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060618
伏立康唑的临床应用

伏立康唑的临床应用伏立康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真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和安全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疾病。
以下将详细介绍伏立康唑的临床应用。
一、伏立康唑的药理作用伏立康唑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CYP3A4同工酶,从而干扰真菌细胞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阻断了真菌细胞中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14α-芳香醇类酮康酸到醇下叉脱水酶活性,使真菌细胞内甾醇生物合成受抑制,最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及渗透性增加,真菌生长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抗真菌的目的。
二、伏立康唑的适应症1. 念珠菌病:伏立康唑可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性疾病,如阴道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等。
2. 浅表真菌感染病:如皮肤念珠菌病、浅表癣菌病等。
3. 深部组织及系统性真菌病:如念珠菌性败血症、念珠菌性肺炎等。
4. 其他真菌感染:如念珠菌角膜炎、念珠菌性腹膜炎等。
三、伏立康唑的给药途径及剂量伏立康唑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
常见的口服剂型包括片剂和胶囊剂,静脉给药主要为伏立康唑注射液。
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成人口服剂量为每日200-400mg,分2次服用;静脉注射剂量一般为每日200-400mg,分2次给药。
四、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伏立康唑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一般为轻度不适,多数患者能够耐受。
长期大剂量使用伏立康唑还可能引起肝脏毒性反应,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等,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损害。
五、伏立康唑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等;同时应避免与酒精等药物同时应用,以免加重肝脏损害风险。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前应咨询医生,遵医嘱使用。
综上所述,伏立康唑是一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真菌感染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时,应根据药理作用、适应症、给药途径及剂量、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并注意患者的肝功能监测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

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抗真菌药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论文摘要:一类全新的抗真菌药,通过非竞争性抑制β(1,3)D糖苷合成酶,破坏真菌细胞壁糖苷的合成,在临床上显示了广谱、低毒、高效的特性。
本文综述了棘白霉素类抗真菌研究新进展,介绍了三个新药物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和阿尼芬净(Anidulafunngin),与目前医院使用的抗真菌药相比,均显示了独特的优点。
在自然界,真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国外也有学者将真菌归入“低等植物类”)。
真菌的种类与形态繁多,迄今已被科学家鉴定出的真菌仅有数千种,而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真菌至少有数万种。
在形形色色的真菌中,只有大约20来种是真正的致病菌,人类99%的真菌病系由这20来种真菌所引起。
从广义上分析,真菌病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侵袭性真菌病与全身性真菌病(如曲霉病和念珠菌病等)、粘膜型真菌病(如“鹅口疮”等)、浅表型皮肤真菌病(如“香港脚”或“头皮癣”、“灰指甲”等)和过敏型真菌病(如哮喘与慢性炎症等)。
在以上四类真菌病中,以第一类对人类危害最大,而后三类真菌病相应较轻一些。
据来自国外的临床统计资料,在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群中,有4%是死于全身性曲霉菌类真菌感染,大约2%的人死于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临床统计表明,病人一旦患上全身性曲霉病,其死亡率将高达85%,如患血液性念珠菌病则死亡率可达40%。
利用现有抗真菌药物治疗全身性真菌病或血液感染型真菌病的效果至今仍无法令人满意。
因此,药学界正全力寻找可抑制全身性真菌感染的新型药物。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上市的抗真菌药物大体上有四大类:即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三唑类(如氟康唑、咪康唑、益康唑、依曲康唑和酮康唑等)、烷基胺类(如特比萘芬)和新开发上市的棘白菌素(echinocandins)类(如卡帕芬净)。
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

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会导致植物疾病,有些则能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兽医临床应用中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其特点。
一、抗真菌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用途,抗真菌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别。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1. 多酮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酶的活性,从而破坏真菌细胞壁,导致真菌的死亡。
2. 三唑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米康唑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对皮肤病变和全身感染均有效。
3. 抗真菌多肽类药物:如伊托康唑、利氟沙星等。
这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不同种类的真菌感染均有一定疗效。
二、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的真菌感染病例。
常见的疾病包括皮肤真菌感染、呼吸道真菌感染、消化道真菌感染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兽医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1. 皮肤真菌感染:对于动物的皮肤真菌感染,常用的抗真菌药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外用药物通常是抗真菌药膏剂或喷雾,用于局部涂抹或喷洒,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和红肿。
口服药物则是内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对控制真菌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2. 呼吸道真菌感染:动物呼吸道真菌感染多见于鸟类和哺乳动物,如氨苯酯异唑腈类抗真菌药物对呼吸道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鼻腔滴剂和口服制剂也可在治疗过程中辅助应用。
3. 消化道真菌感染:消化道真菌感染常见于动物的胃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对于这类感染,兽医常常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米康唑,通过内服药物抑制真菌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三、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兽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真菌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类别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兽医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抗真菌药物的研制与应用

