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十三章情绪的心理生理学

合集下载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

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

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

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

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3 第十三章 人体几个重要阶段的生理特征

13 第十三章 人体几个重要阶段的生理特征

课后自测
1.男性青春期一般发育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2.男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有哪些? 3.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有哪些? 4.何谓青春期延迟? 5.青春期性成熟受到哪些调节因素的影响? 6.女性围绝经期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
1.女性青春期正确的描述是 A.从月经初潮到性器官发育成熟 B.从副性征出现到月经初潮 C.月经初潮之后还不能出现副性征 D.生殖器官还末发育成熟 E.进入13岁年龄就是青春期
二、女性更年期
(一)围绝经期 (perimenopause) 围绝经期是指从绝经前一段时间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 物学改变及临床特征时到绝经后12个月内。其中包含绝经前期、绝
经期、绝经后期。
(二)围绝经期症状特点
WHO将与绝经有关的症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血管舒缩症 潮热、夜间出汗。 ②泌尿生殖器官的萎缩 性交困难、排尿困难、尿痛、尿急或应力 性尿失禁。 ③围绝经期的月经不规律。 ④其它症状 抑郁、精神紧张、心慌、头痛、失眠、乏力,液体潴 留、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和头晕、皮肤感觉异常等。
四、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既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又是心理发育、智力发展的关 键时期。不仅在心理活动、行为、爱好等方面会发生很大程度的变 化,而且在智力、心理(逻辑思维、道德观、世界观等)上都会达 到新的水平。 在青春期,人的精力充沛、追求新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 趣,富于想象力、有很强的独立意向和求知欲。人的情绪变化大,
一、男性青春期
(一)男性性器官的发育: 男性一般青春期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为青春期开始,大约在9~12岁。此期睾丸的支持细胞、 间质细胞数目稍有增加,睾丸开始增大,曲细精管量少而细微, 生精细胞仅有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间质细胞开始分泌少量睾酮, 附属性器官开始缓慢生长,但仍处于幼稚状态。

情绪的心理生理学PPT讲稿

情绪的心理生理学PPT讲稿

三 情绪的理论
• 2 坎农-巴德理论
认为皮质下结构在向自主神经系统传达 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指令的同时,将信息也传 达给大脑皮层。前者产生情绪的自动反应和 唤醒,而后者则产生的情绪的有意识知觉。
按照詹姆斯-兰格理论,身体的变化就 是情绪的原因。那么不同情绪应当有不同的 内脏活动的变化。
三 情绪的理论
• 情绪指的是人们经验到愉快、悲伤、恐惧、
憎恨、热爱和忧虑等等的意识状态。
• 情绪的世界极其复杂,它包含着不同的感情
和感觉,各式各样的行为和生理的变化,是 个人的主观状况或体验。
• 即使是表面看来极其单纯的情绪表现往往也
含有复杂的情感内容的主观经验。
一 定义
• 要给情绪下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是相当困难,当前
四 情绪的分类和基本情绪
• 关于情绪分类的理论
维度理论: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 等,将各种情绪可以按照各自具有这种特征的强度 由强到弱排列分类
两维分类:快乐——不快乐 注意——拒绝
三维分类 :加激活水平 四维分类: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 性度
四 情绪的分类和基本情绪
• 类别理论:认为情绪有一些式基本情绪,
二 情绪的功能
• 3 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
制和发生、发展过程,但情绪也可以影响其他的认
知功能,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 4 信号功能
情绪的重要功能是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是社会信
息的重要载体。


三 情绪的理论
• 1 詹姆斯-兰格理论
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 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普通心理学(张积家版) 第十三章

