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复习 (1)

合集下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一语言文字运用文体1科普说明作业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一语言文字运用文体1科普说明作业课件
第③处,根据前面的“由于”可知,前后形成因果关系,为什么要“注意自我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呢?因为流感病 毒传染性较强,故此处应填“传染性较强”之类的内容。
文体强化
7. 文中有两处逻辑问题,请分别指出并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7.【参考答案】 ①“还更因为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讲的不是流感病毒的传染途径,前后内容不对应,且和前 文没有递进关系;②“而流感则表现为全身性的症状……会因此罹患流感肺炎”因果关系失当,“高热、头疼、乏力、 全身肌肉酸痛等”不是“罹患流感肺炎”的原因。(答对一处给2分,只找出相应句子每处给1分) 【解题思路】 分析语句的逻辑问题,要重点关注文段中表示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的 语句,分析这些语句是否合乎逻辑和常理,是否与前后文连贯等。第一处,“还更因为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中的 “因为”表明,此处说的是流感病毒传染的原因,而前面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说的是流感病毒传染 的途径,从内容上看,前后是脱离的,逻辑上也没有“还更”所表达的递进关系。第二处,“而流感则表现为全身性的 症状,即高热、头疼、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有少部分流感患者会因此罹患流感肺炎”前后分句之间不构成因果 关系,故此句中的“因此”不合逻辑。
,很
快,(
)。如今,宇航员们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种餐具,与地面用餐相当接近。与此同时,太空食品的
种类也丰富起来。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
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而且宇航员们还在不停地开发新的太空料理:小饼干、寿司、花生酱冰棍,
甚至是“昨天的咖啡”——采访中一位航天飞机的指挥官曾自豪地展示过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么,自
文体强化 文体1 科普说明

文体知识、文学体裁(1)

文体知识、文学体裁(1)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 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 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 前去。

文体包括: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应用文等
文学体裁: 诗歌、 散文、 戏剧、 小说。
记 叙 文
返回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 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为主要内容 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豆浆机




豆浆机不仅美观大方,而且会给我们带来营养丰 富的早餐,我们都很喜欢它。 它由机头、杯体和精磨器组成,而且买了这个豆 浆机会赠送给买家清洁块、干豆量杯、过滤杯和过 滤杯把手。 整个豆浆机是圆柱体的,机头是橙红色的,好像 给豆浆机戴上了一顶橙色的帽子。杯体是透明的, 整个豆浆机看起来非常美丽。 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说豆浆机的使用方法。豆 浆机使用方法分为四步,1、湿豆浸泡。2、杯体加 入泡好的黄豆。3、杯体加入清水。4、安装五谷精 磨器,按启动键。这样一杯新鲜的豆浆就制作出来 了。 每个家庭几乎都有豆浆机,因为豆浆机使用非 常方便,豆浆营养价值高,豆浆机真是“美味又随 心,时时补身体”的好工具。

关于文体(一)

关于文体(一)

龙源期刊网
关于文体(一)
作者:
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5年第07期
在文体的问题上,冒牌货不管使用什么样的魔术技巧,往往都会被揭穿的。

他们会对自己因年轻气盛而犯下的错误后悔不已,但却不允许自己文章的风格有一丝的改变。

德国的那些笨嘴拙舌的笨蛋流俗经济学家对我的著作的文体与叙述横加谩骂。

然而,若论及对《资本论》文章内容缺陷的严厉批评,我自己不会输给任何人。

不允许因为一篇拙劣的文章而使得自己的著作有任何的瑕疵是我对党应尽的义务。

假如我们干脆都来使用旧式的优美的德意志官方文体样式的话,情况会是怎样呢?大家可以自由地写。

但是,此时诸君的每一句话只有在不停地向爱好自由的新闻审查官一次又一次的阿谀奉承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表达。

