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新大纲)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新大纲)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学科领域,主要涉及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下面是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的新大纲内容:1.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力学基础:静力学、动力学、结构稳定性等基本原理和公式;- 建筑结构材料:钢、混凝土、木材等主要建筑结构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贮藏结构等不同形式的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计算方法:结构设计原则、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等计算方法及软件应用;- 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控制和施工工艺等技术。
2. 建筑物理- 建筑热学:建筑热传导、热容、热辐射等热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采光学:建筑采光原理、自然采光设计、人工照明设计等;- 建筑声学:建筑声学基础、噪声控制原理、声学材料、声学设计等;- 建筑通风与空调:建筑通风原理、空气调节、能效设计等; - 建筑防水与保温:建筑防水材料、保温技术、热桥效应等。
3. 建筑设备- 暖通空调系统: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供暖与制冷原理、空气净化与通风技术等;- 给排水设备:建筑给水供应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污水处理技术等;- 电气与智能化系统:建筑电气系统设计、电源配电、照明控制、智能化建筑系统等;- 电梯与输送系统:建筑电梯设计、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垂直和水平输送系统设计;- 安防系统:建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消防系统等。
以上是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新大纲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熟悉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相关计算和设计方法,为未来从事建筑设计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建筑光学1.光气候——光气候就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2.流明——光通量的单位。
发光强度为 1坎德拉 (cd) 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 1sr )内发出的光通量为“ 1流明”,英文缩写 (lm) 。
3. 光污染——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造成的污染。
4.显色性——光源的显色性指的是与参考标准光源相比较时,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
5.勒克斯——照度的国际单位。
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就是一勒克斯( 1lx )。
6.泛光照明——泛光照明是一种使室外的目标或场地比周围环境明亮的照明,是在夜晚投光照射建筑物外部的一种照明方式。
7. 发光强度——发光强度就是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常用符号I α来表示,单位为坎德拉( cd)。
8.显色指数—在被测光源和标准光源照明下,在适当考虑色适应状态下,物体的心理物理色符合程度的度量。
并用一般显色指数(符号Ra)和特殊显色指数(符号 Ri )表示。
9.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0.亮度对比——亮度对比即观看对象和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常用亮度对比系数 C来表示亮度对比,它等于视野中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或目标)亮度之比。
11.色温——通常把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作为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为光源的色温,并用符号T c表示,单位是绝对温度( K)。
12.光源的发光效能——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除以光源功率所得之商,简称光源的光效,单位为流明每瓦特( lm/W)。
13.照度——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常用的照度,符号为E, 它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单位为勒克斯( lx )。
14.配光曲线——配光曲线是指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个方向的光强分布。
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物理知识点建筑物理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热学、建筑声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理知识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建筑物理。
1.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梁、柱、墙等承重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建筑物理工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工程师需要对建筑结构的荷载、强度、刚度等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确保建筑物能够经受住各种外力的作用。
