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与“学中做”科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做中学,学中做

做中学,学中做作者:王慧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0年第08期摘; 要:“做中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法。
“做中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课堂学生学习质量,发展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适时、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主动构建知识。
关键词:做中学;操作;探究;主动构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思维是不能脱离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
抽象思维的形成也是要以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为基础的。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直接经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在活动中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
“做中学”在小学阶段开展,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
笔者现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反思谈谈对“做中学”的一些认识。
一、现状扫描:“做中学”之现状笔者曾经在做一份试卷分析时遇到过这样一题:“一棵大树的直径约10(; ;)”,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结果发现,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填写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都大有人在。
但类似于“2分米=(; ;)厘米,400毫米=(; )分米”这样的题目却鲜有学生发生错误。
这一现象,恰恰暴露出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的教学是“动口不动手”的!而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了怎样的知识呢?笔者认为“获得的知识是死的”。
在学生的头脑中,它只是一个枯燥的名词,既不能用来解决问题,又不具备迁移价值,这便验证了一个观点:学生一旦不能获得直接经验,数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内涵寻译:“做中学”的内涵意义“做中学”是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学观点,他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科学的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的方法,体验到数学的思想,提升思维能力。
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

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做中学、做中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
做中学、做中教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做中学、做中教则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做中学、做中教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孤立地学习,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
而做中学、做中教则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形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做中学、做中教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
而做中学、做中教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做中学、做中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
而做中学、做中教则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做中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参与和合作、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在教学中运用做中学、做中教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做中学”与“学中做”科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做中学”与“学中做”科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做中学与学中做科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把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目标和工作评价跟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关键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做中学学中做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许多高职院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逐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育人模式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室中进行,以学科为背景,授课过程是以教师的逻辑讲授,学生的逻辑接受为主,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教师在讲中教,学生在听中学。
