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C_SiC摩擦材料的研究进展_李波
《乘用车碳陶制动盘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

按附录 A.5.3 的规定进行扭转疲劳强度试验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 A.3.1 所述
4
失效,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 A.3.2 所述失效。 7.4 热疲劳性能
按附录 A.5.4 的规定进行热疲劳试验后,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 A.3.1 所述失效, 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不应出现 A.3.2 所述失效。 7.5 高负载试验
II
乘用车碳陶制动盘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 GB/T 15089-2001 规定的 M1 类车辆原车配套、盘体材料为连续碳纤维增 强增韧的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短碳纤维增强增韧的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可参照执行。
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碳陶制动盘的材料要求、尺寸及形位公差、性能要求、试验及评价 方法等。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碳陶 C/C-SiC
碳纤维增强碳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3.2
盘体 brake disc body
碳陶制动盘中与摩擦片配合起摩擦制动作用的零件。
1
3.3 制动面 brake surface 盘体中与摩擦片配合起摩擦制动作用的表面。
3.4 盘毂 disc hub 非整体式碳陶制动盘中与盘体和车轴连接的零件。
制动面粗糙度 Ra 值不应大于 3.2μm。 6.10 剩余不平衡量 6.10.1 碳陶制动盘剩余不平衡量应小于 500g·mm。 6.10.2 碳陶制动盘平衡量应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去除材料的尺寸应符合图 1 的要求。 6.10.3 通风盘允许两次去重,每次去重角度不得超过 75°。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F. & I.Gordon.;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2.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3.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 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5.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6.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第28卷第6期 硅 酸 盐 通 报 Vol .28 No .6 2009年12月 BULLETI N OF THE CH I N ESE CERAM I C S OC I ETY Dece mber,2009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何柏林,孙 佳(华东交通大学载运工具与装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13)摘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高强度、高韧性和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本文综述了碳纤维的研究进展,C f /Si C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概述了C f /Si C 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热结构材料和制动材料的应用状况。
最后,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C f /Si C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T B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625(2009)0621197206Progress and Appli ca ti on of Carbon F i bers Re i n forcedS ili con Carb i de Ceram i c M a tr i x Com positesHE B o 2lin,SUN J ia(Key Laborat ory of Conveyance and Equi pment,M inistry of Educati on,East China J iaot 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Carbon fibers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 cera m ic matrix composites have received intensive interest due t o their excellent p r operties such as l o w density,high strength and t oughness,oxidati on resistances .The devel opment of carbon fibers was revie wed .The several p reparati on methods of C f /Si C composites were intr oduced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d of every method were analyzed .The app licati on of C f /Si C composites were described as the outstanding high te mperature structure materials and braking materials .Finally,p r oble m s f or further research and key study as pects in the future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C f /Si C composites;p reparati on methods;app licati on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赣教技字[2007]426号)作者简介:何柏林(19622),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E 2mail:hebolin@1 引 言碳化硅陶瓷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抗腐蚀、耐高温和低密度而被广泛用于高温和某些苛刻的环境中,尤其在航空航天飞行器需要承受极高温度的特殊部位具有很大的潜力。
