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合集下载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公路的建设也在日益加速,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为主的新时代,而且早期所修建的一些高速公路在还没有达到设计年限的情况下,也开始进行大修,不仅对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济上还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本文针对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路基路面、分析、发展引言我国的公路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

尽管公路的总里程数按最新的统计结果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的公路事业仍在以较高的速度不断地向前发展。

但在我国公路事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公路的路基与路面开始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病害。

这些病害由于其表现在人们日日通行的公路之上,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公路路面破坏的特征及成因我国的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的早期破坏主要是多种形式的,也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而且在公路施工中还要对路面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中对路面使用性能影响最大的还是结构性破坏、水破坏和严重的辙槽。

引起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有多种原因,表现为多种形式。

1.1变形填土路堤上的路面竣工以后和道路通行以后,路基会有不均匀沉降产生,促使上路面顶面有波浪形不平整现象产生。

在未对路堤进行填筑之前,地基则保持平衡状态。

在路堤填筑以后,动静荷载对地基产生共同作用,形成固结形变,直到与新的状态达到平衡即可。

填土高度及地基内部各层土的压缩系数都与地基产生固结形变的大小造成影响。

而横向承载能力存在的不均匀性是填土路堤路基存在的显著特性,由于地基两侧具有较小的承载力,而地基中部的承载力相对较大,导致路堤有不均匀沉降产生,使得路堤两侧边部有外倾式沉降出现,促使路面与路基出现分裂,形成路面具有较大宽度且上宽下窄的纵向裂缝出现。

1.2裂缝裂缝病害是我国各种等级公路上非常普遍的质量病害,早期的裂缝病害其表现种类繁多,通常表现为横向、纵向、网状、沉降、放射等类型的裂缝。

公路路面损坏原因与对策

公路路面损坏原因与对策

公路路面损坏原因与对策公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路面损坏也是近年来比较严重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如下:首先,公路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材料质量不高。

我国公路建设特点是建设速度快,投资规模大,但许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缺乏质量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低价材料,导致路面的强度不高,无法承受较大的车辆荷载。

其次,路面损坏的原因是没有及时维护。

在一些地区,由于建设急于求成,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后续维护,导致路面损坏缺乏及时维护,无法及时修复及时修复,从而变得越来越糟糕。

此外,路面损坏的原因是路面的使用期限太短。

大部分公路施工完成后,规定的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10年,但由于公路客货流量大,路面使用年限短,很容易由于强度不足而损坏,从而导致路面损坏。

此外,公路路面损坏还可能是由于极端天气状况引起的。

特别是遭受极端洪水和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状况,由于路面材料强度低,容易受潮、开裂,从而导致路面损坏。

以上是公路路面损坏的原因,如何根治公路路面损坏,改善路面质量,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和质量检测,采用高质量的施工材料,以保证路面的强度,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其次,要及时进行道路维护,加强路面维护,对损坏的路面及时进行修复,避免维护不及时,导致路面损坏。

此外,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延长路面使用期限,及时补充表面材料,尽量减少损坏,及根据路面要求,加强路面材料的防护保养,将路面的使用年限延长到15年以上。

最后,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防护,以防止极端天气的影响,如采用耐热材料,以增加路面的耐热性,以防止放热导致路面损坏。

总之,要想解决公路路面损坏,就要从公路施工到维护,从路面材料到防护,采取科学的措施改善路面质量,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摘要:对公路路基路面破坏进行相应的处理,为了取得最佳的处理效果,应根据路基破坏的成因,在分析路基破坏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介绍路基路面破坏的类型,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成因前言公路工程是一项长期、繁琐的任务。

在公路建设阶段,公路破坏会造成路基强度降低,路面平稳性下降等不利影响,路面经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边坡防护与变形、采空区以及岩溶地区等,出现路基路面破坏的几率相对更高。

科学防范路基破坏,针对破坏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才能真正保障公路工程的质量。

怎样采取措施对路基路面常见破坏进行治理,这是公路工程眼下关注的重点。

由此可知,探讨公路工程路面破坏治理问题,不仅能够丰富相关的研究理论,同时也能为公路工程破坏治理提供现实指导。

1公路破坏出现的原因公路破坏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设计环节,配套设施不足就可能会导致后期破坏的产生,如排水沟,涵洞等。

公路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受到施工区地质与地貌的影响,同时受制于施工的技术,如施工区域内存在大面积的软土。

