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 - 副本

合集下载

课时设计1 - 副本

课时设计1 - 副本

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7课时
课题第
七课时
生活中
的数学
主备
教师
参加人乔玉清、马桂花、谢桂花、
严迎春、袁丽明、车永峰
授课
教师
授课
班级
教学
内容
教材第教材第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项目集体备课主要内容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31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31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
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板书
设计。

学校宿舍楼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任务书 - 副本

学校宿舍楼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任务书  - 副本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周数:设计成绩:2013年12月目录1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 (1)2 本项目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概述 (1)2.1 宿舍楼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2)2.2工程概况 (3)3. 各子系统设计 (4)3.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4)3.2水平子系统设计 (5)3.3干线子系统设计 (7)3.4配线间/管理间子系统子系统设计 (8)3.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9)4.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9)5. 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管理 (10)5.1日常管理 (10)5.2日常维护 (11)5.3故障排除 (11)5.4系统整改 (12)6. 验收测试 (13)7. 培训、售后服务与保证期 (13)8. 综合布线系统材料总清单 (14)9. 图纸(布线系统图;楼层信息点分布图;设备间、管理间平面图) (15)9.1楼层信息点分布(这里只画出一层信息,其他楼层于此类似).. 159.2布线系统图 (16)9.3管理间平面图 (16)9.4设备间平面图 (17)10.总结 (17)《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网络工程11-01班课程编号:学时:学分:题目:宿舍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1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PDS),又称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CS),也称开放式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路”。

它即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界通信网络相连接。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话音和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2010正稿)---副本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2010正稿)---副本
28.23日,以现金报销业务招待费700元。
29.25日,月末财产清查发现A材料盘盈30千克,计300元,待批准处理。
30.30日,经批准盘盈A材料冲减管理费用。
31.30日,为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4000千克,单位成本10元;B材料16000千克,单位成本5元。为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1400千克,单位成本10元;领用C材料1000件,单位成本230元。
合计
1,321,160
4、固定资产
明细账户
借或贷
余 额
房屋

2,490,000
机器设备

1,145,000
运输工具

837,000
合计

4,472,000
5、应交税费
明细账户
借或贷
余 额
应交增值税

87,000
应交消费税

49,200
应交所得税

31,000
合计

167,200
6、应付票据
明细账户
借或贷
无形资产

747,000
资本公积

284,100
盈余公积

516,625
本年利润

1421,820
利润分配

753,485
合计
7,711,260
合计
7,711,260
( 二)20××年11月末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余额
1、应收账款
明细账户
借或贷
余 额
市商业集团公司

250000
伟光工厂

30000
合 计

6.5日,向兴旺公司购进A材料3000千克,单价9.90元,计29700元;B材料2000千克,单价4.90元,计9800元,增值税6715元。材料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教学设计 - 副本

教学设计 - 副本

1.焊接工艺;2.电阻、电容、二极管的识别及检测方法;3. 半波整流电路的功能、电路组成及各个元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1.半波整流电路的原理;2.检查、排除半波整流电路故障二、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较差的学生。

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

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预备以及较强的查阅电子技术资料的能力和从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与教学策略1、教学准备⏹准备学生情况:本课题教学对象选定为中职自动化专业学生。

将学生分为每三人一组,并上交小组名单。

⏹准备教学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来设置教学目标。

⏹准备教学过程: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设置五个教学环节:“演示教学→实验教学→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巧妙总结”。

⏹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配套黑板。

⏹准备教学心理: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乐学”;教师以最饱满的激情引导学生,体现“乐教”。

⏹准备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双向评价。

2、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实验演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对半波整流工作原理的实验演示中,教师演示变压器正半周时的工作情况,那么负半周时的工作,学生能够用类比的方法分析出结论。

在教学中,四只二极管的接法很重要,教师通过设置故障分析题,引导学生分析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整堂课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通过所举例子,提出本节内容的任务(半波整流电路结构、各元任务分析(一)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电路图各元器件作用: 变压器T :把交流电变换成有效值较小的交流电。

整流二极管V :利用其单向导电性进行整流。

负载电阻R :电路中的负载。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副本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副本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副本(总22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南通大学交通学院学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交通学院专业班交通运输年级级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老师开课时间 2014 至 2015 学年第 2 学期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生在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之后,在本课程设计中进行模拟规划训练,初步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步骤。

