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凹凸透镜成像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凹凸透镜成像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凹凸透镜成像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当物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3. 眼睛和眼镜: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面,需要佩戴凹透镜调节;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调节。
4.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凹凸透镜成像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建议通过阅读教材或相关教辅资料,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整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整理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摄影、照明和眼镜等领域。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整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
1. 凸透镜的构造和符号凸透镜是由两个球形或非球形曲面构成的,其中一面比另一面更曲率较大。
凸透镜通常用“D”来表示,两个曲面的交线称为光轴,交线上的一点称为顶点。
光线从凸透镜的一侧射入,经过折射后呈现特定的成像效果。
2. 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指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在另一侧的焦点位置。
焦距通常用字母“f”表示,具体数值取决于透镜的曲率和折射率。
焦距的单位是米,常见的单位有“cm”和“mm”。
3. 凸透镜的物像关系凸透镜成像的物像关系可通过以下公式描述: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 当物距u大于焦距f时,成像为实像,位于透镜的正侧;- 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成像为无穷远,位于无穷远处;- 当物距u小于焦距f时,成像为虚像,位于透镜的负侧。
4. 凸透镜的放大率凸透镜的放大率定义为物体高度与像高度的比值,记作β。
放大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β = -v/u,其中β为放大率,v为像距,u为物距。
当放大率大于1时,成像为放大图像;当放大率小于1时,成像为缩小图像;当放大率等于1时,成像为真实大小。
5. 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多种多样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5.1 摄影凸透镜在摄影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将远离摄像机的物体成像,并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来控制焦距和景深,从而获得理想的图像效果。
5.2 照明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聚集和分散作用,可以实现对灯光的控制,使得光线更加集中或者扩散,从而满足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
5.3 眼镜凸透镜被应用于人们的眼镜中,用于矫正近视、远视等视觉问题。
通过选择适当的凸透镜焦距和度数,可以改变光线的折射路径,使得成像位置更加符合人眼的需求。
物理凸透镜成像知识点

物理凸透镜成像知识点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对于理解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凸透镜的成像知识点,包括凸透镜的焦距、物像距关系、放大率等内容。
一、凸透镜的焦距焦距是凸透镜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凸透镜的焦距定义为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时,通过凸透镜后光线会汇聚到一点上的距离。
焦距通常用字母f表示。
对于凸透镜来说,焦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当焦距为正时,凸透镜是收敛的,能够将平行光线汇聚到焦点上。
当焦距为负时,凸透镜是发散的,平行光线在经过凸透镜后会分散开。
二、物像距关系凸透镜的物像距关系是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根据物像距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物像距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到透镜的距离v以及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
三、放大率放大率是描述凸透镜成像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
放大率定义为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的比值。
放大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放大率 = h'/h其中,h'为像的高度,h为物的高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凸透镜的放大率,从而了解像的大小相对于物体的大小。
四、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遵循一定的规律。
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其中,主要的成像规律有以下几条:1. 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位置不同,像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当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像会在焦点的同侧,是倒立的;当物体在焦点以内时,像会在焦点的异侧,是正立的。
2. 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与物体与像的距离关系相反。
即,当物体离透镜越近,像就越大;当物体离透镜越远,像就越小。
3. 当物体在光轴上时,像也在光轴上,并且与物体的位置关系相同。
结论:凸透镜成像是光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 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2. 将实验器材按如图(书中72页图4-40)所示摆放*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 的像成在光屏中央3.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具体见下表:4.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u=f 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倒立一定是实像,实像—物像异侧;正立一定是虚像,虚像—物像同侧。
(2)u=2f 是想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焦点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像变大 (增大) (减小) (变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5)成虚像时(焦点内)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增大)(增大)(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倒实正虚(6)垂直主光轴移动问题:①凸透镜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像随透镜同向移动②蜡烛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像随蜡烛反向移动(7)凸透镜成像为实像时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
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②烛焰在焦点上不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⑤可能凸透镜不在蜡烛与光屏中间。
6.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①使太阳光沿主光轴照射到凸透镜上,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最小的亮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中心到亮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②用一发光小灯泡,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当透镜射出的光为平行光时,测出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③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为止,此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的2倍。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凸透镜就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像就是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形成的一个视觉上类似物体的图景。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的是物体放在离凸透镜不同距离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等情况会有不同的规律。
②重要程度:在光学这一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就像盖房子的砖头一样基础。
很多光学仪器像显微镜、望远镜、相机都是根据这个规律来设计制造的。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这些基础知识,要是光沿直线传播和折射是啥都搞不清楚,那凸透镜成像规律就像天书一样难懂。
④应用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相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相机镜头就是个凸透镜,通过调节镜头到物体的距离还有镜头和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的距离,就能拍出清晰的像。
再比如放大镜,它是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让我们看到放大的虚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光学知识里,它是光学元件成像规律的一块重要拼图,和三棱镜的光的色散、光的反射等内容都是平级但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点。
②关联知识:和光的折射定律紧密相连,因为凸透镜成像就是基于光的折射原理。
还和眼睛的成像原理有关,咱们的眼睛就像是一架超级精密的相机,晶状体就类似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像。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不太容易,因为要记住好几种情况下像的性质变化。
