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业转移下县域经济问题研究 ——以怀集县为例3
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发展现状、问题与梯度转移布局研究

何悦 胡品平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发展现状、问题与梯度转移布局研究引言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化背景下,发达区域的产业基于区域的比较优势,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将部分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进行发展,从空间分布上实现部分产业的跨区域转移。
广东省于2005年开始产业转移园建设,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江门、肇庆、惠州市欠发达地区规划建设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省产业转移园),作为承接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
2013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并配套出台了《促进粤东西广东省于2005年开始产业转移园建设,其在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难题、拓展提升珠三角发展空间及核心竞争力、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和劳动力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园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研究广东省产业转移园梯度转移的布局,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作方案》,该工作方案指出应赋予园区引领带动粤东西北地区产业振兴的重任,将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作为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之一。
本文从广东省产业转移园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园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研究广东省产业转移园梯度转移的布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发展现状目前,广东省共设立了80个省产业转移园,规划总面积达569平方公里,其中地市主导建设的示范园15个、县区主导的一般园25个和起步园11个、独立的产业转移集聚地29个。
粤东西北12个地市共有45个县市,其中41个县市已设立省产业转移园,占县域总数91%。
(一)产业发展情况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共引进工业企业4896家,其中投产企业3280家、落地在建企业1110家、筹建企业506家,计划总投资额10276亿元。
2015年超百亿元规模园区共25个,其中超500亿元规模2个,50-100亿元规模的园区有14个。
从产业集聚水平 解读广东省“双转移”战略

“ 双转 移 ” 战略 对 广 东省 产 业格 局 的 发 展 三 角 与 其 他 东 翼 、 西 翼 和 粤 北 山 区 的经 济 业布局 , 避 免陷入“ 先污染 、 后治理 ” . 或是 关键词 : “ 双转移” : 产业集聚 : 区位 基 谐社会 建设的制肘 . 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也 移 ” 战 略 共 有 以 下三 个积 极 意 义 。
1 3 . 4
3 . 环 保 管 制 珠 三 角 地 区 近 年 来 的 增 长 中 实现 产 业 升 级 的关 键 机 遇 。 业转移 , 并 且 部 分 高 素 质 劳 动 力 向 珠 三 角 发 展 是 部 分 地 以 牺 牲 环 境 为 代 价 的 . 一方 2 . 扩 大 内 需 产业 转 移 过程 中涉 及 大 发 达 地 区 转 移
( 二) 积 极 意 义
升, 人力成本 、 水 电成 本 均 大 幅 增加 。 而 且
在 以 上 几 个现 实原 因 的 共 同 作 用 下 .
当 地 政 府 对 低 端 产 业 的政 策 红 利 也 逐 步 、 “ 双转移” 战略势在必行。通过在迁入地建 降 低 。 面 对 金融 危机 的冲 击 , 企 业 从 珠 三 立 产 业 园 的方 式 。 有计 划 的将 低 附 加 值 、 劳 角地区转移到东西两翼 、 粤 北 山 区 能 够 大 动 密 集型 企 业从 珠 三 角地 区 迁 出 到东 西 两 翼、 粤北山区, 实行 统 一管 理 , 统一规划 , 实 2 . 贫 富 差 距 。 广 东 各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现 了 资源 的 有效 整 合 同时 在产 业 转 移 过 的 情 况 差 距 非 常 大 .从 表 1可 以 发 现 。 珠 程 中 . 各地 以环 境 保护 为 重 要 指标 . 通 过 产 差距非常大 . 这 种 贫 富 差 距 已成 为 广 东 和 “ 边污染、 边治 理 ” 的老 路 。 归 纳起 来 , “ 双 转
广东省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广东省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序言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数据研究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进行剖析和阐述。
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数据研究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对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数据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数据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的重要参考渠道。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第一节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现状 (1)第二节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7)一、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工业总产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工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工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同全省工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现状统计表 (1)表2: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4)表6: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肇庆怀集县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工业总产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表 (8)表14: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工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工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同全省工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肇庆怀集县工业总产值同全省工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十二五”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各县市区紧紧围绕一系列惠民促消政策,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着力激活农村市场,挖掘消费潜力,居民消费持续升温,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1.79亿元,是“十一五”的2.24倍;临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14亿元,是“十一五”的2.38倍。
(二)县域监测范围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是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县市和城区分别进行,全省共107个县市区,2014年为24区83县市,我市为1区(临渭区,高新区和经开区包含在临渭区)10县市(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富平、韩城、华阴,卤阳湖包含在蒲城);2015年为25区82县市,我市仍为1区10县市;2016年为27区80县市,我市为2区9县市,华县撤县设区成华州区,列入城区监测范围。
5、城乡居民收入提高。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11个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足20000元,2015年县市区均超过2300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个县市区超过5000元,为5854元,2015年11个县市区均超过7000元。
广东怀集县委书记冯敏强:争当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兵

