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上生物二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上生物二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上生物二三四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上生物二、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 运动系统的组成。

- 骨骼。

- 骨: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红骨髓)。

- 骨连结:包括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间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如椎骨间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即关节)。

- 关节。

-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外有韧带,可加固关节)、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

- 骨骼肌。

- 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肌腱是结缔组织,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

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2.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二、动物的行为。

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先天性行为。

-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实例:蜜蜂采蜜、蜘蛛结网、鸟类迁徙等。

- 学习行为。

- 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 实例: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等。

2. 社会行为。

- 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 特征。

-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如白蚁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

-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群体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各有分工。

-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 方式: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同步知识点复习第五单元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同步知识点复习第五单元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肌肉组成。

(1)骨——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2)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3)肌肉——骨骼肌由两端的肌腱和中间的肌腹组成。

2.关节的结构及功能:(1)关节的组成:(2)结构与功能:名称结构功能关节软骨覆盖在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的白色的光滑的软骨组织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还具有弹性,可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围绕整个关节,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结缔组织的韧带可以把关节面两骨牢固连接,囊壁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关节腔由关节面和关节囊共同围成的空隙,内含少量滑液滑液有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的作用,使关节灵活自如3.骨骼肌:(1)结构:如图所示,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肌腱附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2)特性: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所以骨连接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4.躯体运动形成的过程:刺激——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运动——相应的骨受到牵拉,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1)屈肘运动是由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舒张而产生的,如图所示。

伸肘运动是由肱三头肌收缩和肱二头肌舒张而产生的。

(2)躯体运动形成的关键:①一个调节: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三个结构。

骨:杠杆作用;关节:支点作用;肌肉:提供动力。

③能量供应: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参与配合。

5.运动的意义: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觅食、避敌和迁移到适宜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动物的行为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2.动物行为的分类:(1)按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

【初中要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初中要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张小只初中知识库
张小只爱学习新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生物学》初二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的内容,一起来看一下这篇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来做一下参考吧,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生物有帮助!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2、动物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更多详细内容请大家点击新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知识点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原创】生物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5.2-3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原创】生物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5.2-3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如:蚂蚁、蜜蜂、猴、狒狒(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社会行为或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有利于觅食、御敌和种族繁衍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的运动、行为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的运动、行为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运动状态 屈肘 伸肘 两臂自然下垂 直臂提重物
肱二头肌 收缩 舒张
舒张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 收缩
舒张
收缩
3.躯体运动的形成总结
一个支配:神经系统的支配;
三个要素:杠杆(骨)、支点(关节)和动力(骨 骼肌);
多个协作:以运动系统为主,其他系统的协作配合。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18课时 动物的运动、行为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18课时 动物的运动、行为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6.[2019·衡阳]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D ) A.蚂蚁的群体中有蚊后、蚁王、兵蚁、工蚁 B.狒狒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有明确分工 D.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 【解析】 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属于繁殖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 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4.[2019·湘潭]某位老人走路时经常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经检查确诊后,医生
在他的膝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溶液,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你认为注射的玻璃
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 A )
A.滑液
B.关节软骨
C.韧带
D.关节囊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18课时 动物的运动、行为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 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囊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种疾病,而关节囊的内壁可分泌 少量透明的滑液,在关节面之间起润滑作用,以减少摩擦。这位老人滑液分泌不 足,所以医生在他的膝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相对于滑液,症状很快得到缓 解。
3.[2019·开封]如图,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图中的①和②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C ) A.都处于收缩状态 B.都处于舒张状态 C.①收缩,②舒张 D.①舒张,②收缩

初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初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初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八年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学年,大家一定认真复习,接下来看看为大家推荐的-初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会有很大的收获哦!1.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动物通过运动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有飞行(空中动物)、游泳(水中动物)、爬行(陆上动物)、行走(陆上动物)等。

3.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1)获取足够的食物;(2)迅速迁移到适宜栖息地和生殖场所。

4.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于食物。

食物被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细胞能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5.动物的运动结构:(1)鱼类依靠鳍来游泳和平衡身体;(2)昆虫靠翅的快速振动飞行;(3)鸟类前肢变为翼,翱翔在天空;(4)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5)变形虫依靠伪足运动。

