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语的稳定性与其运用的灵活性
成语活用

成语活用现象浅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他是现代词汇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构成辞格的特殊功能,是我国宝贵文化的财富。
它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
这种灵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成语活用。
首先要指出的是,成语活用是在了解了成语愿义的基础上的活用,要以原成语为基础和依据。
所以成语和成与活用是源与流的关系,我们要想了解流,必须要弄清楚源。
那么,我们就是先说说这个源——成语。
为什么大家喜欢成语活用,它具有哪些优点呢?一.成语特点:(1)形式整齐汉语成语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多由四字构成,书面上由四个汉字记录,这是汉语独有的语音形式。
成语的四音节形式,是在汉族文化传统,心理习惯影响下,在汉语语汇长期发展下形成的。
成语中的四个音节,既可以满足容纳丰富的语言信息的需要,表意清楚。
又能构成错综复杂的语法关系,而且形式又简单,不至于太松散。
(2) 音律和谐成语是人们在长期反复运用语言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它的每一个结构要素,都已失去了独立性,而相互依存,凝结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定型化的语言单位。
(4) 言简意赅成语的内容十分丰富,他通过提炼的形式,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所以言简意赅是成语在表义上的突出特征。
许多成语往往具有双层含义,真实意义常隐于字面意义的背后,引发人们广泛的联想,这也是成语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
如“守株待兔”“偃旗息鼓”形象而含蓄的说明了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成语以其结构的凝固性,意义的完整性,声律的和谐性,被公认为是民族语言的珍品。
成语言简意赅,透过简短的形式,领悟丰富的内涵,常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
成语本身常由修辞形式凝结而成,富有语言魅力。
加上成语用字典雅古朴,字字取精用宏,韵味独具,气势不凡。
成语具有如此多的特点为什么还要活用呢?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它活用的原因。
二、成语活用的原因(一)喜闻乐见成语的独特特点和成语以四字格为主的形式,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美,均衡美,反映在语言结构就是钟爱四字格。
主流平面媒体中成语的使用情况及特征分析

(二 )成语的历时考察 成语的历时使用情况, 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从表 2可以看出三年成语使用情况的差 异。成语在时间轴上的使用情况的变化, 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 张普 ( 2008) 谈到: 动态流通 语料库 ( DCC) 对于语言的历时应用研究已经从主要监测语言的动态变化部分, 推进到监测语 言的稳态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可能是更重要的一种监测。 因此, 我们在历时层面的统计 中提取了三年共用部分 (即交集 ) 的 7437条成语。表 3是详细情况。 表 3 四字格成语使用情况的年度比较
研究重点之一。其中对成语的研究也不鲜见, 这些研究大多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 M oon 1998, W iddow s& Dorow 2005), 探讨 语 的机器自动识别及其在机器翻译等方面的重要应用。清华 大学周强等也在本世纪初着手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作为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语言学领
域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之一, ACL ( Annual M eeting o f the A ssoc ia tion for Com putational L ingu is t ics) 近几年的 w orkshop都会讨论 语 的研究, 其中大多是描述性和分析性的, 主要关注语言
(三 )成语的语种数覆盖率分布 对于每个年度的四字格成语, 我们进一步计算了其覆盖率。覆盖率是指定调查对象占调 查对象总量的百分比, 是反映词语频次分布的一个指标。我们按年度将成语三年的频次进行 降序排列, 以考察不同覆盖率的成语种数, 其数值如表 5。 表 5 三年成语种数在不同覆盖率的分布表
覆盖率
社会语言生活, 亦可以呈现社会语言生活中成语使用的整体面貌。 表 1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语料规模统计表 &
年度 总词语数 词种数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学案(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考情诊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频考点。
近几年全国卷将词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无论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都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填写成语,这既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量,也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准确把握词语使用对象和准确判断词语感彩与适用语境是词语考查的主要方面。
