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探讨

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探讨小儿股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意外摔倒或运动损伤引起的。
这种骨折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治疗,还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小儿股骨干骨折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对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一、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需要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
小儿股骨干骨折通常需要住院治疗,患儿会面临离家、疼痛、恐惧等情绪。
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和护理。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对于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是关键。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患儿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不安,对患儿及时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
建立家长、患儿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让患儿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在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医院环境对患儿的心理影响很大。
医护人员应创造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缓解患儿的紧张和不安情绪。
可以通过布置温馨的病房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心理疏导等方式,让患儿感到舒适和愉快,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康复和治疗。
四、关注患儿的心理需求在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儿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关怀。
可以通过陪伴、鼓励、肯定患儿的表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爱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治疗信心和抗压能力。
五、鼓励患儿参与康复训练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鼓励患儿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他们的康复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决心。
康复训练也可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疼痛和不适情绪,有助于促进康复治疗的效果。
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治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幼儿四肢骨折的心理及康复护理

上, 双肩、 耻骨联合及髂 前上棘等处垫 软垫 , 能减少 对胸 尽可
腹部 、 生殖 器官 ( 阴茎 ) 和乳 房 的压 迫 , 以耐受俯 卧位 的患 难
者可练 习侧卧位 , 以提高手术耐受力 。
2 14 常规准备 : .. 备皮 、 皮试 、 术前 3 mi 0 n肌内注射镇静药 。
20 年 1 -2 0 07 月 08年 1 我科共 收治幼儿 骨折 患者 O月 4 6例 , 年龄 3 2 , ~1 岁 平均 6 2岁 , 3 , l 例 , . 男 2例 女 4 通过徒
2 2 术后 护理 .
啡及碳 酸饮料 的摄入 , 调整饮食结 构 , 食用 含钙高 、 低盐、 适
量蛋 白质 、 足量维生素 C和维生素 D的饮食 ; 当增加 日 适
2 2 1 体位护 理 : 后卧硬板 床, 卧位 6 ,h后可翻身 , .. 术 平 h6 卧床 2 h后鼓励患者佩戴腰围下床。 4 2 2 2 病情 观察 : .. 由于手术 应激 、 痛刺激 、 疼 造影剂及填充
18 0
医学 理 论 与实 践 2 1 0 0年 第 2 卷 第 1 3 期
JMe er& Pa o. 3No 1Jn2 1 dTho rcV 12 , . ,a 0 0
位及 腰部过伸动作 , 开始 时每次训 练 2 mi, 序渐进 , 至 0 n循 增
每次 1h以上 。俯 卧时可垫 三角形托 架 ( 用圆形海绵做成 等 腰三 角形 ) 或软 枕 , 角形 托架 的顶点 朝头 端 , 三 患者 俯 卧其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 做好出院指导 , 确保手术疗效 。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 J.
骨折患者的心里护理

论文摘要:骨折患者的心里护理_心理-论文网论文关键词:骨折,心理,护理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正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理护理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我院对2000—2005住院的120列骨折患者心理变化进行了总结(summary)(summary),并采取心理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一、心理表现(1)恐惧心理:患者由于外伤原因造成骨折,多有伤肢肿痛|、运动障碍,伤口出血,患者担心会不会致残,能否与发前一样工作或学习;其次害怕治疗失败,因此会出现恐惧的心理。
(2)焦虑心理:骨折患者入院进行骨折肢体固定后,表现出急于治愈出院,急于下地活动,不遵守医嘱进行功能锻炼等焦虑不安的心理。
(3)急躁心理:骨折患者入院时由于疼痛和活动受限而产生急躁心理,要医生尽快进行手术、复位治疗,要求立即止痛,病情稳定就急于下床活动等。
(4)担心怀疑心理:一些患者入院后常常会怀疑自已的病情、治疗、愈后,担心功能恢复不良及是否能承担利得起治疗费用等。
(5)孤独感:患者离开家庭和单位,住院后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环境,和医护人员及周围陌生患者交流交流的机会也较少,很容易产生孤独心理。
有些患者感到度日如年,对亲人的依恋,以及疾病的痛苦,长期住院生活单调,无聊、乏味是患者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
二、心理护理(1)、早期患者心理护理刚入院的患者由于疼痛及活动受限,对芊院周围的环境及人际关系不熟悉,所以会表现生恐惧、急躁、无助的心理,长处于寂寞、空虚、苦闷中。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入院患者要热情接待,主动介绍芊院的有关情况、环境,介绍主治医生、负责护士的人员、特点,并把患者介绍给病友,合其和大家和睦相处。
而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便早日康复。
同时护士应多接触患者,特别是责任护士,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及时掌握其民理状态,了解其心理所需、精神所需和生活所需,尽一切可能给予满足。
小儿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小儿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目的分析小儿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特点,探讨对小儿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其在小儿骨折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骨折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理状态及护理过程。
结果30例患者中,有83.33%的患儿存在恐惧心理,63.33%产生悲观心理,60.0%会出现焦虑,53.33%对他人有亲和的需要,36.67%的患儿会有性格的改变。
经过治疗及护理,29例完全康复,1例伤侧轻微残疾。
结论很多小儿骨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恐惧心理、悲观心理、性格改变、焦虑心理和亲和的需要。
而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促进小儿骨折患者治疗和康复,在临床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标签:小儿骨折患者;心理护理;体会如今大众对于运动的日益关注,以及车辆交通事故的增多,小儿骨折患者的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
