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 (1)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ppt课件(完美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ppt课件(完美版)

• 《水调歌头》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 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
• 元丰三年(年) • 谁知道苏轼因为何事被贬到黄州来的?
乌台诗案
•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 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 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 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 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 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 抒发不能与“美人”相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指君王,也指 代作者的理想。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 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 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由于想望美人 而不得见,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作者的感 情由转入悲凉

“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
展成为一种文体,“赤壁赋”的 “赋”是古代的
一种文体。汉有大赋,铺陈扬厉;六朝骈赋,铺
陈对仗;唐朝律赋,铺陈对仗,平仄用韵。至此
“赋”被层层束缚,已无法写了。于是宋朝文人
对“赋”进行改革,产生了文赋,突破声律对仗
,自由挥洒,杂入大量散句,故称文赋。但文赋
仍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客多是虚拟的,用
(一)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________抒什么情?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上课用ppt课件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上课用ppt课件
最浪漫的诗人
是谁在江边吟诵“大江东 去浪淘尽”的惆怅,是谁在月 下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的思念;是谁在沙场上 豪言“西北望,射天狼”的威 武,是谁在赤壁诵唱“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的”豪迈?是 你——一生坎坷永不服输的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 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他 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 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及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一 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听读录音,注意字音与朗读的节 奏。源自111111翻译与理解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苏子与客泛舟 兴:起,同风雨兴焉 游于赤壁之下。清 属:zhǔ,通嘱,意思是劝,请 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 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在《书〈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 赤 壁怀古〉中,分别以“传云”“人道是”指黄州 赤壁是孙、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山名 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赤壁之名驰骋想象, 吊古抒怀。
关于“赋”这种文体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
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 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 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 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 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 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 存一定的诗意 。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赤壁赋》课件 (21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赤壁赋》课件 (21张PPT)

注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zhúlú ) 9、旌旗(jīng )
10、酾酒(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jí ) 18、枕藉( jiè)
上的寄托,表现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客“喜而笑”
①变与不变
结论: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②取与不取
结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乐观豁达的心态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尽情享受自然
景情理怎样交融?
第一段写景。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 好景色之中,顿生忘怀世俗之乐。这是因景生情、 情景交融。
②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二悲:人生短暂)
③挟飞仙 抱明月 不可乎骤得 (三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客人”三悲:一是 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 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短暂; 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 却“不可乎骤得”。 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文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苏子是怎样开导客人的,体现了怎 样的人生情怀?
第一?
• 正面描写:写出箫声的悲凉哀怨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 侧面描写:写箫声的感染力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运用修辞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比喻)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夸张)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 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 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第一课时课件
赤壁赋
第 一

苏轼

苏轼 (1037-1101 )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 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书、文、诗、词、画,俱 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 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及同时代的王安石、 欧阳修、曾巩一起,被称 为“唐宋八大家”。
的情况。 第三层,第五—七句, 先写景后叙事,是月出之后的情 况。 2.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的境界。
3.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以喜悦为主。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 páo) 15.蜉蝣( fúyóu) 16.无尽藏( 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属—— 嘱 2.冯—— 凭 3.缪—— 缭 4.狼籍—— 藉
苏 轼 书 画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文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全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才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翻译与理解
少焉,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 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课件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置在低处)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克,攻下)
2. 白露横江 (白色的) 不知东方之既白 (亮)
3. 七月既望 (阴历每月的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 (眺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航 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 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 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 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 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探究二】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栏目导航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 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 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 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 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转下页)
栏目导航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4. 歌窈窕之章 (唱) 歌曰:“……” (歌词) 倚歌而和之 (歌曲)
栏目导航
徘徊于牛斗之间 古义:指明月停留。 今义: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文中)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古 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的象征。 今义:指美貌的女子。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点拨:疑问句中宾语前置,“何”是“为”的宾语。 而今安在哉? 点拨: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安”是“在”的宾语。
栏目导航
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接上页)再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 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 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 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 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 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张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张PPT精品课件

高 中 语 文 人 教版必 修二第 9课《赤 壁赋》 课件1 20张
文赤壁(东坡赤壁):黄州赤壁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高 中 语 文 人 教版必 修二第 9课《赤 壁赋》 课件1 20张
于是饮酒乐甚,扣
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 空明兮溯流光;渺 渺兮予怀,望美人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 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 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 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 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 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
高 中 语 文 人 教版必 修二第 9课《赤 壁赋》 课件1 20张
高 中 语 文 人 教版必 修二第 9课《赤 壁赋》 课件1 20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少焉:过了一会儿。
赤壁赋
宋·苏轼
高 中 语 文 人 教版必 修二第 9课《赤 壁赋》 课件1 20张 高 中 语 文 人 教版必 修二第 9课《赤 壁赋》 课件1 20张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与父兄苏洵、 苏辙合称“三苏”。文 章位“唐宋八大家”之 列,开创豪放词派。书 法与黄庭坚、米芾、蔡 襄并称“宋四家”。
高 中 语 文 人 教版必 修二第 9课《赤 壁赋》 课件1 20张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赤壁赋》课件120张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63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63张PPT)课件

