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222021年第5卷第6期2021 V ol.5 No.6□专题/Special Topic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妇产科专题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王莉辉(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广东 深圳 518019)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0例PFD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盆底训练康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为单一组(常规盆腔肌训练治疗,250例),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为联合组(常规盆腔肌训练联合盆腔康复治疗仪治疗,250例)。
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
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CRP )、白介素 -6(IL-6)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Ⅰ类纤维疲劳度、Ⅱ类纤维疲劳度、Ⅱ类纤维肌电值及联合组患者Ⅰ类纤维肌电值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单一组;联合组患者性生活和谐率显著高于单一组,尿失禁率、器官脱垂率均显著低于单一组(均P <0.05)。
结论 盆腔康复治疗仪可有效提高PFD 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盆底功能。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产后 ; 盆底康复治疗仪 ; 盆底功能 ; 盆底肌电生理指标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6.0022.03作者简介:王莉辉,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及盆底康复。
早期盆底康复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率 57.14% (16/28),总有效率 92.86% (26/28);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治愈率28.57%(8/28),总有效率82.14% (23/28)。
观察组治愈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才=4.66, P< 0.05)。
2.3 FDDQL 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不 适、饮食、睡眠、日常活动、忧虑、压力、疾 病处理及人际关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XI.14,均P> 0.05)。
治疗后,观 察组不适、饮食和睡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54,均 FV0.05)。
见表 2。
3讨论FD 重叠IBS-D 发生率较高,两者病 因、病理尚不完全清楚,单一的发病机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FD 重叠IBS-D 的临 床症状%目前FD 重叠IBS-D 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治疗,采 用解鞠1、调节内脏药、止泻药、肠道微生态制剂及抗焦虑等药物治疗叫功能性胃劇 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可能低于器质性胃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3FD 重叠IB&D 患者焦虑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5=28)分组别时间腹痛评分早饱评分烧心评分腹胀评分腹泻评分观察组治疗前 5.94±0.73 4.67±1.31 3.95±0.88 5.47±1.22 6.27±0.64治疗后1.62±0.512.94±0.87 1.32±0.74 1.84±0.670.93±0.49对照组治疗前 6.21±0.57 4.36±0.79 4.07±1.155.17±0.835.34±0.68治疗后3.34±0.713.97±0.562.24±0.61 2.97±0.48 2.37±0.93表2两组治疗前后FDDQL 评分比较(r )=28)组别时间不适评分饮食评分睡眠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忧虑评分观察组治疗前10.9±5.720.5±4.329.1±3.130.8±4.22 3.7±6.53治疗后34.3±4.139.2±5.737.4±4.23 6.4±3.53 2.7±5.13对照组治疗前11.7±4.32 3.1±5.331.4±4.831.7±3.722.4±5.43治疗后27.1 ±5.829.3±4.63 4.3±5.13 5.8±4.230.3±5.73酬率可达80%,抑郁师率可达76%'81.本病属于中医“胃痛”、“腹痛”及“泄 泻”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以肝郁、脾虚、气滞证等为主,以肝脾为重点,与胃、肠密 切相关叫三伏脐灸作为冬病夏治的一种,能温阳补虚、温经散寒止痛,能有效地调节脏腑功能,尤其对脾胃消化系统疗效明显。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引言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在女性生育过程中,由于盆底肌肉和韧带组织的损伤或失衡导致的功能障碍。
随着人们对女性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女性生育年龄逐渐推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盆底功能障碍会给产妇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包括尿失禁、肛门排便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了解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对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方法与影响,并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评估其有效性和临床价值。
通过对盆底康复护理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对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和康复方法的研究,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强对盆底康复护理的认识和重视,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终达到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的目的。
1.3 研究意义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产后盆底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的产妇往往会出现尿失禁、盆底下垂等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通过盆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提高盆底的支撑能力,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2.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及时干预容易导致慢性盆底问题的发生。
