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的导入方法介绍
高中物理课堂常用导入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导入方法课堂导入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往往都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一个好的导入马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谈谈常用的物理导入方法:(一)激情问题设疑法问题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有激情的疑问或矛盾,引起学生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引入新课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者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若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一般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二)激情实验法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
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
”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
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直观、实验、实例、计算、分步、小结等方法来导入新课。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离开针对性、铺垫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努力做到自然得体,水到渠成,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情提问启示法提问启示法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新课题的导入方法。
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设计法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得好:“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作者:尹洋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29期【摘; ;要】新课导入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师在新课导入时的手段多样化,设置的新课导入情景具有趣味性、启发性,那么,上课质量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作者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6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物理学是探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基础科学。
物理学科在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尤其是对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上课铃响了后,很多学生虽然人进了教室,但注意力却不能快速从课外活动中转移到课堂上来。
这时,需要教师设置一个比较有趣的课堂导入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来,为上好本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此,就高中物理课堂中比较适用的导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1.实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因此,教师把相关物理实验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一个演示实验进行新课导入,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尽可能多找学生上台辅助演示,这样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动量变化与冲量的关系之前,可以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教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泡沫垫,再拿一个鸡蛋从泡沫垫上方距离泡沫垫一定高度处静止释放,鸡蛋落到泡沫垫上被反弹起来,但鸡蛋完好无损。
紧接着,教师用刚才的鸡蛋在一个瓷碗边轻轻一敲,鸡蛋就破了。
学生看到这种现象时十分疑惑,为什么刚才鸡蛋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没有破碎,而在碗边轻轻一敲就破了,他们也非常想知道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很积极,教师就能顺利展开下面的新课教学。
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中物理

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中物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暑假期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2. 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能量、运动等。
2. 解释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实践(20分钟)
1. 分组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小车的速度、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小结(5分钟)
1. 总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物理知识,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入、讲解、实践和小结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
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动手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引入方法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引入方法作者:楚雪艳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17期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引入,是高中物理课堂的重要环节。
恰当地引入新课,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新课的引入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温故求新法这种方法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或启发学生产生“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从而对即将讲授的新知识产生迫切求知的欲望,主动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进入新课的学习。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旧知识与新知识有着必然联系的那类课。
例如,在讲“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时,可先让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就是说,“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有外力且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吗?”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当然不是,因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就为止了”。
同时学生必然会展开联想,产生“有外力时物体将会怎么样?”的新问题。
此时开始新课的讲解,正是时机。
温故求新法是一种常用的引入新课的方法。
这里“温故”是手段,而“求新”则是目的。
我们在拟定教案时,应对教材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出有层次、有重点,既能起到“温故”作用,又能达到“求新”目的的引导思考的问题。
二、联系实际法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际的具体事例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感到自然而亲切,因为这些事例都是他们平常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例如,在讲“离心现象”一节时,可以提出问题:“下雨天,我们以伞把为转轴使伞旋转时,伞上的雨水为什么能脱离雨伞而飞出去?”“杂技演员用绳子拴住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以手紧握绳子的一端,使水杯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时,为什么在最高点杯口向下,而杯中的水并不流出来?角速度多大才能完成上述表演?”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熟知的生产实际事例,毫无疑问,可以吸引学生为追求答案而积极思维,还可以使一些平时对物理课缺乏兴趣的学生,也抱着较大的热情去专心听课,探求答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面是几种可以用于物理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1. 提问引入法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前置知识,然后逐步引入新课。