如此一来,审查官们便会放诸君那既严肃又谦虚的言论一马。

看来恭顺意识真是至今犹存啊。

文如其人,果不其然。

法律现在允许我写文章,但是只允许我写与我一直以来的文体风格不同的文章。

新教材2024高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小题天天必练完形填空文体分类练一

新教材2024高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小题天天必练完形填空文体分类练一

完形填空文体分类练(一) 记叙文Test 1[2023·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 When I was a teenager, I was invited to a formal dance party. I was __1__, but also nervous about what to wear. Mom suggested I wear high heels (高跟鞋).“Mom, I don't know if I can wear these,” I said, feeling __2__. “Don't worry, sweetie. Just take small __3__ and keep your weight centered,” she suggested.As I arrived at the party, I tried to be __4__ and act like everything was fine. But __5__ struck when I stepped onto the dance floor. I __6__ my own feet, falling to the ground in front of everyone.I quickly got up and laughed it off, pretending like it was __7__. But deep down, I felt like a tomato, wanting to __8__.My friend Lilly helped me __9__ that incident and managed me another high heels as a support so that nobody would understand my hesitation. But a little bit __10__ continued in my mind.When I returned home, I told Mom I felt like a complete __11__ at the party. “It's okay. You tried something new, and it didn't go as __12__. But that's how we learn and grow. Don't be too __13__ on yourself and wear what you feel __14__ in,” Mom said, giving me a hug.From that day forward, I stuck to flat shoes. I learned to __15__ my true self and not worry about what others thought.,1.A.surprised B.excitedC.relaxed D.satisfied2.A.unsure B.unsafeC.unusual D.unhappy3.A.breaks B.turnsC.steps D.attempts4.A.genuine B.politeC.serious D.cool5.A.danger B.injuryC.disaster D.wonder6.nded on B.tripped overC.kicked up D.ran into7.A.a hot potato B.a big fishC.no luck D.no big deal8.A.fight B.argueC.disappear D.struggle9.A.tackle B.avoidC.prevent D.identify10.A.patience B.bravery11.A.fool B.heroC.stranger D.dancer12.A.suggested B.expectedC.promised D.directed13.A.dependent B.easyC.careful D.hard14.A.fashionable B.tightC.comfortable D.special15.A.analyse B.acceptC.trust D.refuse[答题区]1~5 ________ 6~10 ________11~15 ________Test 2[2023·山东省济南市二模] In 2013, my husband Robin took a new job in Ghana. We relocated from London, where I worked as a photographer, to the capital, Accra. Robin worked, but my visa didn't permit me to, and I was left homesick and lacking __1__. With few people around, I turned to __2__. I photographed horses and considered the outdoors the place where I felt most __3__.In September 2018,after one bad thunderstorm, I found a bird, barely a month old, on the ground. He was __4__ by his flock (群).His eyes were shut, too young to __5__ alone. I placed him in a cardboard box and stayed up all night, researching how to __6__ him.I spoke to an expert who said it would take 12 weeks to prepare him for the __7__.For the next 84 days, the __8__ bird lived on me. He would fly alongside me. As he learned to fly, he'd make short __9__ from my hand, to my shoulder, and then settled on my hair. I __10__ named him because I had to __11__ myself that he needed to return to the wild. In return for putting his life back on course, he __12__ me by giving me purpose. Three months later, he was __13__ enough and flying farther from me. It was time for him to go. Then on a clear day when his flock returned, Robin and I took him out and the little bird flew away with them.__14__ him taught me how to live in the present. Last year, I joined local conservation efforts. That, along with the__15__that any little creature can makea difference, is what he left me.,1.A.purpose B.interestC.experience D.confidence2.A.family B.sportsC.nature D.school3.A.grateful B.aliveC.stressed D.scared4.A.envied B.controlledC.recognized D.abandoned5.A.survive B.fight6.A.go with B.care for C.focus on D.speak about 7.A.travel B.stayC.wild D.change8.A.rare B.lazyC.proud D.tiny9.A.noises B.dances C.flights D.stops10.A.kindly B.cheerfully C.once D.never11.A.remind B.promise C.cheat D.motivate 12.A.attracted B.honored C.shocked D.rewarded 13.A.high B.strong C.smart D.calm14.A.Raising B.Tolerating C.Evaluating D.Amusing 15.A.secret B.message C.news D.lesson[答题区]1~5 ________ 6~10 ________ 11~15 ________Test 3[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二次模拟] As usual, Lily bought expensive gifts for her children Alice and Peter before Christmas. Her job kept her busy, and she __1__ got to see her children during weekdays. Being a mother, she always wanted to be __2__ her children, but she placed her __3__ first, thinking earning money was more important.Lily __4__ the gifts in secret and decided to give them a day before Christmas since she had to attend a business meeting the next day. __5__, a day later, the meeting got canceled. Lily was __6__ she could spend Christmas with her family. Therefore, she decided to __7__ a party. Lily sent __8__ to all her friends and her father­in­law, Michael. Lily was worried her friends would not feel __9__ in the presence of aged people. Later that day, her children noticed the gifts she had bought. Unexpectedly, neither of them seemed __10__ to open the gifts.On Christmas Eve, Lily __11__ her friends into her house. However, she felt __12__ when she saw Michael walking in. On arrival, Michael gave Alice and Peter presents—some cookie molds (模具)! The two kids ran happily to their grandfather and showed great __13__ for his gifts, asking him to bake cookies with them.All the guests present were moved by the scene. Lily __14__ all they want is their parents' time and __15__ not what their parents buy them.,1.ually B.rarelyC.always D.never2.A.around B.beyondC.without D.for3.A.family B.heartC.body D.job4.A.watched B.laidC.hid D.made5.A.Fortunately B.EventuallyC.Suddenly D.Amusingly6.A.shocked B.touchedC.happy D.free7.A.attend B.throwC.delay D.rule8.A.blesses B.regardsC.letters D.invitations9.A.confident B.warmC.relaxed D.cool10.A.shy B.worriedC.easy D.eager11.A.welcomed B.ledC.signaled D.waved12.A.uncomfortable B.refreshed13.A.respect B.pityC.enthusiasm D.love14.A.noticed B.realizedC.learned D.witnessed15.A.money B.passionC.knowledge D.attention[答题区]1~5 ________ 6~10 ________11~15 ________完形填空文体分类练 ( 一)Test 1【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专题《文体阅读(一)》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专题《文体阅读(一)》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专题《文体阅读(一)》试题汇编(附答案)一、古诗阅读。