3C-SiC中嬗变原子(Mg、Be、Al)对He间隙原子迁移行为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C-SiC中嬗变原子(Mg、Be、Al)对He间隙原子迁移行为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张洋;汤贤;成国栋;吴飞宏;周楠【期刊名称】《核科学与工程》【年(卷),期】2024(44)1【摘要】辐照条件下固体嬗变原子对立方碳化硅(3C-SiC)基体内氦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Mg、Be、Al这三种固体嬗变原子对He间隙原子在3C-SiC基体内的形成能以及迁移行为的影响。
计算发现,He 原子在3C-SiC基体中主要稳定于由Si或C原子组成的四面体间隙中,且易于在相邻间隙间迁移。
当嬗变原子浓度从0增至5%(物质的量分数)时,碳四面体间隙位点的He原子形成能先是骤降、然后随着固体原子浓度的增大而线性改变,而硅四面体间隙位点的He原子形成能则是和固体原子浓度呈多次函数关系。
同时,三种固体原子也使He原子的迁移势垒和扩散系数发生明显改变,He原子从C原子间隙迁移到Si原子间隙的迁移势垒随着固体原子浓度的升高而线性降低、扩散系数逐渐增大;从Si原子间隙迁移到C原子间隙的迁移势垒与浓度呈多次函数关系,扩散系数与势垒曲线反相关。
无论哪种路径和掺杂浓度,固体原子的加入都促进了He原子的迁移,这为气泡的成核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页数】8页(P1-8)【作者】张洋;汤贤;成国栋;吴飞宏;周楠【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11【相关文献】1.β钛中合金原子与间隙氧的相互作用及氧在β钛合金中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2.β钛中合金原子与间隙氧的相互作用及氧在β钛合金中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3.Li原子在ZnTe晶体中迁移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4.Al和O间隙原子对α-Al2O3热力学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5.硅钢中Si原子对C原子扩散过程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碳化硅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表 1 C /C-S iC 复合材料刹车盘的磨损率 T ab le 1 T he w ear rate of C /C-S iC d isks
T ype
Th ickness loss /Lm# cycle- 1
W e ight lo ss /m g# cyc le- 1
Rotating disk Stationary disk Ro tating disk Stationary disk
现 / 前峰 0, 中间过程平稳且有增大趋势, 接近刹停 时急剧上升, 静止时达到最大, 曲线存在 / 后翘 0现 象。刹车力矩曲线 4类似于摩擦系数曲线 3, 制动 初期出现 / 前峰 0, 中间过程平稳, 接近刹停时急剧 增大, 静止时最大。曲线 5表示摩擦面的压强曲线, 在本实验中施加给摩擦面的是恒定载荷, 压强曲线 本应是水平线, 但所有试样的压强曲线都是在一、两 秒钟后才趋于一个固定值 0182M Pa, 这是由于在仪 器设计上有响应滞后的特点。
本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渗透 ( CV I) 法制备 C /CS iC复合材料, 分析了 C /C-S iC 刹车 盘试样的摩擦
收稿日期: 2作者简介: 张亚妮 ( 1981-), 女, 博士, ( E-m a il) nier_zhang@ 163. com
制动时间 t / s, 摩擦稳定性系数 S, 其计算公式为:
S = Lcp / Lm ax
( 1)
式中: Lcp代 表平均摩擦系 数, Lmax 代表最 大摩擦系
数。
1. 3 密度及表面形貌测试 测试了 4组 C /C-SiC 复合材料的密度, 在模拟
刹车试验完成后,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 C /C-SiC 试样
观 察 C / C-SiC复合材料在每一次刹车实验中的
CC复合材料表面SiC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64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C/C 复合材料表面SiC 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王锦阳(湖南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摘 要:C/C 复合材料具有诸如重量轻,使用寿命长,产生噪音小,运行平稳等优良性能,在用作制动器时具有特别的优势,目前被认为是高性能制动系统的优良候选材料。
本文对C/C 复合材料表面SiC 涂层的研究进程及现状、制备方法、SiC 涂层的选择及性能等进行了详细的整理研究。
关键词:C/C 复合材料;制动器;氧化磨损;SiC 涂层中图分类号:TG1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9-0164-2收稿日期:2020-05作者简介:王锦阳,男,生于1997年,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金属材料。
1 研究背景安全,稳定和舒适的制动系统是人们一直以来的追求,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
铜基金属复合材料,再加上铸钢盘,可被用作时速超过250 km/h 的火车的刹车片。
它显示出许多优异的性能,例如稳定的摩擦系数(COF),高韧性和良好的导热性,这使其有希望成为摩擦材料。
但是,其具有相对较低的耐磨性,高的密度,并且基体在高温下会软化,尤其是较短的寿命周期,限制了其长期用作为摩擦材料来使用。
本文将主要针对C/C 复合材料表面SiC 涂层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为拓宽C/C 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C/C 复合材料,是基于碳或石墨纤维和织物增强的材料,是以碳(或石墨)为基质,通过加工和处理所有由碳化物以制成的碳复合材料。
C/C 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良好的抗侵蚀和热冲击性能,高的耐损伤性以及高的强度和刚度,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新兴结构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等应用。
