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 食用单宁 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天然食品成分使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天然食品成分使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您好,感谢您参与天然食品成分使用指南的意见征求。
以下是我们初步起草的征求意见稿,请您仔细阅读并给予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天然食品成分的使用,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在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天然食品成分,包括但不限于植物提取物、动物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物等。
第三条天然食品成分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具有安全性和食品安全合规性;2.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 不得造成误导性宣传;4. 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第四条天然食品成分的使用应遵循以下程序:1. 选择符合安全性和食品安全合规性的天然食品成分;2. 对所选天然食品成分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其安全性;3. 在食品标签上明确标示所使用的天然食品成分。
第二章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使用第五条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1. 应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所需要的植物材料,不得使用违法来源的植物材料;2. 选择的植物应具有明确的种属和品种,确保所提取的成分可溯源;3. 按照适当的工艺方法提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并确保成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 对植物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
第六条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使用范围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允许范围内,并避免过度使用。
第三章天然动物提取物的使用第七条天然动物提取物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1. 应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所需要的动物材料,不得使用违法来源的动物材料;2. 选择的动物提取物应经过合适的处理和加工,确保其安全性和卫生条件;3. 对动物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4. 遵循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使用动物提取物时尊重动物权益。
第八条天然动物提取物的使用范围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允许范围内,并避免过度使用。
第四章微生物发酵产物的使用第九条微生物发酵产物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1. 选择具有食品安全性和卫生要求的微生物株菌种;2. 遵循适当的发酵工艺和条件,确保产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 对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4. 应定期检测并控制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微生物含量,确保其卫生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氨水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氨水》(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1 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根据卫生部下达的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有关要求,于2011年完成制定《食品添加剂氨水》国家标准。
计划编号为:20100102。
2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美敬。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归口。
主要负责标准的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资料的查阅及研究分析,标准制定各个阶段的稿件的编写工作(标准草案、编制说明及相关材料),参加标准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会议等。
3 简要起草过程起草单位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制定食品添加剂氨水国家标准的计划后,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向生产、使用单位发函,进行调查并广泛征求对修订标准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献小结。
2010年10月22日在江苏南京溧水召开了制定食品添加剂氨水国家标准工作方案会。
会上标准归口单位与用户对此标准进行了讨论。
与会代表就此标准的名称、指标项目和指标参数、分析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工作方案,并对各项工作任务及工作进度做了详细的安排。
在前一段的工作基础上,由负责起草单位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广泛征求意见。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此标准的制定没有涉及到国内有关的法律法规。
氨水作为食品添加剂已被列入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作为食品加工中作助剂用。
我国曾经出台了国家标准GB/T 631-2007《化学试剂氨水》。
我国一直没有相应的食品添加剂氨水国家标准,为保障食品安全,解决标准缺失问题,故制定本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目前收集到的国内外标准有: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第七版[FCC 7]《氨水溶液》(英文版);JECFA 标准《氨水溶液》;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氨》(2007版);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第七版[FCC 7]《氨水溶液》(英文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卫办监督函[2012]512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固化单宁》被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spaq-2012-34)。
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定。
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简要起草过程1.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针对制定固化单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及调研,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 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其中按照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包含三种单宁产品:固化单宁、食用单宁和单宁酸。
同时,工作组调研了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发现“固化单宁”是以植物纤维素或其它物质为载体,与单宁物质结合制备而成,由于固定化用的载体不同,产品各异,只是“食用单宁”的应用方式,且目前国内企业大多直接生产高纯度的单宁,“固化单宁”几乎没有生产应用,两者的功能及使用范围也类似,“单宁酸”是用作香料批准的,与“固化单宁”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