1.通过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2.通过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培养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采用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中较成熟的“四阶段法”(运输需求预测、运输需求分布、运输方式选择,交通网络分配),以某地区的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为载体,进行简单的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设计,以达到熟练应用相关理论进行规划的目的。

四.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与具体过程本次课程设计对某地区以2013年为基年,2020年为规划年,对2020年道路网规划进行规划。

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将该地区划分为7个交通小区如图所示,基年的道路网分布如图所示。

前期调查的结果已汇总为各种表格列入各步骤当中。

(一)社会经济预测已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历史数据如表1;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对2020年该地区的GDP和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阐明理由。

图某地区的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图基年某地区的道路网分布图(比例尺1:500,000)表1 .1 该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历史数据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GDP(亿元)以每班的学号开始的同学为基准,以表1中的数据为基础,依次将GDP和人口两行的数据分别+1,即每人的课程设计基础数据各不相同,例如我的学号后两位为6,那么该同学GDP和人口的数据,为基础数据+6个单位;表该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修改历史数据1.思想方法:(1)利用环比增长率法对2020年GDP进行预测:根据每年的GDP数值求出逐年增长率,并据此求出平均增长率,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对2020年的GDP 进行预测。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副本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副本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分科
备注一:1、一二年级地方与学校课程为书法1节,安全、国防等共1节.多出的4节,可放到数学等科目或体育活动
备注二:3—6年级地方课程含书法1节;礼仪、法制、国防、安全共1节单双周;学校课程1节.多出的3节可以填到英语、数学等科目或体育活动
备注三:7、8、9年级地方课程书法1节;礼仪、法制单双周共1节;国防、安全、防空、法制等共1节;校本课程1节.多余出3或4节可以视情况填到其他科目或体育活动
备注四: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节体育活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安排一个大课间,前25分钟大课间活动,后五分钟做眼睛保健操;下午上第三节课前做眼睛保健操.学校要加强社团和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小学3—6年级可放在下午第三节课后活动,中学可放在少队、劳动、地方课程,夏季也可放在第四节课后.。

教学设计 - 副本

教学设计 - 副本

“算法初步”章末小结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万羽【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总结,了解算法的涵义,知晓其特点;2、理解和掌握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并能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达出来;3、了解算法的思想,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程序框图,准确把握其整体功能;难点:条件结构中对条件和循环结构中对循环条件的理解。

【教学过程】二、刻画算可以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也可以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还可以通过算法语句编写程序让计算机执行算法。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以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2、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1)顺序结构练习1、已知下列程序框图:回顾程序框图的定义,准备。

练习对“读”的掌握程度。

若a=7,则输出b=_____. (2)条件结构练习2、已知下列程序框图:若x=5,输出f(x)=_______.练习3、阅读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出i=4,那么空白的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是().练习对含有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的掌握情况。

练习学生对循环体结束条件的理解。

A.S<8 B.S<9 C.S<10 D.S<11 (3)循环结构练习4、计算1+2+3+…+10的值的程序框图如下图:探究:计算1+1/2+1/3+…+1/10的值的程序框图中的空白框中应填__________. 练习学生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的理解。

3、算法语言:回顾总结输入、输出以及赋值语句的一般形式和功能;回顾条件语句的两种格式和循环语句的两种格式。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是连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语言之间的桥梁。

算法在实际问题中被广泛地应用着,广义地讲,每一个问题(特别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对应着一个算法,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研究算法。

