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典名著赏析----卢梭版
卢梭《忏悔录》简析

及他的不 他们内是 们的心平 的品世民
总之,在那恶浊的社会环境里,这 些看似平凡、普普通通的人物,在卢梭 的笔下却发散出了“高贵者”所没有的 清新气息和高尚品格。
二、突出特点:真诚
按作者的说法,他写这部作品的动机是“要把一个人 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作品以一种 心理分析和自我解剖的方式,真诚、坦率地对自己 加以描写和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一、平民形象的描写
《忏悔录》首先是对平民形象的描写。在卢梭 之前,法国文学中并没有平民形象。 《忏悔录》还体现了卢梭的平民自信和骄傲,这 主要是通过他对自我形象的描绘来加以表达的。
朴实的微笑
人物
?
小店主 忠厚而富有同情心 愿 质 界 的 《 华伦夫人的男仆阿内 不仅人格高尚且 望,,外忏 有才干和广博的知识与性他部悔 追 格 们 形 录 民乐师勒·马特 “聪明的小伙子” 求、的象》 等 兴 思 , 中 少年时期的流浪汉朋友巴克勒 非常 。趣想而所 “聪明” 爱 感 是 注 可怜的女仆马里翁 “和善、聪明和绝对 好情他重 诚实” 以,们的
最打动人心的口号。这也就是在日后的法国大革命中,卢 梭被民主派、激进派等奉为精神导师的原因。
比心
卢梭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真实地捧出一个活 生生而复杂的个人,同时也是为了体现他的“人 性本善”的哲理思想。
忏
卢梭作品资料

卢梭作品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散文家和哲学家,被誉为“卢梭的时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和作品对现代政治、教育、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生观和政治观卢梭的代表作品《社会契约论》被誉为政治学的经典之一。
他认为人类是在社会契约下组成社会的,主张人类平等自由地享有天赋权利,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授权。
他提出了“一切人民都有被迫遵从而非真正自愿参与的契约”的观点,强调国家的权力应该是由人民来决定的,反对专制统治和一切形式的压迫。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探讨了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之间的差异。
他认为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主张实现真正的人类平等和幸福需要消除社会等级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教育观和文学作品卢梭的教育理念也影响深远,他在《论教育》中提出了“回归自然”的教育观念,主张根据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注重个体的发展和自由,反对机械记忆和刻板的教育方式。
他的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卢梭的文学作品也具有重要意义。
《忏悔录》展现了他的内心冲突和思想发展历程,《新爱洛斯的悲剧》则描绘了个人情感与社会道德的矛盾冲突。
他的文学作品融汇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体现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关怀。
总结在卢梭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类自由平等、政治参与和教育自由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他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探索和向往。
通过他的思想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并汲取启示,为建设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以上是对卢梭作品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索。
愿我们能在探索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现代的原始人——亨利·卢梭

文 章编 号 :0 8 2 X 2 1 )3 14 2 1 0 —9 5 ( 0 2 0 —0 8 —0
… - - ● ● … … ● … ● - ● ● ● … …
摘要 : 利 ・ 亨 卢梭 是西 方现 代 艺术 重 要的先 驱 之一 , 对现代 艺 术的 影响 也是 非常 巨大 的 。现 代原 始 人 , 的是 卢梭及 其 他 有 关 其 指 的“ 真” 天 与艺 术 家们 。对于 卢梭 和他 同事 而言 , 画是记 录他 们 印象 和世 界观 的方 法 , 绘 而且 更 重 要 的是 它是 把这 些观 念传 达 给其 他 人 的手段 ,这 种绘 画观 念产 生 的严 肃 性和 伴随 的认 真 性带 来 了天 真”。卢梭 与原始 人 艺术 的联 系在 于 他 的绘 画 同样 诉 诸 于 精致 艺 “
现 代 的 原 始 人 —— 亨 利
李红丽①
・卢 梭
4 15) 5 10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 类号 : 8 6 1 K 8 .I
… - ● ● - … - r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 献标 识码 : B
… - … ● … ● r ● ● - ' - _ … … - ● … ● … - … ● - ● - - …
( 郑州 大学西 亚斯 国际 学院 艺术设计 学院 河南 新郑
卢梭《忏悔录》的赏析