2.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结构、玻璃等材料。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材料的施工和检测,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3. 建筑热学建筑热学是建筑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建筑物体内外的热传导、传热和保温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热学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合理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建筑声学建筑声学是建筑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建筑物体内外的声音传播和噪音控制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声学设计,包括吸声材料的选择、隔音结构的设计等,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避免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结语建筑物理知识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热学和建筑声学等内容。
通过了解建筑物理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施工更加安全、绿色、舒适的建筑物,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本文介绍的建筑物理知识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一、概述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环境中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建筑热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筑热学重点知识1. 传热方式:导热、对流、辐射是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直接的热传递;对流是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过程中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2.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表示材料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对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差。
3. 隔热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传递,需要进行隔热设计。
常见的隔热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热层、采用高反射材料等。
三、建筑光学重点知识1. 光的性质:光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性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光的性质对室内光线分布、采光效果等具有重要影响。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例如,利用镜面反射可以增强室内的光线效果,利用玻璃的折射可以创造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3. 采光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高室内光线的质量和舒适度。
常见的采光设计方法包括设置天窗、利用窗户等。
四、建筑声学重点知识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的。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距离,以避免噪音干扰和回声等问题。
2. 吸声材料:吸声材料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吸声材料来改善室内音质和减少噪音干扰。
3. 隔声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声音传递,需要进行隔声设计。
常见的隔声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声墙、采用隔声门窗等。
五、总结建筑物理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
掌握建筑物理的重点知识,对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物理考试题及答案

建筑物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建筑物理中,下列哪项不是热传导的三个基本方式?A. 对流B. 辐射C. 传导D. 蒸发答案:D2. 在建筑设计中,关于日照分析,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日照分析有助于确定建筑物的最优布局B. 日照分析可以帮助提高能源效率C. 日照分析只考虑太阳高度角D. 日照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物的自然光照条件答案:C3. 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A. 岩棉B. 玻璃纤维C. 聚苯乙烯泡沫D. 金属板答案:D4. 建筑声学中,混响时间是指:A. 声音从产生到消失的时间B. 声音在室内反射后持续的时间C. 声音在室外传播的时间D. 声音在建筑内部传播的时间答案:B5. 在建筑光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室内光照的因素?A. 窗户的大小B. 房间的颜色C. 天气条件D. 照明设备的效率答案:C6. 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采光B. 增加美观C. 隔热和降低噪音D. 提高结构强度答案:C7.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建筑物理中的光学问题?A. 光污染B. 色彩搭配C. 热辐射D. 眩光答案:C8. 在建筑热环境设计中,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提高室内热舒适性?A. 增加室内植被B. 优化窗户设计C. 使用高反射率的地面材料D. 合理布局室内空间答案:C9. 建筑中采用自然通风的目的是什么?A. 降低能耗B.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C. 减少噪音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建筑声学设计中常用的吸声材料?A. 矿棉板B. 木质吸声板C. 金属板D. 泡沫玻璃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建筑物理中“热桥”现象及其对建筑能效的影响。
答案:热桥是指在建筑物的外围结构中,由于某些部位的热传导性能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导致热量快速传递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是由于建筑结构中的金属连接件、外墙与楼板或屋顶的连接处等造成的。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是建筑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建
