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作品_宗璞散文

合集下载

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宗璞

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宗璞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 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 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 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生动形象细腻地写出紫藤萝每一朵花不同部 位的深浅颜色,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有动感 又有情趣。
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 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花”比喻“帆” ,用“花托”比喻 “舱”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 花的形状,显出生机勃勃。
紫藤萝
不是的,因为,它是很多
很多的紫藤萝花组成的,因为 像瀑布一样从空中垂下来,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所 以文章叫《紫藤萝瀑布》。
作者简介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 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 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 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 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 隽永如水。
8.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有: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文中有一段是插叙,你找找看?
“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一段
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 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6.第9自然段,“紫色的瀑布……人的心底”?
这段文字既写出了花的壮丽,又抒发 了作者被生机勃勃的花所感染,愉悦欢畅 的心情。
7.面对紫藤萝, 作者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对生命又有怎样的感悟?
紫藤萝花的命运,从花的稀落到毁掉, 再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几十年来整个 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 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更不能沉湎 与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应与祖国人民 同呼吸共命运。

现代名家宗璞精美散文

现代名家宗璞精美散文

现代名家宗璞精美散文宗璞对创作情有独钟,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

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

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现代名家宗璞精美散文,供大家欣赏。

现代名家宗璞精美散文:报秋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

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

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

真真的怎么得了!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

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

开放都在晚间,一朵持续约一昼夜。

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

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

据说花瓣可以入药。

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

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

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

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

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

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

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散着芳香。

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

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

宗璞经典散文:柳信,作文

宗璞经典散文:柳信,作文

宗璞经典散文:柳信,作文宗璞经典散:柳信今年的春,得特别踌躇、迟疑,乍暖还寒,翻复去,仿佛总下不定决心。

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已绿了起,绿得这样浅,这样轻,远望去迷迷蒙蒙,像是一片轻盈的、明亮的雾。

我窗前的一株垂柳,也不知不觉在枝条上缀满新芽,泛出轻浅的绿,随着冷风,自如地拂动。

这园中原有许多花木。

这些年也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斧钺虫豸之灾,只剩下一园黄土、几株俗称瓜子碴的树。

还有这棵杨柳,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

少年时候,每到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

曾在中学作里写过这样几句:嫩绿的春天又了看那陌头的杨柳色世界上的生命都聚集在那儿了不是么?那年轻的眼睛般的鲜亮呵--老师在这最后一句旁边打了密密的圈。

我便想,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

于是许多年,便想写一篇《杨柳辩》,因为历并不认为杨柳是该圈点的,总是以松柏喻坚贞,以蒲柳比轻贱。

现在呢,"辩"的锐气已消,尚幸并未全然麻木,还能感觉到那柳枝透露的春消息。

抗战期间在南方,为躲避空袭,我们住在郊外一个庙里。

这庙坐落在村庄附近的小山顶上,山上蓊蓊郁郁,长满了各样的树木。

一条歪斜的、可容下一辆马车的石板路从山脚蜿蜒而上。

路边满是木香花,春结成两道霜雪覆盖的花墙。

花墙上飘着垂柳,绿白相映,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洁,柳丝拂动,花儿也随着有节奏地摇头。

庙的右侧,有一个小山坡,草很深,杂生着野花,最多的是野杜鹃,在绿色的底子上形成红白的花纹。

坡下有一条深沟,沟上横生着一株柳树,据说是雷击倒的。

虽是倒着,还是每年发芽。

靠山坡的一头有一个斜生的枝杈,总是长满长长的柳丝,一年有大半年绿阴阴的,好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我和弟弟经常在这柳桥上跑跑去,采野花;捉迷藏,不用树和灌木,只是草,已足够把我们藏起了。

一个残冬,我家的小花猫死了。

昆明的猫很娇贵,养大是不容易的。

初一语文《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与赏析

初一语文《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与赏析

初一语文《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与赏析【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

