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游朱熹故里评风云人物案例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英雄人物》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英雄人物》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英雄人物》公开课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千古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课内文章和课外拓展阅读,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图片展示,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英雄人物的文章,对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可能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千古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千古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2.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进行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英雄人物。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英雄人物的认识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
4.写作练习法: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英雄人物的资料和图片,制作PPT。
2.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英雄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英雄人物有哪些品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千古英雄人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学生认真听讲,了解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英雄人物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
参观名人馆的课程设计

参观名人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至少三位名人的生平事迹、成就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名人馆展示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教育意义。
3.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参观名人馆所需的基本历史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参观活动,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并展示名人资料。
3. 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提升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了解名人故事,培养尊重、崇敬名人的情感,激发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2. 学生从名人身上学到坚持、勇敢、创新等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学生通过参观名人馆,增强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文化类课程,结合名人馆实地参观,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历史文化感兴趣,善于观察和表达。
教学要求:教师需充分准备相关资料,组织学生有序参观,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名人馆介绍:选取课本中涉及的至少三位名人,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成就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对名人馆有整体的认识。
- 章节关联:课本第三章《历史上的名人》- 内容列举:孔子、鲁迅、钱学森等名人的故事和成就。
2. 名人馆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名人馆,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教育意义。
- 章节关联:课本第三章《历史上的名人》- 内容安排:参观前准备、参观过程中观察与记录、参观后总结与分享。
3. 名人故事分享:学生分组整理名人资料,以演讲、表演等形式进行分享。
- 章节关联:课本第三章《历史上的名人》- 进度安排:第一周分组整理资料,第二周课堂分享。
4. 名人品质探讨:组织学生讨论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寻名人足迹 获成长力量——走进家乡名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寻名人足迹获成长力量——走近家乡名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一)一项周期两年,以资中县水南中心学校实验班学生为实验对象,旨在发掘整理、研究和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名为《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教育科研课题在资中县水南镇中心学校课题组的主持下在全镇学校有计划的开展研究。
全镇综合活动课比赛是这个课题研究的一小部分。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除了课题研究的支持还因为可“就地取材”,让孩子们搜集资料有了可行性,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兴趣,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较好基础,提供了一定条件。
(二)虽然资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
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做为资中人,不少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小学生正是良好品德和行为形成的好时期,利用这些能让他们产生亲近感的资源,能更有效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更了解家乡名人,从他们身上感悟做人的优良品质,从而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受家乡传统文化熏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活动目标(一)通过搜集和阅读家乡名人资料,增强学生对家乡名人和家乡的了解、热爱。
(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对部分名人做进一步的了解,感悟名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本小组的发现和收获。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竞赛中感悟诸多家乡名人的魅力及他们优秀的品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汲取营养,获得启示,找寻成长的方向,获得成长的动力。
(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1)

古人谈读书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第三则小古文,借助“则”字句的断句特点,读好文中关键句,学习发语词的断句特点。
(二)借助变式朗读、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信息,能理解“有志”“有识”“有恒”的内涵,把握全文大意。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品质,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课件,曾国藩人物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梳理篇章信息1.依次出示孔子、朱熹读书心语,齐读巩固。
2.引题。
关于读书,每代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这节课,我们走进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国藩,读读他的读书之道。
(二)教材衔接,梳理停顿规律1.自由朗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教材衔接,回顾停顿规律。
有一些停顿需要我们随着文章理解的深入,慢慢把它读好,有一些则是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慢慢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律。
请你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知晓的停顿规律。
(逐条呈现以下句子,回顾、梳理)3.迁移应用,读好本课三个“则”字句: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找一找,指名读)4.拓展新知,学习句首语气词“盖”的停顿。
(“盖”字描红,教师范读,学生跟读)5.落实关键停顿,读通课文。
(指名读、齐读)(三)宏观看篇,梳理内容信息1.提取关键信息。
(1)找观点。
关于读书,曾国藩提出了什么观点?找找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三者缺一不可)(2)提炼关键词。
(板书:有志、有识、有恒、缺一不可)2.变式朗读,分类梳理,厘清信息。
(出示梳理句)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第三要有恒——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四)微观看句,理解内容信息1.同桌对学,朗读交流。
(课件出示)识”“有恒”的内涵。
(1)预设一: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①志:志向、目标。
②下流:古今异义词,联系课本注释知晓“下等、劣等”,并根据本文的谈论对象,理解“下等”具体指在读书这件事上落于人后。
初四综合实践教案2走近家乡名人_2