普通心理学(张积家版) 第十三章
四大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
第十三章
9
情绪和情感的复杂性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有关情绪分类的不同观点 中国古代——“四情”“五情”“六情”“七情” 西方笛卡尔认为人有六种原始情绪 伊扎德提出差别情绪理论,认为人有10种基本情绪, 且有三类混合情绪 但基本情绪这种分类方法还是有争议的
第十三章
7
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共有,有明显的外
部表现,且具有短暂性和情境性 ❖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人类特有,具有稳定性和持
久性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两
者不能分离
第十三章
8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第十三章
22
情绪识别
面部表情识别
❖面部表情识别的个体差异 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等个体因素均能影响对面 部表情的识别
❖面部表情识别的文化差异 相同文化背景的面部表情识别更轻松
❖情境和暗示对情绪识别的影响 研究发现情境、暗示对情绪识别均有影响
第十三章
23
情绪识别
姿态表情识别
❖姿态表情不仅可以表达传达者的情绪状态,更可以表 明他的动作意图。
❖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性质上,有肯定与否定 情绪动力性上,有增性和减性 情绪的激动性上,有平静与激动 情绪的强度上,有强与弱 情绪的紧张度上,有紧张与轻松 情绪的复杂性上,有单纯与复杂
第十三章
13
情绪和情感的复杂性
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理论
三维说: 冯特最早提出情绪维度,认为情绪由愉 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三个维度组 成。施洛伯格认为情绪由愉快—不愉快、注意—拒 绝、激活水平构成。普拉切克认为情绪有强度、相 似性、两极性三个维度

情绪晴雨表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晴雨表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晴雨表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情绪的认识1.1 情绪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人在面对不同事物时产生的心理反应。

1.2 情绪的类型:让学生掌握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类型,以及复合情绪。

1.3 情绪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章:情绪的表达2.1 表达情绪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言语、表情、肢体动作等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2 情绪表达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如何表达情绪,以及如何调整情绪表达的强度。

2.3 情绪表达的误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情绪表达误区,如压抑情绪、过度发泄等,并学会正确处理。

第三章:情绪的管理3.1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2 情绪管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等方法管理情绪。

3.3 情绪管理的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情绪管理方法,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第四章:情绪的沟通4.1 情绪沟通的原则:让学生了解情绪沟通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倾听、同理心等。

4.2 情绪沟通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绪。

4.3 情绪沟通的实践: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场合,运用情绪沟通技巧,提升人际关系。

第五章:情绪的健康5.1 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持情绪的健康。

5.2 情绪调节的策略:让学生学会运用放松训练、情绪日记、自我暗示等方法,维护情绪健康。

第六章:认识压力6.1 压力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压力是什么,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6.2 压力的来源:让学生掌握压力的主要来源,如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

6.3 压力对个人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压力过大对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第七章:压力管理7.1 压力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压力管理对个人成长、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相互关系一、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心理与生理学是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可以探讨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内心的情绪、认知、动机等方面的状态。

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就心理与生理的关系进行探讨,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

1. 心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人体的激素分泌,从而引起心率的变化。

研究表明,当个体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时,体内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会升高,导致心率和血压的增加,甚至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而正面情绪状态则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例如愉悦的心情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2. 生理对心理的影响:生理状况也会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例如,当个体处于疲劳、饥饿或疾病的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是因为身体的不适会刺激大脑的相关区域,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此外,某些生理疾病也与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如抑郁症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相关性。

3. 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研究发现,身体的生理状态可以引起个体的心理状态改变,而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影响身体的生理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二、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及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个器官的重要桥梁。

它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当个体处于紧张、压力等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会产生镇静、放松的效果,使身体恢复平衡。

2. 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由神经和内分泌两个系统组成,它们通过激素的分泌来传递信息。

当个体处于紧张、忧虑等情绪状态时,大脑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肾上腺素的分泌,影响身体的生理过程。

《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情绪的学科,它探讨情绪的本质、起源、功能以及情绪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认知、行为和社会交往都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情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情绪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情绪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它通常伴随着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

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

积极情绪如喜悦、幸福、兴奋等,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消极情绪如悲伤、愤怒、焦虑等,则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情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进化过程。

在远古时代,情绪是人们应对环境挑战和生存竞争的重要工具。

例如,恐惧情绪能够帮助人们识别危险并采取逃避行为,而愤怒情绪则能够激发人们进行斗争以保护自己和家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情绪的功能逐渐从生存需求转向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脑成像技术等。

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现来了解情绪的规律和特点;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情绪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法通过收集个体对情绪的主观体验和认知来了解情绪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脑成像技术则通过观察大脑在情绪活动中的神经活动来揭示情绪的生理基础。

