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职业判断(1)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判断能力

般采 用个别计 价法 ; 在通货 膨胀 时 , 若选用 先进先 出法 , 在 定期间内, 计算所得的商品销售成本偏低 , 销售收入偏高 , 会使税前利润偏大 , 需多交所得税 ; 在通货紧缩时 , 若采用先 进先 出法 , 则结果相反 。 可少交所得税 。 计价不 同 , 对企业财务 状况、 盈亏情况和缴纳所得税的数额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 ) 二 应用会计职业判断确定坏账准备计提 比 。会计准 例 则规定 , 企业应 当在期末 分析各项应 收款项的可收 回性 , 并预 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 计提坏账准 备。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由企业 自 确定 。由于会计 准则 选 允许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自行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
一
等 , 中既定的标 准是最常用的。会计 职业判断 中的既定标准 其 主要是指权威机构发 布的规则和制度 , 国主要是各种财经 在我 法规、 会计准则 、 制 度及证券监管条例等。 会计 针对备选方案中 涉及到的项 目, 会计人员应对这些专业文献进行搜索, 收集与 其有关的论述。如要估计公司的坏账准备, 就需要收集公司应 收款项 回收情况 的资料 ; 要对未 来事项做 出判 断 , 需要 收集 就
一
一
例, 资产质量较好, 会计核算规范的企业 , 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 积极作用, 使财务报表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和盈利
能力 。企业确定的坏账准备计 提比例较 高 , 期的坏账 准备 则本
虽然会计职业判 断的内容繁 多、 复杂程度 不同 , 但判断过 程大多须遵循以下步骤 : 一 ) ( 理解业务的性质 。 即对相关 的事
等确定其成本。哪一种方法更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能公允地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 和资产状况 , 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 的职业判
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

( ) 变会计人 员的思想观念 , 二 转 增 高会 计 人 员 的 实践 能 力 , 须 做 好 以下 必
一是会计人员的工作 岗位应 诺等 。或有事项 的结果可 能会 产生资 强职业判断意识。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 两项工作 :
以促 进 会 计人 员 产、 负债 、 预计负债、 或有资产 或者或有 布 , 会 计 人 员提 出 了新 的 要 求 。 为 了 对 当 有计 划 地 进行 轮 换 ,
表 信 息 。反 之 , 当 的 判断 会 歪 曲经济 人 员依 靠其专业知识对会 计事项所 作 量 维 持 存 在 于 人 们 的 意 识 和 社 会 舆 论 不
业务事 项的实质 ,产生 失真 的会计信 的推论与判定。 实施会计职业判断的主 之 中 , 只 发 生在 法 规 和 准则 对 会 计 人 它
主要包括 : 未决诉讼 或未决仲 裁 、 务 以体现 和保证会计法规 和制度 的严肃 种 能 力 不是 与 生俱 来 的 , 须通 过 不 断 债 必 担保 、 品质量保证( 产 含产品安全保证) 、 性和权威性。
亏 损 合 同 、 组 义 务 、 境 污 染 整治 、 重 环 承
训练、 实践 , 长期积 累才能形成。 为了提
四 、 高会 计人 员职业 判断 提
能 力 的 措 施
( ) 一步推动会计 准则建设 , 一 进 加 判 断权 , 防止 会 计 人 员在 管 理 当局 的要
值时使用的折现率 , 当是税前 的, 应 反 强会计监管。 在准则制定方面应 当借鉴 求下 。 利用职业判断的空间进行盈余管 映 当前市场 货币时间价值和 资产特 定 国 外研 究 成 果 , 善 准 则体 系 , 释 会 理 , 完 解 粉饰报表。 风险的利率 , 这也需要会计人员的判断。 计准则 中相应 的规范部分 并提供指南 ,
浅议会计职业判断

浅议会计职业判 断
郑海 军
( 包头职业技术 学院计划财务 处, 内蒙古 包头 0 4 3 ) 10 0
摘 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新的会计问题层 出 不穷, 经济业务的不确良挂日 趋增 多, 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作 用日益凸现。本文从会计职业判 断的概念入手, 着重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及重要 陛, 出 指 我国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出了相应的提高措施。 并提
20 N . ( ) 08 O1 上 2
。
C 。。’。 。 ‘。— o isa dP o u t 。 。 a。e。T c。o ge n rd cs 。 i。N ’。。 ’ — l ’ 。 。。。。。 n h。 。 w e h n 。 。。 ’ 。 。
财 经 与 管 理
一
—
一
一
一
~
: 业判断; 职 问题 ; 施 措
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 为会计职业判断拓展了 企 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会计环境和会汁处 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选择 , 定的空间。但是 , 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和主要负 公允 陛。 对借职业判断之名弄虚作假和屡次违反财 理对象 日 益复杂 , 企业面l 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 } 缶 必须及时予 以纠正或处理 , 情节严重 的 大, 会计职业判断的作用 日 趋重要 。所谓会计职业 责人却认为会计政策选择 自由度的扩大为企业肆 经纪律的 , 行政处罚及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于是出现了利用 要给予经济制裁、 判断, 是指会计 人员 在会计法规 、 会计准则、 国家统 意操纵会计信息带来了可乘之机 , 加强法制建没。 健全的法制是制止和防范会计 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 根据企 会计职业判断造假和提供严重失真会计信息等行 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 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 自己的专业知识和 为 。 