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世一时的隋朝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下册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下册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下册初一下册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初一下册七年级历史知识点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同一全国。

3、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的国家粮库。

5、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6、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中国历史第二册(隋唐元明清)

中国历史第二册(隋唐元明清)

“诗圣”——杜甫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
代表作品: 《秦中吟》 《新乐府》 作品特点: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
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白居易
隋唐文学成就——诗歌
年代 李 白
杜 甫 白 居 易
作品
风格
称号
诗仙
盛唐 早发白帝城 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蜀道难 由盛 转衰 三吏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诗史 语言精炼凝重 秦中吟 新乐府 直白如画、通俗易懂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舟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唐太宗
人民力量的伟大,不可过分 压榨农民。 。
1、材料反映的观点是
2、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上述观点
知识擂台
1、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句,其中“唐宗”是指(
A.唐太宗 B.唐高祖
印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 刷 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术 火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药
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 明代祝万祉
赵州桥 栏板上 的雕刻
《金纲经》雕
印于868年。是 一部经卷,长 488厘米。卷首 是图册,接着是 经文,画面精美, 线条流畅,墨色 均匀清晰,印刷 技术已很纯熟。 《金纲经》发现 于敦煌石窟,近 代被外国殖民者 掠走。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唐时期
繁盛一时的隋朝
隋朝建立: 时间: 581年 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都城: 长安 隋朝历史的特点: 繁荣、短暂 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全国 ②开创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 ③开凿了大运河 (最重要)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一练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一练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歌谣中的“汝”指( )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解析】选C。

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朝,盼望北方隋朝来灭陈,实现南北统一。

2.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突出的贡献体现在( )A.结束割据、完成统一B.开凿运河、便利交通C.励精图治、繁荣经济D.实行改革、民族融合【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突出的贡献”。

589年,隋朝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结束了自西晋以来的割据分裂局面,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出的贡献。

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解析】选B。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指隋朝统一南北。

589年,隋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对江南的控制C.加强南北交通D.消灭南方的陈【解析】选D。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隋朝开凿大运河时,南方的陈朝已经被消灭。

5.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历史上开通贯穿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大运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为了加强南北交流,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民工,开通了大运河。

6.(2014·贺州中考)下图描绘隋朝大运河的起止地点是( )A.北达涿郡,南至洛阳B.北达涿郡,南至江都C.北达涿郡,南至余杭D.北达涿郡,南至长安【解析】选C。

人教版七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

人教版七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

余杭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涿郡 今北京) 今北京 海河 永济渠
通济渠 黄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阳 邗沟 淮河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余杭 今杭州) 今杭州 长江 钱塘江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1、隋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历史地 、 位,类似于哪一朝代 A、西周 、 C、西汉 、 B、秦朝 、 D、西晋 、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
一、隋朝的建立
北朝
隋朝
(北周) 北周)
(581年 杨坚 长安)
南朝
南朝
(陈)
(陈)
隋朝
(589年)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北朝
东魏 蜀 三 魏 国 吴 晋 南方: 南方 东晋 宋 齐 梁 西 十六国 北方: 北方 并存 北魏 鲜卑族) (鲜卑族 西魏
北齐 581 北周 隋 陈 589
尽道隋亡为此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皮日休 汴河通淮利最多,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李敬芳
总的来说是好事。 总的来说是好事。大运河开通后成为 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 南北交通大动脉, 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 使了民力, 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 役负担。 役负担。
3、“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想一 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繁盛一时的隋朝》

《繁盛一时的隋朝》

科技的创新
总结词
隋朝在科技方面也有许多创新,为后世 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VS
详细描述
隋朝时期,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农业方面,隋朝时期的水利工程和农业 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大运河的开 凿和灌溉技术的改进等。在数学和天文学 方面,隋朝也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新, 如南北官制的设立和历法的修订等。这些 创新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税收制度的改革
隋朝实行租、调制,即按户征收一定 的谷物和布帛,作为税收,同时按户 分给一定的土地。
03
隋朝的文化贡献
文学艺术的繁荣
总结词
隋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繁荣,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时期之一。
详细描述
隋朝时期,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形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隋文帝和隋炀帝都十分重视 文化事业,大力推广文学艺术,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同时,隋朝还建立了国子监等 文化机构,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与域外国家的交往与贸易
隋朝与西域
通过设置西域都护府等机构,隋 朝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同时也 促进了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和 文化交流。
隋朝与东南亚
隋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 交往逐渐增多,双方在贸易、文 化等方面都有交流,如佛教文化 的传播等。
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隋朝时期,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军事力量衰弱
隋朝的军事力量在长期的内乱和农 民起义中逐渐衰弱,无法有效镇压 各地的反抗。
外患不断
周边游牧民族和邻国对隋朝的领土 和资源虎视眈眈,不断发动战争和 侵扰,进一步削弱了隋朝的国力。
隋朝对后世次大一统, 为后世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一历史繁荣一时的隋朝试题