建设施工人员需要有一定技术水准,但是如今市场上建设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技能水平较低。

施工过程中没有实施有效监管,造成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由于企业不重视导致了质量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开展无成效,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

自然灾害也会对道路造成影响,如地震、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水等。

最后一点是在投入运营后未能科学合理地开展养护工作,细小问题在时间作用下,由质变发展到量变,最终爆发。

2路基路面破坏的类型2.1变形类破坏路基沉降会使路面出现不平整现象。

如果是两侧的承载力小于路况承载力时,横向载能力不均匀的情况就会出现,路堤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

2.2软土基沉降软土地基会引发路面不均匀沉降,路面纵断面出现变形。

造成此种沉降的原因在于施工工期过短,软基未能固结,或者是复合地基转换未达到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路面铺设工作。

公路路面损坏原因与对策

公路路面损坏原因与对策

公路路面损坏原因与对策在当今社会,公路是城市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也与城市整体交通管理水平直接相关。

由于公路条件复杂,路面质量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不仅会影响驾驶者的出行安全,还影响城市环境整体实力。

因此,面对公路路面损坏,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意外,提高公路管理水平。

一、公路路面损坏原因1.地质因素:地质条件会直接影响路面稳定性,如路基不稳定、道路山地弯陡、山体沉降等,都会导致路面有明显的沉陷及坑槽,从而使道路路面发生毁坏。

2.气象因素:受气象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长期的降雨、高温、雪冰等,也会使路面发生波动,并因湿度大而变软,最终造成路面损坏。

3.政策因素:路面容易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不当、施工质量低劣等,都会导致路面质量低下,易出现破损、开裂等现象。

4.设备因素:路面的损坏也可能是指车辆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重型车辆的磨损、高速行驶等都会使路面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

二、改善公路路面损坏的方法1.强化政策执行:要加强对路面施工的政策法规执行,加强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施工,认真检查能够确保路面质量。

2.提高施工质量:在路面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确保路面施工的质量,如灰比、抗滑性、坡度等,都要符合要求。

3.加强路面维护:针对路面日常维护,要定期做好维修工作,利用工具清除细微污物,维护表面平整度,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路面质量。

4.加强路面保护:政府应加强路面保护,减少路面质量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确保路面质量持续稳定。

三、结论公路路面损坏是因各种复杂的因素引起的,有的是由外部环境因素导致,有的是由施工和管理等因素引起。

要改善公路路面损坏,政府应加强公路路面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加强路面维护,建立严格的路面监督检查体系,以确保公路路面质量持续稳定。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载箱对抗使得路面的整体结构找到破坏表现在外观上就是 出现裂缝从而进一步发展成为纵向的裂形变带
导致松散变形的原因主要是水流破坏具体表现为降水 较快速地渗入孔隙较大混凝土路面而下层的密实度较大在 雨水渗入之前表层的路面就出现了破坏性的变化一些部位 就出现了原形的坑洞 也有的是由于表面层的水快速地渗入 到中层滞留在中层的水还没来得及渗入到下层或者是难以 渗入到下沉中层的混凝土的强度逐渐变弱沥青出现剥落甚 至是松散致使表面层在行车道底轮迹带上出现的网裂变形 有的甚至上出现明显的辙槽 词外由于水逐渐地从表层深入 到中层再到下层如果底层面上粘结的防水层或者下封层的 质量比较好就不会进入较多的水量停留在底层的水就会使 得底面层的混凝土的强度变弱沥青剥落后导致混凝土松散
!科技风 "#$% 年 & 月
理论研究 !"#$%&$'(') *+&,-./&$01$21(3$&)%$4)0))(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丁超锋
南通市东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摘5要公路的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从公路发展历史来看公路的路面的类型主要包括两种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 土两种路面早期的公路的路基和路面的损坏比较严重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对公路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产生最大影 响的是结构上的破坏或者遭受水的破坏作用以及导致的辙槽 本文将具体分析路基路面的破坏特征及其遭受破坏的原因
发生这种破坏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有较大的孔隙 修 筑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凝土尤其是表层的实际孔隙较大雨水 能够很容易的入侵从而起到破坏作用 另一个原因是在修筑 的时候更多的是强调平整度而对压实度较为忽视
二 路基破坏 $&基层 通常公路的半刚性基层的厚度大约 )% 厘米用的是水泥 稳定碎石或者粉煤灰稳定碎石 而半刚性的底基有 )% 到 3% 厘米厚采用的是石灰土二灰砂以及水泥土等材料半刚性的 基层的总厚度多在 3% 到 0% 厘米之间半刚性的材料路面承载 力主要是由材料层的厚度和质量决定的如果基层的质量不过 关或者不均匀就难以形成一个整体在遭受外力作用的时候 就很容易出现局部的破坏 如果路面的设计和施工都能达到 设计的要求路面的结构破坏更多的是出现在轮迹带上产生 纵向的细小的裂缝之后逐渐出现横向的裂缝最终变成的网 裂出现形变 )&填土地基 这种路基常会产生纵向的不均匀的沉降使得路面的表层 刚出现波浪式的不平整一方面是原有地基固结变形导致沉 降路基填筑后地基会受到的来自外部荷载的作用从而产生 变形另一方面是路堤本身产生的形变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土 质图案图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使得路基路面出现破坏作用的成因和类型是相 对应的通过分析会发现这些破坏的原因和类型之间相互影 响路基的破坏会导致路面的破损而路面的损坏又会加速路 基的破坏 如果路基的压实度不够其中的含水量加大产生 的裂缝或者结构出现松散路面的破坏就会更加明显 针对于 此更应该加强对公路施工建设时质量的加强以及后期的养 护治理 参考文献 $ 张立军&关于公路路基路面破 坏 特 征 及 成 因 的 探 讨 ; &金山)%$)3 & ) 孔宇余进海&浅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的特征及形成原 因 ; &企业技术开发月刊)%$(()' &

