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操作规范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操作规范
–使用近端标记定开锁标记,后推释放手柄
19
RX Acculink Carotid Stent System 支架释放 (cont.)
• 移除所有不必要器械 • 正确使用释放手柄
– 释放手柄需要放置在稳定位置 – 拇指固定在释放手柄的近端位
置 – 2个手指放置在回撤手柄位置
• 支架释放后,重新将系统收回鞘中,会减少头端挂住支架的风险
• 步骤
– 重新向前推进后推把手 – 重新锁定输送系统 – 移除支架释放系统
• 现在可以使用球囊导管在支架区域内后扩
22
RX Acculink 颈动脉支架系统 顺应性及柔顺性支架设计
Opened Carotid Artery
广泛模型测试及临床分析证实RX Acculink 颈动脉支架系统的柔顺性 及顺应性
• 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则不能使用支架:
• 支架弯曲 • 支架丝暴露在鞘外 • 支架位置越过近端标记
MANDREL
18
RX Acculink Carotid Stent System 支架释放(cont.)
• 将释放手柄放置在稳定的部位或患者大腿上 • 如果使用止血阀,需要放置导入器,确保RHV持续打开 • 造影确认支架位置
20
RX Acculink Carotid Stent System 支架释放(cont.)
• 下压拇指避免手柄向前运动 • 释放之前移除所有不必要器械 • 后推释放手柄,释放支架 • 在释放支架之前,如果在后退把
手过程中遇阻
- 重新锁住手柄,并移除器械 - 不要使用
21
RX Acculink Carotid Stent System 支架释放后移除器械
头CT: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主动脉缩窄处的主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小于正常的50%或压力阶差∙⅛50mmHg o2.由于出生2个月内主动脉缩窄有继续纤维化和发展的趋势,对于无症状的病儿,一般不选择在此阶段手术。

3.建议5岁以内手术。

超过5~10岁未行手术治疗,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术前准备】1.对于主动脉缩窄的重症患儿,其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与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主动脉弓中断相同.首先要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静脉泵入前列腺素K1,约80%的患者情况会立即得到改善,股动脉搏动再次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消失。

4.保持合理的体肺循环阻力。

5.吸入的气体氧浓度保持在21%,血二氧化碳分压45mmHg0术前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6.应用多巴胺,保持酸碱平衡,血肌好水平正常。

患者病情稳定后6-12h后再行手术。

【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常温麻醉卜阻断主动脉进行切除缩窄段及对端吻合术,为不致发生脊髓缺血损害,导管前型或缩窄范围长以及需长时间阻断主动脉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手术应在低温(30°C)麻醉下进行或采取特殊措施。

应用体外循环者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ACT保持在400s以上,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750S以上。

特别强调在开始休外循环及降温前,要插好左心房引流管,以避免心脏过分膨胀;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切开主动脉,直接由冠状动脉开口注入心脏停跳液。

【手术方法】1.体位及皮肤切口患者左侧向上卧位选择后外切口,经左侧第4肋间剖胸。

或患者仰卧位,按常规做胸正中切口剖胸及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做准备。

2.介入治疗主要为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置入。

一般认为,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新生儿期的主动脉缩窄,缩窄的复发率很高。

球囊扩张术用于婴儿及儿童期主动脉缩窄的治疗其复发率与外科手术治疗相等。

由于未能将动脉导管组织除去,晚期动脉瘤的发生率较高。

另一个重要的后遗症是一旦动脉瘤出现,由于没有缺血的刺激,侧支循环发育不良,再次手术治疗的截瘫发生率较高、外科手术后主动脉缩窄复发的标准治疗方法是球囊扩张术。

2024年支架技术操作规程

2024年支架技术操作规程

2024年支架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支架技术操作,确保工作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支架技术操作的人员。

第三条支架技术操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标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安全。

第四条支架技术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操作证书,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第二章作业准备第五条支架技术操作前,必须进行详细的作业准备工作。

第六条作业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查、安全检查、材料准备、工具调配等。

第七条现场勘查要确定地基情况、搭设支架的位置和方向、存在的隐患等。

第八条安全检查要对支架材料的质量、数量、规格等进行检查,保证材料符合要求。

第九条材料准备要根据现场勘查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并确保材料完好无损。

第十条工具调配要按照作业计划确定所需工具,将工具进行分类、编号、记录,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三章搭设支架第十一条搭设支架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搭设稳固、牢靠。

第十二条搭设支架前,应根据工程要求编制搭设方案,并进行审核和审批。

第十三条搭设支架前,应清理搭设区域,确保没有障碍物和杂物。

第十四条搭设支架前,应检查支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核对是否符合搭设方案要求。

第十五条搭设支架要进行定位、固定和加固等操作,确保支架稳定。

第十六条搭设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整,确保搭设准确、牢固。

第四章使用与拆除第十七条支架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加固。

第十八条各类支架在使用期间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支架使用期满或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拆除支架。