利用 在法制建设 方 会计职业 判断中存在盲从现象。 会计职业判断 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 息的保证。 职业经验, 对不确定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 有些会计人员在 面 , 不仅应该完善立法 , 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 编制应采取的原则、 方法、 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 是在会计理论指导下的经验判断, 还应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 选择的过程 , 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 会计政策和 遇到一些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尚未作出规定的新 管理法规 , 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准则、 制度及相关法律法 首先总是试图从现有制度中找 施 , 会计方法进行判断和选择。 会计职业 判断贯穿于会 事物或复杂业务时, 判断、 估计。 计工作的始终, 判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或从制度制定机关、 会计管理 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3 _ 3就会计 人 员本身而言 息的质量 , 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 部门寻求现成答案, 而不是凭借自身的 理论修养和 作为会计职业判断主体的会计人员 , 自 其 身素 果。而 目 , 国 前 我 会计界对会计职业判断还未引起 职业经验进行判断, 表现出对制度和管理部门的依 其次 在无法从上述途径获得解决问题 质的高低对会计职业判断起决定性的 影响 , 会计人 足够的重视 。因此 , 针对我国目 前会计职业判断存 赖和盲从 ; , 还会表现出对其他企业的盲从, 即不考 员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 在 的问题 , 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深入的探讨 , 具有 的方法时, 虑自 身所处 的 商业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 , 将其它企 转变思想观念 ,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面对新形 重要的作用。 1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眭。 业对类似业务的处理方法照搬照抄 ; 再次 , 还有一 势的要求 , 会计人员要转变观念 , 提高对会计职业 十 人员过分盲从企业领导, 无原则接受企业领 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 更新思维方式 , 与时 在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 , 的经济活动 比较 些会}- 企业 不坚持原则 , 自动放弃应有 的职 俱进, 简单、 规律 ,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均由国家财务 导 的态度 和看法, 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 , 增强职业判断意 识。 制度做 出详细的限制性规定 , 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 业判断。 3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实行终身教育制。职业判 业判断的地方相当少。 但随着中国加入 WT O和全 球经济—体化时代的到来 ,新 的经济业务层出不 3 . 企 业内部 而言 1就 断能力的高低是会计 人员 综合素质强弱的反映。 要 穷, 伴随着产品和资产的无形化, 企业组织形式的 密切各部门间的配合和信息的共享。 在会计职 培养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 我们必勿 树立 . 多样化 , 企业破产、 转让、 兼并及资产重组等新兴业 业判断中, 有很多资料需要由其他部门的提供。因 现代教育观念。首先 , 在高等教育中对财会专业课 务的日 益频繁 , 企业会计处理变的越来越复杂 , 加 此, 企业应该建立会计部门与这些管理部门的沟通 程的设置应核算与管理兼顾,形成完整的学科体 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 , 特别是 2 0 年 1 渠道, 07 月 并保证沟通的J 实现信息共享。 顺畅, 系。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从 1 实行新的会计准则 以 , 日 来 会计职业判断显得更 注意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 对于—些不确定性 堆分散 的数据资料中通过筛选 、 、 归类 分析和判 为重要 , 对会计 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 经济业务的判断 , 需要大量的和最新的信息 , 如资 断以解决新问题 。 其次 , 做好会计人员 后续教育培 时也给会计 人 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产的市场价值 , 债务人的财务状况、 其他企业对类 训工作, 对会计人员实行终身教育制, 使会计人员 为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 似事项的处理等信息。 如果仅由 会计 人员 自 独 去搜 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广泛的理解, 通晓 金流量 ,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 集信 息, 成本必定很高昂。因此应该尝试建立一种 企业管理、 会计实务、 税收法规等知识 , 增强职业判 2我国 会计职业 判断i I 在的问题 信息搜集体系, 相关人员( 由 包括会计人员、 各类业 断能力。 长期以来 ,会计人员缺乏会 计职业判断的意 务人员等) 随时注意信 的收集、 积累、 更新 和分 加强实践 , H 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 练 识。计划经济时代 , 计 会 人员在 日常工作 中 仅需根 析, 以备会计职业判断之时使用。 