2 0 年 。怀集全县 实现国内牛产总 05 值 5 .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 0 34 2 41 05 年综 合增 K率为 3 ‘l 在伞省 6 个县 38 %, 7 ( )的排名从上 年的 3 市 7位攀升 到第 1 4 位 , 于肇庆市各县 ( ) l 位 市 第 何;上划
维普资讯
广 东怀集县委书记冯敏强 ●
争当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兵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陈正湘 ★谭扬汉
怀 庆西【, 东 省 粤北 是 集处 人区 广 肇 的J 地巾 山
、
平均水平 98 .5个百分点 . .
面积 、 资源
中共 怀 集 县委 书 记 冯敏 强 表 示 :
省 “ 四税”增长率 为 3 . %,超 过伞省 03 6
昆汕三条高速公路以及正存规划立项 的铁
维普资讯
责编 :李 萌
.I I = .】 . 【 【
路交通优势 , 实施工业立县 战略 , 加快经 济发展 , 努力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 均增 长 1% 以上 ,到 2 1 年 ,G P总值 比 2 0 3 00 D 05 年接近翻一番 。 ”
招 商引资与特 色农 业
除 了发 展资 源经济 ,怀集 县还把工 经济上 。 “ 我们 将树立新 的招商理 念 , 逐步实 现招商 引资 主体 由政府为主 向企业 、 中介 组织为 主转 变 , 由项 目招商为主 向产业招 商、 园区招 商转 变 , 由以优 惠政策招商 为 主 向优势资 源 、 优质 服务 、 良环境招 商 优
建设 , 力争在 五年 内把 县城拓
等企业 , 开发 和加 工本地矿 产资源 , 伸 延
产业链 , 增加 了地 方财政 收入 。 岭南钢 铁 有限公 司最 近与 广州 钢铁股 份有 限公 司
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县城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对策

(4)县城风格类型不明显,未能形成与城市性质相适应的城市环境氛围。
县城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对策
2.4 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水平不够,服务功能不完善 县城一般有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和扩张力,发展框架基本拉开,相比一般 规模的建制镇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由于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 服务功能不完善,县城容量扩张存在瓶颈,没有充分发挥县域中心城市应起到的作用。一方面, 县城建设由于资金的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欠帐多;另一方面,随着周边大城市的发展及高 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县城的外部发展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规划建设中缺乏对宏 观环境的分析,不注重与高等级公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衔接,网络化的联系弱。相对 封闭、滞后的环境,有限的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容量,过高的政策及经济门槛,降低了投资者的 热情,对吸引农民进城起不到应有的拉动作用。
态和空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在县城规划建设中过分重视马路经济,沿过境公路轴线发展现
象普遍。有的为了争取国债项目或争取公路部门投资,对过境公路改线不顾现有发展状况, 就近取直,打破原总体规则确定的道路网系统,形成过多的道路斜交,尖角,五路交叉口, 甚至过境公路穿越市区,造成市区交通拥挤堵塞,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城市环境。
的权威性、民主性,使规划更加符合老百姓的需要和愿望,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客观要求。 3.2.2县城规划要重视功能,体现产业集聚和规模效益 县城在规划时要按照“育特色、优环境、聚人气、兴产业、强经济、富民众”的目标和 “工业化、民营化、城镇化、科技化”的发展需要,优先考虑经济发展问题,考虑主导产业和 特色产业的培育,考虑二、三产业的集聚,要把工业、商贸和科教作为规划的重点,选准区位, 定好位置,认真进行建设,尤其要切实抓好县城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 文化、娱乐、市场等区位的合理设置,促进二、三产业向县城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从而提高 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群体效益、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真正使县城成为 工业中心、科教中心、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和令人向往的生活休闲中心。
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园

