砝码内校指导书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了对公司的电子秤进行内部校正,确保电子秤在使用过程中的良好性能,从而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的电子秤内校作业。
3.依据电子秤使用说明书,电子秤计量检定规程4.权责单位品质保证部计量室5.标准器具标准砝码6.校验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25%RH~75%RH7.检验项目和步骤(一)外观和功能检查:1、检查仪器外观有无损伤、腐蚀,碰撞,LED显示屏是否缺划,显示是否正常. 按键功能是否正常。
2、检查传感器连接线是否良好,立脚是否遗失、损坏。
(二)示值误差校验:1、校验作业前需将电子称托盘放置水平,受力脚无腾空现象。
2、根据电子称量程大小选择校验砝码,砝码从小到大、依次放上,砝码数量可根据校验需要进行叠加。
3、此时电子称显示值为校验指示值,砝码重量为校验标准值。
4、校验误差=校验指示值—校验标准值(三)偏载校验:1、电子称放置水平后,将电子称量程1/2砝码放置电子称四脚及中间位置,分别记录其指示值。
2、此时电子称显示值为校验指示值,砝码重量为校验标准值。
3、校验误差=校验指示值—校验标准值(四)误差判定:1、新购电子称误差判定:2、使用中的电子称允许误差是新购电子称允许误差2倍3、机械称检验判定时,e=d。
8.注意事项电子称校验时无较强空气对流。
9.记录保存年限校验报告保存期限为12个月。
10.相关文件《QPS0P5-2009》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控制程序11.使用表单《电子秤校验报告》。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一、目的:本指示规定了公司自行校准的计量器具校准方法、接受标准及校准周期。
二、范围:校准包括1、电子天平2、台秤三、权责单位:质检部。
四、指示内容:每季度对可自行校准的计量器具进行校准。
五、电子天平校准方法5.1、计量标准器具名称/型号:砝码测量范围/准确度:50g-200g/M2级5.2、校准环境要求温度:21℃湿度:68%RH 其它:5.3、校准方法5.3.1、按TARE键将天平置零。
5.3.2、按下CAL键,天平将显示满量校准值。
5.3.3、按照天平所显示的重量放置标定砝码,然后按MODE键,天平显示“ACAL”,然后回到正常称量模式。
5.3.4、重复5.3.1~5.3.2步骤,按一下TARE键天平显示满量程以内的某点,按照天平所显示的重量放置标定砝码,然后按MODE键,天平显示“ACAL”,然后回到正常称量模式。
5.3.5、如果天平显示“NOCAL”,请检查标定砝码和称量环境,天平应远离有气流及振动的环境。
5.4、接受标准检定项目允许误差准确度标准器具200g ±20mg 一级 200g标准砝码300g ±30mg 一级 300g标准砝码六、标准器具管理规定6.1、标准砝码:砝码必须存放在专用器具盒内,并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使用时必须用镊子夹取,不允许直接用手拿取,砝码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小心碰撞。
砝码由计量员专门保管,不得随意外借,计量员依规定要求按时将砝码外送国家计量单位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砝码明细表6.2、标准量块:量块必须存放在专用器具盒内,并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使用时必须带洁净手套,不允许直接用手拿取,量块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小心碰撞。
量块由计量员专门保管,不得随意外借,计量员依规定要求按时将量块外送国家计量单位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量块明细表七、注意事项所有标准器具存放环境必须有防护措施,不允许放在阴暗潮湿或酸性的环境里。
天平砝码校验规程

天平砝码校验规程1.0目的为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以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质量,为客户提供可靠数据,出具符合国家标准、准确无误的证书,制定本校验规程。
2.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准确度等级为E1、E2、F1、F2天平砝码的内部校验。
3.0天平砝码与标准天平的选择3.1标准砝码的选择原则:所用的标准砝码若带修正值,由其折算质量的扩展不确定度的总和,不应超过被检砝码的质量扩展不确定度的1/3。
若不带修正值,则标准砝码其质量允差的总和不应超过被检砝码的质量扩展不确定度的1/3。
3.2标准天平的选择:在检定过程中采用精密度衡量法时所用标准天平的示值变动性、分辨率、各载荷点的衡量误差不应大于被检砝码质量扩展不确定度的1/3或砝码检定精度的1/3。
4.0检定条件4.1砝码检定前必须进行清洗处理,并待砝码温度与检定室室温平衡后方可进行检定。
4.2环境条件(1)检定室门窗应密闭,无不均匀热源存在,不允许有容易察觉的振动、气流和磁干扰,不得有阳光直射。
(2)检定室的温度应保持恒定。
湿度应符合要求。
5.0检定项目与方法5.1天平砝码质量检定方法砝码的检定采用精密衡量法,即交换衡量法和替代衡量法。
交换衡量法还分单次交换衡量法和双次交换衡量法。
替代法也分单次替代法和双次替代法。
对于E1、E2采用双次交换衡量法或双次替代衡量法。
对于F1、F2及其以下等级砝码采用单次交换衡量法或单次替代衡量法。