考点一成语填空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
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
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词语选择】选词填空,多为近义词。
词语选择是传统题目,解题主要方法是在近义词中找出词语的“个性义”,对照语境作出最佳选择。
解题的原则就是:去同存异,关键有三步:一是找差异。
找出近义词的差异,也就是词语的“个性义”;也就是说两个词语有共性,在共性之下,我们再来找他们的个性;个性义是广泛的,除自身带有的特殊意思上有差别外,还有语义轻重、感彩、使用对象、词语语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二是看语境。
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
三是用排除。
运用传统的排除法,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
1.个性义是选择的根本。
法制/法治法制:法制制度。
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反思/反省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省,有“悔悟”义。
妨碍/妨害妨碍:侧重于指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侧重于指有损害。
每时每刻无时无刻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
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讲“时刻”都有,多用于肯定句;“无时无刻”讲“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成语理解与运用专题讲解》

1.掌握小升初常考的成语并了解其释义。
2.提升成语运用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成语积淀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激发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1. 掌握成语的基本意思、引申义、褒贬义。
2. 能够正确判断成语再选择题的运用。
趣味故事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成员,每天早上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开了个店,每天在商店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呆若木鸡。
小升初成语理解与运用我们三人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
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就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来不曾见义勇为。
老师后来问:当你考试成绩不好的话,父母怎么惩罚你?答:80分以下女子单打,70分以下男子单打,60分以下男女混合双打。
上面的成语你会用吗?成语特点(1)、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随意调换位置、增减字数,也不能随意换字。
如“南腔北调”不能说成“北调南腔”;“三心二意”不能说成“二意三心”;“走马观花”不能说成“跑马观花”。
但有极少的成语是可以调换各个词的顺序的,如“自不量力”可以说成“不自量力”;“天长地久”可以说成“地久天长”。
也有极少数的词可以换字,如“揠苗助长”可以说成“拔苗助长”;“莫名其妙”可以说成“莫明奇妙”。
(2)、成语的意思是一个整体。
具体地说,成语的意思往往不是词语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它的实际意思必须透过字面意思去进一步深入理解。
成语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归类。
如:1.按来源归类。
2.按意义归类。
3.按描写对象归类。
4.按感情色彩归类。
2、注意事项成语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千万不能望文生义。
成语的理解不单单是记忆,更重要是除对成语本义的理解外,还要把它的引申义、比喻义也要熟练的掌握,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了一个成语。
成语的文字非常简练,又有固定的形式,本身具有易学易记的特点。
所以,无论学习﹑或者使用成语,都不很困难。
但是如果想要很好地掌握它,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高考有关成语的题目

高考有关成语的题目高考是中国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它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让每个高中生都非常重视高考。
在高考中,成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便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本文将从高考中出现的成语题目入手,探讨成语在高考中的应用。
一、成语的语境与语义在高考中,成语出现在语言模拟题、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等多种题型中,其主要考查内容是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成语的语境和语义。
例如:语言模拟题:他一见到我就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了我,这让我感到十分__________。
A.惊讶B.吃惊C.钦佩D.愤怒答案是B。
“吃惊”是与“毫无顾虑地”相呼应的,切合语境。
