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终稿)
职务犯罪论文犯罪的特点与预防论文

职务犯罪论文犯罪的特点与预防论文:浅述职务犯罪的特点与预防对策[摘要]职务犯罪,是指从事具有公务性质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犯国家规范公务人员行为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同时,我国职务犯罪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如何从源头上对职务犯罪加以遏止,这是处理职务犯罪案件的重心。
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我们可以从思想、监督机制、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干部队伍制度建设等方面加以预防,减少和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建设高效、廉洁的国家机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职务犯罪;特点;预防一、何谓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又称职务上的犯罪)分为广义的职务犯罪和狭义的职务犯罪。
广义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或给国家及其单位造成损失,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狭义的职务犯罪,是指具有一定职务身份的人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与其职务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二、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纵观近几年来的职务犯罪案件,涉及国家高层领导人的腐败丑闻越来越多。
当前,职务犯罪案件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涉嫌职务犯罪人员的职位越来越高。
随着全国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高级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被查处、被曝光。
200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439件41531人,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70人,其中:厅局级204人,省部级8人。
(二)涉嫌职务犯罪的群体化、集团化趋势愈加明显。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具有群体性、集团性的特点。
广东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件所涉及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达259人。
在一些案件中,夫妻、子女等同庭受审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涉嫌职务犯罪的“权色交易”比例增加。
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关于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当今世界,腐败被称之为‚全球灰色瘟疫‛、‚腐败癌症‛。
正如有些学者所讲:无论是在少数发达的工业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无论是被看作‚典范‛的西方民主国家,还是脱胎于前东欧的新‚民主国家‛;无论是在自称为‚高度法制‛的国家,还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国家,腐败的存在无一例外地象瘟疫一样,极大地侵蚀着社会的公平正义,破坏着经济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
特别是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国外称之为‚公务员犯罪‛或者‚白领犯罪‛。
在我国,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利的集中表现,是最为严重的腐败形式,其危害居各种腐败现象之首,它使社会公共原则和政府管理秩序遭到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被扭曲,国民的凝聚力被涣散,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没有保障,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紊乱和国家巨额资产浪费,效益下降,民心丧失,已经成为危及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的心腹之患。
所以,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并且把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作为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布严厉的专门法律,组建权威的惩防机构,动员广泛的群众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透明国际、英国之行)。
我们党也是一样,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反腐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建党之日起,就把‚反对腐败‛庄严地写在了自己的旗臶上。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三代领导人更加重视反腐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表明: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探析及预防建议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探析及预防建议去年,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指导地方检察院一举查处了一起职务犯罪窝案、串案。
该案中嫌疑人的犯罪特点、原因等具有一般性和全局性意义,对此作一分析,期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一、犯罪特点:1、犯罪嫌疑人年纪轻、学历高。
在查处的这批案件中,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34岁,呈低龄化趋势。
这些嫌疑人的学历除一人系大专学历外,其余人的学历均是全日制本科以上。
年纪轻、学历高是本案的显著特点,在近年来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犯罪嫌疑人都是业务骨干,处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
该窝案串案的嫌疑人在单位中都担任一定职务,或主管某项重要工作,既有所、处、局负责人,也有一般工作人员,均系所在单位、部门的业务骨干。
3、受贿数额巨大。
近几年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涉案数在十万元以下的居多,而该案中,除一人犯罪数额在十万元以下外,其他人的涉案数额都在十万元以上,其中三人涉案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
4、受贿方式多样化,一次性受贿数额越来越大。
以前受贿人受贿的对象以现金和购物卡居多,而现在发展到信用卡、银行借记卡、房产、股份等多种方式,受贿数额也从一次几百元、几千元上升到一次上万元甚至是十万元。
这也是近年来受贿案的一种趋势,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5、结伙犯罪。
在以往的受贿案件中,行贿和受贿行为多是暗中进行,行贿方与受贿方单线联系。
但在该窝案、串案中,由于嫌疑人在同一系统工作,在同一事项的决策过程中,互有联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而互相关照,结伙犯罪。
6、多头行贿,多头受贿。
在审批同一事项过程中,要经过多个环节。
为疏通每个环节,行贿人多头行贿,不同的受贿人因同一事项多头受贿。
如一行贿人为了一件事先后向三人一次行贿共计20万元。
二、犯罪原因:(一)主观原因1、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
本窝案、串案中的涉案嫌疑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可以称得上是业务上的好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不注重学习,特别是不注重政治学习,不注重自己世界观的改造,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个人工作、生活上的一些挫折,迷失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浅论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及防治.