筑结构主要研究建筑物的承重系统和力学性能,建筑物理则关注建筑物的
能源效应和环境响应,而建筑设备涉及到建筑物内的机械、电气和通讯设施。
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承重系统,包括结构梁柱、楼板、屋面等构件。
研究建筑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
筑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类型以及预计的荷
载等因素。
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工程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如钢筋、混凝土、木材等,来构建稳定、安全的建筑结构。
建筑物理主要研究建筑物的能源效应和环境响应。
建筑物的能源效应
包括热传导、对流热损失、照明效果等。
工程师可以通过优化建筑的外墙
和窗户材料,设计合理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室
内舒适度。
此外,建筑物理还研究建筑物在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下的
响应,如地震、飓风和暴雨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工程措施,可以提高建
筑物的抗震性和抗风能力,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是建筑领域中不可分割的三个
方面。
建筑结构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筑物理关注建筑物的
能源效果和环境响应,建筑设备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
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相互支撑,共同促进了建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物理重点

1、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2、各自传热原理:导热是指物体中有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各微团分子作相对位移而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空间任意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产生辐射,较热的物体因向外辐射而失去的热量比吸收外来辐射而得到的热量为多(以电磁波传热)。
3、热工学个物理量的单位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重量。
用f表示(g/m3)相对湿度φ=p/p s x100%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a;p s—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 a;热流密度:q=Q/F (w/㎡) ,Q c=(t-θ)q c—对流换热强度,w/㎡;аc—对流换热系数,w/(㎡·K);R=d/λR—材料层热阻:(㎡·K)/W;λ—材料层的导热系数,W/(m·K)3、实心砖、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大小排列:实心砖、混凝土、加气混凝土4、有关材料层导热热阻取决于?(材料层厚度d和导热系数λ,r=d/λ)5、黑色物体表面比白色物体表面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一样强。
6、我国民用设计通则将我国分为七个气候区:Ⅰ严寒地区Ⅱ寒冷地区Ⅲ夏热冬冷地区Ⅳ夏热冬暖Ⅴ温和地区Ⅵ严寒地区、寒冷地区Ⅶ严寒地区、寒冷地区;二十个子气候区;分区依据:主要根据我国各地冬、夏季室外气温的特点。
7、建筑保温综合处理原则:充分利用太阳能;防止冷风渗透的不良影响;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使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与合理的供热系统。
8、间歇性采暖房间要求?9、如果想增加砖墙保温性能,想充分利用太阳能,应采取的措施:被动式太阳能采暖10、这些构件的热损失比相同面积主体部分的热损失多,其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位低故结露。
11、严寒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计应满足的指标:体形系数≤0.412、最小传热阻,冬季室外维护结构:4种(1、屋面2、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3、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4、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隔墙或楼板)13、采暖居住建筑用于估算室内的温度:1814、为什么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因为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控制建筑采暖能耗的一个重要参数。
建筑行业中的建筑物理与热工学

建筑行业中的建筑物理与热工学在建筑行业中,建筑物理与热工学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它们对于建筑设计、能源效率以及居住者的舒适度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理和热工学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一、建筑物理的作用1. 空气流动与通风建筑物理研究空气流动和通风,以确保在建筑内部空气的质量和循环。
通过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可以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有利于人体健康。
此外,合理的通风设计还能减少湿度和减轻热室内的热负荷。
2. 热传递建筑物理研究建筑中的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通过研究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容量,设计出合适的隔热结构,以减少热传递和能源损失。
同时,有效的热传递设计也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降低供暖和冷却的成本。
3. 声学设计建筑物理还涉及声学设计,即研究建筑内部和外部声音的传播和吸收。
科学合理的声学设计能降低建筑中的噪音污染,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热工学的应用1. 建筑能源分析在建筑设计阶段,热工学可以通过建筑能源分析来估计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热负荷。
通过考虑建筑的结构、朝向、隔热材料和设备等因素,可以优化建筑的能源效率,减少对外界能源的依赖。
2. 节能设计热工学还可以指导节能设计。