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一、园区建设情况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是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精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山市大涌镇人民政府和肇庆市怀集县人民政府联手创建的高起点、高标准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
工业园位于怀集县城南部,距高速公路出口不足2公里,省道s263线在园区东侧经过,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入园企业提供了交通物流保障。
工业园用地原期规划11000亩,近期规划2781亩,现已征用800亩。
二、园区投资环境(一)政策优势。
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中山和肇庆两市政府以及怀集对本园区的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发展经济的新增长点来培育,制订了有关的管理办法和各项优惠政策,明确了开发建设工作发展方向;在园区内投资办企业,享受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区位优势。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低处粤桂湘三省(区)的结合部,为“泛珠三角”的咽喉地带,是广东省西北部隅通桂达湘的重要交通枢纽。
近期国家规划建设的广贺(广州-贺州)、汕昆(汕头-昆明)、太澳(太原-澳门)高速公路将在怀集县内部大体形成东西横穿,南北纵贯之势,并在县城交汇。
其中,广贺高速公路已动工兴建,计划2008年底建成通车,将使怀集成为广州一小时经济圈的边缘,成为珠三角的后花园,有利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三)资源优势。
园区位于肇庆市的劳务输出大县并处在粤桂湘三省的结合部,全县人口130万人,面积3573平方公里;人口、面积均占肇庆市的四分之一;劳动力资源充足,土地资源、林业资源、矿业资源、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四)硬件优势。
目前园区有450亩建设用地已基本平整,符合入园区企业建设要求;直径400mm的自来水管网已铺设到园区入口;园区入口主干道水泥路700米已建成通车;园区企业用电的开关已建成完工,而配套的110千伏水口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
为招商引资项目的进园打了坚实的基础。
三、园区招商方向在产业布局上,园区将以市场为导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将以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好的大型投资项目为主攻目标,重点发展以板材家具、金属加工、服装鞋业、汽车配件、电子装配、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产业项目,并以我县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及早谋划建设集产品加工、贸易一体化的主导产业,增强集聚效应和提高产业化水平。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济南市政府经济战略的制定和调整,章丘市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绩。
通过大量地区经济优势条件的挖掘和应用,以及明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章丘市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
但是,面对丰富的区位和地域资源,章丘市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力度,打造特色经济体系,以取得更为突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山东地区优秀县域经济标杆。
一、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章丘市作为济南市副中心城市,东连淄博,南交泰安、莱芜,地理优势显著。
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章丘市位居第46位,也是济南唯一上榜县级市。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章丘市全市生产总值833.9亿元,较2013年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50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250亿元,增长幅度整体较为可观。
章丘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社会综合实力较强,依托省级中心济南市,章丘市经济发展势头非常乐观。
目前,章丘市拥有1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银鹭等国内知名企业,同时明水经济开发区内一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二、章丘市县域经济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政收入比重较小2014年,章丘市地域财政总收入为62.4亿元,较上年增长3.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为43.4亿元,国税、地税收入为55.2亿元。
综合来看,章丘市财政收入保持着增长趋势,但是与国内其他优秀县级市相比仍旧保持着一定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
当前,县域地区在引进产业转移园之时,大部分地区仅仅只有“划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三板斧”。
但事实上,产业要进园,生活设施则需要跟进。
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停留在“三板斧”的举措上,还需要持续地提供配套服务,这包括引导商业等中间服务体系,诸如专利、法律与会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
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最终还应转变为城镇化的结果,城镇化是生活集聚的重要区域,城镇化发展远比工业发展要复杂,比如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建设与管理、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
此外,县域发展要在城镇化发展上下工夫,这是集城市化、公共产品提供和社会建设与管理于一体化的复杂工程。
如果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在城镇化方面探出新路来,这将比单纯的产业入园更有意义,因为这是由外生变量的促成式发展变为内生循环发展的重要转变,从而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只有完善腾“笼”基础,才能召唤“大鸟”依附。
怀集以“双转移”为抓手,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肇庆金秋”和“攀岩赛暨投资环境推介会”等招商活动为平台,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大力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狠抓重大项目的建设,发挥了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
5年来外贸出口1.43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6.8%。
招商引资总额达353.1亿元。
5年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78.79亿元,其中列入国家、省重点投资计划的重点项目共20项,完成投资52.08亿元。
县政府不断加大社会公共设施建设,2009年年末全县共181个单位落实住房公积金管理,抓好“百姓路、百姓灯”等民生工程建设,投资150多万元进行街道绿化建设,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努力创建省宜居城市试点。
3.4 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
目前多数县域财力小、基础差、底子薄,不可盲目追求过高的经济速度。
许多县域资源禀赋特殊,生态环境脆弱,不可盲目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
县域经济不是速成经济,必须将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县域经济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体系,但县域历史人文、产业基础、自然禀赋的不同,决定了县域产业发展的差异性。
不可能“全面开花”,搞“大而全”式的“经济大拼”。
县域经济也不是“全能经济”,县域经济的规律性是“特色性”,必须在突出比较优势、强化区域竞争力的前提下,形成特色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
怀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旅游生态资源,加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将进一步发挥“东引西连、西进北上”的区位和“三高一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优势,怀集将做大做强目前的工业、农业、城市、旅游
四大产业,同时把怀集建设成为珠三角对接大西南的物流商贸集散基地,打造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商贸中心,力争早日建成粤西北经济重镇、三省交汇点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