盆底康复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及时调整产后生活方式、锻炼盆底肌肉,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3. 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身心疾病。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促进效果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5期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展开本次分组对照试验,从产妇盆底功能受损症状改善情况、尿失禁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功能评分、Ⅰ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等方面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6-12月收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8.54±1.21)岁;产次:初产妇22例、经产妇17例;产后时间23~56d,平均(40.32±1.24)d。
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8.44±1.18)岁。
产次:初产妇23例,经产妇16例。
产后时间22~55d,平均(40.29±1.20)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产后复查过程中提示为盆底功能障碍;②神志清晰,有自主意识及分辨能力;③病历资料完整,患者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缺失;②合并严重尿失禁、生殖系统感染等易影响研究结果类疾病;③产后存在月经来潮及恶露未干净;④盆底功能完全丧失且神经支配无效。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一般产后健康教育:接受卫生宣教及常规产后护理。
②研究组采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医护人员运用生物反馈的技术,参考肌电信号或压力结果,简单评价盆底肌群收缩、放松功能,指导其开展盆底肌康复训练;指导产妇根据生物反馈结果开展收缩、放松阴道行为,同时在避免腹肌、膈肌干扰的情况下持续上述行为;康复训练,2次/周,20~30min/次,连续10次;盆底肌训练结束之后,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在家中持续使用阴道哑铃进行锻炼,哑铃重量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配重量,定期前来医院进行复查。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力功能评分、Ⅰ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及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
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包括阴道松弛、下腹坠胀感、尿频尿急等。
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摘要】:通常,产后妇女由于在妊娠和生产时导致的盆底肌肉损伤,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常常发生在咳嗽、体位改变、重体力活时等由于腹压增加产生尿失禁现象。
一般通过对盆底组织的功能修复、盆底肌肉训练,提升产妇克服盆底功能障碍的能力。
下面从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方式、治疗的效果、预防措施等方面来阐述。
[Abstract]: usually, postpartum women because of damage to the pelvic floor muscles resulting in pregnancy and at the time of production, caus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 often occur in the cough, posture change, heavy physical strength due to an increase in abdominal pressure when the phenomenon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Generally through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repair of pelvic floor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overcome the maternal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The following from the asp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mode of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preventive measures to explain.【关键词】:盆底肌肉训练;盆底功能障碍;效果分析女性怀孕后,伴随胎儿逐渐增大,或者羊水过多,就会使其骨盆受到影响,加之生产时盆底神经、肌肉损伤、激素水平改变等,也是造成骨盆损伤的重要原因。
产后盆底肌肉锻练时机对盆底肌力的影响

产后盆底肌肉锻练时机对盆底肌力的影响盆底肌肉锻炼(PFMT)是指有意识地对耻骨——尾骨肌肉群(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地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增强尿道阻力,加强控尿能力。
产后通过专业的、有针对性的PFMT,可促进产妇盆底血液循环,加强盆底肌肉张力,降低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风险。
相关资料表明[1],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其会对自身盆底肌以及骨盆结构产生一定的损害,严重者还会给骨盆带来比较大的伤害,进而产生盆底肌病变,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是由于盆底组织衰老或受损等原因引起的盆底组织结构出现病理改变,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2-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在我国已婚女性群体中的患病率约为50%[4],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障碍[5-6]。
已有研究报道指出,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者的盆底肌力,该方法较为简单、安全、可行[7-8],然而有关较为合适且理想的锻炼时机的报道相对较少。
现针对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功能锻炼时机进行研究拓展。
二:现状调查产后盆底肌肉锻练时机对盆底肌力的影响调查时间:201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调查样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初产妇、足月阴道自然分娩、单胎头位、产妇具备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
2.产妇年龄20~35岁,孕周37~42周,产妇分娩前体重指数20~30KG/m2,2500g<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
3.产前盆底功能正常、肛门反射存在、阴道正常。
4.无泌尿系统感染疾病。
5.无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6.本研究已经得到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配合康复治疗,依从性好能定期配合随访检查。
7.3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排除标准:经产妇、多胎妊娠、有引产史、新生儿为早产儿、年龄低于20岁或高于35岁者,孕周低于37周,产妇伴有子宫或其他妇科疾病;产妇孕期出现阴道前后壁膨出及SUI等症状表现;生产时通过器械进行助产者;产后出现宫腔残留者。
