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孙膑》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
语文选修《史记》鲁人版第7课《孙膑》教案

《孙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我国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感受我国古代优秀文化。
3.学习《史记》的选材艺术,认识传记文学既体现“实录”精神又显示文学色彩的文史交融的特点。
4.进一步积累文言常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和3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检查预习略。
二、导入新课由“孙膑”之“膑”刑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1.播放相关视频。
2.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粗知课文大意。
4.课文大意。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为魏将后加害孙膑,后孙膑将齐,设计打败庞涓。
课文通过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
五、研讨探究1.孙膑和庞涓的人物形象提示:孙膑,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庞涓,心胸狭窄,残忍,骄傲自大。
2.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才能?这体现了司马迁人物传记在选材上的什么特点?提示:⑴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⑵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不避小事俗事。
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
3.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善用计谋,正确分析形势。
4.有人认为,司马迁对孙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其作传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提示:⑴经历相似。
孙膑受膑刑后积极展现自己,著述《兵法》。
司马迁忍受奇耻大辱发奋著《史记》。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愤之所为作也。
”⑵都有抱负。
司马迁歌颂孙膑的本领才干,高度评价他们的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赞颂了一种不怕挫折、忍辱奋斗、终于报仇雪耻、功成名遂的英雄气概,一种重建自己高尚人格的大义行为。
孙膑教案史记孙膑

孙膑教案史记孙膑教案标题:孙膑教案——史记孙膑教案目标:1. 了解史记孙膑的背景和重要性;2. 分析孙膑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3. 探讨孙膑对中国古代军事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学习史记孙膑的生平和战争经历;2. 分析孙膑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3. 探讨孙膑对中国古代军事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或投影仪;2. 孙膑的相关资料和史记孙膑的原文。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史记孙膑的形象和相关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孙膑的兴趣;2. 引导学生讨论孙膑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介绍史记孙膑的生平和战争经历,包括他在战国时期的活动和对不同国家的影响;2. 分析孙膑的战略思想,如“兵不厌诈”、“变化无穷”等,以及他的战术方法,如奇袭、埋伏等;3. 探讨孙膑对中国古代军事发展的影响,如对兵法的贡献和对后世军事家的影响。
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孙膑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分析他在某次战争中的应对策略;2.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分析结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中国古代军事家的贡献和影响;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代军事家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其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
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史记孙膑的重要性和对中国古代军事发展的影响;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孙膑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孙膑对中国古代军事发展的影响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孙膑的其他战争经历和思想,深入了解他的贡献;2.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战争游戏等方式,体验孙膑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案撰写完毕,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过程和评估方式。
鲁人版高中语文孙膑精品教案