浅析沥青混凝土道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浅析沥青混凝土道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浅析沥青混凝土道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摘要:新时期,我国公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基路面十分常见,其与沥青材料本身优良的特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但是在沥青混凝土路基路面使用若干年后,就会出现多种问题,进而阻碍汽车的正常行驶。

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沥青混凝土路基路面以及路基的预防养护工作,增大公路安全系数。

因此本文就此对沥青混凝土路基路面破坏的特征以及成因做出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道路路基路面;破坏特称;成因分析1.沥青混凝土道路路基路面破坏特称1.1路面的使用形状发生变化在道路的建设中,沥青材料的应用往往处于工程的后期,在前期中工程路基的建设对于路面具有重要的影响,路基中成分的不稳定,会导致在路面的沥青材料应用的过程中,或者道路完工后的应用中,其内部的状况产生变化,造成路面的使用形状发生改变,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

在这种状况下,路面中裂缝的产生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影响,将会呈现出上部裂缝较宽,下部裂缝不明显的特征。

1.2路面受到自然条件影响产生的破坏路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将会产生破坏,其中温度的变化以及降水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降水过多以及路面积水严重的状况下,沥青材料路面的表面将会出现较多的松散型结构,这是由于聚合沥青材料的物质在水的作用下,逐渐的消散,因此路面的紧实程度受到影响,产生路面开裂的状况[1]。

此外,在路面的表面具有裂缝,并且伴随着降水的产生,将会使得路基的内部产生问题,造成路基的沉降,沥青公路的表面产生出网状裂纹。

在温度的变化中,路面以及路基的填充物也会发生各种不良的变化,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在高温的作用下,沥青的路面将会出现焦化、出油的现象,这将会使得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受到路面状况不良的影响,汽车轮胎产生问题。

1.3路面受到汽车行驶影响产生的破坏路面受到汽车行驶的影响,主要会产生路面的磨损。

路面的磨损是由于车辆行驶的重量以及速度对其造成的双重性的伤害。

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类型及成因分析

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类型及成因分析

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类型及成因分析一、前言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路面损坏是高速公路维护保养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公路建设者提供参考。

二、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类型1. 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在高速公路路面沿车道方向发展的裂缝,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路面变形、沉降和热胀冷缩等原因。

纵向裂缝的发生对车辆行驶安全影响较小,但其破坏程度会逐渐加重,需要及时维修。

2. 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在高速公路路面垂直于车道方向发展的裂缝,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和热胀冷缩等原因。

横向裂缝对车辆行驶安全影响较大,需要及时维修。

3. 表面破坏表面破坏主要包括剥落、龟裂、松散和磨损等现象,其主要成因是路面材料老化和过分使用。

表面破坏虽不会影响车辆行驶安全,但其对路面平整度和车辆行驶舒适性有影响。

4. 轮辙轮辙是由于长时间重载车辆频繁在同一车道上行驶而形成的深度车辙,其会影响车辆行驶平稳度和安全性。

轮辙除了修补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更换车道和发起限制重载车辆行驶等措施来减少成因。