的职业判断能力是通过不断训练、 实践 , 长期积累 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出简单的是非判断, 并参照会 建立监督机制。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充分发 才能形成。作为—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 , 除了具备 计制度的现成模式进行记录 , 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深 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 定的 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质外, 还要善 入思考各个会计问题蕴含的经济实质 、 会计观念和 督权, 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 于实践。 在实践中学会分析、 判断、 综合、 总结, 养成 可选择的方法 , 长期以来形成了僵化的教条和固 定 环节或漏洞, 建立健全企业 的内部控制制度 , 特别 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 训练、 的模式, 在这种会计环境下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弱化 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 实践 ,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 , 并不断提 已是不争的事实 。 独立判 断 权 。 高。 会计队伍综合素质偏低限制了会计职业判断。 建立疑难问题的特殊处理机制 。 —个人的知 加强会计 ^员 、 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会计人员职 我国现在会计从业 人员 10 万人 , 20 从学历结构上 识、 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 为避免判断失误 , 对一 业道德教育, 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 看, 金字塔” 呈” 型分布 , 根据不完全统计 , 在国有和 些重要而难以判断的问题, 应由企业中知识和经验 保证。 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 , 既要有 良 好 县级以上大集体单位的 会计人员中, 备中专以上 较为丰富的会计人员进行判断, 具 或者集中 集体的智 的业务素质 , 也要有 学历的会计人员仅占 4 . %,具备本科学历的人 慧, 77 0 进行集体讨论。必要时还应该向外部的专家咨 平。 会计 ^员 、 在作出职业判断时 , 实事求是、 应当 客 占2 %, 3 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仅占0 7 . %。会计 询, 0 如各种专业 人 会计理论研究者、 士、 权威机构。 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严守职业道德, 依法 终身 这— 制 现实,得高 使 校会计 毕 难以 专业 业生 找 就 j 而言 核算, 确保会计 信息的真实、 有效。 至 会计工作 , 0 使会计行业缺乏新鲜 的血液 , 造成会 参考 文献 加强行业 自 尽快健全和完善以行业 自 律。 律监 计工作缺乏高学历、 高层次的高级会计 ^ 、 员。这必 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 , 并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 【杨 荣辉 会计职 业 判断探 微 财 会 月刊 2 0( ) 1 ] 0 14 将会对会计 职业判断带来不利的影响。 的会计职业判断 ,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 [夏博辉 论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研 究 20 () 2 I 0 34 某些企业借会计职业判断之名 , 行会计造假之 作用,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 周雪艳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必备素质一 3 I 职业判断 实。 财政部颁布的《 企业会计制度》 和一系列具体会 强化政府外部监督, 由国家财政、 审计、 证券监 能 力 中国论 文下栽 中心 2 0. 063 计准则 , 允许企业对某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 , 尤其是 时, 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在不同的 会计原则、 要加强对准则 、 制度执行质量 的监督检查, 以约束
浅析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财税纵横 O
S IN E&T C N L G F R TO CE C E H O O Y N O MA IN I
20 年 08
第 3 期 O
浅析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杨 常春 ’ 王 桂芝
( . 国建 设 银 行 山东 省 分 行 山 东 济 南 1中
【 摘
2 0 1 ;. 铁 建 十 四局 集 团水 利 水 电公 司 山东 济 南 5 0 2 2中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 真实性 和不 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 会计 准 则 等 相 关 规 章 却 日趋 简 约 ,使 会 计 职业 判 断 的 空 间 不 断 增 大 , 会计事项 . 可适 当简化 处理 。但在评价某些项 目是否 会计 人 员 的 职业 判 断 能 力 越 发 重 要 。笔 者 现 结 合 工 作 实 际 , 企 业 会 者做 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 就 属 于 重 要 事 项 , 则 中并 没 有 明 确 定 义 , 通 过 会 计 人 员 的 职 业 判 断 准 要 计 人 员 的 职业 判 断 问题 谈 一 些 看 法 。 进行确定 。 何 为 会 计 职 业 判 断 ( ) 计 政 策 准 则 规 定 了 资 产 的 多 种 计 价 方 法 , 没 有 对 多 种 二 会 但 会 计 职 业 判 断 是 指会 计 人 员 在 面临 不 确 定 会 计 事 项 的 情 况 下 , 根 如 据 会 计 法 规 、 计 准 则 等 标 准 , 分 考 虑 企 业 现 实 与 未 来 的 理 财 环 境 方 法 选 用 标 准 做 出具 体 规 定 , 企 业 固 定 资 产 折 旧方 法 可 以采 用 年 限 会 充 工 年 而 和 经 营 特 点 . 用 自己 的 专 业 知识 和 职 业 经 验 , 会 计 事 项 处 理 和 财 平 均 法 、 作 量 法 、 数 总 和 法 等 , 施 工 企 业 的 固 定 资 产 一 般 都 露 天 运 对 受 尤 资 务 报 表 编 制 应 采取 的 原则 、 法 、 序 等 , 行 判 断 与 选 择 的 过 程 。换 存 放 , 自然 力 侵 蚀 特 别 大 , 其 在 施 工 条 件 非 常 恶 劣 的 情 况 下 , 产 方 程 进 因此 在 选 择 资 产 计 提 折 旧 方 法 时 , 考 虑 这 些 因素 , 应 选 句 话 说 , 计 职 业 判 断 贯 穿 于 会 计 确 认 、 量 、 录 和 报 告 的全 过 程 , 耗 损 更 为 明显 , 会 计 记 以 从识别原始凭证 , 到判 断 经济 业 务 的性 质 , 出会 计处 理 , 到 合 理 地 择 适 合 本 企 业 实 际 的 会 计 处 理 方 法 , 使 会 计 信 息 能 更 真 实 公 允 地 反 做 再
