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骨科心理护理目的
心理护理作为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贯穿于病人住院的过程,起到药物所起不到作用,密切观察病青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对性甘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解到最佳状态,配合治疗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心理护理的技巧和艺术
1.善用美好语言:语言是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
如: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时首先应有礼貌,主动向病人问好,根据不同职业的人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使通恰到好处,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早上好,吃了吗?睡得好吗…)
2.避免伤害刺激性语言: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带来消极的情绪
如:随意训斥、指责病人,会挫伤其自尊心,给病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窃窃私语,你怎么又记不住啊)
3.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即能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能促进机体恢复
(你今天看起来好多了…)。

骨折患者心理护理方法

骨折患者心理护理方法

骨折患者心理护理方法摘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骨折患者的不良情绪消失,提升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得以改善,其护理满意度高达96.8%,表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大部分骨折患者均因意外受伤所致,骨折具有病情紧急、失血、病情突发等特征,患者身体变化较快,疼痛加剧会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促进其疾病的好转[1]。

不良情绪的出现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部分患者甚至在治疗途中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骨折愈合需要较长的耐心,若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失去耐心,便会加大治疗难度。

因此,必须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促进伤口的愈合。

本文主要分析骨折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62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在19至82岁间,平均年龄54.21±6.75岁,平均发病时间为3.65±1.65小时。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在21至80岁间,平均年龄53.89±6.97岁,平均发病时间为3.96±1.38小时。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在康复期间,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注意休息,不能过早负重运动。

指导患者的饮食与用药,患者需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可确保体内有充足的营养支持。

另外,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加强身体锻炼,适度锻炼对于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

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在患者康复期间,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鼓励,让患者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病情,如果患者产生了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骨折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以及护理

骨折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以及护理

骨折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以及护理骨折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以及护理摘要:通过对286例骨折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心理护理对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在某种程度发挥着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应高度重视心理护理。

关键词骨折;心理护理;体会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心理护理在医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近年来我科实施整体护理,对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其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4—09~2009—09共收治骨折患者286例,其中男234例,女52例,年龄l6~48岁,骨盆骨折20例,股骨颈骨折24例,胫腓骨骨折44例,腰椎骨折8例,肱骨骨折58例,颈椎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86例,以上骨折95%均为突发意外事故造成,其患者入院时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2.骨折患者的心理问题2.1孤独与焦虑骨折患者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事故,预感到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形象将受到破坏以及陌生的住院环境和人群,使自己的生活习惯都要接受新的环境的要求与约束,生活感到非常不便,产生一种孤独感与焦虑感,甚至产生一种厌烦感,患者自觉苦恼和不安全。

2.2恐惧由于陌生环境的刺激,不理解特殊检查和手术治疗等,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甚至面临着残疾或死亡的威胁,因此患者心理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和烦燥不安的表现,感到恐惧不安。

2.3失眠我科收治的骨折患者中,其90%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失眠症状,其主要是突发的意外伤害,突然遭受疾病的折磨和病痛的刺激,担心疾病的预后等,使患者不可避免地考虑很多问题,尤其疼痛是大多数患者失眠的主要问题。

3.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3.1害怕由于意外伤害,从一个健康的人突然改变为患者角色,患者表现出害怕陌生的就医环境,害怕疼痛、害怕治疗和害怕孤独或与亲人分离等。

3.2悲观抑郁骨折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突发事件而突然入院,对入院后的住院费用以及暂时丧失了劳动能力、与亲人突然分离等因素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

骨折患者的心里护理

骨折患者的心里护理

论文摘要:骨折患者的心里护理_心理-论文网论文关键词:骨折,心理,护理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正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理护理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我院对2000—2005住院的120列骨折患者心理变化进行了总结(summary)(summary),并采取心理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一、心理表现(1)恐惧心理:患者由于外伤原因造成骨折,多有伤肢肿痛|、运动障碍,伤口出血,患者担心会不会致残,能否与发前一样工作或学习;其次害怕治疗失败,因此会出现恐惧的心理。

(2)焦虑心理:骨折患者入院进行骨折肢体固定后,表现出急于治愈出院,急于下地活动,不遵守医嘱进行功能锻炼等焦虑不安的心理。

(3)急躁心理:骨折患者入院时由于疼痛和活动受限而产生急躁心理,要医生尽快进行手术、复位治疗,要求立即止痛,病情稳定就急于下床活动等。

(4)担心怀疑心理:一些患者入院后常常会怀疑自已的病情、治疗、愈后,担心功能恢复不良及是否能承担利得起治疗费用等。

(5)孤独感:患者离开家庭和单位,住院后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环境,和医护人员及周围陌生患者交流交流的机会也较少,很容易产生孤独心理。

有些患者感到度日如年,对亲人的依恋,以及疾病的痛苦,长期住院生活单调,无聊、乏味是患者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