卢梭《忏悔录》的赏析卢梭《忏悔录》的赏析卢梭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当时封建愚昧的人们在思想上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名人大多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也体现在他们的性上,卢梭就是典型的糜烂杂乱,而且癖好颇多,让人难以。
有人还曾提出卢梭同性恋的问题,其实在欧美地区的名人伟人中同性恋很常见,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苏格拉底等等。
而且卢梭在忏悔录中写了自己三段被同性恋骚扰的遭遇。
卢梭雕塑其实如果仔细看《忏悔录》,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卢梭对于同性恋的摒弃,卢梭是正常的异性恋,而非同性恋。
其中一段是在天主教堂,但那里更侧重与天主教对教徒的驯服,所以卢梭同性恋的事并不属实。
第二段卢梭则完全是处于一个被骚扰的状态,内心里非常厌恶这种行为。
包括第三次同样如此,所以卢梭并不是同性恋。
卢梭同性恋这个情况并不属实,可他作为异性恋的特殊癖好同样令人难以接受。
卢梭解放天性、解放思想以至于极端,卢梭喜欢赤裸着身体,喜欢在黑暗的地方露出私处,刺激。
还写过与华伦夫人以及一个管家共度三人世界,在性方面希望自己被虐待。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封闭晦涩,卢梭行事不拘一格,独自成风。
无论是在与人接触还是文学创作上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风格,卢梭才对守旧的社会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并写下人类的启蒙教科书。
卢梭的情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但其实卢梭出生瑞士日内瓦。
从小就开始孤苦无依的生活,再后来的漂泊中卢梭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卢梭一生的女人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个便是华伦夫人、杜黛陶夫人和他的妻子黛莱斯瓦瑟。
卢梭的爱情故事与卢梭的一生起伏思想著作等都是息息相关的。
卢梭画像卢梭最开始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流浪儿,当遇到华伦夫人时,卢梭的爱情中第一段主要的经历便开始。
由于华伦夫人对于卢梭是一种教导的'姿态,所以卢梭对待华伦夫人总是毕恭毕敬,其中含有对师长的敬畏。
华伦夫人对卢梭的资助同样让卢梭心中感动,但是年龄与身份的不对等终于导致了二人爱情的失败。
卢梭文学作品—《忏悔录》赏析

卢梭文学作品—《忏悔录》赏析作者:徐玉萍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1期摘要:对于众多文学爱好者来说,知道卢梭这个名字和了解卢梭这个人,是因为他的《忏悔录》。
因为《忏悔录》,法国文学开始了一次“自巴斯喀以来最大的革命”;因为《忏悔录》,许多国家的文学作品有了一面明亮的镜子;也是因为《忏悔录》,后来的许多作家才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姿态,所以卢梭《忏悔录》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忏悔录》卢梭【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1-0174-1在《忏悔录》的开篇他就这样宣布:“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的工作。
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
这个人就是我”。
全书一开始,卢梭就以一个平民的自信叙述了他那个充满亲情、友情、恋情、善良、美德、纯真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
在这段时期里,他是健康的、完美的。
然而,一旦被抛进社会之后,世俗的浊流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污迹。
在《忏悔录》中,卢梭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种种不良行为,他坦诚地交待了他偷过别人的东西,撒过慌,行过骗,调戏过妇女,有过暴露癖,他懒惰,他有时像一个卑鄙小人,有时又像一个市井无赖。
他的真诚和坦率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从而使这部自传成为文学史上的奇书。
然而世俗的浊流并没有摧毁他,当他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深渊时,他以一种自然人的人格力量去粉碎包围着他的丑陋。
在巴黎上流社会中,他傲视权贵,憎恨虚伪,向往简朴,被达官显贵视为怪物,因而遇到太多的麻烦,孤独忧郁,晚景凄凉。
读过《忏悔录》当中的许多动人故事,读者难免会问,这是卢梭的真实生活还是虚构杜撰?卢梭在自传及《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中表明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我很可能漏掉一些事实,某些事张冠李戴,某些日期错前倒后……”;“我凭记忆去写,但这种记忆又常常不足,或者只给我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回忆。
我便用我想象的、但又不与事实相违的细节去弥补回忆的不足。
19世纪后印象派法国卢梭作品赏析