而“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是在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工厂与车间进行,以事、任务、项目为主,教授的过程是双向的,教师演示、传授、指导,学生观察、模仿、练习、提高,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学认为人的创新意识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知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着发现真理。
从实践的角度看,“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优势,适合强实践、重操作的高职类院校。
但由于诸多原因,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存在对传统教学矫枉过正的现象,在强调“做中学”突出实践教学的同时,却忽略了理论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是高技能人才;第二是在技能人才队伍中起引领作用的高端技能人才;第三是在高端技术领域内的或岗位上的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这种人才既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融合。
“做中学”与“学中做”的选择

“做中学”与“学中做”的选择1、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新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历经了苏联的精英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文革间的以工农业生产为背景的课程和“工农兵”大学生模式、以世界劳工组织开发的职业培训的技能模块MES 课程为基础的模块课程模式、以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CBE模式为基础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以德国双元制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模式、以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和引进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
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尧学的“1221”高职教育模式为中国高职教育定位起到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工程技术教育模式形成了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基本模式,其理念至今在左右本科以上的工程教育。
文革间,基础教育的内容变成了“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水泵)的《工农业生产知识(机电部分)》、以化肥为内容的《工农业生产知识(化学部分)》、以农业作物为内容的《工农业生产知识(农业部分)》等课程。
高(中)等工程技术教育的学生是推荐的工农兵学员,教学内容是与工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知识。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学科理论为体系的教育模式成为工程技术教育的大中专课程模式。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不久,劳动部培训司引进了世界劳工组织开发的职业培训的技能模块MES课程。
从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渐改变了课程理念,形成了“职业教育课程应从工作需要出发,而不是以存储知识作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和职业教育按其工作步骤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通过模块的叠加来完成的灵活的模块化课程。
在这之后引入了能力本位CBE课程,其课程特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知识点、技能点,包括态度的分析非常详尽,对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界定和综合之后形成的课程开发表(DACUM),在学校层面的开发比较容易实现。
我国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项目课程”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什么是做中学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思考“做中学”科学教育是近几年在我国开展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
它面向幼儿园和小学三年级以下儿童,使他们有机会亲历探究科学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基础。
以下是我对“做中学”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与大家共享。
一、什么是“做中学”“做中学”是“基于动手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幼儿园、小学中的应用”。
这里有三层含义:首先,“做中学”是面向儿童、基于动手的,它强调让孩子在既动脑又动手中学习科学,强调孩子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其次,“做中学”是探究式的,让孩子带有特定任务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操作,第三,这里强调的是“学习方法”,“做中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学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以特定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标。
因此,在理解了这些含义后,我们就要注意区别两对概念。