2让学生议一议,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再读课本中李晓楠的故事,你认为李晓楠是名人吗?
初四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授课内容
《走近家乡名人》
(一名人,使学生对名人的概念和内涵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重点
明确名人的概念和内涵,学习名人的可贵品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通过上网、到图书馆、向父母了解等途径了解家乡名人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提起儒家文化,人们就不能不联想到孔子;说起人民的好公仆,人们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孔繁森;谈起著名的企业海尔,人们就自然而然的想到张瑞敏……这些山东名人,是家乡人的骄傲。让我们走近家乡名人,从他们身上学习可贵的品质。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弟子: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二、初步认识什么是名人
1首先带领学生了解几个人的事迹
(1)从下面三个人物“孔子、孔繁森、张瑞敏”中,把你了解的他们的事迹给同学们讲一讲。
(2)教师补充。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风流人物讲课课件

笔耕大野 墨洒长河 你用轩辕热血 在荆棘丛莽中拓出一条道路 唤沉睡者醒目 领悲观者前行 笑谈风月指群魔 怒投匕首向虎狼 你用铮铮铁骨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你走的时候 新月刚露微茫 今天 我们在明媚阳光下 静静地读你 怀念滴漏岁月的金钵 你的魂 早刻在心的丰碑上
胸中海岳 笔底风霜 侠骨也有柔肠 对青年你谆谆以教 对朋友你肝胆相照 《可爱的中国》让世人见证了 你人格的力量
3、谈中国经济:温家宝提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4、谈祖国统一: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学法指导:
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 下来,培养筛选信息 的能力,丰富知识储 备,这是语文学习的 良好习惯。
看今朝风流人物
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
重庆棒棒哥郑定祥
Hale Waihona Puke 请你推荐一位作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 人物”,并为其拟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 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 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 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 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评选:最佳发言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最佳搭档(热情参与,积极补充)
主题词:经天纬地才冠日月, 治国安邦名垂青史。
政治家
主题词: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咏怀鲁迅
你生在千疮百孔的中国 列强入侵 军阀混战 群魔舞剑 正义喋血 你走在江南的石阶 百草园里梅香阵阵 三味书屋书声琅琅 你把思想描在绣像里 你把桀骜刻在书桌上 一场变故 让你看遍人间百相 一席病榻 让你领略世态炎凉 于是 背转身 你把回忆留给故乡 京城的天空一样阴霾 友邦的魔爪把阳光遮挡 愤怒啮食着你的心房 你不相信 东方巨龙已病入膏肓 再一次启程 东渡扶桑 在樱花烂漫的国度 你的思想在怒火中涅槃 一声呐喊冲霄汉 从此荷戟不彷徨
高一政治校本教材《朱子故里 魅力尤溪》教案