5. 头肩头肩是在高速公路路面侧缘沿着车道方向发展的裂缝,其形成主要是因为路面旁边的土质强度不够和边坡失稳等原因。

头肩的发生对车辆行驶安全影响较大,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车辆行驶平稳度。

三、高速公路路面损坏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的成因之一是自然因素,如降雨和气象条件等。

降雨会使路面表面积水,导致路面破坏,而气象条件则可以导致路面材料的收缩和膨胀,增加路面损坏的风险。

2. 交通负荷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的另一个成因是交通负荷,即车辆的频繁行驶。

经长时间重载车辆行驶后,会使路面损坏程度加重,尤其是在使用年限较长的路段,会有更多的问题。

3. 工程质量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的另一个成因是工程质量问题,如路面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问题。

不合格的路面材料和施工不达标的工艺将会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维护保养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的成因之一是维护保养不足或不及时,如未及时清理排水系统和未定期检测路面情况等。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张健【摘要】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amaged pavement and roadbed defect species, we could see that the interaction will lead to roadbed defect. Damaged roadbed will accelerate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oadbed defect, which manifests as the decrease of roadbed compaction and enlargement of water content form a loose crack.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maintenance needs the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dbed and pavement, so as to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plan.%通过对路面破损和路基病害成因种类的分析能够看出,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引发路面破损的路基病害,而路面破损又让路基病害的产生与发展加快,表现为减小路基压实度、增大含水量,从而形成了裂缝松散。

因此,在对公路路基与路面实施全面维修时,要思考二者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实施全面的整治维修计划。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6(007)013【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形成原因【作者】张健【作者单位】八五一 0 农场,黑龙江鸡西 15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8依据笔者多年从事公路建设施工的经验,从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上进行了分析,旨在可以为公路的养护和维修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特征及成因
作者:张有寿
来源:《商情》2009年第05期
【摘要】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造成的公路路基路面破坏不仅对社会、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在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因此,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坏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笔者在文中深入分析了公路路面破坏和路基病害的特征及成因。

【关键词】公路路面破坏路基病害
一、前言
笔者多年从事公路建设行业,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造成的公路路基路面破坏不仅对社会、交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在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因此,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坏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笔者在文中深入分析了公路路面破坏和路基病害的特征及成因,为以后公路的整治维修提供参考。

二、公路路面破坏的特征及成因
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有多种原因,表现为多种形式。

1.变形类
填土路堤上的路面竣工后以及开放交通后,路基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其上路面顶面产生波浪式的不平整。

在未填筑路堤之前,地基处于平衡状态。

填筑路堤后,地基受到动静荷载的共同作用产生固结形变,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为止。

地基产生固结形变的大小,既与填土高度有关,又与地基内部各层土的压缩系数有关。

填土路堤地基存在横向承载能力显著不均匀的特性,两侧地基的承载力小,中部承载力大,路堤产生不均匀沉降,路堤两侧边部产生外倾式沉降,将路面和路基掰开,在路面上产生宽度较大的纵向裂缝,其特点是上宽下窄。

2.松散类
由水破坏产生松散变形类病害尤其广泛,主要表现为几种不同情况:第一种是由于雨水较快的透入空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表面层后,由于其下层比较密实,在进入表面层的水还未来得及往下层渗透前,表面层就开始产生水破坏。

表现为沥青路面的表面层产生圆形坑洞。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透入表面层的水较快渗入中面层,滞留在中面层的水因难于或来不及透过中面层进入底面层之前,中面层沥青混凝土强度变弱,沥青剥落,甚至松散,导致表面层首先在行车道底轮迹带上产生网裂形变,有的甚至产生明显辙槽。

第三种是由于透入表面层的水透过中面层进入底面层,如果在底面层表面有粘结防水层,或有质量好的下封层,同时进入的水量不大,则滞留在底面层的水会使底面层沥青混凝土强度减弱,进而沥青剥落,甚至沥青混凝土松散,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产生网裂形变。

水破坏的重要内因是所用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

所用沥青混凝土,特别是表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实际空隙率较大,雨水较易进入表面层,并导致水破坏。