会计职业判断思考

会计职业判断思考作者:张瑞等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05期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和经营特点,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会计核算原则。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但外部审计人员在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较难把握上市公司的经济实质,使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有了操作余地。
例如收入的确认,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其一,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判断中存在所有权凭证或实物发生转移,风险和报酬可能因质量、退货选择权等问题仍未发生转移的情况。
其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商品实施控制。
判断中存在继续管理权是否针对所有权而言,一般性管理与控制如何界定的情况。
其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判断中存在买方信誉、企业经济环境、政府有关政策等因素影响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
其四,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判断中存在售价的市场变动等情况。
(2)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凡支出的效益仅涉及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列入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
例如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否资本化,以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否超过原先的估计为标准,经济利益的估计存在职业判断,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也自然存在职业判断。
(3)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对重要的事项应详细核算和单独列示,对非重要的业务一般应简化核算或合并列示。
对重要性的判断,会计制度并未作出明确定义。
《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对重要事件的界定是指:“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及应遵循的原则

是他 们 对 社 会 所承 担 的 义 务 和 责 任 。 在 以及 理 财环 境 的 变化 , 对会 计政 策做 出 重新 事 后 对 会 计 质 量 的 考 核 、 定 工 作 即会 计 的 , 评 选择 , 确保 会 计 政 策 的环 境 适 用性 。 以 监 督 也 是 由会 计 人 员完 成 的 , 因此 在 整 个 从 事 会 计 的 工 作 中 , 计 人 员 面 临 着 利 益 会
下五 个方 面 : 专业 性 、 目标 性 、 衡 性 、 会 道 德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占有 很 大 的 比 重 。 业 财 务 状 况 、 营 业 绩 和 现 金 流 量 等 诸 多 因 权 社 职 经
事 该 项 工 作 中 应 该 遵 循 的 , 是 必 须 遵 循 资 产减 值准 备 。 也 ③要 随 着企业 生 产 经营状 况
业会计准则》 《 计基础工作规范 》 , 、会 等 还 融 资 或 者 引 资 , 里 边 的 利 益 很 大 。 这
必 须 严 格 执 行 国 家 统 一 的 会 计 制 度 。 法 守 综 上 所 述 , 计 职 业 判 断 在 会 计 工 作 会
经 营 是 企 业 作 为 法 人 赖 以 生 存 的 基 本 前 中 的 作 用 显 得 越 来 越 重 要 , 高会 计 从 业 提 人 员 的职 业 判 断 能 力 已成 为 亟 待解 决 的 问 判 断 能 力 的 理 论 水 平 。 计 人 员要 重视 会 会 提 高 会 计 从 业 人 员 判 断 的 质 量 。 则 就 是 题 。 否 可采 取 以 下 措 施 : ①提 高 会 计人 员职 业 提 基 () 3 以客 观 、 公允 反 映为 准 则 。 务会 计 计基 础 理 论 的 学 习 , 高 职 业 技能 。 础 理 财
浅谈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Ke r sacu t tpo si ajdm n it f t a s , esrs ywo d :con , rf s nlu g et b i ,a o a l i m aue n a e o al y c r y s n
经 济的快速 发展 、会计 环境 和会计 处理 对象 日益复 杂, 使得企业 面l 的不 确定 性和 风 险加大 , 计职 业判断 会
t e l e T e g v r me ts o l mp o e a c u t g s n a d u c l o n lO c oc c u t g meh d ,ic e s c o n a t’ h i . h o en n h u d i r v c o n i t d s q ik y t a W h ie o a o ni to s n r a e a c u t s k n a r T f c n n
第21年第 1 00 2期 ( 总第 3 4 ) 6期
商 业 经 济
S HAN E J N J GY I G I
No 1 2 0 .2, 01
Toa .6 llNo3 4
[ 文章 编 号】 1o— 032 1 )2 o4— 2 0 9 64 (0 01一 09 0
浅谈 会 计人 员的职业 判 断能 力