浅论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及防治一、职务犯罪的特点从大量的已被揭露出来的职务犯罪的案例来看,当前我国职务犯罪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权、钱、情这三个环节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总体来讲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位高权重,贪污受贿。
位高权重,贪污受贿是众多职务犯罪的首要特征。
比如据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部门介绍,税务干部执法犯法、以税谋私,已成为国家税款流失的原因之一。
1996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直接组织查处的63起大案要案,都与税收执法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关。
据了解,涉案的税务人员中,有的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有的收受贿赂、贪赃枉法,有的甚至内外勾结、通谋参与。
这些违法问题多发生在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处罚等重要环节。
又如2001年某市一位建筑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研究发现,一个建筑项目的兴建,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项目竣工,共有23个环节可能出现违法违纪现象,轻则“吃拿卡要”,重则行贿受贿;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质量监督、监理等环节都有可能是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区。
行家们说,工程设计文件的一笔一划,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是“钱”。
在房地产经营上,出现犯罪的高官极多,广西的成克杰,广东的于飞,沈阳的慕绥新和马向东等,都与此有关。
对近年来受理的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现阶段职务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五多”、“两突出”的现象。
即:从发案单位类型看,工矿企业发案多;从涉嫌犯罪的主体看,担任正职领导的多;从岗位分类看,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多;从单位层次看,基层部门发案多;从犯罪性质看,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多。
在这些案件当中,以小集体私分公款贪污问题突出;作案时间长、频率高、数额大的现象突出。
(二)、品行堕落,贪色循情。
经济上的犯罪与生活上的堕落,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一些干部的堕落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经受不住考验,往往背叛自己的誓言,贪赃枉法,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最终品行堕落,沦为人民的罪人。
我国“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我国“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对策作者:王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4期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职务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阻碍了經济的正常发展,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和成因,对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职务犯罪现状特点原因预防作者简介:王卉,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一、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职务犯罪”自私有制和国家公权力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可谓由来已久。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职务犯罪”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就全国范围来讲,2011年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567件44506人,人数同比增加1%,其中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含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
严肃查办利用执法权、司法权谋取私利、贪赃枉法案件,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行政执法人员7366人、司法工作人员2395人。
会同有关部门追缴赃款赃物合计77.9亿元,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631人。
立案侦查渎职侵权案件7355件10585人,人数同比增加3.5%,其中重特大案件3667件,同比增加4.5%。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打击职务犯罪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不管是职务犯罪的案件数还是人数都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反腐斗争的形势依旧严峻,仍需通过多角度,多途经进行预防和打击。
二、我国“职务犯罪”的特点(一)犯罪主体具有特殊性,高官犯罪呈上升趋势从“职务犯罪”的概念可知,行为人必须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才能构成此类犯罪的主体,并且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不论是作为的,如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还是不作为的,如应该履行某项职责而未履行,都要求与其职务相关。
2009年,全国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工作人员2670人,其中厅局级204人,省部级8人???;2010年全国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工作人员2723人,其中厅局级188人,省部级6人???;2011年全国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工作人员2524人,其中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2023-11-10•职务犯罪现象分析•职务犯罪原因探讨•预防职务犯罪对策•案例分析与实践01职务犯罪现象分析职务犯罪的定义职务犯罪的类型职务犯罪的定义与类型职务犯罪的现状与特点职务犯罪的现状近年来,我国职务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涉案人员级别越来越高,呈现出多发、高发、复杂化的趋势。
职务犯罪的特点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
隐蔽性表现在犯罪行为往往难以被发现和查处;复杂性表现在犯罪手段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危害性表现在对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危害极大,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职务犯罪的危害职务犯罪的影响职务犯罪的危害与影响02职务犯罪原因探讨制度缺陷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公开透明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03缺乏问责制度管理漏洞01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02管理松懈道德失范030201教育缺失德育教育不足在职业教育中,缺乏对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训,使得一些人在从业后容易产生违法违规行为。
职业道德教育缺失公职人员培训不足03预防职务犯罪对策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机制,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职务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职务犯罪的界定和处罚,为打击职务犯罪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党内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职务犯罪实行零容忍。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廉政教育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司法打击强化司法机关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维护公正司法权威。
严格依法办案依法严惩职务犯罪行为,确保罪责刑相适应,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职务犯罪,坚决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势头。
04案例分析与实践典型案例介绍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实践经验分享未来展望与建议强调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呼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反腐斗争,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针对未来职务犯罪的防范和打击,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如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执纪、增强法治意识等。