水破坏的另一重要内因是片面强调平整度,忽视了压实度。

水破坏的第三个重要内因是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大。

由于矿料质量、施工技术要求和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公路面层所用沥青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和不均匀性较大,在面层表面随机分布这数量不一的薄弱点位。

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在一些薄弱点位被快速行驶车辆轮胎下产生的较大动水压力压入表面层。

水破坏的第四个内因是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裂缝。

由于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热胀冷缩的材料,它的温缩系数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4倍左右。

新沥青混凝土面层刚产生的裂缝,往往仅深入表面层的上部。

过一个冬季或一定时间后,裂缝又会深入到下层底部,甚至引发基层在相同的位置开裂。

造成基层上部冲刷甚至松散的原因,是表面水的反复进入和冲刷的结果,不是基层本身“衰老”的结果。

3.车辙
车辙、拥包等流动变形损坏当公路车辆渠道化以后,车辙问题逐渐成为主要病害。

由于我国普遍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基层本身的变形不是主要的,多数都是沥青混和料产生的流动性车辙。

其主要成因是路面在高温情况下劲度模量大幅度降低,抗剪切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超载和重载车作用下的剪应力,尤其是在长大纵坡上坡路段,由于重载车车况差、爬坡车速降低,更为严重。

严重车辙的内因是由于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不合适。

我国已通车的多数公路都使用规范中的连续式密集配。

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抗形变能力较差,不能承受重载交通的反复作用,容易产生严重辙槽。

4.裂缝类
沥青路面开裂是国际上最普遍的损坏现象之一,只不过是裂缝发生的早晚、多少及裂缝的类型有所不同。

我国沥青路面的裂缝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沉降裂缝等。

横向裂缝是由于在寒冷季节气温骤降和反复的温度变化后,因疲劳而产生的温缩裂缝;半刚性基层的干缩和冷缩开裂造成的沥青路面的反射性裂缝;或者两者综合作用产生的裂缝。

温缩裂缝至今国际上并没有有效的根治措施,不属于早期破坏。

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表面裂缝。

近年来国际上对沥青路面自上而下的表面裂缝研究甚多,发现当沥青层较厚时,由于路表面沥
青容易老化,沥青混和料的自愈能力逐渐丧失,极限拉伸应变不断减小,在车载荷载直接作用下,在轮迹部位产生大的拉应力或剪应力,导致路面产生开裂。

但我国沥青路面的表面裂缝有相当部分与由于沥青层的层间污染没有很好粘结成为整体,首先使表面层或上、中层压碎有关。

第三种是自下而上的疲劳裂缝。

三、公路路基病害的特征及成因
1.基层
公路的半刚性基层厚度多在20cm左右,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或砾石)半刚性底基层厚20-40cm,采用的材料有石灰土、水泥土、二灰土、二灰砂、二灰和水泥石灰土等。

半刚性材料层的总厚度通常不超过60cm,最薄为40cm.半刚性材料路面的承载能力取决于半刚性材料层的质量和厚度因素,如果基层或底基层质量不好或不均匀性大,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容易导致沥青路面产生局部破损。

在路面设计和施工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半刚性路面的结构性破坏常发生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

在轮迹带上先产生纵向细小裂缝,尔后产生通过轮迹带的横向裂缝,最后发展成网裂和形变。

2.岩土地基
填土路堤路基产生纵向不均匀沉降,使路面顶面产生波滚式的不平整。

其产沉降的原因:一是原土地基产生固结变形,在填筑路堤之后,地基收到加载作用,产生压缩变形。

二是路堤本身产生固结变形,是与填土高度、土的性质和压实度密切相关。

路基压实度不够产生的纵向裂缝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槽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特别是在有表面水渗入地基的情况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早或迟都会产生一些细而短的纵向裂缝。

桥头跳车是由路基路面沉降引起的,是路基路面纵向变形最严重的一种形式。

它是由于桥头填土较厚,路基路面容易产生大的沉降,而桥头的沉降量很小,从而产生错台高差。

这种现象在软基路段、湿陷性黄土地区尤为严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路面破损和路基病害成因类型对应分析,能够发现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路基病害会引起路面破损,而路面破损又加快了路基病害的产生和发展,表现为路基压实
度减小、含水量增大、裂缝松散体的产生。

路面破损往往是路基病害的表现形式。

在对路基路面的进行整治维修时要全面分析,进行总体规划。

参考文献:
[1]何仙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安全检查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8).
(作者单位:青海省湟源公路工程建设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