初一历史繁荣一时的隋朝试题

初一历史繁荣一时的隋朝试题1.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 )A.581年B.589年C.587年D.618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建立。

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故选A。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大运河开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说是最大的进步意义;A项不是重大意义,B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3.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文帝统治的史实。

隋文帝建立了隋朝,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光武中兴”指刘秀统治时期;“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指唐太宗统治时期,故选C。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全长四、五千公里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答案】B【解析】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始建于公元605年,正是隋炀帝统治时期,所以A项是正确的。

同时大运河开凿之后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

所以C项也是正确的。

它全长四五千里,是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所以D项也是正确的。

但B项是错误的,应该是“里”而非“公里”。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所以答案应该选B。

5.按照东、南、西、北的次序排列下列水利工程,正确的是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灵渠④江南河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答案】B【解析】江南河北起镇江,南至杭州,在江苏省与浙江省之间。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郑国渠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

根据所学中国地图,选B。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时期洛阳的史实。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四.问题探究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

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回顾
一.南北重归统一 1.建立 581年 杨坚 长安 2.隋朝统一 589年 灭陈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 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开通的情况(人,长,3点4段5河) 3.作用 4.评价
三、隋朝的社会特点(繁荣而短暂)
隋朝的特点
繁 盛 繁盛 经济繁荣 一 大运河的开凿 时 的 一时 二世而亡 37年 隋 (短命) (581—618 ) 朝
( )9、对隋文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 D、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 )10、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而且符 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 )11.与隋朝统治类似的朝代是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宋朝 ( )12.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 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 流,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动脑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P4 开凿条件:
① 隋文帝在位励精图治 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有充 足的劳动力;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 运河作为基础。
• 一(你能行吗?)

北周末年,( )掌握大权。( ) 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 ),定都 ( )。他就是( )。( )年, 隋军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 南北重归( )。
2.隋文帝杨坚的励精图治
开皇之治
杨坚(在位581年-604年),是个 ( )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 ( ),发展( ) 措施 赋的税与土地,注重( )。 国家出现( )的局面,人民 ( ),社会经济 ( ),人口有大 幅度( ),在长安、洛阳修建了许多 表现 大仓库。 东都,也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说明什么?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 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 赏。
隋炀帝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是真是假?
隋炀帝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 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 大起义。618年,炀帝在 江都被部将所杀, 隋朝灭亡。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隋唐社会 你知道隋唐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吗?
繁盛一时的隋朝
知识结构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人物,时间,都城
隋文帝统治 隋朝大运河
措施,表现 目的,概况,作用,评价
隋朝统一前的南北局势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隋朝的统一
时间:
589 隋文帝 人物: 标志事件: 灭陈
重点探究(材料)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 也 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 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同学们比较这四则材料对大运河的评价有哪些不同,到 底哪种是正确?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原因:陆路运输在古代只能利用车、马,靠
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活动与探究
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1、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 2、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人工运河,一方面大大促进了我 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 面,它的开凿,加重了劳动人民 的 赋税徭役。
( )6、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
(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 河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 )7、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 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 )( )8、灭陈前,江南民间传唱着这样的歌谣:“桃叶 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反映 了 A.江南人民盼望南北统一 B.江南人民能歌善舞 C. 江南人民热情好客 D.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
叫陪都
3、隋朝大运河
(找出并熟记) 谁在位时开凿的? 时间 全长 三点 四段 五河
目的
地位 作用
(本课重点和
难点)
评价大运河。
涿郡
北京

济 渠
余杭
杭州
隋朝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目的,作用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
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与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哪一个朝代 相似?相似点有哪些?
统一全国, 短命暴政而亡
修建巨大工程
建立制度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思维体操 --快速作答
扬州在隋朝时称为什么?北京、杭州呢?
扬州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一部分)
大运河扬州段
你知道是什么造就的扬州的繁荣吗?
陈后主为什么会成为 亡国之君?
国家统一 589
练一练(选择)
( )1、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 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 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 )3.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 ( )4、隋唐大运河经过河南段是①永济渠 ② 通济渠 ③ 邗沟 ④ 江南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 )5.大运河流经扬州的一段是 A.①B.②C.③D.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