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重建的研究

临床 研 究
盆 底 肌 肉训 练 对产 后女 性 盆 底 肌 功 能重 建 的研 究
余 惠
4 3 0 0 8 1 武 汉 钢 铁 集 团公 司 总 医 院 妇 产 科
【 摘
要 】 目的:评价盆底肌 肉训 练对 盆底肌 肉张力的影 响及 对盆底 功能的作 用。方法 :选取 2 0 1 1 年 4月至 2 0 1 1 年 1 1月
[ A b s t r a c ] Oh j e c t i v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ic f a c y o f p e l v i c l f o o r mu s c l e t r a i n i n g ( P F MT ) o n t h e t e n s i o n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p e Ni c f l o o r
( O . 0 1 < P< 0 . 0 5 . Co n c l u s i o n:Th e p e l v i c l f o o r mu s c l e t r a i n i n g c a n e f e c t i v e l y i mp r o v e p e l v i c l f o o r mu s c l e t e n s i o n. Th e t r e a t me n t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对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前来我院生产的产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后子宫脱垂现象,因此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在康复指导结束后对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肌改善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6周与产后12个月产妇子宫脱垂发生率较低,且经康复指导训练后的生活质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松弛等现象,且对子宫脱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对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产后健康指导盆底肌功能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女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尿失禁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压力性尿失禁是这种表现的主要类型。
现阶段临床主要以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肌功能进行恢复,从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囚此盆底康复训练对患有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产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我院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20年1月一2021年1月前来我院复诊的产后子宫脱垂产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24例,年龄在22岁-32岁,平均年龄(27.14±1.24)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9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3例,剖宫产11例。
对照组患者24例,年龄在21岁-34岁,平均年龄(27.98±1.56)岁,初产妇14例,经产妇10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2例,剖宫产12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及临床确诊为子宫脱垂;同意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体征平稳且资料完整;精神状态良好。
排除标准:合并产后感染、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交流障碍者;拒绝配合完成研究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tractiontime oftype
two
11 A muscle fiber in treatment group i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rength.Results:There
are
200
pregnant
women get
into the study,171
cases
in which have accomplish the detection 6 months after childbirth.After electric
stimulation—biofeedback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EMG activity value of pelvic floor type I,II muF“21e fiber in treatment group is better
postpartum.Methods:The and
were
200 pregnant women who had their childbirth in this hospital during May 2009 to
May 2010 were selected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ve both s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50 cases)and
therapy
on
Children"s Hospital,Guangzhou 510240,China
observe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electric stimulation—biofeedback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for the women with different delivery modes in the early
1.1
对象分组
随机选择2009年5月一20lO年5月在广州
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00例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所 有产妇均经正规产前检查,初产妇.单胎足月产,年龄20—35 岁,认知能力正常,无泌尿系统感染及器质性疾病,既往无盆 腔手术史。无器械助产,胎儿体质量2.5—4.0 kg。200例产妇分
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其中每组中分别有择期 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各5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体
group
vaginal delivery(50 cases).Treatment
conduct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In 6-7 weeks and 5-6 months after
childbirth.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 was used to evaluate pelvic floor muscle
Short-term Effec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the Pelvic Floor