《孙膑》教案一、教学目标:1.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2.鉴赏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从对文章的探求、学习中取得启迪。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一、预习情况交流,解决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一、请同窗们自由朗诵课文,注意文中重要的读音和实词虚词,然后别离请三名同窗介绍自己所梳理的课文中的重要的读音、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
并请不同同窗订正。
二、质疑:由老师通过预习检查,集中学生的疑问加以投影展示,全部同窗讨论解决。
二、整体感知课文文章围绕传主孙膑一共写哪几件事?请用四个字归纳事。
(选取两到三名同窗回答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孙膑三、分析人物形象: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看到了一个如何的孙膑?(注意结合事件分析人物)(从性格和智慧两个方面分析)(孙膑轻信于人的性格特点,是学生分析中相对较难的部份,要注意引导)四、质疑:请同窗们就文章中的人物或文本中的其他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或质疑,与同窗们讨论。
(讨论中尽可能引导学生熟悉《史记》文史并重以史为主的特点。
) 五、深切探讨一、有人说《史记》等文言高作是几百年前乃至几千年前的高作,此刻已通过时了。
通过《孙膑》一文的学习,你有何收获或启迪呢?结合你的收获或启迪来讲说你是不是同意这种说法。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1、你是如何看待读史的?请同窗们写下来,二百字左右。
(五分钟后,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对“读史”的观点)教师点评:在当前社会中许多前人的战法、战术思想被普遍的应用到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而且发挥着庞大的作用。
第一次海湾战争时,一名美国记者从战场发还消息称:“虽然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连年前的孙子。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公开宣称“中国古代前贤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
”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商业管理学院都开设孙子兵法的课程,要求学生熟背《孙子兵法》。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在《谈念书》一书中说:“读史令人明智。
高中语文_《孙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膑》教学设计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师:现代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兵法计策,比如说诸葛亮曾经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之兵,周瑜打黄盖的时候曾经用过“苦肉计”,历史故事中曾经多次出现的“反间计”,这些都来自古代的兵法——三十六计。
你们还知道哪些兵法计策?(生答)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古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孙膑,一起去欣赏一下他给我们展现的“战场艺术”和“人生艺术。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熟读文本,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
2、研读文本,分析本文的语言,从而把握文中所体现的“战场艺术”和“人生艺术”。
三、学案反馈,落实基础1、指出学案中大家出错比较多的地方,给学生纠正出错较多的字音,字形。
2、给学生拓展比较重要的字词。
四、诵读课文,质疑问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这篇课文中你还有什么疑惑,请写在下面。
五、研读课文,问题探究思考:1、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卓越才能,请用四个字的词语进行概括。
明确: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2、在这几个故事中孙膑都运用了哪些计策来展现“战场艺术”使自己决胜赛场和战场的,请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中孙膑采用的是“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最终“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这个计策是三十六计的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①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②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③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围魏救赵这个故事中孙膑采用的是“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最终“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围魏救赵”本身就是三十六计之一。
马陵之战这个故事中孙膑采用的是“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这一“减灶法”诱敌深入。
这个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第一计——瞒天过海。
3、我们学习古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借鉴古代先贤的人生艺术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
高中语文鲁人版《《史记》选读》第4单元第7课《孙膑》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孙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我国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了解马陵之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3. “读史明智”从中提取必要的人生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由“孙膑”之“膑”刑导入课文膑: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注:孙膑被庞涓施以膑脚之刑,后世就用“膑”做他的名字。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后涂上墨,又称“墨刑”。
三晋之兵:本文中指魏军。
三晋:指魏、赵、韩。
晋是春秋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后来它的三家大夫分晋,成了魏、赵、韩三国。
(注:《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
”)二、梳理积累互助讨论学习。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内交流、讨论、解决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文言词句方面的问题。
小组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三、检查预习1、乃阴使召孙膑2、疾之3、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4、马有上、中、下辈5、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6、及临质7、老弱罢于内8、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9、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10、乃斫大树白而书之11、乃钻火烛之翻译: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4、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四、鉴赏园地:(合作探究,讨论文本,分小组讨论)1、文章围绕传主孙膑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提示:⑴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⑵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语文:4.7《孙膑》课件(1)(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讨论: 讨论:
1.孙膑在本文策略的运用中蕴含了 孙膑在本文策略的运用中蕴含了 哪些军事哲理? 哪些军事哲理? 2.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得到哪些 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得到哪些 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
大家猜个谜语“南来的北往的, 俺也是开花生长的,你踩我一脚 我不吱声,你还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史记》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史记》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重点字、 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重点字、 词、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简单古文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3.思想目标:善于分析事物的真相,并能把生 思想目标:善于分析事物的真相 并能把生 思想目标 活中的一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鉴赏与写作 语言风格
► 本文语言精练,富于表现力。 本文语言精练,富于表现力。 ► 例如:“庞涓 例如: 庞涓……乃阴使召孙膑”,一个 乃阴使召孙膑” 乃阴使召孙膑 庞涓……疾之”一个 疾”字就把 疾之” “阴”字,“庞涓 疾之 一个·疾 庞涓其人的险恶用心,阴谋伎俩及心胸狭窄, 庞涓其人的险恶用心,阴谋伎俩及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的本能暴露无遗。写孙膑“围魏救赵” 嫉贤妒能的本能暴露无遗。写孙膑“围魏救赵” 时用的“魏果去邯郸”设计杀庞涓时用的“ 时用的“魏果去邯郸”设计杀庞涓时用的“庞 涓果夜至斫木下”的两个“ 涓果夜至斫木下”的两个“果”字就把孙膑的 智谋过人、神机妙算表现得淋漓尽致。 智谋过人、神机妙算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膑
帮田忌赛马 围魏救赵计 减灶杀涓计
孙膑减灶
司马迁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 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 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 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 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 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 我固知齐军怯, 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 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 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 行逐之。 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 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 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 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孙膑》第一课时ppt课件

者 因 其
7.于是令齐军善射者 万弩,夹道而伏, 万弩,夹道而伏,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 暮见火举而俱发”。 暮见火举而俱发
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 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 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 约定说: 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 光亮起,就万箭齐发。 光亮起,就万箭齐发。”
语 句 翻 译
公 , 军 , 。 孙 膑 。 国 , 国 孙 膑 膑 , 著 名 孙 时 , 。 , 国 元 前
著 名 军 事 孙 膑 , 战 国 时 期
4 家 。
孙 膑
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 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 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 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 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 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 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 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 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 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 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的原则, 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的原则,创造了 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 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 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 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 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 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 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 代特色, 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 遗产。 遗产。
语句翻译
2.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 齐使者如梁, 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 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 与之齐。 与之齐。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 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 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 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 车把他载回齐国。 车把他载回齐国。
高中语文鲁人版《《史记》选读》第4单元第7课《孙膑》学案