教学设计模板副本

教学设计模板副本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 历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要求尽
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 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 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第五次: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教学设计模板 - 副本 四、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导入
教学设计模板 - 副本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 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 节。首先我们来观看一下我们现 在用的最多的手机的发展历程吧 生:好……师:手机从原始的只 能拨打电话,逐渐变成今天我们 人手一部的娱乐设备,之间只用 了短短的二十年,显而易见,信 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是飞跃一样的 变化
xxxxxxxxxxx
教学设计模 板 - 副本
xxxxxx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目录 Content
-
01
教学设计
02
二、何为信息技术
03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04
四、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05
五、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设计模板 - 副本
教学设计模板 - 副本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 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以前的手机 好贵啊学生2:现在 的手机性能越来越好 ,价格越来越低 总 结: 年份越来越来 新,性能越来越来好 ,价格越来越来低
五、 合理 使用信息技 术
教学设计模板 - 副本
教学设计模板 - 副本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 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 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叮咚门铃姓名:牛毅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0-1班学号:311008000119指导老师:王允建摘要目录1设计指标2设计方案2.1原理图2.2电路原理2.3电路数据2.4数据计算2.5调节数据2.6元器件功能3实现方案3.1器件介绍3.2仿真图3.3电路器件3.4电路数据3.5布线图4调试过程及结论4.1调试过程4.2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5心得体会6参考文献叮咚门铃电路设计1.设计指标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较高的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正常人听力范围在20Hz~20000Hz,而300Hz~5000Hz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

“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

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2设计方案2.1 原理图D1C1100u2.2电路原理本电路是以一块以NE555时基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

电路图中的NE555和R1、R2、R3、D1、D2、C2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SW是叮咚门铃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按钮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此时D1没有导通,D2反向截止,R3接地,所以NE555的4号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而NE555的4接口是复位段,当接入低电平时使其复位,所以3号端口无输出,扬声器无法工作。

并且C2通过R1、R2充电,充电完成后C1两端电压约等于电源电压。

当SW闭合时,D1正向导通,通过R3向C1充电,C1两端电压升高,此时NE555的4号端电压开始逐渐升高,无法使其复位。

于此同时,C2则通过R2向NE555的7端口放电,电容的电压下降,当其有VCC下降到2/3VCC时,放电管导通,3端口输出为低电平,但当起下降到1/3VCC时,放电管截止,C2开始充电,但由于控制4端口的电容C1的电压还没充好电,4端口仍旧输出0使输出端口3强制输出0,扬声器不工作。

当C1充好电之后,4端口为高电平,然后输出端3即可输出1,这时扬声器可以工作,发出“叮”的响声(其频率值在后面给出)(C2的充放电过程不断的重复进行)。

当松开SW时,VCC不能通过二极管对C2充放电,只能通过R1,R2 充放电,由于电阻值的改变,使其频率发生改变,电阻变大,频率变低,发出“咚”的声响。

与此同时,C1开始放电,当使其的电压不断下降,最终4端口输入为低电平,强制将其复位,扬声器不再工作。

2.3电路数据R1=10k ;R2=5k ;R3=10k ;R4=100 ;C1=100u ;C2=0.1u ;C3=0.01u ;VCC=5V2.4数据计算按下SW之后:叮的频率f=1/0.7(2R+2R2)*C2= 1386Hz (其中R为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约为150欧)C2充电时间t11<C2*(R2+2R)= (5.3e-4)s (其中R为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约为150欧)C2放电时间t12<C2*R2=(5e-4)s由于叮间隔的间隔特别的小,人耳无法分辨出间断的叮声,所以人们听到的是持续的叮声松开SW之后:咚的频率f=1/0.7(R1+2R2)*C2=717HzC2充电时间t11<C2*(R1+R2)=(1.5e-3)sC2放电时间t12<C2*R2=(5e-4)sC1放电时间t=C1*R1=1s咚声持续的时间为:1s2.5 调节数据叮的频率:减小R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的频率:减小R1、R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1,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声持续的时间:减小C1、R1,则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

2.6各元器件功能R1:SW断开后,给C2充电R2:给C2充放电R3:给C1充放电R4:限制电流,防止三极管被烧坏C1:充放电控制NE555的4端口的,来控制扬声器的工作C2:充放电来控制NE555,使其发出脉冲波C3:滤波,防止干扰D1、D2:单向导电,防止闭合SA后,还有电流流过C1使其充电SW:开关按钮,控制“叮咚”声的开始和叮声的结束VT:放大电流,使电流能够驱动扬声器扬声器:使其发出叮咚的声音3实现方案3.1器件介绍NE555的介绍555定时器是一种将模拟功能和逻辑功能结合在同一块芯片上的集成电路,8脚封装。

