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课程微课制作脚本模版
最新xxx-课程微课制作脚本模版word版本

微课程名称微课制作脚本模板三、制作案例护眼知识与技能微课制作脚本模板第1章有理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教材的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本章教材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
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3.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尤其要使学生善于借助数轴学习、理解。
4.本章的导图是天气预报图,是引入负数的实际情景。
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导图与导入语,使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对负数有直观的认识。
三、课时安排: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2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2.1正数和负数---------------2课时§2.2数轴-------------------------2课时§2.3相反数------------------------1课时§2.4绝对值----------------------1课时§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2.6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2.7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2课时§2.9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课时§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1课时复习-----------------------------------2课时四、教学建议①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引入;②整体把握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③处理好笔算与使用计算器的尺度,避免繁、难的笔算。
微课程设计脚本模板

以上就是用手机加白纸制作微课的方法,今天的内容就到这,谢谢大家。
老师讲解
其他
讲法说明
附件素材列表
其他说明
课程简介
本微课程是关于如何用手机加白纸开发微课,主要讲授了用手机加白纸开发微课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序号
(可选)
知识点
(必填)
解说词
(必填)
字幕
(必填)
画面要求
(可选)
备注
(可选)
1
大家好,欢迎来到含弘微课堂,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用手机加白纸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此微课的制作方法。
1)老师讲解
2)一步,我们需要的工具有:手机、手机支架、白纸、不同颜色的笔、红色胶带。
准备过程
手机、手机支架、白纸、不同颜色的笔
插入手机、手机支架、白纸、不同颜色的笔的照片
工具的安装
第二步,将手机支架夹在桌子边缘,手机固定在支架上。打开相机功能,拍摄模式选择为shipin,调整手机的取景到合适,用红色胶带在桌上标记合适的取景范围。
微课程设计模板
关键字
手机 白纸 手机支架
所属系列课程
教师信息化素养课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选择其中一项)□知道 □领会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情感目标
(选择其中一项)□接受 □反应 □估价 □组织 □个性化
技能目标
(选择其中一项)□感知 □准备 □有指导的反应 □机械动作 □复杂的外显反应 □适应 □创新
安放手机支架、固定手机、圈出范围、放置白纸的过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手上请不要佩戴饰品,以免影响学生学习。
老师取掉首饰的过程
课程脚本撰写样本(模板)

《xx》课程脚本设计微课5:填写说明:(1)序号:内容分段编号;(2)知识点:知识点名称;(3)景:摄像机拍摄场景需求;(4)解说词:知识点内容的逐字稿,即课堂讲稿;(5)具体说明:当前序号内容的具体呈现形式说明、画面顺序及其他未尽的想法;序号知识点景解说词具体说明1 片头教师不出境,画外音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教师不出镜,以画外音展示,展现图片及背景音乐,最后一张展示课程及讲授内容,背景音乐停止。
2 拍摄流程与操作教师教室上半身全景在学完数码相机的原理和主要结构与功能后,在开始学习数码相机的拍摄流程与操作后,通过一张光圈、快门、曝光量的的一张组合图,来把一个本来比较复杂的光圈、快门和曝光量的概念给讲清楚,下面我们看这张图。
老师出镜;展示图;3 光圈、快门和曝光量的概念教师教室上半身全景图中可以看出,光圈用F表示,后面跟的数字越小,光圈越大(反比)。
大光圈(如f/1.4、f/1.8、f/2.8等等)进光量多,在暗处能使照片变亮,也可以配合快快门将飞快移动的物体“凝固”下来(比如鸟、飞机、运动员),还可以拍人物特写,背景虚化那种。
小光圈配合慢快门,可以拍摄流水、星轨、车轨等,也可以拍摄光芒。
再来看快门速度,分母越大越清晰,分母小点的运动轨迹会连成线。
展示这张图,并做相应标注。
北京超星新疆办事处最后是感光度,用ISO 表示,后面跟的数字越小,感光度越低,反之越高(正比)。
感光度低拍的画面清晰,感光度高拍的画面有很多噪点。
4 光圈和快门的位置教师教室上半身全景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是控制曝光量的两个重要关口,如图17所示,共同作用并决定照片的曝光量多少。
微课程设计脚本

关键字
平行透视
所属系列课程
美术绘画理论
学科/适用范围
美术\绘图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
情感目标
体味透视空间深度
技能目标
能运用平行透视原理,绘画自己喜欢的建筑或风景
课程简介
本微课程是关于认识平行透视并能简单的绘制平行透视,主要讲授了物体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在视觉中产生的空间变化,如何在平面中
4
总结
总结一下: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书、桌子直角边,不能因为位置高低,而心点也分上下。左图为错误,两个心点,引出两条视平线。右图为正确,上下直角边应消失到同一个心点(视线平线的唯一性,不能上下浮动)。
其他
讲法说明
附件素材列表
其他说明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其特征:
一、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现主题形象;
二、是因为它能使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
三、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
3
平行透视规律
•1、只有一个主向灭点(消失点),所以也叫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中的灭点就是心点。
•2、正立方体有三组边线,水平边线(1) 、垂直边线(2) 、直角边线(3) 。前两组为原线,不消失。后一种是平行透视中唯一的变线,并且都集中消失到心点上,构成一种辐射效果。
•3、正立方体有一个可见的面与画面平行,称平行面,是空间平面中唯一不消失变形的平面。它的边线均属原线 。
绘制立体空间。
序号
(可选)
知识点
(必填)
解说词
微课制作脚本模版

