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5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理论评价

合集下载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其中,抗氧化作用是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防止氧化应激、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文章将首先回顾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明确其抗氧化作用的理论基础。

然后,从多个层面探讨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清除自由基、调节氧化还原信号通路、诱导抗氧化酶的表达等。

文章还将关注黄酮类化合物在细胞、动物模型以及人体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可能的应用领域。

文章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其抗氧化作用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特别是分子中的酚羟基,这些基团能够稳定自由基,从而中断自由基链式反应,防止脂质过氧化等氧化损伤的发生。

清除自由基: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提供氢原子与自由基反应,将其转化为稳定的产物,从而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

螯合金属离子:黄酮类化合物中的酚羟基可以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从而阻止金属离子参与氧化反应,如铜离子和铁离子等。

抑制氧化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一些与氧化应激相关的酶活性,如黄嘌呤氧化酶、脂氧合酶和磷脂酶A2等,从而减少氧化产物的生成。

调节抗氧化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上调一些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影响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等多种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癌、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

为了发掘黄酮化合物的更多生物活性,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对其结构的修饰以及生物活性的评价。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主要包括在C环、B环和侧链上进行改变,从而获得具有更好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C环是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通过在C环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可以对其生物活性进行调控。

一些研究发现,引入羟基取代基可以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在C环上引入氨基、硫氨基和硫基等取代基,可以显著增强抗氧化和抗癌活性。

在B环上的结构修饰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环化等反应,可以改变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

在侧链上的结构修饰可以通过改变侧链长度和引入不同的取代基,来调节化合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来评价。

体外实验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来评估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癌、抗炎和抗菌活性。

在抗氧化活性评价中,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是常用的方法,可以测定化合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在抗癌活性评价中,MTT法和细胞凋亡检测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确定化合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

体内实验可以通过小鼠模型来评价化合物的药效学活性和毒性。

在抗氧化和抗癌活性评价中,小鼠肿瘤模型和小鼠氧化损伤模型是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评估化合物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氧化损伤的保护能力。

近年来,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和改变侧链结构,设计合成了许多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抗氧化、抗癌、抗炎和抗菌等活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发现,一些新的化合物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药效学特性,展示了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生物活性评价的标准不够统一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陈璐食安082 2083608204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多酚化合物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药用植物的根、叶、皮和果实以及水果和蔬菜中,多以苷类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泛指2个苯环(A与B)通过3个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由来已久,大量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感染、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等作用。

关键字: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用;前景Advances in flavonoid researchChen Lu Food Safety 082 2083608204 Abstract: Flavonoids are polyphenolic compounds of the kind widely found in nature, the root of many medicinal plants, leaves, bark and fruit, and fruit and vegetables, mostly glycosides form, part of the free form. Currently, flavonoids refers to two benzene rings (A and B) by three carbon atoms linked together from a series of compounds.O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lavonoids of a long, large study found that flavonoids have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anti-tumor, anti-virus, 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mmune regulation and so on.Keywords: flavonoids; biological activity; research progress; role; prospects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

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

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茶叶是一种常见的饮料,它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具有很多营养价值。

其中,黄酮类物质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黄酮类物质包括黄酮、类黄酮和异黄酮等多种化合物,它们具有很多生理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1. 黄酮黄酮是一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在茶叶中,主要存在于绿茶和乌龙茶中。

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在体内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此外,黄酮还具有降低血脂、抗菌、抑制肿瘤等作用。

2. 类黄酮类黄酮也是一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在茶叶中主要存在于黑茶和红茶中。

类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不受氧化损伤。

此外,类黄酮还具有抗炎、抗过敏、降低血压等作用。

3. 异黄酮异黄酮是一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存在于豆类和茶叶中。

在茶叶中,主要存在于绿茶和乌龙茶中。

异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此外,异黄酮还具有降低血脂、抗菌、抑制肿瘤等作用。

二、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抗氧化作用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在体内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这对保护细胞不受损伤、延缓衰老非常重要。

2. 降低血脂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降低血脂水平,特别是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这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有益。

3. 抗菌作用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这对预防感染疾病非常有益。

4. 抑制肿瘤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预防癌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5. 降低血压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降低血压,特别是对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这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三、如何最大限度地摄入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1. 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和健康状态的茶叶品种。