其独特的特点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最终导致产生了更便宜的生产工艺,使得这种材料越来越多地用于工业应用。
其在机械、冶金化工和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正交各向异性C

2023年第47卷第4期Journal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正交各向异性C/SiC汽车通风式制动器仿真分析朱玉玲1,2王优强1,2赵涛1,2李梦杰1,2何彦1,2(1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20)(2 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20)摘要运用热力耦合及传热学相关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正交各向异性C/SiC材料的汽车通风式制动器模型;以此为基础,对该模型在紧急制动过程中不同制动初速度、不同制动压力以及制动盘的不同纵向膨胀系数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结果显示,在热力耦合作用下,制动盘节点单元温度曲线呈现出“锯齿状”波动,热应力主要出现在摩擦副接触的中间区域;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和初速度越大,制动盘面温度上升越明显,而不同制动盘膨胀系数对制动盘最高温度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C/SiC 制动盘热力耦合Abaqus 温度场Simulation Analysis of Orthotropic Anisotropic C/SiC for Automotive Ventilated Brakes Zhu Yuling1,2Wang Youqiang1,2Zhao Tao1,2Li Mengjie1,2He Yan1,2(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266520, China)(2 Key Lab of Industrial Flui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Ministry of Education, Qingdao 266520, China)Abstract Using the theory related to thermal coupling and heat transfer,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is used to establish an orthogonal anisotropic C/SiC model of an automotive ventilated brake disc. Based on this model, different braking initial velocities, different braking pressures and different longitudin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brake disc during emergency braking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of the nodal unit of the brake disc exhibited "sawtooth" fluctuations under the effect of thermal coupling, and the thermal stresses mainly appeared in the middle region of the friction contact. The high⁃er the braking pressure and initial speed during emergency braking are,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disc surface will be. However,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sc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n the maximum disc tempera⁃ture is not significant.Key words C/SiC Brake disc Thermodynamic coupling Abaqus Temperature field0 引言拥有一个安全高效的制动系统是汽车稳定行驶的重要前提。
汽车制动盘材料的研究及发展前景(2)新

目录第一章汽车刹车盘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几种常见的汽车制动盘......................................................................................... - 1 -1.2汽车制动盘材料的种类.......................................................................................... - 2 -1.3汽车刹车盘材料的发展历程.................................................................................. - 4 -1.4汽车制动盘材料的性能要求.................................................................................. - 9 -1.5汽车制动材料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 - 10 - 第二章汽车制动盘材料的研究现状 ....................................................................... - 12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2.2几种目前汽车制动盘材料的分析 ....................................................................... - 15 - 第三章汽车制动盘材料发展前景............................................................................ - 25 -3.1国内外汽车制动摩擦材料发展趋势 ................................................................... - 25 -3.2 汽车制动盘的发展趋势...................................................................................... - 25 -3.3我国汽车制动盘材料的发展方向 ....................................................................... - 26 - 参考文献 ........................................................................................................................... - 27 - 致谢................................................................................................................................ - 29 -插图清单图1-1汽车制动盘 (3)图1-2汽车刹车盘几种形式 (4)图1-3石棉类制动材料 (5)图1-4金属基无石棉制动材料 (5)图1-5半金属基无石棉制动材料 (6)图1-6非金属基无石棉制动材料 (6)图1-7粉末冶金摩擦材料 (8)图1-8新型混杂纤维摩擦材料 (9)图1-9C/C复合材料 (9)图1-10新型陶瓷基摩擦材料 (11)图2-1灰铸铁材料 (18)图2-2制动盘零件与铸件图 (18)图2-3浇注系统示意图 (19)表格清单表2-1不同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0)表2-2 3种制备工艺所得C/C-SiC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 (24)表2-3各国正在使用及研究看法的制动盘材质 (26)摘要汽车制动材料是指利用材料的摩擦性能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实现汽车制动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1期上海金属Vol.37,No.12015年1月SHANGHAI METALSJanuary ,201543基金项目:上海人才发展基金(2011028)作者简介:李波,男,主要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Email :fenglinyuelb@shu.edu.cn 通讯作者:白瑞成,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Email :rcbai@shu.edu.cn C /C -SiC 摩擦材料的研究进展李波崔园园李爱军周春节张家宝白瑞成(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上海200072)【摘要】综述了C /C-SiC 摩擦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C /C-SiC 摩擦材料的发展历程。
详细分析C /C-SiC 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因素及机理,介绍了C /C-SiC 摩擦材料的改性及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C /C-SiC 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机理改性RESEARCH PROGRESS OF C /C-SiC FRICTION MATERIALSLi BoCui YuanyuanLi AijunZhou ChunjieZhang JiabaoBai Ruicheng(Research Center of Composite Material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 /C-SiC friction materials was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 /C-SiC was sketched briefly.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C /C-SiC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friction and wear mechanism was analyzed too.Finally ,the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 /C-SiC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focu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was proposed.【Key Words 】C /C-SiC Friction Materials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Mechanism ,ModificationC /C-SiC 复合材料是一类由炭纤维增强炭、碳化硅双基体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抗氧化性好、耐腐蚀、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等优点,是一种能满足1650ħ高温使用的高温结构和功能材料,因此广泛应用于返回式飞行器的面板、小翼、升降副翼和机身舱门,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系统,太空反射镜等部件和产品[1-2]。
C /C-SiC 复合材料作为摩擦材料不仅具有密度小、刹车平稳,磨损率小、摩擦系数受湿度影响小,热容量大,氧化性能好等优势,而且还具有刹车反应速度高且制动衰减低、热稳定性高、无热振动、耐磨性好等优点[3]。
C /C-SiC 摩擦材料在国外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和高档汽车领域[4],而国内相关应用报道较少。
发展高性能、环保型C /C-SiC 摩擦材料必然为我国带来重大社会影响和巨大经济效益。
本文详细介绍了C /C-SiC 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因素、摩擦磨损机理、改性以及应用现状。
1C /C-SiC 摩擦材料发展历程摩擦材料应具备响应快、摩擦系数适中而稳定、制动平稳、质量轻、寿命长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5]。
随着车辆高速化、轻量化,传统的铸铁、粉末冶金等摩擦材料已难满足要求。
因此C /C 摩擦材料和C /C-SiC 摩擦材料成为研究的重点。
20世纪70年代中期,Dunlop 航空公司的C /C 复合材料刹车片首次在协和式飞机上试飞成功以来,得到很大发展[6-9]。
但C /C 摩擦材料存在摩擦系数受湿度影响大[10],抗氧化性能差,成本高等缺点,很难进行推广[11]。
C /C-SiC 摩擦材料克服了这种弊端。
C /C-SiC 复合材料最早在80年44上海金属第37卷代作为热结构材料出现。
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和先驱体浸渍热解(PIP)工艺制备[12-13]。
90年代斯图加特大学和德国宇航中心(DLR)等单位开始进行C/C-SiC复合材料应用于摩擦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低成本熔融硅渗透(LSI)工艺[14],并成功将C/C-SiC摩擦材料应用于Porsche、Ferrari等跑车的刹车和离合系统[1-2,4]。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与Honeywell公司合作,正研制低成本的C/C-SiC复合材料刹车片[5]。