景别
教学内容
画面
时长
片头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么眼睛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第1至2张PPT
5秒
正片
一、体会眼睛的用处大
用我们的双睛来欣赏美丽的世界------春夏秋冬、高山、海洋。感受眼睛的用处无处不在。
第3至10张PPT
33秒
二、爱护眼睛的方法
看一段时间书或写字后,应该看远处和绿色的植物保护眼睛;与小伙伴玩耍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平时不躺着看书;看电视时不能靠的很近,要与电视的对角屏幕长度的5倍远;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好“三个一”;讲究用眼卫生,用自己的毛巾洗脸,避免感染眼病。
微课脚本模板
课程
内容描述
多媒体文件类型
(该微课中包含的PPT、动画、三维、思维导图和视频等)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景别
教学内容
画面
时长
片头
秒
正片
秒
秒
秒
秒
片尾
秒
三、制作案例
护眼知识与技能
微课制作脚本模板
录制时间:2014年3月9日上午时长:3分44秒
第11至17张PPT
40秒
三、防止眼睛受伤害
放鞭炮要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做?当刮风眼睛进入沙子时有双手去揉眼睛有什么危害?应该怎么做?用树枝玩时会这样做会有什么危害?应该怎样做?
第18至20张PPT
17秒
四、护眼操
视频
120秒
片尾
现在你知道如何保护你的眼睛了吗?
第21张PPT
10秒
适用课程
语文
内容描述
介绍正确的用眼常识,演示护眼操,讲解不良的用眼习惯。
多媒体文件类型
微课剧本策划书3篇

微课剧本策划书3篇篇一《微课剧本策划书》一、微课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二、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微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
三、角色设定1. 科学家:知识渊博,富有激情,引导观众探索科学。
2. 小朋友:好奇心强,代表观众提出问题和疑惑。
四、场景设计1. 实验室:摆放着各种实验仪器和道具。
2. 户外自然场景:用于展示与科学相关的自然现象。
五、剧情概要镜头 1:开场时长:0:00-0:10景别:全景画面:实验室的全景,科学家在整理实验仪器。
台词:科学家:“欢迎来到科学的奇妙世界!”音乐/音效: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拍摄地点:实验室镜头 2:提出问题时长:0:10-0:25景别:中景画面:小朋友走进实验室,好奇地看着周围。
台词:小朋友:“科学家叔叔,科学是什么呀?”科学家:“科学呀,就是对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音乐/音效: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拍摄地点:实验室镜头 3:实验展示时长:0:25-0:40景别:近景画面:科学家开始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比如变色实验。
台词:科学家:“看,这就是科学的神奇之处。
”音乐/音效:实验过程中的声音拍摄地点:实验室镜头 4:户外探索时长:0:40-0:50景别:全景画面:科学家带着小朋友来到户外,观察自然现象。
台词:科学家:“大自然中也充满了科学哦。
”音乐/音效:自然环境的声音拍摄地点:户外时长:0:50-1:00景别:中景画面:科学家和小朋友回到实验室,小朋友若有所思。
台词:科学家:“希望大家都能爱上科学,不断探索。
”音乐/音效: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拍摄地点:实验室六、制作团队1. 编剧:[编剧姓名]2. 导演:[导演姓名]3. 摄影师:[摄影师姓名]4.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姓名]七、预算1. 道具和实验材料费用:[X]元2. 拍摄设备租赁费用:[X]元3. 后期制作费用:[X]元4. 其他费用:[X]元八、时间安排1. 剧本编写:[具体时间 1]2. 拍摄:[具体时间 2]3. 后期制作:[具体时间 3]4. 发布:[具体时间 4]篇二《微课剧本策划书》一、微课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二、教学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微课脚本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授课年级: [年级]授课科目: [科目]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知识点1];- 让学生了解[知识点2];- 让学生熟悉[知识点3]。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能力1];- 提高学生的[能力2];- 锻炼学生的[能力3]。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情感目标]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 教学课件;3. 相关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4. 学生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导入: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讲解[知识点1]:-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知识点1]的概念、特点、应用等。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1]。
2. 讲解[知识点2]:- 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讲解[知识点2]与[知识点1]的区别与联系。
-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讲解[知识点3]:-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知识点3]的运用方法。
- 通过互动问答,巩固学生对[知识点3]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基本练习: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提出思考: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作业: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微课课堂制作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XX主题》微课课堂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XX主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XX主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XX主题的兴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XX主题的核心知识、技能和原理。
2. 教学难点:XX主题的实际应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相关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准备问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心得,提出疑问。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教师利用PPT课件,讲解XX主题的核心知识、原理和技能。
2.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XX主题的应用。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要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微课课堂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XX主题的应用领域。
3. 思考XX主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