不同品种茶叶中含有不同种类和含量的黄酮类物质,应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健康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2. 控制泡茶时间和温度。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潜在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常用研究方法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产物,主要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几类。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研究还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抗炎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他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生物活性,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然而,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多样,其生物学活性的发挥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种、剂量、作用时间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透彻,需要加强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便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过程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对人体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需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推动相关药物的开发和临床试验研究。

基因克隆技术: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机制。

黄酮类物质研究进展

黄酮类物质研究进展

黄酮类物质研究进展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分类 (2)2.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药理、保健作用研究现状 (3)2.1 抗肿瘤、抗癌作用 (3)2.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2.2.1 对血压的影响 (3)2.2.2 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3)2.2.3 对外周血管的影响 (4)2.3 抗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 (4)2.4 抗炎、抗微生物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4)2.5 类黄酮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5)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5)3.1 有机溶剂萃取法 (5)3.2 碱性水提法 (5)3.3 超声提取法 (5)3.4 微波法 (6)3.5 超临界萃取法 (6)4.黄酮类化合物应用中今后应解决的问题 (6)参考文献 (7)黄酮类物质研究进展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多酚类物质,具有强生物活性与药理活性。

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在结构特征、功能研究以及提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提取;研究进展Abstract:Flavonoids exist extensively in plant kingdom with high b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he advance of flavonoids i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of separation and exaction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future study trends was discussed and developed.Key words:flavones;physiological activity;exaction;research advance引言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多酚类物质。

15种柑橘果实主要酚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15种柑橘果实主要酚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compounds,and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se
major
phenolic compounds was observed.Four phenolic acids had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the declining order of gallic acid(92.32%)>caffeic acid(85.29%)>chlorogenic acid
美国铂金埃尔默公司。
高效液相色谱一DPPH/ABTS(high 综合(antioxidant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PPH/ABTS,HPLC.DPPH/ABTS)柱后衍生
系统联用技术分别对15种柑橘果实主要酚类物质单体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
potency
万方数据
66
2015,VoL36,No.11
食品科学
北京百灵威 吸光度。
※基础研究
式中:爿i为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A.为加样品溶液的 ABTS+・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参照Arnao等¨21的方法,
vc(上.ascorbic acid,纯度99%)
公司: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 DPPH、ABTS、2,4,6.三吡啶基三嗪(2,4,6一tri S (2-pyridyl)一s—triazine,TPTZ)、色谱级甲酸 NaHCO,等为分析纯
(1.College of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黄酮类化合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性能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性能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性能的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气中活性氧自由基对生物细胞有着直接而且显著的影响,它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和代谢紊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能有效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物质。

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有效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物质之一,因此,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机理。

黄酮类化合物是特定结构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

它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避免细胞损伤。

为了证实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人员利用了DPPH自由基试验,测量了1800摩尔/克维生素C对DDPH自由基的清除率。

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的清除率达到了98.8%,显著优于维生素C的清除率。

这种显著的抗氧化性表明了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通过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过程中有多种机理,比如,可以通过侧链反应抑制活性氧自由基对脂质和蛋白质的氧化作用;可以与自由基反应形成更稳定的物质,从而促进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可以通过提高超氧消除的活性氧自由基的速率;可以通过促进谷胱甘肽的合成,有效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以与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反应,从而参与调节DNA的转录反应;还可以直接结合活性氧自由基,提高自由基的降解稳定性,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在实验室观察也证实了黄酮类化合物在室温下可以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因此,研究人员比较了室温下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室温下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在室温下,黄酮类化合物的清除率仍然超过98%,显示出其高效和可持续的抗氧化性。

综上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具有高效低毒的特色。

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能和机理,以及作为天然和有效的抗氧化剂应用到临床治疗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用于心血管疾病、 癌症、 免疫系统的治疗, 是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化合物. 然而, 前对黄酮类化合物抗 目
氧 性的 效关系尚 分清 还 一 争 16如A 否 挥 化作用;位上的 基对 化活 构 不十 楚, 存在 些 论[, , 环是 发 抗氧 51 1 3 经
抗氧化活性是否有影响;2C 双键对抗氧化性的作用等等. 我们选取了1种黄酮类化合物, C, 3 为此, 5 采用
0. 2 1 20 3 0. 1 2 801 0. 3 1 2 8 3
05