通过优化建筑外墙、窗户、屋顶等部分的隔热性能,减少冷热桥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此外,热工学还可以为建筑选择合适的供暖、冷却和通风系统,实现能源的节约。
3. 室内温度调控热工学研究室内温度的调控,以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度。
通过考虑建筑的朝向、窗户的设计、遮阳措施等,可以减少夏季的热量输入,降低室内温度。
同时,通过合理的供暖系统设计,可以在冬季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三、建筑物理与热工学的重要性1. 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建筑物理与热工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损失,减少对外界能源的依赖。
2. 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度建筑物理与热工学的研究不仅关乎建筑的能源效率,还关系到居住者的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B.对流C.导热D.传热2、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
a.小于0.45W/(m.K);b.小于0.35W/(m.K);c.小于0.25W/(m.K);d.小于0.15W/(m.K)。
B.小于0.3W/(m*K)原题3、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A.Ⅱ、Ⅴ、Ⅰ、Ⅳ、ⅢB.Ⅴ、Ⅱ、Ⅲ、Ⅳ、ⅠC.Ⅰ、Ⅳ、Ⅲ、Ⅱ、ⅤD.Ⅴ、Ⅱ、Ⅳ、Ⅲ、Ⅰ4、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B.玻璃是透明体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5、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C.相差极大D.相差极小6、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B.热流强度C.传热量D.导热系数7、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8、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A.30~70 %B.50~60%C.40~70%D.40~50%9、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 室内温度低B 室内相对湿度大C 外墙的热阻小D 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10、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 )A.30~70 %B.50~60%C.40~70%D.40~50%11、下列围护结构,哪一种热惰性指标最小()?A.外墙B.屋顶C.地面D.外窗12、围护结构在某一简谐波热作用下,若其热惰性指标D大,则在内部离外表面某距离处的温度波动(),该维护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A.大、弱B.小、强C.大、强D.小、弱13、空气间层的蓄热系数为零时,其热惰性指标D为()。
A.3B.2C.1D.014、下列哪些措施虽有利于隔热,但不利于保温()?A.采用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B.采用通风屋顶C.采用蓄水屋顶隔热D.采用屋顶植被隔热15、下列()不是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间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A.18℃B.17℃C.16℃D.15 ℃16、对于采暖房间,为了防潮,下列做法哪些不正确?A.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B.墙体外侧设隔汽层C.墙体外侧设保温层D.墙体内侧设隔汽层17、南方地区控制和防止夏季地面泛潮的措施()A.普通粘土砖地面B.水磨石地面C.水泥砂浆地面D.塑料地板地面18对于自然通风的房间,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主要控制其()。
A.外表面温度值B.内表面温度值C.室内空气温度D.室内空气湿度19对建筑自然通风的功能描述,()是错误的?A.健康通风B.热舒适通风C.提高相对湿度D.降温通风20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遮阳的形式为()。
A.水平式B.垂直式C.综合式D.挡板式21地面对人体热舒适感与健康影响最大的部分是:()(A)地板的总热阻(C)地板的总厚度(B)地板的面层材料(D)地板的基层材料22若不改变空气中的水蒸汽含量,使室内空气温度上升,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 (A)增加(B)不能确定(C)减少(D)不变23在稳定传热中,通过多层平壁各材料层的热流强度( )(A)沿热流方向逐渐增加(B)沿热流方向逐渐减小(C)随时间逐渐减小(D)通过材料层的热流强度不变24有关围护结构在室外气温周期性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波动的周期相同,但与室外气温波动的周期不同(B)围护结构外表面波动的振幅比室外气温波动的振幅大(C)护结构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从外至内逐渐减小(D)外表面温度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比内表面晚25下列各项不同构造的外墙,()热稳定性较好。
A.内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实体材料B.在封闭空气间层壁面贴铝箔C.内、外侧均采用实体材料D.内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轻质材料26使房间内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快,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或内侧),应用()的材料。
A.导热系数小B.蓄热系数小C.热惰性大D.蓄热系数大27厚度为200m的钢筋混凝土与厚度为d(mm)、导热系数为λ(W/m·K)的保温材料层组成的双层平壁,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其热阻最大?( )(A)d=30, λ=0.04 (B) d=50, λ=0.06(C) d=100, λ=0.10 (D) d=40, λ=0.04528下述材料的热工特性,哪一种是正确的?( )(A)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材料厚度的增大而增大(B)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C)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D)所有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随容重的减小而减小29按有关规范要求,下列那一地区的热工设计必须满足夏季防热并兼顾冬季保温( ) (A)严寒地区(B)温和地区(C)夏热冬冷地区(D)夏热冬暖地区30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在其间层内贴上铝箔后会大量增加,是因为:( )(A)铝箱减少了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B)铝格减少了空气间层的对流换热(C)铝箔减少了空气间层的导热(D)铝箱增加了空气间层的导热热阻31对建筑节能来说,下属哪种措施是不合理的()?A.采用双层窗B.增加窗的气密性C.对热桥保温D.增加单一实体厚度32在围护结构保温设计时,按()值将围护结构分成四类。