5.2天平砝码交换衡量法单次交换衡量法的检测步骤为三步:第一步:将被检砝码(通常以B表示)至于天平的右盘,将相同标称值的标准砝码(通常以A表示)至于天平的左盘;开启天平测定其平衡位置(以IAB表示)。
若开启天平时其横梁的倾角太大而无法度数,则应在较轻的盘中添加小标准砝码u使其平衡后再进行测定。
第二步:将左右盘中的所有砝码全部交换后,开启天平测定其平衡位置(以IBA 表示)。
若开启天平时其横梁的倾角太大而无法度数,则应在较轻的一盘中添加小标准砝码w使其平衡后在进行测定。
电子称内校作业指引

确保在使用的电子称都合格。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电子称。
三、内容:
3.1、电子称其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
3.2、标准件:外校合格之砝码。
3.3、校验环境:常温常湿。
3.4、校验周期:一年一次。
3.5、校验方法:
3.5.1、外观:目视观察。
3.5.2、把标准砝码放置于电子称的中间读取数值,在测量规定值内则为电子称的校正值。
3.6、判定标准(容许误差值):30kg-200g、公差为±0.005mm。
3.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结果处理:检定合格填写《仪器校正报告》,检定不合格则填写《维修申请单》,交主管审核,不可以维修的就退回仓库。
四、参考文件:
(无)
五、相关记录:
《维修申请单》
《仪器校正报告》
磅称内校指导书

文件编号核准审查制作版次
磅称内校指导书
页次
制订日期
1.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所使用之磅称于执行校验时能有所依据特制标准以权宜之。
2. 校正标准件: 标准砝码: 0.5KG , 25KG , 10KG , 30KG
3. 校正温度: 室温
4. 校正周期: 每半年一次
5. 校正步骤:
5.1 校验前:
5.1.1 检查仪器的外观及功能是否调整正常。
5.1.2 用清洁纸清洁标准砝码,力臂杆, 游码及法码坠盘。
5.1.3 校验过程中须戴手套。
5.2 执行校正
5.2.1 将游码移至力臂杆的零位。
把0.5KG的砝码放置于砝码坠盘上(确认砝码与坠盘之间
无异物)把力臂杆上的读数记在检验校正报告上。
用同样方法可量度25KG,10KG,30KG
的不同重量的砝码并也把读数记在校正报告上。
5.2.2 把所得读数与规格比较作出判决。
5.3 校验结果判定
5.3.1 如果所得读数超出规格所需结果便为"不接受",在仪器上贴"暂停使用"标签,并通知维修
部门修护,仪器于修护后须重复5.2之步骤。
5.3.2 如果所得读数是合符规格所需,结果便为合格,在仪器上贴"可接受"标签,把结果记录在
测量仪器履历表上。
6. 判定标准:依"内校判定标准指导书"有关规定即作出判决。
7. 记录保存: 检验记录须保存至该仪器报废。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电子秤由:承重和传力机构、称重传感器、电源、电子显示器等组成。
二、校正基准
使用外校合格的砝码。
三、校准周期
我公司电子秤的校准周期均为30天。
四、校正步骤
4.1 目测电子秤,不得有影响称量精度的外观缺陷。
4.2 检查电子显示数字是否清晰可见。
4.3 将电子秤置于平台上,保持水平。
4.4 取标准砝码20g、50g、100g作为校验点。
6.1 校验合格的电子秤贴上“校验合格”标签。
电子秤如遇数值显示不良或其它异常情况时,由采购联系供应商,送回厂家返修,不能返修的作报废处理。
6.3 校验不合格的电子秤,需马上更换,并对之前的测量结果进行追溯。
6.4 将校验结果记录在“仪器仪表校验记录表上”。
6.5 校准完成。
4.5 将电子秤归零。
4.6 用镊子分别夹取相应重量的砝码,放于电子秤的称量平台上,每个砝码称2次,记下每次电子秤显示的实际重量。
4.7 将标准砝码放回原处保存。
五、判定标准
5.1 用2次称出的实际重量取平均值,减去标准量块值,即为电子秤的误差值。
5.2 我公司的电子秤允许误差值范围为±0.2g。
六、校准后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香港)昌利企业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PG-3D-07
制订部门:品管部
制订日期:1998.12.10
分
发
部
门
董
事
长
总
经
理
营
业
部
制
造
部
资
材
部
品
管
部
财
务
部
管
理
部
份数
1
核准
审查
制订
管制文件,禁止翻印
龙成纸品(深圳)有限公司
(香港)昌利企业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PG-3D-07
版 本
A
页 号
2
文件修订记录
序
号
修订日期
修订申请书编号
修订内容
修订
页数
版
本
1
新制定
A
龙成纸品(深圳)有限公司
(香港)昌利企业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PG-3D-07
版本
A
页号
3
1.目的:确保量测的准确性,提升品质检验水准。
2.校验范围:电子秤
3.使用标准件:外校合格砝码(100g)
4.2.2 秤盘上不可放置任何物品,用手按<UNIT>键即进入AUTO CAL功能,屏幕显示“CAL
Zro”字样,代表零点校正,等到哗声,屏幕显示“****g Spn”字样,代表重量
校正,****表示应放砝码的重量(SNUG—300为100g),砝码放于秤盘后,SNUG
会自动侦测砝码重量,等听到哗声,屏幕显示“PRSS Spn”表示重量校正完成。
电子称校正作业指导书

仪器:电子称
一、基准仪器/工具:砝码
二、作业环境:温度:20±5℃;湿度:≤80%;
最小量程为2g,测量点分别为10g、20g、50g、100g.