在教学运动力学中的力平衡定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力?有哪些力的类型?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前置知识,然后才进入力平衡的概念。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和认识。
在教学光学的反射定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反射现象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3. 实验观察法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去实践,并从实验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入新课内容。
在教学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4. 器材展示法将与新课相关的实物器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和感受,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力学中的力和力矩时,可以展示一把杠杆和不同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规律。
5. 故事引导法通过讲述一个与新课相关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新知识。
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新知识。
在教学空气压力时,可以通过讲述飞行员高空呼吸困难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导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堂环境和课程内容。
重要的是要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意义和方法

4 . 有利 于 揭 示课 堂教 学 主题 , 使 学 生 明 确 学 习 内容
物理学新 旧知识 间有 着 紧密 的联 系 , 且 抽象 , 难 以 理解 , 用复 习 旧课 来 引人新课 , 既可 以巩 固 以前 所学 旧
现代构建主义理论认为 : 课 堂 的导人 阶段应激 活学 生 已有 的相关 背景 知识 , 补充 必要 的和新 的背 景知 识 , 启发学生对 有关 问题 的思 考 。教 师是 教学 活动 的组 织
2 . 可 以激 发 学 生学 习兴 趣 , 使 学 生产 生 学 习动 机
一
学生的学 习兴趣 是激 发学 习 动机 的主 要 因素 。在 节课 的教学 中, 课 堂导 人 的成 功 与否 , 直 接影 响到 学 生的学习兴趣 , 只有学生对所学 知识产 生 了浓 厚 的学 习 兴趣 ,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 , 使学 生主动 、 积极地 学 习和探索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 。
3 . 复 习旧课 导 入
课堂导入不是 教 学的 目的 , 而是 教 学 的一种 手 段 。
物理学 是一 门逻辑 性强 、 前后联 系 紧密 的学科 , 教师 要 为学生在 已有知识和所要学 的知识之 间建立 一个桥 梁 , 使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状态 , 使 学生理解 和掌 握所要学 习
学过 的知识来推 导 , 帮 助学 生理解 新知识 。又如 , 对“ 向
入到教 学 内容上 来 , 才 能使学 生深 入思考 问题 , 提升 学
习效 率 。 二、 课 堂导 入 的方 法
1 . 引用身边事例导入
物理学 的有关原理 和理 论 , 很多 在我们 身边都 能找 到恰 当的事例 , 通过这些学生 日常生 活 中常 见 的事例 来 引入课 堂教学 内容 , 可以激 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如 , 《 动 量守恒 定律 》 一节 的导 人 , 教 师可 以结 合学 生经 常玩 的 打台球 , 提 出问题 : “ 用 同一个 母 球击 打子 球 , 为什么 会 出现不 同的运 动方 向?这些 球 的运动 到底 遵循 什么 样 的物理 规律 呢? ” 让学生 思 考和讨 论 。虽 然 打 台球是 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巧设 悬念法指的是在导入新课 时, 通过讲故事或新 闻等 , 提出大多数学 生看 起来 与本课教学 内容元太 大关系 ,实则联 系紧密 的典型 问题 ,并 能让学生迅速 产生疑问与兴趣 。 例如 ,教师在讲解流体压强 与流速 的关系时 ,可 以在开 篇讲一个这样 的故事 : 一天 ,在德 国的一个轻轨 站里 ,很多 人都站 在轨道旁 等轻 轨 ,一会 儿 ,轻轨 飞速 的进来 ,突然 , 旁边有几个人被一 股神奇的推力推 向了轻轨 ,发生了惨不忍 睹的交通事故 。事后 ,有关 部门对其事故发生 的原 因进行 了 调查 ,却 发现轻轨 没有任何 问题 ,也没发 现任何可 疑 的人 。 讲 到这里 , 老师就可 以问 : “ 同学们 , 你们觉得 凶手是谁 呢?” 学生肯定 会纳 闷了 : “ 如果没有 凶手 ,人 又怎 么会 被推 向车 呢?”正 当学 生疑惑 不解 时 ,老师 就可 以说 : “ 同学们 ,通 过 这节课 的学 习我们就能 找 出真正的 凶手 。 ”于是 ,通过 这 种 巧设悬 疑的方法 ,使学生 马上进入积极思考 ,学生 兴味盎 然 ,从而激起 了学 生强 烈的求知欲 。 三、生活 中熟悉 的现象导入 法 物理是一 门与生 活密切 相关的学科 ,直接或 间接 的以生 活为基础 ,学 生能更容易掌握相关 的物理知识 。因此 ,教师 在进行新课程 教学时 ,可 以通过举一 些生活 中熟悉 的例子来 导入 新课 ,这 样可 以让 学生 明 白物理 在生活 中的重要作 用 , 从而感受到学 习物理 的必要性 。 例如 , 教师在讲 解沸点时 , 可以举这个例子 : 油炸食物时 , 溅入水滴会 听到 “ 叭 、叭” 的响声 ,并溅 出油来 。这是 因为 水的沸点 比油低 ,水 的密度 比油大 ,溅 到油 中的水滴沉到油 底迅速升 温沸腾 ,产生 的气泡上升 到油面破裂 而发 出响声 ; 在讲解温度与离子 运动的关系时 ,可 以举 这个 例子 : 腌菜往 往要半月才会变咸 ,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 就变咸 了,这是 因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导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成了广大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
要构建高效课堂,只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才行。
做好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导入新课?本文作些分析探讨。
一、巧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高中物理新课导入,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引入新课学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来发现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如在《安全用电》教学中,教师以“小鸟落在几千伏的高压电线上会发生什么”的情境来导入。
因学生平时都知道鸟儿落在电线上不会受到伤害,但却不知道其中原因,就会有学习探究的欲望,也正因如此,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了。
在物理教学中,常以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导入新课,如在“电阻定律”的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决影响导线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电阻率。
教师在课前设置问题“家中常用的电灯泡(22v,100w)的电阻怎么计算?怎样测量电阻?为什么在演示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和计算值之间会存在差距?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当这些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用问题来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巧设实验、妙导新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阶段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把某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演示来导入新课。
如在“动量和冲量”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以粉笔为道具,将两支相同的粉笔从同一高度落到光滑和垫有毛巾的桌面,然后通过这一现象来引入“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这样不但利于新知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新课的导入方法介绍
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的导入方法介绍
一、问题导入法
三、故事导入法
四、实验导入法
五、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我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从一个已知的知识推导出和其类似的另外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
教学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力的合成”的有关知识利用类比的方法导
入“力的分解”。
(提问)“力是矢量,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对
其进行合成,正所谓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可以借用平
行四边形法则对其进行分解吗?一些学生推测:能。
这时可以引导
学生通过类比“力的合成”的方法,逆向思考“力的分解”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并自己得出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思考得来的东西,他们才能记得牢、理解的透彻。
类比导入法在很多新课教学中都可
以使用,例如: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电场和磁场等等。
学生通过类比,能更好的学习新课知识,同时对以往知识又加深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