情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情绪的学科,它对于理解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情绪的本质、起源、功能以及情绪管理方法,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情绪心理学的研究也为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情绪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情绪的学科,它探讨情绪的本质、起源、功能以及情绪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认知、行为和社会交往都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情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情绪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情绪的生理机制PPT课件

情绪的生理机制PPT课件
第28页/共45页
(二)下丘脑与情绪
• 其引起的情绪状态都是原始的、弥散的、反射性质的。 • 电刺激下丘脑引起的情绪,一旦电极撤去,情绪立刻消失。但真正的情绪是要持续一定的时间的。
第29页/共45页
四、扣带
第30页/共45页
扣带与情绪
• 扣带前部参与味觉和视觉的愉快回忆 • 痛觉反应 • 调节攻击性行为
• 左半球控制身体的右边;右半球控制身体的左边; • 右半球比左半球在情绪表情的产生上起着更主导性的作用。
第39页/共45页
右半球情绪识别的证据二
• 研究1: • 左半球比右半球在识别单词或字母串时更好; • 右半球在区分面部情绪表情差异时比左半球更好。
• 研究2: • 被试能更容易的理解呈现在左半球的言语内容; • 但能准确的区分呈现在右半球的声音的情绪色彩。
第44页/共4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5页/共45页
第二节 情绪与边缘系统
• 边缘系统: • 位于前脑底部环绕着脑干形成的皮层内边界,围绕并延伸到大脑的全部领域。 • 包括扣带回(Cingulate cortex)、海马(hippocampus)、杏仁核(amygdala)、隔区 (septum)、下丘脑(hypothalamus)、丘脑(thalamus)、丘脑前核和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 )的一部分,以及松果体(pineal body)和脑垂体(pituitary)。
• 将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 • 负责陈述性记忆
• 不负责工作记忆 • 不参与程序性记忆 • 左侧海马参与句子、单词、故事的存储
第20页/共45页
(二)海马与记忆
• 海马损伤 • 不能形成新的记忆 • 癫痫切除颞叶的患者H.M: • 能记得手术前的所有事情,包括童年生活。 • 工作记忆正常 • 程序记忆正常 • 可以和他进行正常的对话,但是当你离开房间一会再回来时他会忘记你和所有刚才所过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情绪的理论
❖ 2 坎农-巴德理论 认为皮质下结构在向自主神经系统传达
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指令的同时,将信息也传 达给大脑皮层。前者产生情绪的自动反应和 唤醒,而后者则产生的情绪的有意识知觉。
按照詹姆斯-兰格理论,身体的变化就是 情绪的原因。那么不同情绪应当有不同的内 脏活动的变化。
三 情绪的理论
的。
返回
四 情绪的分类和基本情绪
❖ 人类的情绪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少数怀疑有基本 情绪的存在。但多数情绪者仍然认为只有少许情绪 是基本的。
❖ 研究表明:基本情绪具有特征性的面部表情,各自 不同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特异性中枢神经系统的 活动模式。他们制作了6种情绪表情面孔,而且有 广泛的跨文化性。国内的孟昭兰,王磊(1990), 汪凯(2001)等研究证明。以上6种基本情绪的表 情可被中国文化背景的被试准确辨别。汪凯也制作 了一套包括:喜,惊,怕,悲,厌,怒6种基本情 绪的中国男性面孔
(2)是生理反应成分,即生物体的生理唤醒。 (3)是行为的反应,包括表情和逃跑等外部表现。
返回
二 情绪的功能
❖ 1 适应功能 (1)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
方式。 (2)情绪可以加快在危险环境下内部或者外部的自动
反应,以增加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 2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 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从而推进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返回
第二节 情绪的周围神经系统