A.传热组RB.蓄热系数SC.导热系数λD.热惰性指标D33为防止采暖建筑外围护结构内部冬季产生冷凝,以下几项措施中那一项是错误的((A)在围护结构内设排气沟道通向室外(B)将水蒸汽渗透系数大的材料放在靠近室外一侧(C)将隔汽层设在靠近室外一侧(D)将隔汽层放在保温材料层内侧34围护结构内部最易发生冷凝的界面是?A.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小变大的界面B.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C.导热系数由小变大的界面D.导热系数由大变小的界面35夏季组织通风的主要方式是()。
A.自然通风B.室内外温差C.热压通风D.风压通风36在进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隔热处理的侧重点依次为( )(A)西墙、东墙、屋顶(B)屋顶、西墙、东墙(C)南墙、西墙、屋顶(D)西墙、屋顶、南墙37下列哪些措施虽有利于隔热,但不利于保温()?A.采用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B.采用通风屋顶C.采用蓄水屋顶隔热D.采用屋顶植被隔热38对建筑防热来说,是()天气作为设计的基本条件。
A.多云B.阴天C.晴天D.无所谓39夏季防热,白色屋顶面层在阳光作用下的表面温度,其最高温度可比黑色表面低()。
A.5℃~10℃B.15℃~20℃C.20℃~25℃D.25℃~30℃40某地区,当地太阳时为12时,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分别是()。
A.高度角为0,方位角为0B.高度角为0,方位角最大C.高度角最大,方位角为大D.高度角最大,方位角为0二、填空题1.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是指窗户、冷桥和外墙交角。
2.人的热舒服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室内风速)、环境辐射温度(室内热辐射)、以人的热舒服程度为评价标准。
3.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我国各地气候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
4.说明露点温度的定义:露点温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出现凝结的温度5.热压形成风的条件是温差、高差。
6.外遮阳系数在阳光直射的时间里,透进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没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7.传热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三种,导热对流辐射。
三、问答1、保温层的位置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答:优点:(1)减少承重层中温度应力;(2)稳定室温;(3)防止热桥产生;(4)防止保温材料受潮;(5)对旧房改造有利;(6)不占室内空间。
缺点:是对保温材料要求高,对大空间及间歇采暖房间不宜。
2、说明露点温度的定义答:露点温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出现凝结的温度3、说明四种遮阳形式适宜的朝向答:水平遮阳适宜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附近窗口垂直遮阳主要适宜东北、北、西北附近窗口综合遮阳主要适宜东南、西南附近窗口挡板遮阳主要适宜东、南向附近窗口4.阐述材料导热系数随材料的温度、含湿量、密度变化的规律。
(15分)答: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保温材料在温度升高时,它的导热系数要上升,保温效果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当温度增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了,在材料空隙中的空气的导热系数均有增加;另一方面,空隙中的热运动辐射传热加强也使导热系数上升。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很明显,高温管道和设备的保温不宜采用容重过轻的保温材料。
材料的干密度反映材料密实的程度,材料愈密实干密度愈大,材料内部的空隙愈少,其导热性能也就愈强。
材料的含湿量表明在材料中水分占据了一定体积的空隙。
含湿量愈大,水分所占有的体积愈多。
水的导热性能约比空气高20倍,因此,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必然使导热系数指增大。
a)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强,使实体部分的导热能力提高;同时,空隙中的对流、导热和辐射能力也加强,从而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加。
b)湿度的影响各种材料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后,材料总会吸收一些水分,材料受潮后,由于孔隙中有了水分,增加了水蒸气扩散的传热量,还增加了毛细孔中液态水分所传导的热量,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
c)密度的关系密度即单位体积的材料重量,密度小的材料内部孔隙多,由于空气导热系数很小,故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也小,良好的保温材料多是孔隙多、密度小的轻质材料。
但,当密度小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大孔隙,大的孔隙中空气对流作用增强,对流换热增加,加大了材料的导热能力。
因此,轻型(如纤维)材料有一个最低导热系数的密度界限。
5.带空气层的墙体构造中,有三种强化隔热能力的方案:空气层内表面刷白色涂料、墙体外表面刷白色涂料、空气层内表面贴铝箔,试问哪种方案隔热效果最好,并分别阐述各自的隔热原理。
因为涂膜外表面是非透明的,所以太阳辐射热量一部分被外表面反射,一部分被吸收,就颜色来说,白色反射热量最多,外表面涂膜的全反射率越高,外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热量就越多,而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就越少。
也就是说,向室内传导的热量就越少。
这样,通过反射太阳光的热量,来达到物体隔热降温效果跟传热方式有关,空气层中主要是辐射传热,铝箔是全波长反射热辐射,而白色涂料是反射可见光。
在室外同时有三种传递方式,所以白色效果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