1.“做中学”(“做中学”科学教育)与“做中学”(杜威的“从做中学”)我们现在开展的“做中学”项目与杜威的“做中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杜威“从做中学”思想是以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认为心理决定世界,客观规律是不可知的,经验就是一切,否认社会实践(包括科学实验)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他所提出的“做中学”是基于生物本能要求的一种活动,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儿童毫无目的地去“做”。
因而杜威的“从做中学”缺少一定的科学依据,从理论上来说也是反科学的。
美国20世纪50年代之后普教教育质量的下降从某种角度正说明了此。
而我们所开展的“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它是以国际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亲身经验为依托,经过美国、法国多年的试点、验证,得到较好效果而受到肯定之后,才被引入到我们中国的。
它有完整的计划纲要、倡导准则、运作模式、预期成果和组织结构。
它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本质的不同。
"做中学"的实践与思考

我 有 意 识 地 让 学 生 解 答 +、+、+。 学 生 顺 利 解 决 了
重要。 ” 双 方 各 执 一 词 ,我 相 机 引导 : “ 同 学 们 针 锋 相 对 、唇 枪 舌 剑 ,辩 论甚 是 精 彩 !面 对 汽 车 ,父 亲确 实 也 曾 想把 它 留下 来 。 所 以课 文 上 这 样 写 着 : ‘ 他 神 情 严 肃 , 看 不 出 中 奖 彩 票 带 给 他 的 喜 悦 。’ 同 学 们 ,
解 ,有 的说 用 “ 粉 骨碎 身 ”表 达 的情 感 更 强 烈 ,更 能 体 现 诗 人 为 了正 义 、 为 了人 民 的利 益 而 不 怕 牺牲 的 品
质 。有的说 “ 粉 身 碎 骨 ” 只 是 说 身 体 成 了粉 末 , 而 “ 粉 骨 碎 身 ”是 说连 骨头 都 成 了粉 末 ,更 何 况 身 体 呢? 所 以用 ‘ 粉 骨 碎 身 ’更 能让 我们 体 会 到 诗 人 的伟 大 !
第三 ,教师要有几 分底蕴
当今 ,许 多教 师心 情浮 躁 , 急功 近 利 ,疏 于 对 教
学 基 本 功 的锤 炼 和 对 自身 文 化底 蕴 的积 淀 。 小 学 语 文 教 师底 气 不 足 已是 不 争 的事 实 。 如 我 在 指 导学 生背 诵 《 石灰 嘞 ( 人 教 版 第 十 一 册 )这首 古 诗 时 ,总 有一 些学 生 把 “ 粉 骨 碎 身全 不 怕 ” 背诵 成 “ 粉 身碎 骨 全 不怕 ” 。 我灵 机一 动 ,先 引导 学 生 从字面上理解 “ 粉 骨 碎 身 ”与 “ 粉身碎 骨”的意思 ,
课 堂 是 学 生 出 错 的 地 方 。 我 相 信 :只 要 教 师 拥 有
一
然 后让 学 生再 读 诗 ,想想 :诗 中为 什么 用 “ 粉骨碎身” 而不用 “ 粉 身碎 骨 ” ?读 罢 ,学生 们 纷 纷发 表 自己的 见
做中学,学中做

实验小结做中学,学中做回顾这个课题整个的实验与研究的过程,是“做中学,学中做”。
一、讲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与一开始给予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是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
”“真实问题背景”主要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实际生活。
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在教学中善于寻找生活素材,能让数学教学贴近儿童生活,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成数学的研究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生动有趣,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地从事各种学习探索活动。
例如《千克的认识》,我们老师亲自组织带学生走进超市、菜市场,开展调查,提前熟悉了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体验到千克的含义和用途,从而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教师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受得到的现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我们引导孩子如何捕捉“生活现象”。
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可亲、可感、可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
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
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
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数学来源于实践。
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一、教学内容有兴趣“做中学”重在引领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真实的探究状态呢?通过实践发现:真正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内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这就要求科学老师务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
为此我校“做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大版块构成:一是《科学》教材上那些活动量大的单元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所需不断尝试开发、重组,在课堂上力求体现系统性、连续性,让学生真正去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如《水》、《空气》、《冷热》等单元,在教学时教师打破单元原有框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重新组合;二是教师精心选取学生身边感兴趣的现象、问题为探究内容。
如学生发现桂花树结果了,这种现象很罕见,教师就临时安排《寻找植物果实异同点》、《桂花树为何少结果》的探究课。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学教师让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践证明选择学生有兴趣的教学内容,是开展好“做中学”的良好开端。