综上所述,工作组提出项目调整申请,建议更改标准名称为“食用单宁”,在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该申请。
3.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起草工作组认真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标准法规文件,为了确保产品国内外贸易的正常需求,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羟甲基纤维素钠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一)简要起草过程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2014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项目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ZHENGHE-2014-013),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标准被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项目。
标准任务下达后,华东理工大学针对制定羧甲基纤维素钠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组建了由项目承担单位牵头的标准起草工作组。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起草工作组首先调研了国内市场情况,并结合了国内已有的相关标准。
为了确保产品的国内外贸易的正常需求,本标准在国内标准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标准,并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之后,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多次讨论研究,多次完善标准讨论稿,最后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三)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咸娜、朱会绕、胡国华、陈静、丁庆豹、彭亚锋。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为控制产品质量,主要针对产品的理化质量指标和相应的检测方法修改,拟定了以下检测项目:鉴别试验、含量、干燥减量、钠、黏度、取代度、pH值、氯化物、砷、铅、乙醇酸钠、微生物指标。
检验项目的测定参考了GB1904-2005标准以及JECFA(2011)中指标和试验方法,现对主要的指标和方法的修改情况进行说明。
1 鉴别试验鉴别试验仍参照GB1904-2005《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通过沉淀反应、.颜色反应、钠离子颜色反应鉴别。
2.含量原GB1904-2005未设“含量指标”,参照JECFA(2011)中的含量规定,规定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99.5%,计算方法是100%减去氯化钠和乙醇酸钠的百分含量。
3.干燥减量本标准对干燥减量有限定要求,原标准及JECFA中要求“干燥减量≤10.0%”,经考虑企业意见,改为“≤8.0%”,其检测方法采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3中的直接干燥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编制说明

公告 批准 的食 品添加 剂使 用 规定 清理 整 合 和重 点解 决 标 其 铝 色 淀 、 蓝 及 其 铝 色淀 、 豆 红 、 糖 色 、 花 黄 浸 靛 黑 焦 菊
准实 施过 程 中 出现 的急需 解决 的问题 作 为本 次 修订 的主 膏 、 黄素 等 ) 用 规定 , 加 了“ 叶 使 增 固体饮 料 按稀 释倍 数 增 要工 作 内容 。工作 组按 照 食 品安 全 国家标 准 的相关 要 求 加使 用 量 ” 的备 注 , 使相 应 的 固体饮 料 能够 按 照标 准规 定
规 范 了标 准 名 称 . 定 了标 准 的框 架 格 式 . 2 0 确 将 0 7年 至 使 用 这些 添加 剂 。 21 0 0年 卫 生 部 公 告 批 准 的 食 品 添 加 剂 使 用 规 定 与
6 对 于一 些 果 冻 中的食 品 添加 剂 使 用 规定 , 增 加 、 在 G 2 6 — 0 7进行 了整 合 修订 ,根据 风 险评估 的原 则 和 了“ B 7 0 20 如用 于果 冻粉 , 冲 调倍 数增 加使 用 量 ” 使 相应 的 果 按 , 国内外食 品添加 剂生 产 、 用 的实 际情 况 , 部分 食 品 添 冻 粉 能够按 照标 准规 定使 用这 些 添加剂 。 使 对
丙 酯 、特 丁基 对苯 二 酚 主要在 含 油脂 食 品 中 的使 用 规定 增 加 了“ 以油脂 中 的含 量 计 ” 的备 注 , 以更 加 准 确 的 表 达 8、 据 J C A 对 对 羟 基 苯 甲酸 酯 类 及 其 钠 盐 的最 根 EF
新 安全性 评价结 果和 国际 、 国外 该类食 品添加 剂使 用规定
政 策 法 规
P OL CY & L l AW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的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协作单位根据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卫办监督函〔2011〕668号)号通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的制定工作列入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spaq-2011-16),计划完成年限是2012年。
(二)简要起草过程1)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要求,标准起草单位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标准制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于2011年4月组建标准起草工作小组。
起草工作组于2011年4月到2011年8月间多次组织行业专家、生产企业和用户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并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多方征求对制定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2)起草工作组在广泛调研我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生产、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产品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情况,确定这个标准的基本框架,包括: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技术要求(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等内容,形成标准草案的基本框架。
起草工作组委托浙江圣效化学品有限公司、无锡江大百泰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编写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进行相关的试验验证工作。
3)起草工作组依据标准起草工作会以及其他形式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对该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并修改文本,于2011年8月中旬完成标准草案修改稿。
2011年底,又邀请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征求意见座谈会,在进一步采纳相关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黄煜、胡延风、郭燕玲、齐庆中、薛毅、李惠宜、柴秋儿、杜雅正、孙谨、陈国安。
