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

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

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的概念,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进行测量的能力,并能正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3. 引导学生将分米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分米的概念2. 分米与厘米的进率3. 分米的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的概念及其与厘米的进率,分米的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地使用分米进行测量,并能将分米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

- 提问:我们在测量长度时,除了使用厘米,还可以使用什么单位呢?2. 学习新知- 介绍分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单位,1分米等于10厘米。

- 讲解分米与厘米的进率:1分米=10厘米,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这一进率。

- 分米的测量: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分米的测量,并强调测量的准确性。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铅笔、书本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 引导学生将分米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桌子的长度等。

4.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如分米的概念、分米与厘米的进率、分米的测量等。

- 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分米进行测量呢?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物品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米的概念和分米与厘米的进率。

2.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测量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米的概念、分米与厘米的进率以及分米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分米的认识导学案》优秀教学教案2

〖整理〗《分米的认识导学案》优秀教学教案2

分米的认识
第1课时
粉笔盒高约1()一间教室高3()
乒乓球台高约为12()一支笔长15()
光盘的厚度大约1()一本书长2()
2.填一填
1分米=()厘米 70厘米=()分米
1米=()分米 60分米=()米
3.算一算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1分米-4厘米=()厘米
(二)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分米
1.分米=()厘米
2.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吗?
知识点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算一算,填一填。

50厘米=()分米 10分米=()厘米
5米=()分米 1米-5分米=()分米
37厘米+43厘米=()分米
(三)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填一填
100厘米=()分米 4分米=()毫米
2米=()厘米=()分米
2.画一画
(1)画一条2分米6毫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2厘米8毫米长的线段
3.在圆圈里填上“>”“<”或“=”。

5分米O 5厘米 9毫米O 2厘米2米O 2021
4分米O 90毫米40分米O 5米6毫米O 6分米
二、拓展练习
一根8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剪开后再对折剪开。

每根绳子现在有多长?。

导学案1毫米分米的认识

导学案1毫米分米的认识
(2)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的长度吗?
②借助1分硬币、磁卡等实物,感受1毫米。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并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时一般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4)用毫米作单位,再次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三、师友对学,合作交流
1、对学前,课件出示“对学要求”。
二、自学要求:
1.毫米产生的意义。(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②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汇报交流。
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第1课时(教师导学题纲)
课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主备
教师
李明忠
授课教师
李明忠
授课
班级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21页22页
教材分析
(1)学生先估测教科书的长、宽、厚,估测时学生都是以学过的“厘米”为单位。
(2)实际测量时,教科书的长仍是整厘米,宽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比14厘米多8小格,比15厘米少2小格。此时学生还不知道“毫米”的概念,只要说出多几小格或少几小格就可以。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不到1厘米,也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教学准备
(教具与学具)
课件,1分硬币,磁卡等。
学习过 程
二备批注
(集体备)
三备批注
(个人备)
一、激趣导入,解读目标
1.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能估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导学案
1.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2)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六、教学板书
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分米
3.明确学习的内容
1.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答案:10 1 10 1 10
1
2.填一填。
测量圆珠笔的长,应用( )做单位;测量课桌的高,应用( )做单位;测量三角板的厚度应用( )做单位。
答案:厘米分米毫米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一只小花猫高约40( )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老师:当一个长度比1米小而又比1厘米大时,该怎么表示?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1.学生回答:米、厘米、毫米
2.学生思考
学习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分米的认识 》导学案

《 分米的认识 》导学案
从1厘米数到10厘米。之间长度就叫1分米。
1分米=10厘米
10厘米=1分米,20厘米=?分米
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
在尺子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
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动手试一试。
考考自己: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有多长?
学生量课桌(厘米)
学生数米尺(整十厘米)
学生读公式
学生画线段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板书:分米的认识
学生回忆毫米的知识。
学生用手势比划厘米和毫米。
温故而知新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同学们拿出尺子想办法量一量课桌的长是多少?
2.边量边想,用厘米来量课桌的长方便吗?有没有别的方法更简单?
3.出示米尺
我们可以采用整十厘米的方法来量课桌,更简单。
《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分米的认识
课型
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建立分米的表象。
学习重、难点
在测量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米尺
教学时间
1课时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周我们学过什么样的长度单位么?(毫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厘米和毫米有多长么?
学生量文具盒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想一想;一米等于多少分米?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2 分米的认识预习指南: 分米是比厘米大而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量一量下面各线段的长度。

( )毫米 ( )厘米( )毫米 ( )厘米( )毫米2.教材第23页例2。

(1)认识分米。

我们已经学过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用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有时候测量的结果正好是10厘米或几十厘米,像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 )来表示,用字母表示为( )。

(2)理解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因为10厘米的长度就是( )分米,所以1分米=( )厘米。

(3)自己用手势感知1分米的长度。

(4)分米与米的关系。

如果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黑板上,然后从刻度0起,每数出1分米做一个记号,直到数完为止,观察到1米里面有( )个1分米,( )个1分米也就是1米,即1米=( )分米。

3.教材第23页例3。

2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想:1厘米是10厘米, 想:10厘米是1分米2厘米是( )个10毫米,是20毫米。

80厘米里有( )个10厘米,是8分米。

4.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扇子柄长10( )课桌高8( ) 跳绳长2( ) 每日 口算 40+26= 34+26=60-18= 56-29= 38+24= 28+21= 34+29=11+33= 45-16= 65-28=答案:1.提示:自己正确测量后填写数据。

2.(1)分米 dm (2)1 10(3)提示:自己动手做做。

(4)10 10103.20 2 8 84.提示:自己按要求画图。

5.厘米 分米 米每日口算 66 60 42 27 6249 63 44 29 37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来引入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分米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分米的概念,掌握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分米的概念,掌握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尺子、分米计数器学具:尺子、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请大家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的长度。

2. 新课导入: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分米是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分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米的长度。

同时,进行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讲解。

4. 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尺子,尝试用分米来度量课本、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5. 例题讲解:PPT出示例题,如:“一根绳子长20分米,另一根绳子长15分米,请问哪根绳子更长?”引导学生运用分米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PPT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新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分米来度量下列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1)课本的长度(2)桌子的高度(3)铅笔的长度2. 答案:(1)课本的长度:30分米(2)桌子的高度:70分米(3)铅笔的长度:20分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掌握了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北县腻脚中心小学校“451”模式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三单元:测量
课题二:分米的认识
年级: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林丽芬 教导处审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
1、请指出米尺上10厘米的长度,如用分米作单位应该是( )分米?
2、理解10厘米等于1分米。

3、1分米=( )厘米
4、用自己的手势比一下1分米有多长?
5、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 )作单位。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讨论一下1米等于多少分米?
2、仔细观察教师的米尺,1米=( )分米,让我们一起数一数。

3、观察例3图片,思考2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
三、归纳总结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四、达标检测
1、3分米=( )厘米 50毫米=( )厘米 4米=( )分米
2、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3、画一条3厘米5毫米的线段。

4、3. 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画“√”。

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
黑板 ( ) ( ) ( )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
毛巾 ( ) ( ) ( )
五、课后作业
练习五第3、4、8题
六、课后反思
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 ( ) ( ) (
) 黑板
丘北县腻脚中心小学校“451”模式高效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