浅谈职务犯罪的预防

浅谈职务犯罪的预防国家工作人员通过手中的职权,进行相应的职务犯罪,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在个人方面,政治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机制方面,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发职务犯罪。
为此,本文通过分析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预防职务犯罪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职务犯罪思想政治政策建议在各种腐败现象中,职务犯罪历来就是最严重的。
植物腐败对党的肌体造成严重的侵蚀,给国家利益带来直接的危害,甚至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治建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当今,职务犯罪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为了预防职务犯罪发生,降低职务犯罪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对职务犯罪进行遏制,一方面加大惩治职务犯罪力度,另一方面不断巩固和强化职务犯罪工作。
通常情况下,对于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对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健全预防职务犯罪法律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简单分析社会中存在的职务犯罪案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在我国的职务犯罪中,犯罪主体呈现出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党员干部居多的特点,谋取经济方面的利益是犯罪的主要动机,并且在现代社会中,犯罪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 职务犯罪的原因职务犯罪通常情况下会对正常运行的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的恶劣影响。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主、客观两个方面。
1.1 主观方面对于职务犯罪来说,通常情况下,犯罪主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蜕变,同时思想道德出现滑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职务犯罪,同时犯罪主体还表现出信仰弱化、价值错位、道德沦丧等特征,以及存在特权思想、家长作风等,他们目无法纪,进而催生腐败。
另外,职务犯罪的另一个深刻原因就是法制意识比较薄弱。
职务犯罪主体漠视或者没有正确认识国家的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的规定,同时低估了职务犯罪所造成的法律后果,思想放松警惕,以及重“人情”的思想等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不同层次的职务犯罪。
谈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论文成稿)

谈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受中国几年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社会发展滋生出来的一些弊端的影响。
职务犯罪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易发阶段。
虽然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得政策与措施,但取得的成绩依然不容乐观职务犯罪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目前社会还未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最佳时机,认识职务犯罪的概念及构成、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原因,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前提。
预防,应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入手。
控制,必须采取法律的、政治的、行政的手段综合治理,方可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职务犯罪特点原因预防论文目录:一、职务犯罪概述(一)职务犯罪的概念。
(二)职务犯罪的构成(三)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二、职务犯罪原因(一)从政治的层面来看,我国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中所发生的权力失控现象,主要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置上存在的一些弊端,概而析之,其原因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二)从权力的实施来看,公共权力过程中的腐败活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危害。
这一过程导致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三、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助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三、防治职务犯罪的具体对策(一)加强道德控制,强化“不想犯”的心理动机(二)加强制度控制,营造“不能犯”的外部环境(三)加强司法制度控制,形成“不敢犯”的威慑态势(四)认真贯彻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绩,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腐败因素也在不断滋生,职务犯罪常有发生。
党中央果断的推出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伟大决策。
这一方针的提出对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但腐败现象依然没有得到完全遏制,这充分证明了政府反腐败的力度与措施是相当不够的,也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的制度、管理等多方面原因还存在诸多的漏洞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年级2011级姓名袁静专业法学指导教师刘耀彬2011年11月1日摘要职务犯罪是最严重的社会腐败现象,它直接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破坏法律统一实施,毒化社会风气,危害极大,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特点以及对预防的构想,其特点表现为:犯罪领域广泛化;犯罪群体化;作案手段多样化、智能化;犯罪跨区域化、国际化。
针对这些特点,本文提出了完善预防职务犯罪法律体系;强化监督机制,注重权力制约;增强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科技含量;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力争反腐国际化等对策,以期能为我国当前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职务犯罪危害特点预防对策SummaryThe duty crime is the most serious social corruption, it directly violated state organs of norm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office staff honest behavior, damage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countries,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breaking the law implemented uniformly, spoil social atmosphere, great harm, has become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socialist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studying deeply, but also needs to solve the key problem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uty crime and to prevent the idea, its characteristic: crime areas, Crime groups; Means diversification, intelligent, Cross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rime. 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erfect legal system and prevent position crime,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mechanism, pay attention to the power restriction, Strengthen and prevent position crime technology content, Learning experience abroad, strive for anti-corrup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he current prevent and punish crime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work of reference and.Keywords:Jobbery crime harm features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引言众所周知,职务犯罪是社会腐败现象的极端表现,该行为直接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破坏法律统一实施,毒化社会风气,危害极大,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客观上讲,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推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人民群众对我国在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工作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并予以认可的,对此,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当前职务犯罪在我国某些领域内呈易发、高发趋势,大案要案的遏制还不理想,预防职务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花大功夫,下大力气来发现并认识我国职务犯罪的预防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案。
