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4.1种群的特征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 小明同学出生于1997年B. 杨树林中各种植物高低不同、错落有致C. 某地区居民中,20岁以下的人群占60%D. 玉米田中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分别为80 cm、30 cm解析小明同学出生于1997年属于个体特征;种群是指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杨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不是一个种群;某地区居民中,20岁以下的人群占60%是该地区居民的年龄组成特点,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玉米田中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分别为80 cm和30 cm是玉米的空间分布特2下面是几个种群的年龄组成图。
哪个种群灭绝的机会最大?( )A AA a C Dr □铀年个禅故■息年个尊数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BJ 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 2 k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 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解析内蒙古草原上的牛不一定是同一物种的牛。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第1节种群的特征0 4 iS百巩因提升® ................................................ —[A组•基础达标练]1.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 太湖中的鱼B. 校园花坛内的花草C. 紫金山上的灰喜鹊D.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解析:太湖中的鱼不会只由一种鱼组成,A错误;花坛内的花草不是一个物种,B错误;紫金山上的灰喜鹊是一个种群,C正确;热带雨林由许多种物种组成,D错误。
答案:C2.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组成有关C. 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年龄组成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也会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能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D3. (2017 •衡水高二检测)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叙述不符合要求的是()A. 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 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等无关C. 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 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易脱落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前提条件是有标记个体与自然个体完全混合,A正确;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B正确;个体在自然区域内随机分布,C错误;标记物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没有影响,而且不易脱落,D正确。
答案:C4.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的描述是()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 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 蒲公英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公路边D. 白杨树在路旁每隔5米栽种一棵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斑马的成群活动为集群分布;蒲公英在公路边的分布为随机分布;白杨树每隔5米种植一棵为均匀分布;每毫升河水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代表的是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知识点一种群数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1)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出生率和迁入率高时,种群密度增大,相反,种群密度减小。
(2)间接因素: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知识点二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可以根据年龄组成结构,推测出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
其类型及特点如下:类型图示种群构成特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种群密度变化增长型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出生率>死亡率增大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衰退型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出生率<死亡率减少知识点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在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对于难以逐个计数的种群,可采取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取样原则: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样方数量、面积适当。
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要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夹角的个体均正确,如下图(涂黑处为所计数个体,现取右、下两边):数据处理:对于计数的不真实值要进行取舍,然后再把各组数据相加,求平均值。
如下 表: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332233943其中第1组数据和第8组数据不真实,与其他组差别太大,应舍去,剩下的几组求平值。
(2)标志重捕法成立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计算公式: =标志技术要点: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例1】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 .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C .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D .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概念的正确理解。
2020版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要点2 标志重捕法的误差分析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 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 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初捕 重捕
捕获 数/只
5.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
样方法有
和
,其中
(填方法名称)适用
于调查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
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42 36
标记 数/只
32 4
雌性 个体数
14 18
雄性 个体数
18 18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1只44/hm2。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 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高 。
[归纳总结] 标志重捕法的误差分析
标志重捕法
误差控制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 捕获一部分个体,标记后再放回 原环境; ②经过一段时间,标记个体和未 标记个体均匀分布后重新随机捕 捉; ③根据重新捕捉到的标记个数占 重捕总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总数=标记总数×重捕数/重捕标 记数)
(2)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 捕获 一部分个体,做上 标记 后再放回
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 重捕 ,根据 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
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如下:
2020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专题4.1 种群的特征(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4.1 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特征【知识点讲解】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例题讲解】下列关于某地区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种群数量变化制约因素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殖年龄与个体数【答案】D【变式训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蚜虫在植物上的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 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D. 种群密度增长的种群可能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答案】D二、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知识点讲解】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例题讲解】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在丁的模型中处于图形底部的是幼年个体C.丙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调查种群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答案】A【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无论是哪一种,处于丁的模型底部的均是幼年个体,B 正确;丙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 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调查种群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 正确。
2020版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种群的特征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
A、B、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做一个种群。
答案:D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马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马可能有多个物种。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D3.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
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中带标记的个体数量。
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大。
答案:D4.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分析,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4)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5)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6)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A.4 B.3C.2 D.1答案:A5.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解析: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分为:雌多于雄、雌雄相当和雄多于雌三种类型,所以并不是任何种群的雌雄数量比均为1∶1,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随堂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最新整理)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随堂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随堂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随堂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种群的特征[拓宽教材]1.(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改编)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③表述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变为图③表述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表述类型解析:选A.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只知道出生率不能判断种群的年龄组成,A错误;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的增长型,B正确;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变为图③表述的衰退型,C正确;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表述的稳定型,D正确。
2.(必修3 P63基础题T2改编)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跳蝻的种群密度,你将采用什么方法?(1)鼠——________;(2)跳蝻——________;(3)蚜虫——________;(4)毛白杨——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种群的特征
基础巩固
1. 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甲、
乙分别属于()
A. 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 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 种群;一条鲤鱼
D. 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解析个体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一个种群,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等。
2. 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
(1H4*和死亡率
死亡事
0吋间
A. 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 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 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 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
3. 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种群的密it特征]
[种耳帝用]
I … I :一I .. 丨.
CD J [~S~(辻岀率][jf人睾
1 拆][& ]
A.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项错误;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变化
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④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影响出生率,推出④为年龄组成,③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C项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
4. 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样方法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选择单子叶植物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 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 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难以辨
认出是一株还是多株,A项错误;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项
错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项错误;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D项正确。
5. 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的是()
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 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解析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答答案B
6.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①~⑤分别代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等种群特征。
其中, ________________ 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但_______________ 只影响出
生率。
⑵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⑶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
据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 迁入率和迁出率
⑶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
,
从而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4)蝗虫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能力提升
2 2 2
7.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 (1 hm =10 000 m ),统
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捕获数(只标记
数
(只
雌性个
体
数
(只)
雄性个'
体
数
初
捕
50502822
重
捕
501032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 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早/ S )约为7 : 2
D. 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祈,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
答案D
&右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
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与这种变化相符的坐标曲线图是()
解析在外来物种未入侵前,该生物种群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故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外来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物,那么会造成幼年个体减少,其他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基本不变,故A项正确。
答案 |A
9.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一一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n i(1 hm2=10 000 m 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初次捕获并
标记只数重捕只数
(n)
重捕个体
中被
标记只数
为3 : 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2。
(M
(m»
32
36
4
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2)右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 表示个体。
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另U 1 2 3 4 5 6 7
8 9 10
种群密度
0 2 3 3 4 12 4 2 3 3
(株・m -2
)
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 N 第一次捕获数为32,第二次捕获数为36,其中标记数为4,则 根据公式:
N 种群总数)=?:(重捕中标记数)x n (标记数,即第一次捕获数),即可得出N=288只。
该样方面
积为2hmf,所以种群密度=288=144(只/hm 2)。
(2)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
,统
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注意将图中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 有:①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
,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②给出了 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由
于第1组数值和第6组数值与其他组数值相差太大
,应舍去,然后用剩下的8组取平均值作为该块
一 2 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即(2+3+3+4+4+2+3+3)十8=3(株/m )。
答案 (1)144 大
(2)如下图所示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 2 *。
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
,圆圈
会员升级服务第一拨・清北季
神马,有清华北大学寥方法進课;还有清华学新向所有的龙母亲述自己求学之路;
彌水名校试誉悄悄的上线了;
扫qq鮫取官网不首发谯程,很多人我没告诉ffilfi!
会员qq专車等你来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