如果选择“A,惊讶”则语境不符。
语言的灵活性和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生们在备考成语题时,应该注重实际应用。
二、成语的搭配与运用成语在高考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它的搭配和运用。
除了单独出现,成语还会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一定的固定搭配,这是成语的进一步考查。
例如:语文阅读理解:我们的一个班级正在进行一个课外活动:每个同学都制作了一个“头脑风暴”的大纸牌,想出了一些与他们正在学的知识点相关的成语和谚语它们都非常有___。
A.趣味B.意义C.興趣D.集体意识答案是A。
“头脑风暴”和“成语和谚语”之间的联系暗示了这些成语和谚语有趣,因此选择A更加合理。
而如果选择D“集体意识”,则会改变原本的喜感氛围。
三、成语的辨析与选择成语题目中最考验学生的是对成语词语的辨析能力,我们需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场合和不能使用的情况。
例如:完形填空:无论平时如何的努力,假如在关键的时刻缺乏那一点点的勇气和信心,____________结果也会使前功尽弃。
A.再多B.就算C.再好的D.怎么都答案是D。
“怎么都”与“在关键时刻缺乏勇气和信心”相对应,是最合适的答案。
如果选了B“就算”,就可能会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不符合语境。
综上,高考中的成语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其对成语的掌握能力。
原则性与灵活性

原则性与灵活性永远是一对矛盾,但没有绝对的对立,只有统一起来才能和谐。
这个道理似乎大家都明白,但往往一到工作之中就不那么明白了。
做事情讲原则应该是件好事,比如在企业有制度就应该按照制度去执行,这也是培养企业执行力。
但执行力与绝对的制度、原则性还不完全一样,因为时时处处搬用制度,会变得很教条,最重要的是执行力是指执行一个制度、或者一个原则、或者一个方案的时候,把事情做正确,绝不是因错而错、一错再错。
过分强调或依赖原则性或者制度性,是不能有效地培养出执行力的。
有人说看一个企业的运作是不是流畅,一看行政管理制度,二看财务报销制度。
这话有点道理。
广州有一间我曾经辅导的企业,有一项运行了若干年的不合时宜的行政制度,即任何人都不得享有接送机场的待遇,即使是早晨5点出发,即使是晚上2点到达,除非有尊贵客人随行或者有非常笨重而昂贵的随身物品。
多么荒唐,因为该公司不仅地处偏僻、公交体系匮乏,而且距离遥远达35公里。
新来的行政经理根据实际情况做了调整,在车辆允许的前提下,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特殊时段的人给予接送,如半夜1点至凌晨6点的出发或者到达。
这样做的问题来了:往返机场的高速路桥费被财务拒绝报销。
财务负责人说:一切按照制度办事。
同时告戒,如果想变,必须先做出制度、得到相关领导审批和公示后才能生效。
这就是所谓的原则性和制度说了算的悲哀,直接结果是许多中高层表示,以后出差就直接从家里出发,不来公司了,若是从外回来,坚决不坐下午或者夜机,宁愿多住一天也要确保不会半夜到达。
这就是教条主义的成本与教训。
还有,这间企业还规定,任何人不得报销的士车票,但可以派出车辆从广州出发到珠三角地区的附近城市。
就拿去深圳说吧,假设一个人出去办事,派一个车的成本是过路过桥来回130元,烧油在150元,司机工资和磨损在350元,加起来是630元,若是让员工坐火车去,来回车票140元,在市内坐公交和打车至多100元,总和不过240元。
熟多熟少一目了然,但因为不能报销的士票,公司宁愿派车跟随,员工就养成了不派车不出门的习惯,这也是教条的成本和浪费。
试论成语的活用

试论成语的活用成语是常见的一种熟语,是人们所使用的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色彩的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是祖国语言的奇葩。
成语在语言作品中往往是作为整体来运用的,因此,形式的稳固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为了表达和修辞的需要,就打破了它原有的固定形式,这就是成语的活用现象。
所谓成语的活用是指为了收到鲜明生动确切的表达效果,把原来固有的成语变换一下词组成分而套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的现象。
具体可以分为节缩、换字、扩展、易序、曲用、拆解、移用、一语双关、篡改等九种形式。
一、节缩式节缩是为了使语句简明、节拍协调或其他修辞目的而把一些音节过多的词语加以删节或归并的一种修辞方式。
成语“节缩”在特定的语境中,不但具有与原成语相同或相近的表意功能,而且表意比原成语更为凝练,含蓄,具有特殊的修辞效果。
如: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
(朱自清《威尼斯》)“斩截”,是从成语“斩钉截铁”中一、三两个语素紧缩而来的,这两句中成语运用紧缩式,就使语言更加精确简洁。
二、换字式成语换字指的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将成语中的一个或两个构成成分临时替换为别的字,表达新的意思,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收到鲜明生动确切的表达效果。
如:墓地里尽是些阴郁的低头扫墓的人,间以喝多了酒引吭悲歌的醉客。
(冰心《樱花赞》)“引吭悲歌”是出自于“引吭高歌”,因为醉客当时心中充满的不是高昂兴奋的情绪,而是阴郁哀伤的感情,所以把“高”换成“悲”表意才确切。
三、扩展式扩展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而在成语语素之间插进别的词语,使成语结构松散,形体扩大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我看出他话语中全是毒,笑里全是刀。
(鲁迅《狂人日记》)在成语“笑里藏刀”中嵌入“全”字,并把“藏”换字为“是”,使意义更肯定,而且和“话中全是毒”形成对仗,增强了修辞效果。
四、易序式易序是指更换原成语的语序。
更换的方式有两种:颠倒前后结构或同等成分互换,这种用法一般出现在韵文中,主要是为了达到押韵的效果。
一、熟语的特点 1、结构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不能随易作.