抗真菌药物的研制与应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强。
因此,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相比其他疾病,人们对真菌感染的认知相对较低,因此,对于真菌感染的防治仍需加强。
抗真菌药物因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逐步成为真菌感染的重要防治手段。
一、抗真菌药物的研制历程因为真菌的细胞结构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所不同,因此,抗生素并不能直接用于真菌的防治。
早期,人们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是由真菌或菌株中提取而来的天然产物,研制周期长、成本高,配方也不够精确,且有很大的副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新型技术的应用,合成的抗真菌药物逐渐取代了天然抗真菌药物的地位。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几种抗真菌药物,其中包括吱啶类、咪唑类、三唑类等。
这些抗真菌药物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各有优缺点,但在真菌感染的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应用于皮肤病、口腔白喉、念珠菌病、肺真菌病等疾病的防治。
其中,念珠菌病和肺真菌病属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疾病,需要选用药物具有强效的抗真菌作用。
而对于一些轻度真菌感染疾病,宜先尝试外用类药物,以免产生过度的化学刺激。
在应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选用对应的药物。
同时,应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间的限制,避免出现过度的药物副作用。
三、未来抗真菌药物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真菌感染的更深入认识,对抗真菌药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未来,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方向将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精准化。
科技与信息化的发展将使药物研发和治疗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新型技术的出现也将推动抗真菌药物的应用领域得到更广泛的拓展。
在抗真菌药物的研发中,个性化药物研发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之一。
专注于可持续性,短时间内跨越大量抗真菌广谱药物研发将被更加青睐。
此外,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将成为未来真菌感染治疗研究的关键领域。
各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与氟康唑合理应用ppt课件

药动学特点
➢ 吸收 ✓ 生物利用度55%,但有剂型差异,溶液剂吸收大于胶囊剂 ✓ 食物影响:食物可促进胶囊剂吸收,但降低溶液剂吸收 ➢ 分布 ✓ 蛋白结合率:99% ✓ 由于本品脂溶性,可穿透各种组织中,组织中浓度可达血浓度
3倍 ✓ Vd 11L/Kg ➢ 代谢 ✓ 经P4503A4肝内广泛代谢,代谢物超过30种 ✓ 30种代谢物羟基伊曲康唑为活性代谢物
东部
40
西部Biblioteka • B半衰期30北部
20
•
在一级动力学,半衰期是固 10
定数值,不因血药浓度而改变。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t
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八)
氟康唑药动学(五)-----氟康唑的半衰期与给药方案
• 一.平均稳态血浓度(Css)需5~6个t1/2,氟 康唑t1/2=30h,相当于6.25~7.5d,约1周达 稳态。
单次(0 ~ ∞) hr
伊曲康唑
3.42ug/ml
羟基伊曲康唑 7.95ug/ml
多剂量稳态
22.6ug/ml 38.6ug/ml
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八)
伊曲康唑---血浓与效应关系
➢ 170例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接受伊曲康唑常规剂量预防感染, 20例发生IFI,血浓如下:
✓ 20例感染患者中仅48%患者血浓度>0.5ug/ml,而余下未发生 IFI患者100%血液浓度>0.5ug/ml(P=0.039)
200mg/bid
峰浓度 0.5ug/ml 1.1ug/ml 最高峰浓 2ug/ml
各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二十七)
伊曲康唑---药动学特点
➢静脉注射200Mg×7天
峰浓
平均浓度
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两性霉素B仍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线抗真菌药物,如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尽管氟康嗖能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但迄今为止两性霉素B依然是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首选药物。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对侵袭性真菌认知度的加深,我们看到除了最为常见的念珠菌、曲霉外,其它致病性真菌也在逐渐增多,诸如接合菌(毛霉、犁头霉、根毛霉等)、尖端赛多抱、马尔尼菲青霉、组织胞浆菌等,在临床实践中也会时有发生。
像接合菌感染,病情极为凶险,病死率极高,而两性霉素B是目前唯一对接合菌有效的药物,国外新近上市的泊沙康嗖虽对接合菌也有效,但为口服药物,然而由于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而大大制约其广泛应用,特别是危重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虽能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但费用相对昂贵,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如前所述,目前治疗侵袭性真菌常用的还有三嗖类、棘白菌素类和喀哽类抗真菌药物,我们在具体选择时主要根据两方面来考虑:首先,要确定采用哪种抗真菌治疗策略,是预防治疗、经验性治疗,或确诊治疗,由此参照指南选择相应治疗药物。
其次,根据病人感染病原菌、部位、病情轻重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来确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即现有的任何一种抗真菌药物都不能对所有真菌具有抗菌活性,每种药物的局限性就应注意规避。
如氟康嗖对克柔念珠菌天然耐药,对光滑念珠菌抗菌活性差,对丝状真菌不具抗菌活性;伊曲康嗖、伏立康嗖对接合菌无效;两性霉素B对葡萄牙念珠菌、土曲霉、尖端赛多泡、多育赛多抱和白吉利丝抱酵母活性差;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隐球菌、镰刀霉、接合菌无效。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治疗策略中预防治疗和确诊治疗的指证把握相对较易,而经验性治疗和抢先治疗的选择有时较为困难。
经验性治疗在血液病学科的概念是指:在免疫缺陷、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7天无效者,或起初有效,但3~7d后再出现发热,在积极寻找病因同时,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发展趋势

