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教学指导)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版含解析

(教学指导)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知道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重点)3.掌握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难点)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

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一般方法:土地资源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估算(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前提条件;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

(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3)意义: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

2.影响因素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

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2)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4)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5)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小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D.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提示:(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1、定义: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对该定义的理解:这一概念是基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矛盾是益尖锐的背景条件下提出的。

该定义的几层意思:⑴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

⑵整个环境中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开发程度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⑶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技术,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国外或外地区的。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补充补充一: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如何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⑴要考虑环境的地域范围的大小。

环境地域范围越大,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⑵要考虑地域内自然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自然条件越优越,自然资源越丰富且可再更新能力强,环境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⑶要考虑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口生活水平。

人们生活水平高,消费水平也就越高,则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少。

所在资源消费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就要把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

⑷要考虑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

若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即使资源数量一定,仍然可以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又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⑴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确定的。

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意义相近而不相同。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

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身体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比如中国有13亿人口
环境承载力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人类的生存需要仅仅是满足生存吗?环境承载力可以从单个要素来估算,也可以从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多要素进行综合考察。

其中,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也是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来进行。

人口合理容量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合理容量远小于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比如,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而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在6亿左右。

第1页共1页。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在中图版的教材里,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体现的是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合理人口容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而在人教版里面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和中图版的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一样.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与高中地理其他模块学习内容的联系。

人口合理容量第一部分: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地理必修Ⅱ2.年级:高中一年级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5.学时数:45分钟第二部分: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计算、对比等,采用多种手段如地图、表格、文字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计算、交流与表达等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三个大标题,分别是"一、’人口爆炸’""二、环境的限制性""三、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介绍了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现状,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介绍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含义,人口容量的特点。

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情分析】本教材内容对高中年龄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不大,担心的是学习兴趣不浓。

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以乡土地理资料为主制作案例,设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方案。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3篇2020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说出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的区别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与四个制约因素的关系3.能够说出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2) 过程与方法1.培养自我探究能力2.培养小组合作能力3.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与探究、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4分钟导入+看书4分钟前面两节我们讲了人口增长的两种类型,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迁移率决定。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的增长,地球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呢?有没有一个极限呢?提问学生:现在地球有70亿左右的人口,你认为地球最多能容纳多少人?生:略教师总结: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

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00米的大箱子里。

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

那么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两个概念: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请同学用三分钟的时间看书第三节第一个标题“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说说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新课教学]: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1、区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两概念5分钟提问学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名词解释

环境人口容量名词解释

环境人口容量名词解释
环境人口容量名词解释:环境人口容量又称为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一个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多人口数,也称最大的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满足人们最佳营养或消费水平的条件下,环境所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或理想的人口规模。

前者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后者强调的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在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

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内容详析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内容详析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内容详析作者:周红星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1期一、知识构建课标的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地球以及其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

也可以表述为理想人口或适度人口,即在一定条件下,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具有的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能够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人口。

辨析两个概念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各种环境问题。

人类如果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目标。

整合人教版和湘教版相关内容,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整理如图1所示。

二、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的区别;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及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的讨论与分析,理解人口合理容量概念提出的重要意义,在讨论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辩证地看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重难疑点1.教学重点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是课标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本条目知识的核心所在。

在辨析和理解这两个概念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不同的教材版本对概念的描述略有差异,表1以人教版和湘教版为例。

第一章_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_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 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 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①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并不确定,比如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②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按土地资源最高容量在16亿左右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如耕地、淡水等。

①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

②人口与淡水关系──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注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①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供养多少人口合适,即适度人口。

②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③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如世界人口合理容量为60亿,而环境人口容量为110亿;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7-8亿,而环境人口容量为16以左右。

2、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是有限的。

科学的定义环境承载力指的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

之所以说“能承受”其实就是在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有限的地球环境,有限的资源,它的承载力必然也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因此也势必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内。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是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简单的说也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地球环境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能容纳的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

而在新课标教材中采取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在定义中让我们也了解了概念的不确定性,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时期都会随着不同因素,受各种条件限制发生变化,只是目前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本身就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教材中这样定义: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既要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我们可以理解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个数值并不是定值,也是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多少而定位的,因此并不是准确的数值,可谓是个未知数。

综上所述,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随时间变化的。

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