Strength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ofWomenLIUXiang-hui,DUDan,HUANG Shu-mei.HaizhuMaternityand 【Abstract】Objective:To
为产后早期的常规治疗开展.尤其适用于阴道分娩 后的产妇,以促进盆底功能恢复的过程,预防PFD
发生。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 要求随之提高,由于妊娠及分娩造成的产后盆底功 能障碍及其所引起的尿失禁、性生活质量下降等症 状日益受到重视.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在改善提高 盆底肌肉纤维收缩力和收缩时间上具有良好的效
【Key words】Pelvic
floor;Cesarean section;Natural
childbirth;Electric
stimulation
therapy;Therapeutics;Biofeedback
Int Obstet
(J
GynecoZ,2012,39:613—61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表现为盆腔器
表1
2组间不周分娩方式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面血)
注:均P>O.05.表2-3同。
1.2研究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
1.2.1治疗方法选用广州杉山公司提供电刺激生物反馈治 疗仪(PHENIX,法国VIVALNS公司),对全部受试者于产后 6—7周进行盆底肌力测定,治疗组于产后7—10周进行Kegel 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结束后2—3周.再次进行 盆底肌力测定随访。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于产后5。6个月内 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复查随访。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是根据产
than
control group in puerpera of vaginal delivery,have
(P<0.001).Inpuerpera ofcaesarean section,the contraction strengthoftype I,II
significant difference musclefiberand
质量指数(BMI)及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疗。通过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取得的盆底肌电活
动参数,探讨其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作者单位:510240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
万方数据
・614・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年12月第39卷第6期
J Int Obstet Gynecol,December 2012,V01.39,No.6
妇盆底肌肌力情况.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针对性.个体化 治疗,治疗疗程为10~15次。每周2次,30 min/次。Kegel训练
均数-I-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成组f检验,P<O.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间产后乱7周盆底肌电活动结果
根据人
选标准,共有200例产妇进入研究.2组产妇产后6~ 7周的盆底I、II类肌纤维肌电活动值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见表2和表3。 2.2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 妇盆底肌力的影响完成产后6个月随访的有171 例,治疗组95例(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45例),对
groups(P<
0.001).Whatever any delivery pattern,followed up in 6 months after childbirth,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in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especially for the vaginal delivery group.Conclusions:Whatever
I、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及ⅡB类肌纤维收缩个 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可见,盆底肌康复治疗可做
孪生姐妹的样本进行多项目调查后认为.一次或多 次妊娠可使SUI的风险增加2.5倍。而与分娩方式 无关。虽然妊娠和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产后
PFD多以轻、中度为主,部分患者未经治疗症状可自 行缓解甚至消失.但妊娠、分娩对远期PFD的影响 仍不容忽视。Viktrup等H1发现,妊娠期和产褥期有尿 失禁者以后发生SUI的危险比正常者高4倍。妊娠 期和产后3个月内无尿失禁者,分娩后5年SUI发
照组76例(剖宫产35例,阴道分娩41例),随访率
为85.5%。阴道分娩产妇经过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 后,产后6个月内进行盆底肌力测定随访时,治疗组 中阴道分娩的产妇的盆底I、Ⅱ类肌纤维各项肌电 活动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2组相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见表4。择期剖宫产产妇经过盆底康复治
动)所能保持的最长时间。②持续收缩压,I类肌纤维收缩的
的有效性。
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等一系列盆底
损伤与缺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妊娠和分娩是 导致PFD的最主要高危因素.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 后盆底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康 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盆底肌 肉锻炼、生物反馈治疗和盆底肌肉电刺激等方法。本 研究对初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 1对象与方法
堕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年12月第39卷第6期
J Int Obstet Gynecol,December 2012,V01.39,No.6
・613・
・论著・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
刘湘晖杜丹黄淑妹
【摘
要】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的近
是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 s,然后放松。连续做
15~30
rain,不断延长收缩时间,每日进行2—3次:或每日做
150~200次,6~8周为1个疗程。 1.2.2盆底肌电活动检测使用压力探头(均为20 mL气体) 行盆底肌压力检测。I类肌纤维检测:①持续时间,6 s内盆底
肌收缩达到最大肌力值的40%一60%范围内(即I类肌纤维运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平均数减去静息压所得的数值。相当
于盆底I类肌纤维的收缩强度。ⅡA类肌纤维检测:①收缩个 数,产妇在连续6 s内盆底肌能完成ⅡA类肌纤维运动(即做 快速收缩动作.且所测盆底压力至少达到最大收缩值70%以 上)的次数。②快速收缩压,ⅡA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时所能达 到的压力减去静息压所得的数值,相当于ⅡA类肌纤维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