高一政治校本教材《朱子故里魅力尤溪》教案第一课建设新型工业县第一框园区经济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县园区经济发展的概况○认识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知道开发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懂得我县为促进开发区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对策与建议(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我县园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的能力○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能辩证分析尤溪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及开发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能为我县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提出合理对策与建议(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认识尤溪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紧迫感。
二、教学重点:园区经济的发展三、教学难点:园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四、教学提纲:1.开发区发展概况2.主要做法及成效(1)创新开发模式,园区建设大举推进。
(2)狠抓项目带动,园区经济不断壮大。
(3)互动共同发展,园区社会和谐稳定。
(4)创新管理体制,园区工作务实高效。
3.主要问题与不足(1)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2)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把握市场能力较差。
(3)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核心竞争能力不强。
(4)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企业发展潜力不足。
(5)基础配套功能不全,总体服务水平较低。
4.对策和建议(1)以科学规划指导园区开发。
(2)以灵活模式加快园区建设。
(3)以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
(4)以转变方式提升发展水平。
(5)以宽松环境推进园区发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后练习:我县应如何全力打好“五大战役” 推动尤溪经济跨越发展?第二框板块经济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从原先过于依赖矿业这辆“独轮车”向“多轮驱动” 升级○认识纺织、矿业、林产三大板块成为尤溪经济发展主引擎(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现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本县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通过本课知识学习,能辩证分析发展板块经济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纺织、矿业、林产三大板块成为尤溪经济发展主引擎的意义从而能提高保护尤溪矿业、林产资源的自觉性二、教学重点:三大板块的发展三、教学难点: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四、教学提纲:1.从“独轮车”到“多轮”快跑尤溪工业转变方式全力发展“三大三小”板块经济2.“三大三小”提挡加速“三大板块”(1)纺织、矿业、林产三大板块成为尤溪经济发展主引擎(2)做优做长主导产业链,在更高起点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尤溪纺织业跨越发展的现实追求。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察探究活动10.寻访家乡能人(名人)》优质课教案_11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察探究活动10.寻访家乡能人(名人)》优质课教案_11寻访家乡名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教学目的让学生建立大语文学习观,学会寻访研究家乡文化名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搜集积累资料,如何使用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建立大语文学习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二、寻访研究家乡名人的方法1、搜集资料2、实地考察3、分析研究4、归纳总结三、以苏轼为例,教学生如何开展研究1、介绍苏轼天才的全能型文学巨匠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宋代以来的文化精神生活中的智者逆境中的强者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2、研究苏轼仕途苏轼(1037出生,1061—1101为官)1071,贬杭州任通判1074,迁知密州1077,迁知徐州1079,迁知湖州1079,乌台诗案,出狱贬黄州团练副使。
1085,迁知登州1089,迁知杭州1091,迁知颍州1092,迁知扬州1093,迁知定州1094,贬惠州宁远军节度副使1097,贬儋州别驾1100,遇赦北归1101,北归途中卒常州。
3、结论为官四十载历典八州行程万里三十年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的路上3、研究苏轼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朱熹故里评风云人物
一.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挑战。
因此,如何结合本地经济、文化特色和社会的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来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尤溪县,福建省三明市辖县,别称沈溪,是福建省山区第一大县,同时也是三明市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位于三明市东部,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毗邻闽清、永泰、沙县、大田、南平、德化,素有“闽中明珠”之称。
885年前的秋天,一名男婴哇哇降生在尤溪水南溪南馆,他就是福建的孔子、理学集大成者、闽学宗师朱熹。
因为朱熹,尤溪成为“闽中尼山”“南州阙里”,福建成为“理学名邦”“海滨邹鲁”。
朱子诞生地就是后来的南溪书院,这里读书声连绵不绝八百余年,奠定了尤溪文化发展的基石。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这是取之不尽的历史宝藏。
我们历史教师应有效地、充分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采用情景体验、课堂互动、讨论交流、专家咨询、
课外拓展、社会调查走访等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完文化资源的研究”所属的历史校本课程《朱熹》重要组成部分。
该教材选取了兖州地区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素材。
旨在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以及相关事件的学习、了解,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科学地分析、认知我们民族的先辈,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期引导学生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勤奋勇敢、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加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学情分析
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大都是90后出生,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发展、融合的时代,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之下,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他们崇拜的是影视明星,热衷的是洋人节日,追求的是时尚,而他们对于家乡的历史名人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习,增强作为安徽人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设计
游朱熹故里评风云人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尤溪在古代重要地位、正确评价朱熹等文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
1. 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以影音、图片资料为载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情景体验、课堂调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外拓展、专家访谈与咨询等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影音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尤溪地区与文人相关的地名,食物与它们的由来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电影《朱熹》片段,由学生介绍尤溪地区与之相关的地名如少陵台等从而引入新课
进入新课
(一)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1]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说故道事:朱熹在尤溪留下了《四书章句集注》和《观书有感》等40首诗篇,被后人世代吟诵。
而作为诗仙的李白一生与酒结缘,堪称“诗酒英豪”,自然有不少诗酒趣事。
其中一趣事是,唐天宝五年(746)秋,朱熹忽发逸兴,骑马到城北郊寻朋友范居士饮酒。
也
许他太迷恋田野景色,也许他光想着饮酒了,竟信马由缰地在郊外迷了路,马蹿入了野草丛中,朱熹那身裘衣上沾满了苍耳(俗称糨子),等找到范居士家,他的朋友笑着帮他摘除苍耳,两人一番畅饮后,朱熹酣醉而归,写下了那首《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的诗篇。
教师进行相应的介绍,引入历史上对朱熹的一些评价将学生分组讨论朱熹理学特点和在古代理学史上的地位
由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相关问题,然后又老师做小结。
播放朱熹作品图片,谈一谈朱熹作品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最后结合所有内容正确评价朱熹对古代文化的贡献
课堂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相互探讨和学习,我们主要了解了理学领域一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学习如何正确认识文学与时代发展之间关系的方法。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