21世纪初期,国内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南大学对C/C-SiC摩擦材料的制备和摩擦磨损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15-16]。
2C/C-SiC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2.1摩擦机理Bowden和Tabor[17]经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建立了较完整的黏着摩擦理论。
此理论可归纳为:摩擦表面处于塑性接触状态,摩擦力是黏着效应和犁沟效应产生阻力总和。
C/C-SiC摩擦材料制动初期,摩擦表面微凸体出现变形、剪切及断裂等情况,同时磨屑会引发犁沟效应,摩擦系数增大。
随着摩擦的进行,来不及脱落的磨屑在摩擦表面被挤压形成摩擦膜[18]。
摩擦膜与摩擦面紧密接触,产生黏着效应。
同时,磨屑的产量与其被挤压成膜的量处于动态平衡。
摩擦膜的形成减少了微凸体的直接接触,同时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使摩擦力减小,摩擦系数变化平缓。
制动后期,静摩擦性能主导摩擦系数的变化,并且产生的磨屑与成膜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磨屑引发的犁沟效应影响加剧。
并且在摩擦过程中摩擦表面温度急剧上升,会导致纤维、基体以及残余Si的氧化产生氧化磨损。
同时摩擦表面会因连续摩擦而产生疲劳磨损。
因此在摩擦后期,C/C-SiC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会逐渐升高。
2.2磨损机理C/C-SiC摩擦材料的组成使得其磨损机理极为复杂。
一般来说,摩擦系数越高,表层所受的切应力也越大,因而摩擦表面材料的破坏会越严重,产生的磨损越大。
因此,在摩擦过程中摩擦系数与磨损密切相关。
根据摩擦学理论[19],可将C/ C-SiC摩擦材料的磨损分为[20]:磨粒磨损、黏着磨损、疲劳磨损、氧化磨损。
(1)磨粒磨损。
在制动过程中,C/C-SiC摩擦材料表面的微凸体与对偶盘之间产生应力接触,导致微凸体在对偶盘表面划出划痕,产生磨粒磨损。
此外,在摩擦力的反复作用下,部分微凸体被剪断、脱落,在摩擦面间产生犁沟效应,构成磨粒磨损[20]。
(2)黏着磨损。
在制动过程中,C/C-SiC摩擦材料表面来不及脱落的磨粒被挤压形成膜,同时摩擦表面微凸体的断裂及膜的脱落使摩擦表面遭到破坏,露出新鲜表面与对偶件发生“焊合”,在剪切力作用下被剪断,导致黏着磨损[21]。
对于采用LSI工艺制备的C/C-SiC摩擦材料,少量残余Si的存在是导致黏着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3)疲劳磨损。
在制动过程中,C/C-SiC摩擦材料表面存在高的局部压应力,摩擦力在材料表面不断循环,使材料表面产生裂纹并向外扩展,导致基体和纤维脱落。
在循环应力作用下,裂纹不断产生和扩展,从而诱发疲劳磨损[16]。
(4)氧化磨损。
制动摩擦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能使表层产生600 800ħ的高温。
在此温度下,C易被氧化生成气体,Si会被氧化生成SiO2膜,导致材料磨损[16]。
SiO2膜阻止了氧气扩散,但摩擦过程中SiO2膜会遭到破坏[20],露出新表面,磨损继续进行。
上述几种形式的磨损在实际的摩擦过程中同时存在,而且一种形式磨损发生后会诱发其他形式的磨损。
材料成分的差异、制备方法和使用环境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磨损形式占主导地位。
总体上磨粒磨损是C/C-SiC摩擦材料的主要磨损方式。
3C/C-SiC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因素3.1物相组成的影响Qilong Shi[15]等研究了基体中热解炭含量对C/C-SiC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表面硬度随着热解炭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热解炭含量较低时,随着热解炭含量的增加,材料表面变软,SiC更易切削材料表面,使材料的摩擦系数增加,磨损加剧。
但随着热解炭含量的继续增加,SiC含量达到最低值,“犁沟效应”被削弱。
此外,石墨结构炭的自润滑性有利于接触表面连续稳定摩擦膜的形成,从而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
因此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热解炭含量的增加先升后降,材料的磨损率随着热解炭含量的第1期李波等:C /C-SiC 摩擦材料的研究进展45增加而升高。
3.2制动条件的影响王林山[22]对C /C-SiC 摩擦材料干态和湿态下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C /C-SiC 摩擦材料在湿态下的摩擦系数下降很小,材料自身和对偶件的线磨损均下降。
这主要是在湿态下,水挥发吸热使得摩擦面的温度降低,对偶件表面发生硬化,从而使线磨损减小。
表1C /C-SiC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Table 1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C /C-SiCcomposites梁锦华[23]研究了刹车压力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刹车压力的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下降,磨损增加。
依据成膜理论,低能量条件下,复合材料摩擦表面形成粒状碎屑,可导致磨粒磨损,使摩擦磨损增大。
依据摩擦学原理,刹车压力越大,磨损也越大。
同时,刹车压力增大,氧化作用加剧,使磨损加剧。
4C /C-SiC 摩擦材料的改性尽管C /C-SiC 复合材料作为摩擦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材料硬度大,低速条件下摩擦系数高;且在高速制动过程易产生高频震动,制动不平稳;当对偶件为铁基材料时易产生黏着效应,使材料的摩擦系数提高,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肖鹏[24]采用LSI 法制备出了C /C-SiC-Fe 材料,并研究了C /C-SiC-Fe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制动过程中材料表面会形成不易氧化的FeSi 和FeSi 2磨屑填充孔隙,起到缓冲作用,可有效地防止振动,然而高温下Fe 会侵蚀炭纤维,对材料造成损伤。
与Fe 不同,Cu 与C 不润湿,高温下Cu 不会侵蚀炭纤维。
同时Cu 提高材料的散热能力,有效降低材料表面温度,提高其摩擦磨损性能。
肖鹏等[25]采用LSI 法,将Cu 与Si 同时熔渗进C /C坯体中制备Cu x Si y 改性C /C-SiC 复合材料。
在相对较高能量和平均功率的条件下,Cu x Si y 改性C /C-SiC 复合材料摩擦次表面的温度低于C /C-SiC 复合材料约50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