比如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在一二倍焦距之间、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像的不同情况。
- 关键点:要着重搞清楚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这两个特殊位置,这就像游戏里的关键关卡一样,是规律发生变化的地方。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是高频考点,特别是初中物理考试。
考查方式多种多样,可能直接让你判断物体在某个位置成像的性质,或者根据成像性质反推物体的位置。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那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就像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能投影到光屏上。
比如说电影院屏幕上的像就是实像。
虚像呢,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结果,不能投影到光屏上。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和数学分析得出的定律和公式,包括成像距离和物距之间的关系、放大率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光的传播定律:
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遵循是直线传播的原理,也就是光线从光源发出后会沿着直线路径传播,直到遇到障碍物或折射介质。
2.凸透镜成像的构成:
凸透镜由两个球面构成,球面的中心位置与球面半径的关系决定了凸透镜的形状。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经过折射,在焦点处发生会聚或发散的现象。
3.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根据光线传播定律,在凸透镜上方放置一个物体,会在凸透镜的下方形成一个与物体类似的像。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取决于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和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4.聚焦规律:
凸透镜形成像的特点是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像距越远;物体越远离凸透镜,像距越近。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位置变化时,像也会相应地改变位置。
5.放大率:
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之间的比值。
放大率可以通过像高度与物高度的比值来计算,即放大率=像高度/物高度。
6.公式法: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通过公式来表达,其中最常用的是凸透镜公式和放大率公式。
凸透镜公式可以表示为:1/f=1/v-1/u,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放大率公式可以表示为:放大率=v/u。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在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计算放大率等,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实验和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书中72页图4-40)所示摆放*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1)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倒立一定是实像,实像—物像异侧;正立一定是虚像,虚像—物像同侧。
(2)u=2f是想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焦点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增大)(减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5)成虚像时(焦点内)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增大)(增大)(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倒实正虚(6)垂直主光轴移动问题:①凸透镜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像随透镜同向移动②蜡烛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像随蜡烛反向移动(7)凸透镜成像为实像时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
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②烛焰在焦点上不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⑤可能凸透镜不在蜡烛与光屏中间。
6.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①使太阳光沿主光轴照射到凸透镜上,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最小的亮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中心到亮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②用一发光小灯泡,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当透镜射出的光为平行光时,测出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③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为止,此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的2倍。
7.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激,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整理

分,并不影响射向透镜的其它光线的成像,所以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像,但是由于射到像上的光线减少, 所以屏上像的亮度会变暗。 9.实验规律:向上移动物体,像下运动;向左移动物体,像向右运动(显微镜)。
向上移动凸透镜,像向上运动;向左移动凸透镜,像向左运动。 10.透过凸透镜看二倍焦距之外的钟表,秒针的像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因为此时成倒立的实像,倒着 看仍是正常的方向,所以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11.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可以呈在光屏上,也可以用眼睛观察到,而虚像不能呈在光屏 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注意: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3.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倒立/正 立
放大/缩 小
虚像/实像
同侧/ 异侧
应用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照相机、摄像机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①特点:大小分界点 ②测焦距
f<u<2f
v>2f
倒立
放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像
异侧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u=f
不成像
虚实分界点
⑶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⑷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5.实像:一定是异侧,且倒立的;虚像:一定是同侧,且正立的; 6.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像”同向而行 7.①v<u,成倒立缩小实像;②v>u,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③v=u,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8..成像特点:透镜成像时,物体上每一点发出的照到透镜上的所有光线都成像在同一个位置,挡住一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
归纳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书中72页图4-40)所示摆放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
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具体见下表:
(1)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倒立一定是实像,实像—物像异侧;正立一定是虚像,虚像—物像同侧。
(2)u=2f是想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焦点外)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增大)(减小)(变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5)成虚像时(焦点内)
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增大)(增大)(变大)
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倒实正虚
(6)垂直主光轴移动问题:
①凸透镜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像随透镜同向移动
②蜡烛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像随蜡烛反向移动
(7)凸透镜成像为实像时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
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②烛焰在焦点上不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⑤可能凸透镜不在蜡烛与光屏中间。
6.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①使太阳光沿主光轴照射到凸透镜上,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最小的亮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中心到亮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②用一发光小灯泡,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当透镜射出的光为平行光时,测出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③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为止,此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的2倍。
7.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