二、心理护理(1)、早期患者心理护理刚入院的患者由于疼痛及活动受限,对芊院周围的环境及人际关系不熟悉,所以会表现生恐惧、急躁、无助的心理,长处于寂寞、空虚、苦闷中。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入院患者要热情接待,主动介绍芊院的有关情况、环境,介绍主治医生、负责护士的人员、特点,并把患者介绍给病友,合其和大家和睦相处。

而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便早日康复。

同时护士应多接触患者,特别是责任护士,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及时掌握其民理状态,了解其心理所需、精神所需和生活所需,尽一切可能给予满足。

骨折心理调适技巧记录分析

骨折心理调适技巧记录分析

骨折心理调适技巧记录分析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它不仅给身体带来痛苦,还会对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面对骨折这一突发状况时,患者往往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

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对其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长期的影响。

因此,了解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调适技巧,对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骨折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1、焦虑与恐惧骨折通常发生突然,患者往往没有心理准备。

面对身体的损伤、未知的治疗过程和可能的后遗症,患者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手术的风险、治疗的效果、康复的时间以及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抑郁与失落骨折后的行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己失去了独立性和正常的生活节奏。

长期的卧床休息和社交隔离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对未来感到失落和无望。

3、愤怒与怨恨一些患者可能会对导致骨折的原因感到愤怒,比如意外事故、他人的过错等。

这种愤怒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可能会转化为对自己、对周围人的怨恨。

4、依赖与无助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他人的照顾和帮助,这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

同时,由于身体的不便,患者在面对一些困难时会感到无助。

二、骨折心理调适的重要性1、促进身体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恢复能力,从而加快骨折的愈合和康复进程。

2、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健康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骨折带来的生活变化,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3、预防心理障碍及时有效的心理调适可以预防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减少心理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

三、骨折心理调适技巧1、认知重构帮助患者改变对骨折的消极认知,让他们认识到骨折虽然是一次挫折,但也是一个成长和改变的机会。

通过正面的引导,让患者看到康复后的美好前景,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例如,一位因骨折而情绪低落的患者认为自己从此将失去运动能力。

骨折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骨折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骨折病人心理护理体会摘要: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体现出其特有的能动性。

护士通过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促进了心理护理模式的转变,协调了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当一个正常人面对突然的骨折,往往心理上产生很大创伤,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甚至出现轻生的过激行为。

这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体现出其特有的能动性。

护士通过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促进了护理模式的转变,协调了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

在疾病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使病人精神处于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我院,心理护理应用于临床治疗更体现了其必要性。

本文通过对1732名骨折病人心理反应总结出以下几点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近一年来共收治1732名骨折患者。

其中属于车祸伤299例,男性骨折病人1026例,女性407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1岁。

1.2患者心理表现1732例骨折患者中,1135例表现有焦虑、担忧、恐惧等心理反应。

272例骨折患者接受不了可能留有后遗症的不良后果,无缘无故对家属或我们医护人员发脾气,甚至是责骂,对治疗产生对抗,情绪较为激动,有325例骨折患者情绪比较乐观,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作治疗,在这325例患者中除19例骨折情况较重外,余骨折情况均较轻。

1.3结果 :通过对1732例骨折患者进行不同层次的心理护理,1732例骨折病人入院后很快进入角色,精神处于最佳或较佳状态,对各自的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接受手术治疗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主动配合做各项治疗,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出院。

2心理护理2.1创造合理、整洁、舒适、良好的环境环境可以感染和影响人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医疗环境,可以给病人安全舒适感,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使病人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病人的休息和防止病人不良情绪的产生。

骨折病人术后心理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术后心理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术后心理护理措施
今天,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人。

医院里有一个阿姨,她的腿骨折了,刚做完手术,医生说她需要休息好多天。

阿姨躺在床上,看起来有点伤心,好像很害怕自己不能走路了。

我和妈妈走过去,妈妈轻轻地对阿姨说:“阿姨,不要怕,手术做得很成功,你一定能很快好起来的!”阿姨笑了笑,但是眼睛里还是有一点点不开心。

妈妈告诉阿姨:“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做一些放松的呼吸练习,慢慢就会感觉好一些的。

”妈妈还轻声给阿姨讲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逗得阿姨笑了。

然后,妈妈还给阿姨带来了她喜欢的水果,阿姨拿起来吃了一口,说:“谢谢你们,我感觉好多了!”
我看着阿姨的笑脸,心里也很开心。

妈妈说,术后病人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给她们做心理护理,帮助她们放松心情,才能更快好起来。

阿姨看起来没有那么担心了,似乎有了更多的力量去康复,我也想要像妈妈一样,做个帮助别人快乐的小朋友!
—— 1 —1 —。

浅谈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创伤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伤残,不仅伤害了身体,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小的打击。

对于这类患者,心理护理显得格外重要。

下文将从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心理干预手段、护理要点,三个方面浅谈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状况分析1.心理焦桑:创伤骨折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症状。

这主要是由于突然的意外事件,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等。

2.自尊心下降:许多患者可能会出现面对疾病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内心甚至会出现绝望情绪。