一、熟语的特点:1、结构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碰钉子”,不能说成是“碰螺丝”;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改动一些字,如“碰了一鼻子灰”与“扑了一鼻子灰”,“不管(不问、不分)青红皂白“等。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拆开甚至可以改变其原有的顺序。
如“开夜车”,可以说成“夜车不能开得太晚,要注意休息”。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二、熟语的分类:1、谚语谚语是口头俗语,一般有完整句子。
例如: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3、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如“墙上挂狗皮——不象画(话)”,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
比如:“老虎驾车——谁赶(敢)”,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去做。
练习:1、飞蛾扑火——()。
2、大海里捞针——()。
3、大路上的电杆——()。
4、腊月里的萝卜——()。
5、孔夫子搬家——()。
6、竹篮打水———()。
7、和尚打伞———()。
答案:自取灭亡无处寻靠边站冻(动)了心尽是书(输)一场空无法无天3、惯用语惯用语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如“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
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穿小鞋”“小心眼”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
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眼中钉”等等;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成语:置若罔闻阿谀奉承李代桃僵惯用语:耳边风拍马屁替罪羊、背黑锅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主要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笔集 1 1 8 页) 成语 “ 求全责备”, 中间加进的 “ 的” , 把原来 的动词联合短语 变成了名词性 的偏正 短语 。
符合在本局充 当 “ 作 ”的宾语 的需要 。四是截取成 语 的一部分。 “ ‘ 沉 沉 ’有一种别 解 ,就是莫 名其 妙的纳 闷,若 你们名其妙 而不纳闷 ,这该怪我写不 出—— 除非你们有点名 其妙 有点儿莫名 ,有点儿 纳 闷又有点儿不 。” ( 俞平 伯散文选集 1 6 0 页 )五是
意地描摹 自己老婆 、儿子 都不认得 的形象 。 ( 钱钟 书・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
① 清除损人 利 己—— 实际上损人 而不利 己的恶 德。 ( 夏衍杂文随笔集 2 3页 )
② “ 诗 以言志 ”和 “ 文 以载道”在传 统 的文 学 批评上似乎不是两个格格不相容 ( 入) 的命题。 ( 钱
构和意义两个方 面都具 有一定的稳固性 。但是在 长 加 以注意的。
期使用过程中 ,也会 出现某种程度的灵活性 ,即其 构成语素或词 序也会有灵活变动 ,从 而出现若 干同
所谓创新成语 ,包括如下几种 情况 :一是改变
成语 的构成语素。 钱钟书《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 承
你老人家半夜暗临 , 蓬荜生黑 , 十分荣幸” 。 成语 “ 蓬
义或近义的成语群 。 例如 “ 价廉物美”和 “ 物美价廉”
就是两个近义成语。但是也如近义词一样 ,基本相 同的语义之问因为语 素和词序 的不 同也会 有细微 的
荜生辉” ,是使暗室增加 光彩 ,表示高贵人物 的到