第二十条支架拆除应按照一定程序逐级进行,确保拆除安全。

第二十一条支架拆除后,应进行材料清点,做好记录并进行妥善保管。

第五章安全措施第二十二条支架技术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第二十三条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二十四条支架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载、超高和超员等行为。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目的探究并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上半年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下半年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均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行护理风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术后护理并发症情况,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评定工具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数据。

结果围术期间采取护理风险干预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20.7±7.8)分]及SDS[(21.5±5.9)分]评分较护理前SAS[(40.9±4.9)分]及SDS[(41.7±5.6)分]评分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基础处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输血补液、止血及伤口部位皮肤清洁等[3]。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行护理风险干预,护理风险干预包括术前和术后护理,术前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教育宣传,护理人员应积极、耐心的鼓励患者治疗,护理风险干预方法:先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再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危险因素而采取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4]。

首先,加强护士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和综合处理能力,培养患者对病情的观测能力,有助于护士及时发现急诊过程中存在的细小问题。

同时加强护士手术室中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护士手术过程中的急救能力。

此外,护士应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充分认识护理风险,并通过护理风险教育提高自身的风险评估能力,分析引发风险的原因,并对存在风险的环节加强护理干预。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腔内支架成形术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腔内支架成形术
1 资 料 与 方 法
管, 再沿微导丝将 Wigp n支架 送达 狭窄段 , nsa 造影 确认位 置合
适后释放支架 。造影复查后撤 出微 导丝 。最后撤 出导 引导 管。 保 留动脉鞘 , 后 3h拔除 。选择 的 A ol M 支架直径 等于或 术 pl T o 略小于狭窄段两端正常血管直径 , 支架长度 至少大于狭 窄段长
2 8 72
刚E 医药 2 1 年 9月 第 3 01 3卷 第 1 8期
H bi d a Ju ee Mei l omM,0 1 V l 3SpN . 8 c 2 1 , o 3 e o 1
d i1 . 99 ji n 10 7 8 .0 1 1 . 3 o:0 3 6 /.s .02- 3 6 2 1 .8 0 2 s
颅 内动 脉 狭 窄 患者 , 察 支 架 植入 前后 症 状 、 窄 率 改善 、 术 成 功 率 及 并 发 症 发 生情 况 , 后 平 均 随 访 1 观 狭 手 术 2 个 月。 结 果 4 9处 病 变 A ol M 支 架 直接 或 经 G t a 球 囊 预 扩 张后 Wi sa pl T o ae y w n pn支 架 成 功 准 确 释 放 , g 2处

论 著 -
症 状 性 颅 内动 脉 狭 窄 的腔内支 架 成 形 术
朱永 彤 刘会 生
【 摘要 】 目的
期疗效。方法
周增 超
刘铁 艳
评价腔 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 颅 内动脉 粥样硬化性 狭 窄的可行性 、 全性及 中短 安
应 用 A ol M 支 架 ( 1 ) G t a- nsa 球 囊 支 架 系统 (O枚 ) 疗 5 1例 症 状 性 pl T o 4 枚 和 a w yWigp n e 1 治 1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
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累及颈动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脑缺血及卒中症状,是
全身性动脉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测量
多数研究采用的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方法为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法(RCST) 和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NASCRT)两种,都采用相同的狭窄分度方法, 根据血管造影颈动脉内径缩小程度将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分为4级:
CAS常规技术操作
五、球囊预扩:
4.扩张:透视下旋转压力泵加压,球囊充盈呈柱状,停止踩透视、存图,同时迅速抽
瘪球囊。注意扩张的时间应尽量短,只要球囊充分扩张(无局限性狭窄),无论扩张后 造影残余狭窄是多少,都表明预扩成功需撤出球囊导管。观察心率、血压,必要时嘱患 者咳嗽。如心率下降迅速给予阿托品0.5-1mg静脉推注,如血压下降立即停尼莫地平泵 入,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多巴胺升压。
六、支架置入:
3.释放:适当旋开Y阀,透视下右手固定支架输送系统操纵杆,左手下 拉支架外鞘,平稳释放支架。(不同支架释放方式大同小异) 4.撤出:透视下观察保持保护伞位置不移动,左手拇指及食指在Y阀尾 端固定保护伞导丝,右手撤出支架输送系统至快速交换孔处,旋开Y阀, 以交换动作撤出支架输送系统,支架输送系统头端露出后旋紧Y阀,撤 下后肝素盐水纱布擦拭保护伞导丝。 5.造影:观察支架释放后残余狭窄率,支架贴壁情况,有无支架内局部 血栓形成,同时观察保护伞位置,有无血管痉挛,有无造影剂滞留。 支架置入的成功标准是残余狭窄率≤50%。
CAS常规技术操作
九、造影:
行病变处造影,观察残余狭窄率,支架贴壁情况,有无支架内局部血栓形成,前向血流 分级。行颅内段造影观察远端血流情况,进行术前术后对比。
CAS围手术期观察和处理