19世纪后印象派法国卢梭作品赏析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年5月21日-1910年9月2日)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以纯真、原始的风格著称。
曾经是一名海关的收税员。
他是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代表画作为《梦》、《沉睡的吉普赛人》等。
他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这使他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
他充满想象的作品,却获得了诗人的赞赏及灵感家毕加索等前卫画家所推崇。
怪诞的诱惑——卢梭《梦》梦法国卢梭布上油画纵204.5×横299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此画是卢梭逝世那年绘制的最后一幅伟大的作品。
这里的梦展现的是一种幻想中的原始森林。
卢梭让他的初恋情人斜倚在维多利亚式的沙发椅上,置身于他梦幻的森林之中。
野生茂密的森林中,有虎视眈眈的狮子、漂亮的禽鸟、可怕的野牛和隐藏在花丛后面的大象、惨淡的月光、黑皮肤的乐手,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不安的状态,使人陷入深深的迷惑之中。
画中流露出的离奇情绪,成为后来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先声。
《梦》是卢梭逝世前最后一幅杰出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他的真个风格与追求。
在画面左角,卢梭将他初恋时的情人画在沙发长椅上,置身于充满梦幻的热带丛林中。
在这片森林里,奇花异草郁郁苍苍,两只狮子虎视眈眈,还有隐藏在森林深处的大象和禽鸟,以及惨淡月光下吹奏长笛的黑人,营造了一种异国情调和带有神秘意味的梦幻之境。
当时有位评论家曾写信问画家为何这般构成,卢梭回答:“那是长椅上的少女梦见自己被运到热带丛林时的景象”。
所以这幅画中的草木花卉、禽兽人物,乃至森林中沙发上的裸女,均是少女亚德菲加的梦中情景。
画家在这幅画中所创造的奇妙而迷人的境界,正式借用梦境超脱于现实的那种神秘与荒诞,给观众造成难以言状的激动。
其实画中所描绘的“热带植物”并非是出自热带,在法国到处可见,只不过卢梭将它放大并极为细致地画出,通过画中的荒诞情景去营造一种异国的、原始的气氛罢了。
卢梭——精选推荐

卢梭一、生平让•雅克•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
卢梭10岁时,父亲因一次纠纷,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
随后被华伦夫人收留,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1750年,卢梭在30岁时一举成名。
第戎科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卢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与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于人类,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一代名人。
随后他又著述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尔》(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
此外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
虽然起初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
此外卢梭基本上属于情感主义,与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的理性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762年,卢梭因由其所撰教育论著《爱弥尔》一书出版,遭到法国当局的通缉。
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7月2日于法国埃及迈农维尔与世长辞,享年66岁。
卢梭出身平民,与法国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痛恨上层社会的豪华奢侈,卢梭曾在《忏梅录》中写过“没有显赫的门第和出身,但却有另外一种我所特有的,花了重大代价换得的显赫,即我的人所共和的厄运,有关我的议论传遍欧洲,才智之士感到震惊,善良的人为之痛心”。
苦难的生活带给他了磨励和锻造,并使他成为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个。
他对法国封建专制集权进行了激烈地、彻底地批判,因此他的民主思想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卢梭自传赏析