6.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三部分组成。

(骨和骨骼肌构成了骨骼,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1)骨骼:由骨连接而成,其中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做关节。

(2)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构成。

关节的特点是既牢固又灵活。

①关节面:相邻两个骨的接触面,凸起面叫关节头,凹进面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②关节囊:有坚硬的结缔组织组成,它包绕着整个关节,使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关节囊内还有坚韧的韧带,对关节起加固作用。

③关节腔:有关节面和关节囊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小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3)骨骼肌(一块肌肉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①由肌腱和肌肤组成;②具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

在人体,骨骼肌所受的刺激主要来自于神经。

在受到刺激时,骨骼肌会产生收缩和舒张的反应,牵动相应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一般来说,与骨相连的肌肉有两组,这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动作。

中考生物第五讲知识框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知识点

中考生物第五讲知识框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知识点

专题五: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二、动物的行为:1、从动物行为的发生上分(或获得的方式上分)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动物捕食等。

(2)后天学习行为:是依赖于生活经验或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但它必须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

如:牛耕地,小狗表演杂技、猴子打蓝球等。

2、从动物行为的功能上分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等。

重点掌握:动物的社群行为(社会行为)。

3、探究“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形成: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涡虫在“光照”下舒展身体,“电击”时收缩身体,这是生来就有的,是属于先天性行为。

但在多次“光照——电击”的配合下,最后只要给“光照”,涡虫就收缩身体,这是因为多次“光照——电击”结合,使涡虫学习得到的行为,所以,这种“光照”能使涡虫收缩身体的行为是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4、动物的社群行为:(或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的主要特征是:群居,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和信息交流,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分化。

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有的动物还出现等级分化,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

在营社群生活的动物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

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和猩猩等。

三、人体运动的形成:(一)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所组成,(或由骨骼和骨骼肌所组成)。

其生理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等作用。

人体运动的形成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并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相关肌肉协作控制下完成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是由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来的。

(即: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

其次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生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经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靠于肯定的身体构造。

(2)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3)人有206 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4 人有26 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关节构造: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机敏〕、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

(6)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围着关节活动。

(7)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全部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9〕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简洁受伤。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预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11)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局部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局部叫肌腱。

(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3)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协作活动的。

(15)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提重物或者拉单杠吊环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16)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把握和调整,它需要能量的供给,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协作。

二、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范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等;(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打算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
行为。
2、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
体结构。
3、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
连形成骨骼,所以又可以说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是单独
的一块骨,骨骼是多块骨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4、 关节的结构有: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
软骨可以缓冲震动和减少摩擦;关节囊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它使关
节更加牢固;关节腔里有滑液,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的特性
是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
5、 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出来叫做脱臼。
6、 肌肉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注意字的书写)
7、 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至少附
着在两块骨上。
8、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
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9、 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注意:至少两组)
10、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
三头肌舒张。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直臂
提取重物时,同时收缩。(肱的书写)
11、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
节。运动系统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
的配合。
12、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
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3、如果一块肌肉瘫痪甚至萎缩最可能的原因是:支配这块肌肉的神经受
损。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 动物的行为从动物自身的目的来看,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
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注意:
大致而不是全部)
2、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 用刚从受精卵里孵化出来的菜青虫进行实验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其它因
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少,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对动物的生存越有利。

第二节 社会行为
1、 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必须营群体生活,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一定有社会
行为,如青蛙等蛙类,鳄鱼等爬行类。
2、 社会行为的特征:①营群体生活 ②群体内有一定的组织 ③组织内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④有的群体形成一定的等级。
3、 白蚁的群体中:蚁后是专职的产卵机器;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
责与蚁后交配;工蚁觅食筑巢等;兵蚁专职保卫工作。
4、 狒狒群体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排成等
级次序,形成等级制度:首领是雄狒狒,特权是:优先享有食物和配
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5、 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它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
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注意:讯字的书写)
6、 动物动物的通讯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进行交流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
主要有:动作(如蜜蜂的舞蹈)、声音(如长尾猴的吼声)、气味(如
蚂蚁的交流
7、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8、 人类利用性外激素来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达到控制害虫
的目的。
9、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
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