在临床中,护理人员发现,小儿骨折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会多多少少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对小儿骨折患者予以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强化对其的心理护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小儿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特点,探究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促进其治疗和康复。
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10岁,平均6.5岁。
30例患者全部是外来暴力所导致的新鲜骨折,其中肱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2例,均在伤后2~48h内开始手术。
30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经过治疗及护理,29例完全康复,1例伤侧轻微残疾。
1.2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骨折患者入院时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状态及特点,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评价其对于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表格整理。
2 结果2.130例患者中,很多患儿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心理问题,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应及时给予干预和护理,见表1。
骨折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骨折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摘要:对于骨折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收到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因此,心理护理对骨折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恢复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关注与推广。
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骨折的发生对病人来说一般都比较突然,此时,病人一方面忍受着突如其来的创伤、疼痛以及漫长的医院生活,这些都会导致患者许多消极情绪的滋生,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外,还很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保持患者的情感与心理健康,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骨折术后病人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骨折术后实施常规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再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最低年龄17岁,最高年龄68岁,平均年龄37.3岁;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最低年龄19岁,最高年龄62岁,平均年龄36.1岁。
两组患者全部都是因骨折入院,没有其他明显的病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骨科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饮食,睡觉,功能恢复的训练等。
观察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骨科护理之外,还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近年来,护患关系可以说是越来越糟糕,导致不少负面事件的发生。
骨折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
在病人入院以后,护士就应该开始关注患者,通过积极的态度和亲切的话语来给患者带来尽可能多的积极影响。
在与患者相处的时候,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感受,让患者相信你,使患者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关注,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心理护理得意顺利的进行。
1.2.2 尽快解决患者的恐惧心理。
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关键词】骨折;心理特点;护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管理中应用系统整体护理,强调人文科学,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护理改革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220例骨折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心理护理对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而且在某中程度发挥着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无法代替的作用。
1 临床资料本组男134例,女86例,年龄13~56岁,腰椎压缩性骨折48例,股骨干骨折66例,胫腓骨骨折71例,多发性骨折35例。
2 心理特点及护理2.1 紧张恐惧型-安慰由于陌生环境的刺激,不理解特殊检查、手术治疗等,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甚至面临着残疾或死亡的威胁,因此患者心理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和烦躁不安的表现,感到恐惧不安[1]。
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复位的重要性和手术的必要性,及时处理和减轻疼痛,危重患者要安排在抢救室与普通患者分开,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2.2 焦虑型-开导引起焦虑的因素很多,患者可能因家庭、经济、工作问题、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不佳、子女不孝等使患者情绪激动、焦虑不安,要求出院或拒绝治疗。
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对情绪激动者要从患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告诉他们骨折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只是病程较长并非不治之症,要保持情绪的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愈合效果[2]。
2.3 忧郁悲观型-鼓励这类型多见于伤情严重、肢体伤残以及老年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恢复劳动及工作能力,觉得自己是社会、家庭的负担,尤其是性格内向者,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护士应主动接近患者,与其谈心,用以前已经出院的类似患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跟踪调查结果,说服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认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到康复信心的重要性;并耐心知道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在生活上多关心、多安慰他们,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骨伤患儿家属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骨伤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对策骨伤患儿病情一般起病急,发病较突然,多因突如其来的外来暴力引起,且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多数为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疾苦的幼儿,加之理解能力有限,往往需要家长代诉说。
目前全国大多数医院儿科实行家属陪护制(隔离病房除外),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和临床疗效,如患儿家属消极应激,不仅不利于本人心身健康,还影响到患儿康复。
因此,我们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根据主要心理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患儿家属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1 焦虑恐惧骨伤患儿多因意外致伤,因创伤引起的疼痛、出血以及生理功能障碍,会使家属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恨不能医生能够药到病除,或者自己可以代替孩子生病,由于家长对疾病缺乏认识,再加上小儿病情变化快,对疾病预后,特别是危重患儿的预后不能把握,家长往往很恐惧,在孩子接受检查和治疗中,由于心疼孩子而对整复、各种检查、手术等产生焦虑和恐惧。