q at b a ig bi s ehns nacu t gpo si ajdmet n gltacut g e ai poeacu t t uly yt in , u dr km ca i o coni rf s n g n adr u e coni hvo t i r ona s i r n l i m n e ol u e a nb ro m v c n po si a jdmet bi . aw i ,h con tsol l n ac e w u i ycn nigt mat oe c— r es n g n it Men h e teacu t s huda oehnet i o nq at b ot un s r dr eo f ol u a ly l n a s hr ly i o em n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判断》--考试试卷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判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0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00分,共50分)1、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经济管理活动。
()正确错误2、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正确错误3、会计诚信主体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会计诚信主体应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真诚待人、信守诺言,忠于自己承担的义务。
()正确错误4、“隧道行为”指管理层采取各种巧立名目的造假手段,将上市公司资产或利润占为己有、逐渐将上市公司掏空的行为。
()正确错误5、诚信可以获得溢价,在一个可以做空的、监管严厉的市场造假,无异于自掘坟墓。
()正确错误6、会计职业判断的一般程序包括理解问题,确定判断目标,收集资料并确定判断的标准,提出备选方案,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步骤。
()正确错误7、自2010年6月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美股市场上刮起了一轮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浪潮,给中国海外上市公司以及准备赴海外上市公司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正确错误8、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会计主体是狭义的会计主体概念。
()正确错误9、会计诚信缺失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增加交易成本,降低市场效率,它还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正确错误10、“公字为先”里的“公”字涵括公德、公平、公正、公开、奉公等方面。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00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诚”与“信”的区分与联系,不正确的是()。
A.“诚”更多地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B.“诚”更多地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信”更多地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C.“诚”更多地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则更多地是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D.“信”是“诚”的依据和根基,“诚”是“信”的外在体现2 “诚信为本、公字优先”的会计精神中不属于“公“的含义的是()A.公平B.公开C.开诚布公D.奉公3 下列不属于社会环境诚信缺失主要表现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判断与会计造假一.什么是会计的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原理、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律法规等会计标准,在遵守会计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企业具体情况,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等方法,对非确定性会计事项和业务所作出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二.如何实施会计职业判断?(一)实施会计职业判断的原则:1.客观性与谨慎性原则客观性与谨慎性原则要求判断主体如实地反映判断客体,即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在做出具体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
2.合法性与公允性原则合法性与公允性要求会计职业判断应在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框架内做出,并强调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允揭示。
3.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要求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和调整应符合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生产经营特点,以便能够最恰当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且便于根据经营周期和行业特点进行税收筹划,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4.公正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是对判断主体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应保持正直的品格,客观公正地处理会计事务,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利益。