来给 自己住处带来 了光彩 , 作者改 “ 辉”为 “ 黑”, 像前面改 “ 光 ”为 “ 暗”一样 ,符合来 客 “ 魔鬼” 的特点 ,他是不 以增 光为荣 的。二是变动成语 的 语 序 。“ 这龟背看起来有些不成形 , 歪扭七八 的”。( 王 安忆 ・ 独语 7 2 页) 成语 “ 歪七竖八 ” , 作者把数词 “ 七、 八 ”集 中到后半部分 ,又改 “ 竖”为 “ 扭” ,更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语是汉语 和汉文化的精华 ,在语 言成员 中恰 当使用成语 ,可 以收 到言 简意赅、生动形象 、雅俗 共 赏的表达效果 。成语 的特 点就是 约定俗 成 ,在结
至今 天,我们运用成语也 会在一定程度上 发挥 自己 的能动作用 。 这样做 的结果 , 在表 } 青 达意的功效上 , 就 可能得 到正反两种不 同的能量 ,这是很 值得我们
合龟背 枝干生长 的实 际。三 是加 进某种成分 。对喜
剧 工作 者作求全 的责 备 ,是 一种残酷 。 ( 夏衍杂文
例①上承 “ 《 章氏丛书》 字皆仿宋” , 所 以先说 “ 物
美”,为了后文的承转加一 “ 而”字 , 再说 “ 价廉”. 在上下文的衔接方面做到天衣无缝。例②承上文 “ 一 元一大盘” ,先说 “ 价廉” ,后 说 “ 物 美” ,也 十 分妥帖。可见在 同义成语 的运用上也是需要 细加 审
第 3 5卷
彭 庆达
论成 语 的稳 定 性 与其 运用 的 灵 活性
赋予成语原来不具 珀0 意义 。 “ 我半身不遂行动 困难 ,
回乡探亲便要惊扰地方 当局 , 倒不如文人无 ‘ 行 ’’ ’ 。
② 我陷入 病痛 ,趁 此机会 ,我 正好为将来 的长
篇创作 休生 ( 养 )养 ( 生 )息。 ( 刘绍 棠 ・ 四类手
③ 我们要 斩棘 披荆 ( 披荆 斩棘 ),勇猛地 在 困 难 中行进 。 ( 夏衍杂 文随笔集 2 3 5页 ) ④他 这三个 人经历 了死去活来 ,活来 死去 的一 个昼夜 ,终 于血 肉相连 ,终 于胜利 。 ( 王安忆 ・ 窗
外与窗里 3 1 6页 ) 3、添加成分的
①作 自传 的人 并无 自己可传 ,就逞 ( 称 )心 如
4、综合采用几种方法的 ① 英语 在 中国的本 国文学研 究所里还 未人 喻家 晓( 家 喻户 晓 )。 ( 钱钟书 ・ 写 在人生 的边 上的边
钟书 ・ 写在人生的边上的边上 2 0 6页 )
② 托独身 者来造 贤妻 良母 ,兼 职是请盲人骑 瞎 马上道。 ( 鲁迅 ・ 寡妇主义 )
③ 目下 连饮鸠也 不能 止渴 了。 ( 郁达夫散 文集
7 4页 )
③ 同窗 ,同窗 ,便 是拥有 共 同的一扇窗 ,倘 若
一
心 只顾 自己 ,将 “ 窗”据 为己有 ,相互争 斗 ,最
察才能做到准确鲜 明得体 的。 同义成语 表现 出成语构 成上的灵 活性 ,是前 任
运用成语时加进了创 新成分而衍生出来 的成果。时
收 稿 日期 :2 0 1 4 —3 —1 8
作者简介 :彭庆达 ( 1 9 3 3 一),男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高级讲师 ,研究方 向:语文教学 ,中华诗词。
差别 ,在选用 的时候仍应作细致 的辨析。 以鲁迅两
次运用这组成语为例 ,可以看得很清楚。
①浙 江图书馆原 议 以六千金雇 匠人刻 《 章 氏丛 书》, 字 皆仿宋 ,物美而价廉 。 ( 致许寿棠 ( 六 )) ②福兴楼 的清炖鱼翅 , 一元一大盘 , 价廉物美 ,
现在不知增价了否? ( 祝福 )
3 4
云 梦 学 刊
2 01 4年 3月
论成语 的稳定性与其运用的 灵活性
彭庆 达
( 湖南 民族职业学 院,湖南 岳 阳 4 1 4 0 0 0)
摘 要:成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的稳定性与运用成语的灵活性 ,是辩证的统一 ,必 须注意成语创新运 用上的合理性 。
关 键 词 :成语 的稳 定 性 ;运 用 成语 的 灵 活性 ;正 能量 ; 负能量
机 1 1 页)
( 刘绍棠 ・ 四类手记 4 1 8 页 )“ 行 ”原指作风或 品行 , 作者用来借指行走 , “ 无行 ”即不能行走。 既然名 为创新 ,给造 句行文带 来的应 该是 正能 量 。后面不妨再 多举一些具 有积极意 义的例句 ,就 不一一剖析他们正 面的修辞功能了。 1、改变成语构成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