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废墟的召唤》宗璞

《废墟的召唤》宗璞

甲 zh òu (胄 热 ch én (忱
2.词语积累
) )
) )
yǐ l ǐ(迤
)( 逦
(1)________ 甲胄 :盔甲。
(2)停滞: 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
废墟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 (3)________
方。 (4)凝固: 比喻固定不变;停滞
迤逦 :曲折连绵。 (5)________ 嗫嚅 :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6)________ (7)凭吊: 。
4.从文中找出作者与年轻人的辩论,谈谈自己的理 解?
作者满怀爱国之心,也想为祖国的振兴尽到 自己的责任。他与年轻人的辩论,反映了两 代人的不同看法。辩论的结果是意见达成一 致,这正是这蒙受着民族耻辱的废墟给后人 的启示。
齐读最后两段,讨论这两段的含义和作用。
作者再一次强调要留下这废墟,要记住废墟的召唤, 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因为它能激励一代又一 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笔名 还有绿蘩、任小哲等。现 代女作家。1928年7月生于 北京。1984年当选为中国 作家协会理事,现列入 1986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 著名作家名人录。
•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丁香 结》。其中《三生石》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 说奖, 《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童话《老鳍鱼的故事》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 优秀儿童文学奖。
1.阅读第一段景色描述给我们呈现出怎样的一 幅画面,指出其作用?
第一段描绘了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为 全文奠定了基调,总领全文。
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以下各题
1.怎样理解“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 船只”这句话? 运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圆明园已经成为了 废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历史已经在这 里停滞。 2.作者用三十年前心中的念头和三十年后“他还是 停泊在原野上”的现实,表达出怎样的一种情绪? 本段中还有那些场景的描绘也表达出这样的情绪?

平芜尽处是春山宗璞散文集

平芜尽处是春山宗璞散文集
何利益的驱使。人们因为爱而在一起, 因为爱而付出,因为爱而成长。爱是最美好的感情,也是最珍贵的财富。”这段 话表达了作者对爱的理解和对感情的珍视,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这些摘录只是《平芜尽处是春山》中的一部分,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 的段落和句子。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还可以让 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
宗璞的散文在营造意境方面表现出色,她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感官 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在《平芜尽处是春山宗璞散文集》 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深入体验,如《冬至的梦》中对于冬 天景象的生动描绘,《秋韵》中对秋季景色的诗意表达。这些文章不仅使人领略 到自然之美,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深情厚意。
除了对自然与人生的诗意描绘外,《平芜尽处是春山宗璞散文集》还包含了 许多具有深刻思辨色彩和哲理内涵的文章。例如,《真实与幻境》探讨了真实与 虚构的关系,《命若琴弦》则通过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来阐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文章体现了宗璞对人生、命运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
宗璞的散文艺术风格独特,她的文字既流畅自然,又富有表现力。在她的笔 下,每一个字句都仿佛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生命力。例如,《西湖漫笔》中对于湖 光山色的描绘,《墨城红月》中对古城墙的诗意呈现,都展现了宗璞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语言魅力。
“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美,它不需要人类的赞美和修饰。就像那朵盛开 的野花,它并不因为没有人欣赏就停止开放。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 生命和存在都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 的尊重,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文化是一种积累,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在,更 好地面对未来。文化不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这段话强调了文化 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一种力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宗璞散文5篇

宗璞散文5篇

宗璞散文5篇
宗璞(字景璞)是中国明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流传广泛,被誉为"山水人文之最"。

以下是宗璞的五篇著名散文作品:
1. 《醉翁亭记》:这是宗璞最著名的散文之一,记述了他在江南游历时,在醉翁亭欣赏山水、观察民情的经历,以及对人生、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2. 《登岳阳楼记》:宗璞在岳阳楼登高,饱览楚汉之地的壮丽景色,他通过对楼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描述,表达了对楚汉文化的敬仰和思考。

3. 《祭侄文》:这篇散文是宗璞为了纪念已故侄儿而写的,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思考,感慨万物变化,人生短暂。

4. 《陈情表》:宗璞撰写的一封陈述忠诚之情的表章,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愿意为国家尽忠的决心,被誉为忠义之文。

5. 《枕上诗》:宗璞在睡梦之中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些作品体现了宗璞对自然、人文和生命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达,
展现了他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

建议您在图书馆、书店或互联网上寻找宗璞的作品集,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欣赏他的散文作品。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宗璞的散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宗璞的散文

散文专题训练----宗璞的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三幅画宗璞①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

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

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②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③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

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

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④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

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

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

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

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

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

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

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

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⑤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⑥时光一晃过了40年。

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

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

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面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

”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

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

⑦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

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

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

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⑧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

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

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