5.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要求在会计职业判断过程中应随时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对比关系,择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二)实施会计职业判断的程序:1.理解问题会计人员要对相关的事项和环境有清晰的认识,了解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问题本身的信息、以及产生的前因后果方面的信息等。
对于一些复杂事项,如复杂的租赁合同,复杂的促销方案等,由于其涉及多方面关系,有时还需借助图表等辅助方式,来描述事项中涉及的相关各方关系,以帮助全面理解问题。
2.确定目标该目标是针对具体判断事项而言的,即明确是对什么做出判断、判断结果应实现什么目的等。
对于复杂事项,有时还需把整个问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子问题来分别解决。
明确判断目标,可以指导会计人员围绕目标有效地搜集信息。
3.提出备选方案备选方案即可能的判断结论。
这一阶段受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较大,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提出不同的备选方案;同一个人随着信息的获得,对备选方案也可能会修改和补充。
4.收集信息首先,信息的来源依赖于选择什么标准来比较。
可选择的标准包括既定的标准、该公司过去的情况、行业中其他公司的情况以及类似事件的结果等,其中既定的标准是最常用的。
会计职业判断中的既定标准主要是指权威机构发布的专门规则和制度,在我国主要是各种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证券监管条例等。
其次,收集信息还应具有导向性。
如要判断一项交易是否为非货币性交易,就要收集补价和资产公允价值的信息。
再次,信息收集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认识问题的过程,如果发现原备选方案或拟确定的标准并不恰当,就要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再补充收集信息。
5.确定标准它是指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评价后确定的具体适用标准,如会计准则中的某一具体论述。
在没有明确的法规标准的情况下,行业惯例、事实等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作为判断标准。
确定恰当的标准非常重要,选择失当就可能导致判断的失误。
6.分析比较即将判断标准和备选方案逆行分析和比较。
使用的主要方法是识别衡量和序列衡量。
识别衡量是指确定判断对象(某一备选方案)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
序列衡量是指把判断对象按一定标准排列起来后衡量其各自的优劣,它用于有多种方案均可选择时的最佳方案的确定。
7.得出结论即做出最终的断定、估计或选择。
以上是会计职业判断过程的通用模式,它们总体而言保持上述的顺序,但有时也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和复杂程度做适当的调整与省略,有时还会从后一阶段再返回到前一阶段而形成局部的循环。
(三)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1.从个人层面,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判断能力(1)转变思想观念,培养会计职业判断的意识。
(2)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案例解析。
(3)注重会计实践活动,善于积累执业经验。
(4)掌握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
(5)以德治会,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水平2.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会计职业判断机制(1)引入会计职业判断引导体系。
(2)建立会计判断释疑委员会。
(3)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4)改善独立审计监督机制。
(5)加强政府监督,完善法律机制。
(6)发挥媒体监督机制。
3.从环境方面,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支撑环境(1)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2)塑造企业伦理概念。
(3)建立社会对账系统。
三、会计职业判断正误与会计造假的区别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以会计选择的自由空间,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可以没有约束,肆意捏造、提供虚假信息。
会计职业判断必须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对于确定性的业务事项,已有规定的要按规定执行;如果按规定有多种会计政策可供选择,则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确定应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准则或制度都没有作出规定的,需要会计人员本着真实、公允的原则做出职业判断。
而对于不确定性经济交易或事项需要以最近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作出判断,并尽力确保信息来源的合法性。
会计职业判断也只能在准则、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判断才是合法的。
一旦超越这个空间,就会走向极端,蜕变成会计操纵,最终也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一)会计造假有有一定的目的而会计职业判断的错误可能有一定的目的也可能没有特别的目的(二)会计造假会导致其承担特定的法律责任而会计职业判断错误导致其承担的法律责任取决于其做出的判断脱离实际的程度以及由此造成的财务后果和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的程度。
(三)会计职业判断错误比会计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更难于发现。
(四)对会计职业判断做出正确与否的定论存着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五)会计造假属于职业道德问题而会计职业判断正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判断人的能力。