对需要较高医疗费用的患儿及一些经济困难的家长往往变得很急躁,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不能安心给患儿治疗,病情稍一好转,就要求出院或转院,影响患儿康复和疗效。
1.2 知识缺乏骨科患儿起病急,家长对骨折部位、治疗及护理措施、预后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等都不甚了解,迫切希望了解相应情况。
1.3 怀疑和不信任由于骨折类型、损伤程度、细菌病毒感染不同等因素,导致住院日数、费用、骨折愈合时间长短不一,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已经整复,但骨折仍没有对位,就怀疑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治疗方案,当看到医生或护士比较年轻时,更会持怀疑态度,甚至出现敌对情绪。
1.4 愧疚和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以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愧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患儿拒绝侵入性操作(验血、注射),家长也会阻挠这些合理治疗,影响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开展。
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探讨

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股骨干骨折是小儿外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日常生活或运动中。
这种骨折对小儿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心理方面更容易被忽视。
在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研究背景中,有关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还比较缺乏系统的探讨,更多的是侧重于生理方面的治疗。
心理护理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重要性需要被认可和重视。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小儿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折情况,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儿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提升其自信心和勇气,更好地面对治疗过程和康复期。
通过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患儿与家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加快康复进程。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患儿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深入探讨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心理护理对策的意义重大。
通过研究心理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提高患儿的康复质量。
这一研究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小儿股骨干骨折的认识,引起社会对患儿心理健康的重视,促进相关政策和服务的改善。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对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探讨中,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获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摘要:对小儿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使护理措施得以实施,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更能使患儿较快得到康复,获得患儿(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加上小儿好动、好奇心强、无惧的个性,导致小儿骨折病人逐年上升,由于其年龄、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对护理工作带来挑战。
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掌握儿童的心理规律,运用沟通技巧,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利患儿更快的得到康复。
我院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126例小儿患者在良好的沟通技巧加上悉心治疗,精心护理下,治疗效果满意,并获得家长的好评。
1、临床资料
126例小儿患者中,从骨折部位看,锁骨骨折11例,肱骨干骨折12例,肱骨髁上骨折48例,尺桡骨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30例;性别比例为,男性88例,女性38例;从年龄上看,在20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5.6岁;住院天数最短的7天,最长的6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3天。
2、心理护理
2.1小儿患者特点: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很难描述自己的感觉;陌生环境和陌生医护
人员对其带来恐惧心理;常有行为退化表现,如尿床、撒娇、哭闹、依赖性增加等表现;学龄儿童常有焦虑心理,担心住院影响学习,甚至会产生悲观与抑郁情绪。
2.2第一印象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开始:患儿入院首先接触的是护士。
护士应以满腔热情
的态度、柔和的语调、友善的言词与其进行交谈。
在安排床位时向患儿及家长耐心介绍周围环境和同室病友,利用肢体语言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使患儿和家长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以顺利完成过陌生人和环境的心理过渡。
2.3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成功的关键:采用“一对一”护理管理办法,使患儿及家属建立
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得以保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给予患者讲故事、鼓励、做游戏、赠小玩具、解说、猜迷语、帮助做作业等形式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充分利用患儿的模仿能力强、好奇心重、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方法消除焦虑、恐惧、抑郁心理,增加其自理能力并积极配合治疗。
2.4精湛的护理技能是护理的基础:护士在与他们接触的同时,在治疗时要做到:轻、
稳、准、快、尽量减少痛苦刺激,输液时要做到“一针见血”,杜绝重复穿刺的现象发生,这对消除患儿因打针吃药产生的恐惧心理
尤为重要;在住院过程中,指导、协助进行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通过规范、娴熟专业的技能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提高患儿的适应能力,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只要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就能使患儿顺利康复。
3、护理体会
通过对126例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的实践,护士的良好服务态度、过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有效的沟通技巧是进行骨折小儿患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有效方法。
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不同的心理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在注重患儿的心理护理外,还要取得家属的配合。
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使护理措施得以实施,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更能使患儿较快得到康复,获得患儿(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