二、教学时间有调整科学课上,教师总觉课堂时间少;“做中学”的课堂,教师更觉时间太少,研究活动常常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引领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实验研究的效果,我们大胆采用80分钟模式,首次尝试科学课两课连排。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们也确实从中收获惊喜连连,特别是实验量多、时间长、连续性强的教学内容效果尤其明显。
但是,一段时间下来,老师们也清醒地意识到,80分钟模式有利又有弊,这种弊端在《科学》教材上教学内容探究性不强、上下两段时间教学内容联系不大的情况下尤其突出。
为此,老师们征求各方意见、努力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我们制定了两课连排和分开排的两张课表,即采用两种模式:80分钟模式(即两课连排)和40分钟模式(根据教学需要,科学老师有权利随时调整教学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做中学
学中做强基 础 , 以提 高 学 生 适 应 变化 的 能力 。
培 养具 有 “ 做 中学 与 学 中做 科 学 题 的过 程 中 , 需要学 生 独 立思考 , 自主探 索 , 教 师应 该 尊重 教 师是 教 学 改革 的主体 , 结合” 教育 思 想理 念 的教 学 队伍 , 了解 行业 需 求 、 职业 需 求 学 生 的 自主 性 , 让 学 生在 探 索 中掌握 思 维 的 方法 , 培 养 学 和 岗位 需 求 , 了解 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 , 努力 提 高 课 堂 的 管理 生 的创 新思 维。 创 造 学认 为人 的创新 意识 不存在 于 现成 的 注 重 教学 研 究和 现代 教 育技 术 的应 用 , 通过 听课 、 说 认 识 成果 中 , 而活 跃在 形成 结 论 成果 的探 索过 程 中 , 只 有 能力 , 教学 设计 比赛 、 企 业 实 习、 参 与企 业 实际 项 目等 形式 更 认 知 发展 的积 极 活动 , 才 能释 放创 造 潜 能 , 驱 动 着 发 现 真 课 、 新 教 师的教 育教 学思 想和 提 高专业 能 力。 理。从 实践 的角度 看 , “ 做 中学 ” 的教学 模式 具 有一定 优势 , 2 完善 课程 标准 适合 强 实践 、 重操作 的高职 类院校 。 完 善课程 标 准 , 是夯实“ 做 中学 、 学 中做 ” 的基础 。对于 但 由于 诸 多原 因 , 一 些高 职 院校在 教 学 改革 中存 在 对
职 业 院校 不 能 以纯技 能作 为培 养 目标 , 理 论知 识 也 应 随着 教 育 教学 改革 的 不断深 人 , 许 多高职 院校 对传 统 占有一 定 比例 。 对高 职 学生 不 能单 纯进 行 技 能训 练 , 一定 的教 学模 式 进行 改 革逐 步形 成 新 的教育 教学 理 念、 创 新 育 要 对其 进行理 论 指 导。因 此 , 要做 到 以 “ 做” 为核 心 , 把“ 教” 人 模 式和 培 养 高端 技 能 型 专 门人 才 等 方面 取 得 了不 少 的 与“ 学” 有机 的统 一 起来 , 达到“ 教” 、 “ 学” 、 “ 做” 合一 , 实 现 成果 。 在“ 做 中学 ” 、 在“ 学 中做 ” , 使“ 做 中学 、 学 中做 ” 科 学 的 结合 传 统 的 教学模 式 是在 教 室 中进行 ,以学科 为背景 , 授 起来 。 这就 要做 到 以下几 点 : 课 过 程 是 以教 师 的逻 辑讲 授 , 学生 的逻 辑接 受 为 主 , 主 要 1转 变教 师观 念 解 决 是 什 么和 为什 么 的 问题 , 教 师在 讲 中教 , 学 生在 听 中 需要 教 师 能够 把握 “ 做 中 学、 学 中做 ” 的 内涵 。 有 的教 学 。而 “ 做 中学 ” 的教学模 式是 在 实验室 、 实 习实训 场所 、 工 师把 教 、 学、 做 看 成三 件 事 , 而 实际 上 这应 该 是 一 件 事 , 只 厂 与车 间进 行 , 以事 、 任务 、 项 目为主 , 教 授 的过程 是 双 向 有在做 中学 才是 真 正 的学 ,只 有在做 中教 才是 真正 的教。 的, 教 师演 示 、 传授、 指导 , 学 生观 察 、 模仿 、 练 习、 提高 , 主 教 师和 学 生都 是 要 解 决做 什 么 和 怎 么做 的 问题 , 教 师在 做 中教 , 学 生 在做 并 且教 师要 与学 生建 立平 等 合作 的关系 , 中学。 实践 活 动本 质 上是 一种 解决 问题 的 活动 , 在 解决 问 活动 的开 发者 和 实施 者 ,教 师起 的作 用 就是 辅助 和 引导 。
“ 做 中学’ ’ 与“ 学 中做 ’ ’ 科学 结合教 学模 式 的思 考
刘红娜 张海涛 ( 沧 州 职业 技术 学 院
摘 要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育 培 养 的是 高 端 技 能 型 专 门人 才 , “ 做中 难学 到系 统理 论知 识 , 不 能适应 技术 快 速发展 。当今 世 界 , 学 与 学 中做 科 学 结 合 ” 的教 学 模 式 适 应 高 等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要 求 , 把 科 学 技术 更 新 变化很 快 , 然 而发 展 这 些新 技术 理 论基 础 的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工作 过 程 、 工作 目标 和 工 作 评 价 跟 学 习结 合 起 来, 使 学生 在 完 成 工 作 任 务 的 同 时 掌握 关键 的职 业 核 心 能 力 。
课 程 标 准 是基 础 , 其 中 学 习领 域 的设 计 相 传 统 教学 矫枉 过 正 的现 象 , 在 强调 “ 做中学” 突 出实践 教学 门课 程 来 说 , 当于 它 的支 架 , 只 有 拥 有 一付 好 的支 架, 教 师才 能在 适 当 的 同时 , 却 忽略 了理 论教 学。 高 等职业 技 术教 育培 养 的是 学 习 高端 技 能 型 专 门人 才 , 包 含 了以下 几层 意思 : 第 一是 高技 的位 置填 充 上适 当的学 习单 元 。传 统 的课 程 结构 中 , 并 没 有从 学 能人 才 : 第 二 是在 技 能人 才 队伍 中起 引领作 用 的高 端技 能 领 域 的 设计往 往 只 是照 搬教 材 的 内容 和 顺序 , 习单 元联 系 的角度 对其 进行 整体 优 化。使得 许 多不 同类型 人才 : 第 三 是在 高端 技 术领 域 内 的或 岗位上 的技 能人 才和 没 有将 共 性和 个 性 的 内容 区分 对 高 技 能人 才。 这种 人 才 既要有 熟练 的操 作 技 能 , 又 要 有宽 的知识 点 都掺 杂 在 一起 , 待 , 也没 有把 紧 密联 系 的知 识 点 连 贯讲 解 , 容 易 导 致 学 生 厚 的理 论基 础 , 这就 要 求高职 教 育在 教 学过 程 中要 注 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