红光实业是一个典型的会计造假案例:红光实业是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1997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其前身是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始建于1958年,是在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该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综合性电子束器件基地,也是我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的诞生地。
它为了达到以下三个目的实施会计造假:(1)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000万元。
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帐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
(2)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红光公司上市后,在1997年8月公布的中期报告中,将亏损6,500万元虚报为净盈利1,674万元,虚构利润8,174万元;在1998年4月公布的1997年年度报告中,将实际亏损22,952万元(相当于募集资金的55.9%)披露为亏损19,8仍万元,少报亏损3,152万元。
(3)隐瞒重大事项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对其关键生产设备彩玻池炉废品率上升,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重大事实未诈任何披露。
显然,如果红光公司在事先如实披露其亏损和生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事实,它将无法取得上市资格;即便取得了上市资格,上市募股,也很难取得成功。
对于会计职业判断不同的人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职业判断,例如对万科的收入确认原则为房地产销售在房产完工并验收合格,签定了销售合同,取得了买方按销售合同约定交付房产的付款证明时(通常收到销售合同金额20%或以上之定金或/及已确认余下房款的付款安排)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有人认为符合会计准则的观点而有些人认为不符合。
然而有时候要对会计的职业判断做出一个是非定论是很难的因为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公司的有关人员恰恰看重了这种不确定性实施造假,利用职业判断进行造假是很多企业的惯用伎俩之一。
然而会计职业判断错误并不是会计造假这两者属于不同的概念。
然而如何界定会计职业判断的正误是现在引人思考的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的正误可以像业绩评价一样用很多指标来进行衡量么?如果可以的话如何衡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
以人为的目的,为了追求企业及个人自身非法利益而采取各种伪造、隐匿、毁损会计凭证、报表,非法记账,瞒报,不报,虚报会计信息等行为就是会计造假。
(1)多计收入、少计支出。
造假者为塑造企业形象、获得上级好感,或为骗取银行贷款,或为取得高额薪水或奖金,或为上市公司大股东高价抛售股票、获取高额利润,利用假证、假账采取多计收入、少计支出的手段虚增利润,伪造业绩。
(2)少列收入、虚增成本、转嫁各项损失。
造假者为逃避税收,或为从资本市场获取廉价证券和达到低价收购企业的目的,利用假证、假账采取少列收入、虚增成本、转嫁各项损失等手段隐匿利润,装贫扮穷。
(3)少报收入,低估或隐匿财产,编制虚假财务报表。
造假者为掩饰贪污公司财产行为,采取少报收入,低估或隐匿财产,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等手段瞒天过海,蓄意造假。
(4)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利用监管漏洞蓄意造假。
造假者受利益驱动,故意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或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缺陷和监督管理制度的漏洞肆意造假。
虽说会计造假的直接责任者是会计人员,但敢于为一己私利擅自造假的会计人员毕竟是少数,大多属于被动造假。
因为会计人员是由企业领导聘用和任命的,在这种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中,会计人员只能惟命是从,按领导意图办事。
有些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往往因为坚持原贝拒做假账而被企业领导解聘。
由此可见,会计人员丧失其独立行使会计核算职能乃是当前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
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一)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就要对公司内外同时进行整顿。
首先,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就是使政府和社会各有关利益关系人各司其职,各履其责,各求其利。
改变政府既做为经济的参与者又作为经济制度制定者和经济运行行为监督者的不合理身份,保证其作为监督者的客观独立性。
其次,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第一步是要建立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第二步就是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也就是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各个岗位的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建设所谓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就是要不断地完善会计制度体系,使之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相适应,进而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此,制度制定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及时加以修正,不断改进和创新。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由于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对于所发生的会计造假事件会计人员当然难辞其咎。
所以针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