卢梭自传赏析一自1762 年卢梭于蒙莫朗西写了致马尔泽布的四封信,试图对自己的性格、为人作出解释起,他的写作活动就开始从理论性著作和小说转向自传性的作品,先后完成了《忏悔录》,《对话录》和《漫步遐想录》(注:此书法文原名为《LesR@①veriesdupromeneursolitaire》,徐继曾先生译为《漫步遐想录》,这是一个公认的优秀的中文译本。
但卢梭在“r@①verie”一词中灌注了颇为深重的内涵,译为“遐想”似乎显得轻松了些。
考虑到“r@①verie”一词在法文中与“梦”(r@①ve)同源,故似译为“梦思”更为妥当。
)(下文简称为《漫步录》)。
差不多可以说,卢梭晚年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塑造自我形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些作品(尤其《忏悔录》)因其截然不同于前人的风格和极大的开创性,被推举为现代自传文学的鼻祖。
关于那些自传性作品中,卢梭首先而且格外强调的是它的真实性。
在这方面他实在是说得太多,这里只消引《忏悔录》题记的开头和全书结束时的一节,想必便足以代表:这是世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像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
[1]我说的都是真话;如果有人知道有些事情和我刚才所叙述的相反,哪怕那些事情经过了一千次证明,他所知道的也只是谎言和欺骗……我高声地、无畏地表明:将来任何人,即使没有读过我的作品,但能用他自己的眼睛考查一下我的天性、性格、操守、志趣、爱好、习惯以后,如果还相信我是个坏人,那么他自己就是一个理应掐死的坏人。
[2]要把不相信他的人“掐死”,当然是不太文雅,不过,也可以算是提出了最为坚决的保证。
但自传有可能是完全真实的吗?卢梭自传作品真实性的限度在哪里?如果说,即使他努力去追求也不能达到他所向往的真实,又是由于什么原因?这些都是饶有趣味的问题。
当然,对卢梭的表白表示充分信赖的人也是有的;在中国,由于卢梭研究的缺乏,这种信赖是延续到久远的――前些年巴金在《随想录》中力倡“说真话”,便屡屡提及卢梭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ean-Jacques Rousseau
让-雅克·卢梭 雅克 卢梭
(28 June 1712 – 2 July 1778)
Rousseau was a major Genevan(日内瓦) 日内瓦) philosopher, writer, and composer of 18th-century Romanticism. His political philosophy ideas heavily influenced the French Revolutio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litical, soci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thoughts.
个性解放
The Social Contract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In this book,the idea of popular sovereignty(主权) 主权) is the cornerstone(基石) of 基石) modern democracy(民主). 民主)
It is an epistolary novel(书信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
主讲:吴婉云 资料:王淑珍 PPT:余文静 刘莎 翻译:吴婉云 吴清福 周伟德
"We are born weak, we need strength; We are born lacking everything, we need aid; We are born stupid, we need judgement. All that that we grown is given by
Born in a watchmaker family Without mother,deeply influenced by his father 10years old,be sent to a vicar(牧师) and leant Latin within 2 years
13-15 years old,be an apprentice(学徒) (学徒) and suffered a lot.
This classic caused a big sensation(轰动) 轰动) throughout France and some western Europe bourgeois nations,which gave rise to enormous and prolong influence.
(专著) 专著)
It is a treatise on the nature of man and education.
Volumn Volumn Volumn Volumn Volumn I II III VI V infancy, 2 y ago child,2-12 y youths,12-15 y teenagers,15-20y description of Emile
western Europe bourgeois nations 资产阶级国家 西方
During our usual teaching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young children 's moral sentiments , actively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unity and the bravery of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years later, came to France and led a tough life, met De Warens, Romantic and stable.
(华伦夫人) 华伦夫人)
In 1749,his"Discourse on the Arts and Sciences" 《 论科学与艺术》 wan awards, be famous.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巴黎万神殿
Confessions 《忏悔录》 忏悔录》
As a spiritual guide of Assets order and revolutionary , his thoughts and philosophy ideas can not be ignored. He advocated individual freedom and liberation, opposed constraint of religious creed and feudal moral regulations. Therefore, this autobiography(自传) is also a (自传) manifesto(宣言 of individuality liberation. 宣言) 宣言
His 4 major works, "Émile" infuriated the authorities,fled to Switzerland,etc. In 1778, died
After the revolution,his remains was buried solemnly in the Pantheon of Paris.
(柏拉图 柏拉图) A 、Plato (柏拉图) 达尔文) B 、Charles Darwin (达尔文) we lack -at birth and(卢梭) JeanRousseau( C 、Jean Jacques Rousseau 卢梭) D 、 when Kant(康德 needImmanuel Kant(are) we 康德)
Although Rousseau wrote it as a novel, his philosophical theory about authenticity 真实性) 弥漫) (真实性) permeates(弥漫) through it.
The New Heloise
Émile
《爱弥儿》 爱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