气 j
. 5 71
』1 /n
3H ' 一 M
3 0. 3 6 47
0 ,,, , 一 4 3573 4 五轻基黄酮 ',
1 0 1 0 9 4 5 4 一 1 4. 8 3 2 a
4 H 3) 一 (' b
云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 () 6 - , 08 3 1: 7 0 8 4
Junl unn i rt o r o Y na U v sy a f nei
C 5 一1 4 / IS 0 5 N 3 0 5 N S N 8一7 7 2 91
对 巧 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理论评价‘
* 收稿 日期:07 0 一 1 20 一 9 2
基金项目: 云南省自 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0E01 ; 2 6 O2 M) 0 昆明理工大学校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6 7 20 一1) 作者简介: 陈秀敏(93 ) 副教授, 17 一 女, 云南人 , 主要从事量子化学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7 0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卷 0
表 1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单点电子能, 1 5 零点振动能和 ( 1  ̄H键解离焙
Tb I e E ,P E 和 -H E o ft n oo s sZ V s 0 a . h S T P B s ie fvni D f e l f a d
研究 -H 离 b d oaoehp, ) 合适的 发现, 键解 烩( n dsii n ayBE是 0 o i ctn l D s t 表征自 基抽氢反应速率的 由 理
论参数〔] 文中 1, 7所以 采用。 B E -H 作为表征() D 1 机制的 理论指标; 2机制, 对于() 反应速率很大程度上取
计算 B E D.
4 BE { E+PE、.7 粤 T 粤 T RY+ 一.72 李 T D =S ,ZV,04十 R + R + T) ( 099+ R P 9