乐 感觉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舒畅飘逸,超然物外,陶醉于 良辰美景,宁谧空阔,如临仙境。

思考: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诗 情画意的意境; 表达了愉悦的心情; 为全文奠定了悠扬和谐的基调。
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 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 代表作者的政治理想 和追求。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渺沧海之一粟。哀 吾生之须臾 ,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
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 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携着 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
以遨游 ,抱明月而 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想法是
长终。知不可乎骤 不可能屡次得到,只好把感
得 ,托遗响于悲风。 慨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
风中。
4翻译与理解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生老病死
人 人生短暂
代代相承 精神可存
超脱人生的欢快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人 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 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写作特色
•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 结合
•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 • 有偶有散,错落有致
知识点整理
我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 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始终没有消失。有时圆有时缺的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月亮像那样变化,但最终没有消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长。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
பைடு நூலகம்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 曾观不之能,以则一物瞬与;我自皆其无不尽变也者,而 眼一穷的面无功看尽夫,的都那,不么还停万羡止物慕。和什从我么那们呢不都?变是况的无且,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课件 (共60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课件 (共60张PPT)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 ,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
自学•情景导入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世人称其为 “苏东坡”。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 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 的全才之一。
自学•情景导入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遭朝 臣嫉恨,以诗歌“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 的罪名获罪。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 一百多首诗的大案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 “乌台诗案”。
点击时钟计时
规范用语:我提问 我回答 我质疑 我补充
品读第三段: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结合课 文具体分析客“悲”的原因。
对比手法。 ①由古(一世之雄)与今(而今安在)的历史对比生悲,由人生短暂 (寄蜉蝣、哀吾生)与自然无穷(长江之无穷)的对比生悲,这都是 悲人生短暂。 ②由作为渔樵者的吾辈与作为英雄人物的曹操、周瑜对比生悲, 这是悲自身渺小。 ③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的对比生悲,这是 悲仙愿难成。
1.解释词语
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诊学•提问背诵
纵一苇之所如 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翻译句子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第三课时)
高一语文
学习目标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赤 壁 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赋的特点。 2.在准确诵读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积累文学文 化常识。 3.感悟作者情感变化,结合处境,体悟作者情感,理 解豁达乐观的精神。
关于“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门望族(
形容词,有名望的 )
扣舷而歌之(
) 动词,唱 ) 名词,歌词 ) 名词,曲调

歌曰:桂棹兮兰桨( 倚歌而和之(
纵一苇之所如( 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 动词,往 ) 动词,如同 动词,比得上 )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举酒属客(

动词,致意,引申为劝酒 )
) 名词,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有屈原为代表的
“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
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的“文赋”等。著名的赋文有
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 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 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 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些充满哲学
第二段 在这时 表修饰 江面浮动的月光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①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①
同声相应,唱 和 使……哭泣 使……起舞
翻译: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1.学习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重点)
2.体会文中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难点)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文学家、 书画家。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绘画 等多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是一个对中国 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 家。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轼又与北宋古 文
运动领袖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
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词作方面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
辛”;苏轼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
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 称“宋四家”。苏轼擅画竹,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
【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
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
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 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遭受 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三年了。他在七月十 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 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第三段
端坐 (曲调)为什么这样(悲 凉)呢?
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向西 表被动 缭、盘绕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
以……为伴侣 宾语前置
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以……为朋友
第四段
表假设语气 此,这 流逝 简直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
2.凌万顷之茫然(

侣鱼虾而友麋鹿(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而又何羡乎(
连词,表因果 )
凌万顷之茫然( 之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 ) 音节助词,无意义
代词,代“歌” ) ) 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哀吾生之须臾(
而不知其所止(
) 代词,它,指“一苇” ) 代词,指洞箫 ) 代词,他,指曹操
一、字音辨识 1.壬戌( 2.桂棹( ) rén xū ) zhào 10.酾酒( 11.横槊( ) ) shī shuò qiáo
3.余音袅袅(
4.幽壑( 5.嫠妇( ) hè ) lí
) niǎo
12.渔樵(
13.扁舟( 14.匏樽(

) )
piān
páo fú yóu zànɡ ) jiè jí

其声呜呜然( 方其破荆州(
四、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星宿名,斗宿(南斗)和牛宿
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 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2.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自己所思慕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第一段
农历十六日 状语后置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任 往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越过
弥漫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通“凭”
翻译:(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凌空驾风而行,却不 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③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即使
⑤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翻译: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 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 虑。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6.愀然(
7.山川相缪( 8.舳舻千里( 9.旌旗(
) qiǎo
) liáo
15.蜉蝣(
16.无尽(


zhú ) lú 17.狼籍(藉)( ) 18.枕藉( ) jīnɡ
二、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
三、一词多义 七月既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
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
望美人兮天一方(
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于 ) 介词,从 ) 介词,被
) 名词,等,辈
介词,在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 介词,到
羽化而登仙( 扣舷而歌之(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 连词,表转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