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练习2中图版 必修2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第三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包容的人口数C.环境承载力就是肯定时期、某一地域可以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D.环境承载力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答案 C解析主要考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自然资源承载实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某一地域在某一时期内供给的最大人口数。
2.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消费实力及人口承载力探讨》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相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高人口数量应限制在16亿。
据此答复: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程度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给的人口极限答案 A解析根据“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的内涵断定,“7亿左右”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16亿”是指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缺乏养……”而今日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程度比那个时代还进步了很多。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上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程度C.科技开展程度D.隐藏的资源数量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需进展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消费的开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扶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答案 3.C 4.C解析第3题,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科技开展程度及人类文化水同等都有关系。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科技程度不同,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
现今的中国,由于经济开展,科技程度高,环境承载力远超清朝时期。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答案 精品

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土地面积更广阔B.矿产资源更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D.草场资源更丰富2.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①B.②C.③D.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3~4题。
A.15亿~16亿B.15.1亿或16.6亿C.8亿~9亿D.14亿~15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5.北京市总人口数量2006年已经突破1 700万,其中流动人口数量510万,约占总人口数的1/3。
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约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B.目前,1 700万的人口数量就是北京市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C.降低开放程度可以很有效地控制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D.要预测未来北京市人口数量应重点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读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6~7题。
6.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承载力在不断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顺序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Ⅱ、Ⅰ D.Ⅰ、Ⅲ、Ⅱ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图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 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中图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一、单选题1.下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下图为“该国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
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A. 40万B. 20万C. 30万D. 25万2.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2)上海市消费水平高,而环境人口容最相对较大,其原因是()A. 热量、水资源丰富B. 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C. 矿产丰富,劳动力水平高D. 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3.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容量比中西部地区高的主要原因是()A. 矿产资源丰富B. 人均消费水平高C. 科学技术发达D. 传统婚俗的影响4.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 ①B. ②C. ③D. ④(2)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A. 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 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5.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
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或资源人口容量。
(1)有关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描述正确的是()A. 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人口密度大B. 西藏人口压力指数大是因为经济落后C. 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资源不足D. 我国各区域人口压力指数已达饱和状态(2)江苏人口压力指数较山东小的主要原因是()A. 资源更加丰富B. 经济水平更高C. 土地面积更小D. 人口密度更大6.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A. 资源B. 科技水平C. 消费水平D. 对外开放程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区域内人口合理容量一般高于环境人口容量B. 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升C. 区域内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高D.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提升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A. 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B. 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C. 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D. 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8.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A. I、Ⅱ、ⅢB. Ⅱ、I、ⅢC. Ⅲ、Ⅱ、ID. I、Ⅲ、Ⅱ9.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中图版地理(2019)必修二第一章环境资源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含答案

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环境资源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一、单选题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贵州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地处喀斯特地貌深山地区,2003年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至2014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83%,陷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国所有贫困县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宝彝族乡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地表水缺乏②热量不足③土地资源不足④光照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20年三宝彝族乡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实现脱贫,实施精准扶贫的最佳方式是()A.整乡居民搬迁、异地脱贫B.加大教育投入、培养人才C.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D.加大资金投入、生态治理3.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某年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D.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利于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4.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的小岛,与陆地最近的直线距离超过1900千米。
该岛公元600年时开始出现人类活动。
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据图可知()A.在自然状态下,复活节岛的自然资源大约可以养活6000人B.与t2时期相比,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更繁荣安定C.t4时期的生态环境与t1时期完全相同D.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影响5.与湖南省相比,甘肃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小。
制约甘肃省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A.水源B.光照C.土地D.热量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C.高寒环境,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D.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环境人口承载力大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约。
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练习3中图版 必修2