颅内支架植入术护理演示文稿

颅内支架植入术护理演示文稿

6、防止支架塌陷
支架置入手术目前被 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 疗方法,但极少的患者会发 生塌陷,此常发生在手术后 1年内,按目前全世界统计 资料,每100个接受这种手 术的患者有5~6个会出现再
7、出院指导及随访
患者出院前向其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
(1)因为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壁将被新生的血管内膜覆 盖,使支架与血管真正融为一体,这一过程大约需要
②咳嗽、大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 出现便秘及时处理。
③观察穿刺下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脚趾 的活动情况以及穿刺侧下肢皮肤的温度和色 泽,并做详细记录。
④每1~2h可进行1次被动肢体按摩,以促进血
5、护理
5.3.4术后局部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1)穿刺位出血、血肿形成和假性动脉瘤多由于压迫不当、止血后患 肢移动及肝素与抗凝药物应用引起。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 常见的合并症。因此术前术后均应向家属解释制动的重要性。
(2)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是及早发现股动脉栓塞及明确栓塞程 度的依据。每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观察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 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 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患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 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3)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液体利于造影剂的加速排 出。
5、护理
5.3.2术后心电、血压监 护
术后应持续心电血 压监护72h,密切观察患 者神志情况,严密监测 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 是血压的变化。经支架
置入术密监测血压、心率、心 律的变化,并详细的记
5、护理
5.3.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①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 无渗血、出血及皮下血肿,询问患者有无牙 龈、口腔和鼻出血;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呕 吐物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支架成形术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支架成形术

【 E R S a e sloi ir r i rr; t os ag p s ;t t K Y WO D 】 t r c r s n a a a ae sns ; ni l t s n h o e s ; tc n l t y e i o ay e
颅 内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狭 窄 (n ar i 究 尚发 现了狭窄程度严 重 ( 7 % ) 曾引起 新近脑 缺 itca a r nl > 1 0 和 A s的独 立 预 测 因 素¨ 。 a eoe rt t oi,A ) 缺 血 性 卒 中 (shmi 血 事件 的 IS是 同侧 复 发 性 I t rsloi s ns IS 是 h e c e s i e c c
atl ri e,t e mo tr c n l ia e eo me t a d c n e t r h t n ig t ame to t c a ilah r s l rt t n ssa e d s u s d c h s e e tc i c ld v lp n s n o c p sf e se t r t n f n r r na t e o c eo i se o i r i s e . n o t n e i a c c
疗, 症状性颅 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的预后仍然 不佳 。颅 内支架成形术可能是有前景 的治疗方法 。本文 就颅 内支 架成 形术治疗 症 状性颅 内动脉粥样硬 化性 狭窄的发展过程 、 最新 的临床进展和有关概念进行讨论 。
【 关键 词 】 动脉粥样硬化 ; 内动脉 ; 颅 狭窄 ; 成形术 ; 支架 【 中图分 类号 】 R611 2 . 5

专 题 报 道

症状性颅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 窄的支架成形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大于60%。
2、临床反复发作与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相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TIAs或中风发作)
3、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脏、肝脏、肾脏功能衰竭
4、狭窄远端血管正常,后循环病变小于20mm,前循环小于15mm
5、急性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
【禁忌证】
1、梗塞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2、无症状狭窄。
3、慢性完全闭塞。
3、狭窄段极度成角。
4、狭窄段血管正常管径小于2mm。
5、颅内动脉弥漫性狭窄。
6、先天性发育不良。
7、烟雾病、动脉炎等少数不明原因的病变。
8、脑梗塞后2周内。
9、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塞。
10、严重全身系统性病变。
11、预计生命周期少于2年。
【术前准备及评价】
同颈动脉支架术。
【狭窄血管测量方法】
同颈动脉支架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有条件者尽量插管全麻。
2. 经股动脉穿刺,使用6F导管鞘。
3. 全身肝素化。术后肝素不中和。
4. 一般使用单导丝技术,导丝要求0.014″,长度180cm~
190cm。导丝头端软头长度大于10cm。
5. 如果狭窄段存在夹层或动脉瘤样扩张,使用微导管技术,
超选择造影证实微导管穿过狭窄进入血管真腔后用0.014″交换导丝
(300cm)交换,然后再置入支架。
6. 可以选择球囊扩张支架,也可选择自膨式支架,选择自膨
式支架一定要预扩张。
7. 球扩式支架释放压力为所选支架的命名压(Nominal
pressure)。逐步缓慢加压,如果释放后支架内仍有残余狭窄,可以
选择扩张球囊行支架内后扩张。
8. 高度狭窄的患者伴有侧支循环不好者,在支架释放前注意
控制血压,收缩压在基础血压的水平上下降20cm~30mmHg,支架术后
24小时仍然维持低血压,但如果存在其他血管狭窄,注意血压不能过
低,造成低灌注性梗塞。
9. 术后不中和肝素。3~6小时后拔鞘。
【注意事项】
对于45岁以下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证据不足,
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术后用药】
同颈动脉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1、血管破裂 发生在球囊预扩或支架置入过程中,补救措施可
以先用球囊封闭破裂处,马上中和肝素,酌情给予外科修补。
2、血栓形成 处理方法同颈动脉支架。
3、穿支动脉闭塞 可以用扩容、升高血压等方法治疗,谨慎用
动脉内溶栓。
4、再狭窄 评估后可以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再次置入。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酌情给予对症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