《孙膑》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3.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将、引、去、走、使、利”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于、而、以”等虚词的用法4.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重点: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3.对孙膑性格的把握学习难点:1.较难翻译的语句2.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的启示文本解读:一.孙膑简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
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
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故称孙膑。
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
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
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
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二.研讨探究1.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才能?这体现了司马迁人物传记在选材上的什么特点?2.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拓展延伸1.有人认为,司马迁对孙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其作传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依据文本,联系学过的《报任安书》,谈谈自己的看法。
2.为孙膑写一幅对联,以表现其才智与谋略四.文言知识1.通假字欲隐勿见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老弱罢于内2.古今异义遂以为师夫解杂乱纷纠者明日为五万灶2.一词多义而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去韩而归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使乃阴使召孙膑齐使者如梁说齐使能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臣能令君胜及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于庞涓恐其贤于己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将齐使田忌将而往魏将庞涓闻之利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过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士卒亡者过半矣书乃斫大树白而书之见白书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齐因乘胜尽破其军以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于是乃以田忌为将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疾疾之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4.常见实词齐使者如梁欲隐勿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窃载与之齐马有上、中、下辈及临质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膑辞谢曰而孙子为师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魏果去邯郸直走大梁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孙子度其行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乃钻火烛之5.常见虚词庞涓既事魏乃阴使召孙膑乃阴使召孙膑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君弟重射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我固知齐军怯6.词类活用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田忌信然之齐威王欲将孙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齐军既已过而西矣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7.特殊句式窃载与之齐与齐战于桂陵【模拟试题】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痛恨B.老弱罢于内疲惫C.欲隐勿见出现D.魏果去邯郸离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遂以为师B.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C.夫解杂乱纷纠者D.明日为五万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孙膑尝与涓俱学兵法/玉斗一双,欲与亚父B.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劳苦而功高如此C.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则与斗彘肩D.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齐威王欲将孙膑A.沛公欲王关中B.素善留侯张良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D.必蹶上将军5.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①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②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③据其街路,冲其方虚④见白书,乃钻火烛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史记》选读]7《孙膑》教
案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
3、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将、引、去、走、使、利”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于、而、以”等虚词的用法。
4、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对孙膑性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
1、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
2、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的启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本解读,孙膑简介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
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
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故称孙膑。
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
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
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
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讲解课文,语言积累
1、通假字
欲隐勿见通“现”出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通“拳”拳头
老弱罢于内通“疲”疲惫
2、古今异义
遂以为师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夫解杂乱纷纠者古义:杂乱,纷扰今义:争执的事情
明日为五万灶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3、一词多义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可是(转折连词)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并且(并列连词)去韩而归承接连词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修饰关系连词
乃阴使召孙膑派(动词)
齐使者如梁出使(动词)
说齐使使者(名词)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才能(动词)
臣能令君胜能够(能愿动词)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比得上(动词)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以及(连词)
及临质等到(介词)
庞涓恐其贤于己比(介词)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向(介词)
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在(介词)
齐使田忌将而往率领(动词)
魏将庞涓闻之大将(名词)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顺利(形容词)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利益(名词)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经过(动词)
士卒亡者过半矣超过(动词)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写(动词)
见白书文字(名词)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动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于是(副词)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认为(动词)
虏魏太子申以归而,表修饰关系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因为(介词)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把(介词)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用(介词)
疾之嫉妒(动词)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快速(形容词)
4、常见实词
齐使者如梁往(动词)
欲隐勿见埋没(动词)
孙膑以刑徒阴见会面(动词)
说齐使劝说(动词)
窃载与之齐到(动词)
马有上、中、下辈等级(名词)
及临质对(动词)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推荐(动词)
膑辞谢曰推辞、拒绝
而孙子为师军师(名词)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率领(动词)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军队(名词)
魏果去邯郸离开(动词)
直走大梁奔向(动词)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轻视(动词)
齐号为怯号称(动词)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奔赴(动词)
孙子度其行揣度(动词)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动词)
乃钻火烛之照亮(动词)
5、常见虚词
庞涓既事魏已经(副词)
乃阴使召孙膑于是(副词)
乃阴使召孙膑暗中(副词)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就(承接连词)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屡次(副词)
君弟重射只(副词)
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两次(数词)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向来(副词)
我固知齐军怯本来(动词)
6、词类活用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客人那样(名词作状语)
田忌信然之认为……对(意动用法)
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用法)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疲弊的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往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使……挫败(使动用法)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轻装的、精锐的部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7、特殊句式
窃载与之齐省略句
与齐战于桂陵状语后置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才能?这体现了司马迁人物传记在选材上的什么特点?
提示:①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②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不避小事俗事。
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
2、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善用计谋,正确分析形势。
四、拓展延伸
1、为孙膑写一幅对联,以表现其才智与谋略。
提示:膑足修列兵法,赛马扭转乾坤。
五、布置作业
1、有人认为,司马迁对孙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其作传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依据文本,联系学过的《报任安书》,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①司马迁忍受奇耻大辱发奋著史记;②孙膑受膑刑积极展现自己,著述《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