一、职务犯罪概述(一)职务犯罪的概念“按照法律规定,职务是行为人因依法或受委托从事公务而取得的法律身份,是以执行相应的公务员内容,职权和职责构成职务的基本内容,职务是构成职务犯罪的前提和基础。
”严格意义上来讲,职务犯罪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研究者对于职务有关的犯罪的统称。
但又由于研究者的着重点和侧重点不同,到目前为止,国内刑法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职务犯罪概念。
但诸多观点中,笔者颇为认同孙谦教授的观点:“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活动,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管理活动,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
”(二)职务犯罪的危害回顾古今中外世界各国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个朝代的衰亡几乎都与政治腐败和国家工作人员丧失职业道德、滥用职权、违法犯罪等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
如果简单地认为职务犯罪的危害性仅仅局限于经济损失的层面,如果一个国家或社会陷入严重的金钱、利益崇拜,如果支撑这个国家或社会大厦的中流砥柱——国家工作人员,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或者滥用职权,欺压百姓,那么它所带来的恶果,必将是物欲贪念横行,道德意识沦丧,理想信念毁灭,社会风气败坏。
具体而言,职务犯罪的危害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治的危害首先,它直接危及国家政权的稳定。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建立在密切联系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础之上的。
虽然,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很高,政权非常稳固,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腐败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公权牟取私利的人数、金额越来越多,严重地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职务犯罪是腐败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它的滋生蔓延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可见,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危及国家政权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
其次,它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国家工作人员的根本职责在于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不折不扣地严格依法办事。
国家工作人员执法犯法,利用职权践踏法律,必然侵犯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损害社会主义法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特别是司法人员职务犯罪严重地损害了司法的公正性,使权力制约形同虚设,进而滋生和助长更加严重的犯罪现象,严重阻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延缓甚至扼杀国家法治进程。
再次,它妨碍着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国家行政权力是由国家工作人员具体行使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必然导致国家的法律、政令得不到执行,公平和正义难以实现,公众利益得不到保障,国家行政管理软弱无力,政府运行效能低下,行政改革难度加大等,妨碍了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对经济发展的危害首先,它不利于政府的发展计划和政策的实施。
职务犯罪使国家工作人员丧失了公共目标和公共责任感,挖空心思利用权力中饱私囊,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阻碍政府政策法规和发展计划的公平高效实施。
任人唯亲,跑官买官的职务犯罪行为使有真才实学的人被拒之政府门外,国家工作人员素质低下,政府的发展计划和政策的实施就必然要扭曲变形甚至落空。
其次,它不利于国家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大投资。
职务犯罪行为常常使国家和集体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失去了本应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宝贵资金,对国家的资本积累和扩大投资产生破坏作用。
再次,它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少数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把供应紧缺的,由国家专控的物质控制起来,在分配资源时不是根据企业的实际能力决定,而是根据对方支付贿赂的数额多少来决定,从而导致国家资源配置上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最后,它不利于吸引外资。
吸引外来投资和外来贷款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政策。
但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现象的严重程度,常常是影响外来投资者决定投资贷款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不愿意用“富国穷人”的钱来养活穷国的富人。
有些国家工作人员还把外国投资者作为敲诈勒索的对象,故意刁难,外国投资者望而怯步。
第三、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首先,它降低了公众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凝聚力。
少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行为没有及时得到惩处和控制,就会动摇坚守廉洁奉公、道德规范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决心,促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纷纷效仿,导致社会道德标准降低,政府威信下降,在民众中失去了公正感和权威感,无法再起到凝聚民心的作用。
其次,它加剧了社会的失范状态。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保证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不受侵犯的重要手段。
国家工作人员不遵守这些规范,就会降低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就会导致不道德和不法行为剧增,犯罪率不断上升,使整个社会出现一种混乱失范的局面。
二、我国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一)发案范围点多面广,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局长马海滨曾在预防职务犯罪研讨会上详细分析过我国当前职务犯罪发生、发展特点。
他介绍说,在全国反贪侦查部门所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生的领域已经从过去集中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权力机关和经济管理、资源分配等部门,逐步扩展到社会各个环节、行业和领域。
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清水衙门”的一些文化、科技、教育系统甚至殡仪行业中,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现象也不断出现。
据南京市检察机关的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初至2002年3月,南京共查办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39件,其中高校案件就有21件,涉案金额高达100万元。
1999年高校职务犯罪仅1件,2000年猛升至4件,2001年增为8件,2002年头3个月查办8件”。
据相关报道,在2004年里,随着震动盐都的自贡市殡仪馆原馆长韩峰特大受贿、挪用公款案侦破工作的进行,一批行贿者纷纷浮出水面。
个体户周某为了长期在殡仪馆“独家”经营摄像服务,七年来共向韩峰“上贡”12万元。
某骨灰盒销售业务员李某、韩某某为了长期向殡仪馆销售骨灰盒,以“回扣”送给韩峰2.3万元。
墓材销售商谭某仅在2002年8月19日,就一次送给韩峰10万元的“好处费”。
某工艺厂老板高某按付款金额的40%给韩峰回扣,共送给韩峰23万元。
摄像、骨灰盒、墓材、墓穴、工艺等等,可以说韩峰没有忽视他权力的每一个细节,将每一点权力都转化为经济利润。
(二)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呈多样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职务犯罪主体一般文化水平较高,阅历较为丰富,对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情况熟悉,深知本行业管理制度和机制中的漏洞,所以以权谋私的行为方式越来越隐蔽,逃避法律的手段越来越狡猾,其作案手段也越趋于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