3.社交关系受损:由于病情严重,患者不能像常人一样生活,并且需要长时间的恢复期。

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造成患者的社交生活受到影响,增加患者的孤独感。

4.恐惧心理:在住院期间,患者可能会担心病情的发展,害怕手术风险和恢复过程中的疼痛等不适。

心理干预手段1.推心置腹: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与患者尽量建立良好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遭遇、心理状态等。

给患者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会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2.调整情绪:医护人员要多关心患者,发现患者情绪的波动,积极缓解患者的情绪。

可以采取与患者交谈,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等方式。

3.细心关照:医护人员在住院期间一定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健康状况,提供最佳护理,及时反馈等。

4.心理疏导:在患者面临手术等担心事情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帮助患者制定思路和正面的心态,以帮助患者自我安慰和疏导。

护理要点1.以上所述的心理干预手段,还需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和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制定出更合理更切合患者实际的护理计划。

2.对患者的身体护理,尤其是病情稳定后,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过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3.能够注重病人的饮食,从营养方面保证患者愉快度过住院期间,并促进愈合进程。

4.医护人员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逐渐建立有效的关系,以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

结束语无论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在护理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康复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逐渐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一旦发生骨折,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破坏,而且还将导致精神上的创伤,对其心理护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对68例骨折患者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8例,均为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

其中女41例,男51例,年龄6~86岁,平均(41±3.4)岁。

6~14岁(8例),l8~40岁(20例),41~72岁(22例),>65岁(18例)。

平均住院19d。

2心理护理
2.1骨折患者各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及护理
骨折早期。

患肢因肿胀、活动受限、疼痛从而多数患者精神紧张,有的常表现有失眠、抑郁少言、不思饮食。

针对患者的这些表现,要以热情的态度了解病情,和患者交谈,做解释工作,说明骨折后,由于机体气血运行紊乱,阻塞络道,淤滞与肌肤理,所以患肢或局部肿
胀疼痛。

随着活血药物的应用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肿胀疼痛是会逐步消除的。

并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移动肢体,以防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或发生再移位。

在生活上积极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给别人洗脸、喂饭、倒水、端送便盆等,使患者能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从心理上感到满足。

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治疗期间。

骨折大多需手法复位,较长时间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1-2]。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做的方法会带来一定痛苦。

尤其需再次整复或手术时,患者心情大多十分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拒绝治疗。

这时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各种不同方法治疗骨折的意义,以及正确复位的重要性。

并告之患者骨折并非难治之症,不要让其增加思想负担。

把病情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告诉患者,并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从而解除其思想顾虑。

耐心向患者讲清骨折预后多能完全康复,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经治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不相信,治疗不配合,非要某高年资医生看看才能放心。

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耐心说服讲解,任何一名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是负责的,一切治疗都必须遵循科学。

骨折后期恢复期。

一般患者表现接近正常的心理反应,且多能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心情愉快的为痊愈出院作思想准备。

部分患者,表现锻炼患肢的功能训练不耐烦,情绪激动、易怒。

此期护理时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进行劝导和安慰患者,做好宣传工作,为患者重点要宣传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交待清楚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这样,患者往往能解除厌烦情绪,
增强功能锻炼的信心和耐心。

2.2骨折患者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生活依赖性强,加上患肢疼痛不愿意活动肢体,且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易发生并发症褥疮和便秘。

有的患者甚至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

我们护理时要尽量理解和满足患者在治疗和生活护理方面的要求。

对于暂时不可能满足的不合理的要求则要详细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把骨折“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活动方法向患者作认真的介绍,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的功能训练是治疗骨折必不可缺的一个步骤。

青年患者。

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往往因个人问题或家庭及工作方面而影响病情变化,对这些患者,心理护理主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经常与患者拉家常、谈工作、谈理想,这样才能随时发现其不顺心的事和不愉快的心情,及时协助患者处理解决,或为患者找些书刊、杂志阅读,既能提高思想觉悟,又能分散注意力。

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控制进食及饮水量。

应向患者说明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及对骨折愈合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并嘱他们多吃含维生素类食物,注意两便的通畅,防止便秘及泌尿系发症发生。

少儿患者。

多数好动,对疼痛敏感,表情痛苦,有畏惧心理,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易哭闹,护理时对患儿要象亲人一样关心爱护。

针对不同患儿的个性特点,做到耐心开导,细心观察,多表扬,多鼓励,做到四勤眼勤、手勤、腿勤、嘴勤。

抽出一定时间为患儿讲故事,设法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达到护患关系融洽,使患儿消除畏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3]。

同时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发生褥疮。

3体会
对骨折患者的护理,要重视心理护理,这正是中华医学的传统和特点,为此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修养,对患者以诚相待,视患者为亲人,正如古人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通过周到的服务,端庄的仪表,敏捷轻巧的动作,使患者有一种信任感。

同时对患者进行开导、说服、分散注意力,进行全面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对疾病有所认识,解除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加速骨折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534.
[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8.
[3]李小芹.宋艳庄晓红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10(4):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