最小量程为5g,测量点分别为20g、50g、100g.
根据以上表格所列标准进行校正,将读数记录在“校正记录表”上。
四、校准时注意事项:
1、校准时被校仪器必须至少预热15min以上。
2、校准时砝码取用须带手套或用镊子,做到轻拿轻放,避免碰伤砝码。
五、校准方法:
1、校准检查图
2、外观及表面质量的检查
目力观察和试验
3、性能检查
目力观察和试验
4、示值误差检查
分别将砝码放入电子称的托盘中,其示值误差不应大于规定允许误差的绝对值,操作应重复三次,且每次缺载后的示值为零。
5、偏载检查
或
检定时将100g 砝码依次放置在上图所示的近似四个位置上,其示值误差不应大于规定允许误差的绝
对值。
6、重复性检查
将100g 砝码以相同的方式测量三次,其示值误差不应大于规定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六、判断标准
如果检定数据在判定基准范围内,则被校准的计测器为PASS ,在计测器上贴上合格标贴,否则为
FALL ,贴上不合格标贴。
七、校准记录的核验
检定员整理检定原始记录确认无误后,校准工作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砝码内校指导书
1.0目的
规范砝码校验的操作,确保砝码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制定本校验规程。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准确度等级为M1级及以下砝码的内部校验。
3.0责任
3.1正确使用计量标准并负责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3.2执行计量技术法规,进行计量检定工作。
3.3保证计量检定的原始数据和有关技术资料的完整、真实。
4.0检定条件
4.1标准器和其他设备
标准砝码。
检查标准器和其他设备是否齐全,技术状况是否良好。
4.2每四小时温度变化不得超过5℃
4.3注意不混淆砝码。
砝码除放在砝码盒内确定的位置和放在天平秤盘上以外,不得放在任何地方。
5.0检定项目与方法
5.1用无水乙醇清洗砝码,然后置于辅有干燥、柔软、清洁的真丝绸布的浅盘中,晾干,洗涤时严禁砝码碰撞, M1级的砝码清洗晾干后即可检定。
5.2在天平的一盘中放置高一级等值相同的标准砝码(B),以配衡砝码(T)置于天平另一盘中使之平衡,随即开启天平记下四个连续读数或两次静止点读数,
关闭天平。
5.3取下标准砝码(B),并在此盘中放上同名义质量的被检砝码(A),若在置换砝码后,天平的平衡状态被破坏,须在较轻的盘中添加标准砝码(a),以恢复其平衡,随即记下4个连续读数或两次静止点读数,关闭天平。
5.4测定天平实际分度值,把标准小砝码(r)放置被检砝码(A)盘,随即记下4个连续读数或两次静止点读数。
5.5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出砝码测量误差。
5.6 M2级以下各级砝码检定:在天平的一盘中放置标准砝码,并以配衡砝码置于天平的另一盘中使之平衡,然后自盘中取下标准砝码,放上被检砝码来替代它,若此时天平失去平衡,则在较轻的一边盘上加放允差砝码,天平应达到平衡或超过平衡否则即为不合格。
6.0校验结果的处理
6.1经检定合格的砝码贴上合格标贴并填写校准报告,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出维修和报废处理,维修后须再做校准。
6.2校准记录
校准完后需填写校准记录由实验室或档案室保存至少3年。
6.3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根据量具的使用频率和技术指标确定,最多不超过1年。
7.0参考文件
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
JJF1181-2007《衡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GBT/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8.0记录表格
内校合格证
砝码检定记录
内校合格证
内校合格证
仪器编号
校准日期
复效日期
校准人
砝码检定记录
样品名称砝码型号规格
生产厂出厂编号准确度
标
准
器
名称型号规格仪器号技术特征证书编号
技术依据
环境条件地点
名义值砝
码
读数
I1I2L
结论证书编号说明
检定检定
日期
核验
检定证书
有效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