此芯片内使用了3个精度较高的5K分压电阻,型号由此而得名。

NE555是双极性器件的集成电路,内含2个555电路的型号为NE556,为14脚。

NE555电压使用范围为4.5V ~18V . NE555时基电路主要有3种基本应用 1.多谐振荡器 2.单稳态触发器 3.RS 触发器GND TR u0R Dvcc DISCTH UCO图3.1 555定时器引脚图表3.1 555的工作表不变不变1导通 0 1 截止 1 1 导通 0 0 ××输出(V O ) 复位(R D )触发输入(V I2) 输 入CC 31V >CC 31V <CC 31V >CC 32V >CC 32V <CC 32V <VTD2/3VCC1/3VCC图3.2 工作曲线图3.2仿真图100uF3.3电路器件电阻4个、电容4个、直流电源、按钮开关、扬声器、二极管2个3.4电路数据R1=10k ;R2=5k ;R3=10k ;R4=100 ;C1=100u ;C2=0.1u ;C3=0.01u ;VCC=5V 4调试过程及结论4.1调试过程在整个调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门铃的工作。

首先是焊接过程,由于没有经验,焊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接线比较乱,接线不完整。

我印象最深的是把喇叭的正负极接反了,无论如何调都没声音,仔细看完布线图之后,终于找到问题所在。

可能是开始分析电路图时没注意,导致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

接着,检查好电路之后,我就先用万用表将电路的各个之路经行测试,检查有没有短路或者断路,检查的方法就是将万用表调到欧姆挡,测试各支路的短路。

在经行这一步测试时,我就发现我的问题,就是中间少了一根线将NE555的7端口和有3个电阻的那条支路相连所导致得,我检查7端口的支路电阻时,万用表的显示屏上呈现的是无穷大的标志,我就着手检查电路,发现了问题,并将其解决掉。

然后,接通了电源,按下了开关,很顺利的,第一次接电源就听到了“叮咚”的声响,这个让我很欣慰。

但是,我也发现了电路的问题,就是由于叮咚声的频率比较的接近,导致和现实生活中,大家认定的叮咚声有一定的出入。

为了让叮咚声更加的悦耳动听,我决定更换电阻大小,将叮的频率提高。

最终将叮咚声调到了适合的频率。

4.2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本电路是以一块以NE555时基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并辅以电容,电阻,开关和喇叭,通过开关调节频率,从而实现声音型号的转化。

其优点是器件数目较少,布线不太复杂,且反应速度快,造价便宜。

缺点是电路的损耗较大。

5心得体会学习这个专业已经2年了,一直以来就想设计使用的东西。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学习的东西没办法派上实际用途,而这次的课程设计真的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的快乐。

这次课程设计历时一个星期左右,通过这一个星期的学习,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自己知识的很多漏洞,看到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急需提高。

这次,我设计的是叮咚门铃电路,叮咚门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路,但是讲其实际化对于我这种初等的设计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首先想到要做这个题目,我就开始收集大量的资料,包括555芯片的原理,各种多谐振荡器,以及人的听力范围等等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各类知识,我了解了好多我之前不知道或者没注意的知识以及消息,扩展了我的知识库。

收集完资料后,就着手开始设计。

对于元器件的选择,这是我之前设计电路从未考虑过的东西,而现在已经要求我将关注力投向它们。

从芯片的规格到功耗到造价,我一一的着手弄清楚,相信这也是对我能力的一种提高。

然后,我将收集出来的各种信息经行整合,尽量设计出简单可行,易于操作,且能耗较低的方案。

到焊接电路阶段,由于是第一次,一次很多技巧性的东西都要靠自己摸索,因此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增加了许多焊接方面和布线方面的知识。

我的布线刚开始十分困难,特别是555芯片的管脚,我也请教了很多有经验的同学,帮我布线,且尽量不跳线。

在同学的引导和自己的大胆摸索下,终于焊接出了自己的第一块电路板。

在测试电路的阶段,一开始我们拿着万用表经行测量,结果发现有个别地方又没接上的,更甚至有短路的地方。

还好我并没有直接就和电源相连,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短路讲器件烧坏的情况发生。

这样经过了几次测试就成功了。

最好通过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我又从更高的层次了解了Word的功能,比如生成目录等,这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Visio的学习让我掌握了另一种画各种图形的工具,我感觉收获很多!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6参考文献【1】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艾永乐付子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