❖ 一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 二 情绪与内分泌系统 ❖ 三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 四 情绪的生理反应与测谎
生的本能反应。它主要由脑的古老皮层和皮层下结
构决定的。而对情绪的意识上水平的感觉或对情绪
的标识(如何种刺激和反应代表着恐惧等),可能
发生在较高级的皮层,也认为学习和高级认知加工
在情绪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情绪的进化理论还假设
通过进化机体只产生少许几种基本情绪。那些复杂
的情绪可能是由不同的基本情绪之间的组合而产生
❖ 即使是表面看来极其单纯的情绪表现往往也 含有复杂的情感内容的主观经验。
一 定义
❖ 要给情绪下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是相当困难,当前 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 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 多数认为情绪是由机体的对内或外部事件的3个反 应成分组成。
(1)首先是认知反应成分,即主观得有意识的独特 体验。
二 情绪的功能
❖ 3 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
制和发生、发展过程,但情绪也可以影响其他的认 知功能,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 4 信号功能
情绪的重要功能是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是社会信
息的重要载体。
返回
三 情绪的理论
❖ 1 詹姆斯-兰格理论 情绪是机体对外在刺激引起的自动的机体生理反
优选第十三章情 绪的心理生理学
第一节 情绪的概述
❖ 一 定义 ❖ 二 情绪的功能 ❖ 三 情绪的理论 ❖ 四 情绪的分类和基本情绪
一 定义
人非草木熟能无情,研究人的行为如果不注 意情绪问题,就不能完全理解人的行为。
❖ 情绪指的是人们经验到愉快、悲伤、恐惧、 憎恨、热爱和忧虑等等的意识状态。
❖ 情绪的世界极其复杂,它包含着不同的感情 和感觉,各式各样的行为和生理的变化,是 个人的主观状况或体验。
四 情绪的分类和基本情绪
❖ 关于情绪分类的理论 维度理论: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
等,将各种情绪可以按照各自具有这种特征的强度 由强到弱排列分类
两维分类:快乐——不快乐 注意——拒绝
三维分类 :加激活水平 四维分类: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 性度
四 情绪的分类和基本情绪
❖ 类别理论:认为情绪有一些式基本情绪, 基本情绪之间各自独立,或为各自的类别 喜,惊,怕,挫折感,怒,厌,轻蔑感,后 又加入了冷静,傲慢,嫉妒,怀疑,以上分 类太繁琐,现在提出的是6种基本类别:喜, 惊,怕,悲,厌,怒。
应感知之后而产生的,是能被意识到的主观体验。 强调外界刺激引起的周围器官反应对大脑的反馈
作用,认为强烈生动的情感与骨骼肌的活动以及自 主神经系统的自动反应是密不可分的。
气得发抖 人见到熊时反应
三 情绪的理论
缺乏点: 它没有解释人们对引起身体变化的刺激
的认知问题,人们对刺激意义的认识引起身 体的变化,身体变化的知觉可能给认知反应 加上某种情绪体验的色彩,但很难认为身的躯体自动反应, 最终由大脑结合刺激本身来解释,这种解释 受到经验的影响。
在他看来,情绪的标签,如愤怒,恐惧 和欢乐等等,取决于高级的认知系统对刺激 情境和自动反应的解释
三 情绪的理论
❖ 4 情绪的进化理论
Darwin(1984) 注射肾上腺素
情绪主要使对外界刺激的自动的发生在意识下的天
同样,如果用实验或其他方法(如服药) 引起内脏的变化,也应当有情绪反应。相反 的,如果除去内脏变化的感觉,就应当不再 有情绪。但是坎农发现很多的证据与之不符。
首先,不同的情绪可以有同样的内脏活 动的变化,而同样的内脏活动的变化也可能 有不同的情绪。
三 情绪的理论
例如,伤心和感激都能流泪。心跳加快可能 是受惊,也可能是过分激动。 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显然失去了内脏感觉, 但他们并未丧失情绪的体验。 坎农认为情绪有主观的情感体验和身体自动 反应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在大脑中整合 起来产生情绪。
三 情绪的理论
这个理论已说明,引起情绪的刺激首先是被 大脑皮层“知觉”的,然后由大脑皮层释放 对丘脑的抑制,丘脑的活动反馈使得大脑皮 层有了情绪体验。与此同时,丘脑下行得兴 奋激活了内脏的活动。这样情绪的体验和内 脏的活动似乎只是平行的,而不是因果的关 系。
三 情绪的理论
❖ 3 情绪的认知理论 1975年沙克特明确提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 一个是外界环境刺激所诱导的自动反应和唤醒 另外一个是大脑高级皮层对外界刺激以及它所诱导的 自动唤醒反应的综合解释 每个人是以刺激的性质,周围的情境和他们的认识来 解释所引起的内脏活动的。情绪不是由生理活动,特 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强迫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