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同步练习3中图版必修2一、选择题1.有关中国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草地最少的国家B.中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少的国家行列C.随着计划生育的进行,中国人均耕地可望在短期内转为上升趋势D.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答案:B读“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无相关关系B.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解析:看曲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D3.由图示可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A.资源B.环境质量C.科技发展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答案:A4.下列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有()A.环境承载力只能从单一的因素考察,如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B.人生存的环境是有限的,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无限的,所以未来世界不会超出环境承载力C.人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降低环境承载力D.所有自然环境的要素都是有限的答案:C5.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的共同点在考虑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兼考虑了社会经济条件B.合理人口容量体现的是人口生物意义上的“生存”,环境承载力体现了人口在“发展”层面上的意义C.合理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它大于环境承载力D.根据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探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容纳多少人口时,除了了解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外,更应推算合理人口容量答案:D6.我们通常所指的水资源是指()A.地球上的总水量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C.河流淡水D.我们所有可利用的水体答案:B7.下列有关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上海市自然资源比较贫乏,所以尽管现实人口较多,但合理人口容量比较低B.一个开放的地域要比闭塞的地域合理人口容量低C.合理人口容量是绝对性的D.我国东南部地区,一般比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大,所以现实人口多答案:D二、综合题8.分析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的有关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练习2中图版 必修2

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同步练习2中图版必修2[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A、河流水B、淡水资源C、地下水D、陆地水2、环境承载力估算方法最为广泛的是A、依据淡水多少B、依据粮食生产进行C、依据工业生产进行D、依据土地面积进行3、人口依照目前的速度,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被耗尽约在A、2040年B、2075年C、2095年D、3000年4、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的原因是A、资源缺乏B、自然条件恶劣C、成陆时间较晚D、战争不断5、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6、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应实行的基本国策是A、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B、计划生育C、大力开发自然资源D、实施退耕还政策二、综合题7、下表是我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92年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计算出的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潜力区具体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北温带大兴安岭北部4800 480 38中温带东北地区105100 23000 229南温带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苏皖北部、辽南87900 22000 279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88600 22000 395中亚热带江南丘陵、南岭、武夷山区、四川盆地、湘西——黔东229700 57000 427南亚热带台湾中北部、福建东南部、两广中南部及滇南91900 22900 460热带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藏东南22400 5600 486干旱及半干旱区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河西走廊、新疆85600 8500 32青藏区青海、西藏10000 1000 4(1)根据上表,我国最多可承载的人口数为。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
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B )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2.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C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解析:第1题,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则人类可用资源增多,则“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A不对;地球上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则使资源的使用量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B对;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则会使人类可用资源增多,则“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C不对;图示时间段,经济呈上升趋势,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第2题,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不但无法使人类使用资源的量减少,还可能加大资源的消耗,不会推后生态超载日,A、D不对;人口合理容量是根据资源量得出的一个估算值,人口合理容量并不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不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速度,使生态超载日推后,C对。
故选C。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3~4题。
项目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 22 000 395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3.青海、西藏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C )A.地势高、气候寒冷B.生态环境脆弱C.自然资源丰富D.生物资源少4.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A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④自然灾害的增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第3题,根据表格中的数值和所学知识判断,青海、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有:地势高、气候寒冷,A是;生态环境脆弱,B是;青海、西藏地区自然资源缺乏,C不是;生物资源少,D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1章_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与答案

第一章第三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容纳的人口数C.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D.环境承载力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答案 C解析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某一地域在某一时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2.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高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
据此回答: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答案 A解析根据“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的涵判定,“7亿左右”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16亿”是指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答案 3.C 4.C解析第3题,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类文化水平等都有关系。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科技水平不同,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
现今的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科技水平高,环境承载力远超清朝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同步练习2
[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
A、河流水
B、淡水资源
C、地下水
D、陆地水
2、环境承载力估算方法最为广泛的是
A、依据淡水多少
B、依据粮食生产进行
C、依据工业生产进行
D、依据土地面积进行
3、人口依照目前的速度,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被耗尽约在
A、2040年
B、2075年
C、2095年
D、3000年
4、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A、资源缺乏
B、自然条件恶劣
C、成陆时间较晚
D、战争不断
5、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
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
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6、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应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A、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B、计划生育
C、大力开发自然资源
D、实施退耕还政策
二、综合题
7、下表是我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92年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计算出的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上表,我国最多可承载的人口数为。
(2)我国东部、西部以及南方、北方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
[能力测试]
1、B提示: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淡水资源。
2、B提示:环境承载力的估算方法中以依据粮食生产进行估算应用最为广泛。
3、B提示:人口依照目前的速度,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被耗尽约在2075年。
4、B提示: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寒冷干旱的气候、高峻的地势、复杂的地形条件有关。
5、C提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往往是不同的。
6、B提示: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应实行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7、(1)162480万(2)我国东部的环境承载量较西部地区大,南方的环境承载量较北方地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