(39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8分)2.《元日》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 _______,即农历_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

(10分) 3.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____ _______的节日气氛。

(10分)4.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字母,6分)(1)爆竹声中一岁除.( )A.去掉。

B.过去。

C.表示不计算在内。

(2)千门万户曈曈日 (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

5.“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

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说明类文章阅读。

(27分)动物的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

在某一个海滩上,有一种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着大螯,直到雌蟹伴随着一同回到大海。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

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________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食物(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舞蹈次数也不一样。

1、记叙文文体知识

1、记叙文文体知识

1、含义 2、六要素 3、记叙人称及作用 4、记叙顺序及作用 5、记叙线索 6、表达方式及作用
7、刻画人物方法及作用 8、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9、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0、记叙文分类及主题划分
8.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
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2页
③场面描写: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场面描
写即对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
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 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
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作用: a.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 b.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 (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 特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c. 明示或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 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情 感或观念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内容解读
把握行文思路;理解分析重点段落作用(如,首 段、尾段作用及妙处) 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词语的理解、赏析 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 分析写作手法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可以 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高考散文复习(1)——明确文体特征,读懂散文

高考散文复习(1)——明确文体特征,读懂散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Ⅱ.表现手法 手法
具体阐释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 1.象征
感情。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
2.衬托 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形象 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3.先抑 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后扬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二)知道怎样写的——理清思路和关系 1.梳理行文思路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 络。理清散文的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 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 等关系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 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2)从捕捉“线索”入手 散文的“线索”主要有: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 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穿插、虚实结合、欲 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中。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二、掌握阅读技巧 (一)了解写了什么——抓住标题和由头 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主旨。关注标 题能了解文章写作对象、文体类型、作者感情倾向等,为梳理 文脉打好基础。 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 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 故事或事件,常称之为“由头”:抓住散文的“由头”,就抓 住了议论抒情的起点,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文体常识+(1)

文体常识+(1)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2.事理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二、把握说明对象:1.看标题2.看首尾段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如《苏州园林》,说明“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

(格式:介绍了_____的____.)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海水的咸度很高" 。

6.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三、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1.找原词原句。

若没有,则:2.注意段意、中心句。

四、常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

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C.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

五、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1.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

说明建筑物的;(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

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六、说明文的结构:(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七、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

中心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代词①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例如: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的优越性。

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这一实用效果。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

2.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常见题型: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删掉这个词语后……”①解释句意的变化。

(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 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6.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题型:××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7. 题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8.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9. 题型: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10. 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答:森林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

10. 题型: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

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11. 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2. 题型: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

13. 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14. 题型: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答题方式:开头:①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 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