬼(对小孩的一种嗔怪说法)抖鬼(胆小的人)枪毙鬼(骂人的一种恶毒说法,没好下场的意思)老鬼(老手、高手的意思)(又作“老居”)痴鬼(同“十三点”的意思,也用于亲朋好友之间戏谑或调侃)⑧ 家“家”也是常州方言里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后缀,在这里“家”的实词意义被弱化,读音和“姑”相似。
它通常和人称代词或名词相结合,表示一类人、一个群体。
例如:我家(我们)伲家(你们)汰家(他们)哈伲家(咱们)自家(自己)别人家(别人,有时也称自己)佬小家(男人)丫头家(女人)男伲家(已婚男人)女娘家(已婚女人)还有诸如,一家罗门(全家)小佬家则(对小孩的一种不屑称呼)⑨ 大“大”除了可以作前缀外,还可以作后缀,一般也是用于对人的称呼,例如:陔大—傻瓜憨大—憨傻的人戆大—傻冒这些含有“大”的词都带有贬称的意味,但是如果是在人的名字后面加上“大”,则表示一种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