、 1

\ J J





{ E+PE、.7粤 T 粤 T RI S l ZV尸 04+ R+ R +T P, . 9 乙 , 、 L /
活性更高的抗氧化剂. 前, 目 国内外在理论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由于抗氧化机理复杂而不甚明 确, 还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 然界广泛分布的多酚类物质, 产生于植物代谢过程, 现已发现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
酮 合物 类化 具有广 生 性和 泛的 物活 药理活 14其活 要与 化性有 黄酮类化 性〔, , 性主 抗氧 31 1 关. 合物临 床上已
陈秀敏, 李西平
( 昆明理工大学 理学院 应用化学系, 昆明 609) 云南 503
摘要: A l M 半经验和密度泛函 用 计算相结合的量子化学方法, 计算了 1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解离熔( -H 5 0
B E和电离势( )以 D) 1 , 此为理论指标评价了 P 这些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 并讨论了部分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
法来预测抗氧化活性, 以达到缩小实验范围, 提高筛选效率的结果.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与设计的
成 用 评 抗氧 性的 计算 也越 功, 于 价 化活 理论 方法 来越多71 定量 效关系(SR法9量子化学方 [, ,如 构 8 QA ) 〔, 1 法1.近,r t 其 作 又 了 组 的 度 理 方 ” ei F c n Tey 称 [ 最 Wi 及 合 者 提出 “ 合 密 泛函 论 法 ( nt u t a h r简 0 1 g h D s ni l , y o o D T[, . 理 法可 化 F) 1 12这些 论方 为 合物的 氧 性提 初步的 论预 且有 1 1 抗 化活 供 理 测, 可能在 理论上构造出 新的
查尔酮
2 结果与讨论
21 抽氢反应机制 计算得到的 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 SEZ V 和 0 B E . 5 P ,P E -H 分别列人表 1 D . 211 活性顺序 在非极性溶剂中, .. 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主要通过抽氢反应进行,-H E 0 B 越低, D 说明 该化合物越容易抽氢, 其抗氧化活性越强. 而且具有多个酚经基的化合物, 其清除自由基活性主要取决于 其最低的0 B E -H . D
0. 2 1 20 6
( m l‘ k' 一) J o
0 一 1 7 经基黄酮
1 H 7b 一 ()
0. 0 8 2 55 6 6 5 3 2. 6 1 7
0. 2 6 2 47
0 ,一 2 57 二经基黄酮
2 a
2 H 5b 一 ()
一 7 .6 0 1 8 7 8 97 7
式中: 脚 厂表 由 4” 示 下 标“ ’示自 基; 表 母体分子‘ 4 P 计算时 设定温度为281K对于I, 9. . P采用相同的 5 计算 策略, 零 振 能的 正因 为0 809I的 算 2为 但 点 动 校 子 . ]P 计 式[ 9 0 , 0 ] I=SE+ P Ex 0 ( E+ PE 0 86, x 0 P ( ,ZV , 86一S D ZVP 9 ) P 0 . ) P 9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其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理论评价, 对黄酮类化合物构效关系进行探讨, 也为从天然 化合物中筛选抗氧化剂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
1 计算方法
11 理论指标的选取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酚类抗氧化剂, . 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性, 它们对自由基清除作用 的强弱主要与其结构有关. 前普遍认为酚类抗氧化剂通过 2 目 种反应机制清除自由基( 以过氧 自由基为 例)在非极性溶剂中, , 倾向于一步抽氢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个苯环和酚经基, 1. 根据一步抽氢机 理, 其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应取决于经基给出氢的能力, 因此应与分子中经基的 0 -H键解离烩有
编号
化 合 物
氢位置
1 a
S PE
ZPVE
《一 H 〕 BDE /
( ht e i a e) n r
一8 3. 0 3 6 0 3 5 2 4 5 8 2. 5 8 9 7 0 6 7 0 9 7 一8 8. 1 3 7 7 5 6 9 3 7
( ht e i a e) n r
全部计算采用 Gu i 9 程序完成. asa 8 sn 13 选取的分子母体骨架图 黄酮类化合物泛指 2 . 个具有酚经基的苯环( B , A与 环)通过中央3 个碳原
子( 环) C 相互连接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本文选取了分别属于黄酮, 黄烷酮和查尔酮的共 巧 种黄酮类化 合物作为评价对象, 选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母体骨架如图 1 所示.
算结果表明, 这是一种快速准确计算酚类化合物 0 B E的方法. O -H D 而 -H E是合适的表征多酚类 B D 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理论参数之一 步骤是首先用量子化学 A 半经验方优化分子结构, M1 并计算振动
频 零点 动能(rpnvriae r , V ) 率和 振 zo t tn ng Z E, e o iao l y i b e P 校正因 子为097然后用密 . ; 4 度泛函 计算方法, 在6 3Gd ) 组上 分子的 点电 量(ne t ri ng, 称SE, 一 1(, 基 计算 p 单 子能 sg pnecoc y il o ltn e r 简 P) i e e 最后根据下 式
8 7. 6 6 3 2 7 8 8 9 7 2 2 9 8 016 5 一 10 8. 6 1 一 10 8. 2 1 5 0 2 3 6 91 9 一 1 8. 2 71 2 0 0 2 3 6 6 8
0 2 94 5 9 28 .0 7 3 0.0

2 H7b 一 () 0 ,,' ' 四轻基黄酮 3 373, 一 4
4 a
0. 0 5 2 95 0. 3 8 2 34

61
.9 0 371
3 H3 b 一 (' )
3 H 3b 一 ()
3 H 4) 一 (' b
0. 1 2 94
〕 伟
凡 、
53

.8 6 8 91
0. 1 9 2 97

54

.6 6 8 84
一10 8. 4 8 8 0 2 3 3 3 3 4 一10 8. 2 3 1 2 3 16 17 0
电子转移反应() 2.
R O + r H一 R O A 0 ) O AO O H+ r ", ( 1 O R O + r H一 O - AO R O + rH + R O O 一 A O "一 O H+A 二 r () 2
构效关系. 计算得到在非极性溶剂中378 ,,号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 活性最低的是 1, 号化合物; 11 5 在极
性溶剂中345 ,,号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 可以得出,号化合物(,,' , 四经基黄酮) 3 373, 一 4 无论在极性和非 极性溶剂中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提示其可能作为抗氧化、 抗肿瘤、 抗菌和抗病毒等药物的有效成分.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清除自由基活性; 量子化学方法; 键解离烩; 电离势( ) I P 中图分类号: 2 .1 文献标识码: 0653 A 文章编号: 5 一 9120)1 06 一 7 0 8 77(080 一 08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