起草人员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组织召开座谈会,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征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复合调味料生产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复合调味料生产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简要起草过程(一)任务来源《复合调味料生产卫生规范》列入2010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受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委托(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SHDBZ2010-001),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标准技术合作单位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简要起草过程1、标准任务下达后,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针对制定《复合调味料生产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于2010年12月组建了由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成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由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参照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广泛调研上海市复合调味料行业状况、质量状况、行业潜规则、产品分类、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生产工艺、设备、检验等情况,并收集汇总了企业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测报告等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产品的生产各个过程食品安全控制点和相应的设施、人员、检验等要求,形成了标准草案。
之后,工作组组织了复合调味料的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检测机构、食品监管机构的各类专家学者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多次研讨,经认真研究分析,最终完成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
3、起草工作组依据研讨会以及其他形式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对该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并修改文本,于2011年5月上旬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文锋、熊薇、林琳、曲勤凤、陈蓉芳、陈向荣。
起草人员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组织召开研讨会,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征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行业内征求意见和标准送审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棕榈酸乙酯》(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棕榈酸乙酯》(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14〕386号)要求,上海香料研究所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按照《标准清理结论评价表》意见,起草工作组将原卫生部2011年第8号公告《香料指定标准食品添加剂棕榈酸乙酯(十六酸乙酯)》中的质量规格要求等内容直接转化为本标准,经编辑性修改即形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香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易、曹怡、金其璋。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本标准规定了色泽、状态、香气、含量、酸值等5项指标,检验方法则采用香料通用试验方法。
本标准技术指标与原卫生部2011年第8号公告《香料指定标准食品添加剂棕榈酸乙酯(十六酸乙酯)》中的质量规格要求一致。
其他修改情况如下:1.标准名称由《食品添加剂棕榈酸乙酯(十六酸乙酯)》改为《食品添加剂棕榈酸乙酯》,与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名称一致;2.增加了化学名称和结构式。
三、国内和国际标准情况食品添加剂棕榈酸乙酯原有《香料指定标准食品添加剂棕榈酸乙酯(十六酸乙酯)》,国外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十六酸乙酯”质量规格(代号为JECFA 39)。
技术指标对比情况如下:指标内容本标准香料指定标准CAC (JECFA 39) 色泽无色 同左同左状态结晶 同左同左香气具有蜡样香气 同左同左含量(GC,面积归一化法)/% ≥99.0 同左同左酸值(以KOH计)/(mg/g) ≤1.0 同左同左1.404~1.408折光指数(20℃) -- --0.863~0.865 相对密度(25℃/25℃) -- --24~26 熔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
(卫办监督函[2012]512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固化单宁》被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spaq-2012-34)。
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定。
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简要起草过程
1.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针对制定固化单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及调研,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 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其中按照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包含三种单宁产品:固化单宁、食用单宁和单宁酸。
同时,工作组调研了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发现“固化单宁”是以植物纤维素或其它物质为载体,与单宁物质结合制备而成,由于固定化用的载体不同,产品各异,只是“食用单宁”的应用方式,且目前国内企业大多直接生产高纯度的单宁,“固化单宁”几乎没有生产应用,两者的功能及使用范围也类似,“单宁酸”是用作香料批准的,与“固化单宁”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
综上所述,工作组提出项目调整申请,建议更改标准名称为“食用单宁”,在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该申请。
3.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起草工作组认真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标准法规文件,为了确保产品国内外贸易的正常需求,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之后,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并对标准中采用的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多次完善标准讨论稿,形成了行业内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作为助滤剂、澄清剂、脱色剂,用于黄酒、啤酒、葡萄酒和配制酒的加工工艺、油脂脱色工艺。
本标准的制定在参照国际国外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原行业标准《食用单宁酸》(L Y/T 1641-2005)、《单宁酸分析试验方法》(L Y/T 1642)的技术内容,同时根据国内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符合《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标准文本中引用的相关标准如下: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7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经查询,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 2009 单宁酸)、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 VIII 单宁酸)、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八版植物单宁)均公布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相关的质量规格标准。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JECFA,同时结合国内产品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表2是国内外食用单宁相关质量标准中技术指标的对比情况。
表2是国内外食用单宁相关质量标准中试验方法的对比情况。
表1:国内外食用单宁相关标准技术指标对比表
表2:国内外食用单宁相关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