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广谱抗生素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先进诊疗技术如器官移植等的推广,以及肿瘤放、化疗的影响,真菌感染无论是在发生频率还是在致病菌种方面都在不断增加[1]。
真菌可引起动植物的多种病害,不仅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经济动物生长生产,而且影响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为了抑制和消灭病原真菌,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现将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现状和研究进展简述进行介绍。
1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多烯类多烯类抗生素主要有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及研究中的多烯类化合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两性霉素B已成为治疗各种严重真菌感染的首选药,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为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但两性霉素B严重的肾毒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目前,已开发了一系列两性霉素B脂质体新剂型。
两性霉素脂质体是用脂质体对两性霉素进行了包裹,其特点是对真菌细胞麦角甾醇亲和力较高,对人体细胞膜胆固醇亲和力较低,因而提高了抗真菌活性,减轻了对宿主器官的损伤,降低了两性霉素的毒性反应,可大大提高临床用药剂量,增加了抗真菌药的疗效。
国外临床研究结果亦显示它具有与两性霉素相同的疗效,但毒性相对较轻,尤其是肾毒性明显小于后者[2]。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为合成的抗真菌药,抗菌作用与两性霉素相似,它能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色素450依赖性的14-α-去甲基酶,使14-α-甲基固醇蓄积,细胞膜麦角固醇不能合成,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胞内重要物质丢失而使真菌死亡[3]。
本类药物在肝脏代谢,主要经胆汁排出,在患者肾功能不全时不需改变剂量,其主要毒性为贫血、胃肠道反应、皮疹等,没有肾脏毒性,可口服。
酮康唑是最先使用的该类口服药。
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是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又一新进展,较咪唑类抗真菌药物酮康唑显示出更广谱的抗真菌活性且毒性更小。
抗真菌药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Dodds-Ashley ES,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6;43(suppl 1):S28-39.
Susceptibility of Candida blood isolates to fluconazole
Susceptibility of Candida blood isolates to caspofungin
Dodds-Ashley ES,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6;43(suppl 1):S28-39.
各类抗真菌药物总体安全性比较
药物毒性
AmB ABLC LAB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肝
++
++
++
+
+
+
+
+
肾
+++ +++
++
-
-
-
-
-
血液
+
0
0.5 8
16
24
小时
注:PAE,抗生素后效应; T1/2 ,半衰期;AUC,药时曲线下面积;MIC,最低抑菌浓度;Cmax,峰浓度
Andes D.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3;47:1179-1186.
Three Patterns of Antifungal Activity
S-I
S
克柔念珠菌
R S-DD - R
S
S
I-R
S-I
S
葡萄牙念珠菌 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