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鸭瘟症状有哪些?鸭瘟的--快治疗方法

鸭瘟症状有哪些?鸭瘟的--快治疗方法

鸭瘟症状有哪些?鸭瘟的快治疗方法鸭瘟症状有哪些?鸭瘟是一种对鸭群生产危害性非常大的疾病,流行快、传播范围广,甚至有可能引起整个鸭场发生大量死亡的情况,那么鸭瘟有哪些治疗方法呢?鸭瘟症状有哪些?鸭瘟是一种对鸭群生产危害性非常大的疾病,流行快、传播范围广,甚至有可能引起整个鸭场发生大量死亡的情况,那么鸭瘟有哪些治疗方法呢?病原为鸭瘟病毒(即鸭瘟病毒I型),系疱疹病毒科成员1、易感鸭各种品种的鸭均能感染发病,但以绍鸭、番鸭、绵鸭麻鸭及其他杂交鸭更为易感,而北京鸭、半番鸭(骡鸭)和樱桃谷鸭等易感性较差。

2、发病日龄不同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以舍饲或圈养为主的1月龄内的雏鸭少见大批发病死亡。

3、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4、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明量的季节性,但以春夏之交、秋季和运鸭旺季时发病较多。

鸭瘟临床表现病鸭表现为高热、头部肿胀、缩颈、流泪、眼睑水肿、两翅下垂、脚麻痹,严重的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还可表现为产蛋下降。

鸭瘟的诊断(l)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的病毒分离。

(2)实验室诊断通常使用鸡胚或鸭胚进行病毒分离,也可以采用中和试验和空斑抑制试验进行诊断。

常用病原学诊断程序:采集病变明显的病料接种鸡胚或鸭胚,如病原能在鸭胚中繁殖,则将鸭胚尿囊液接种1日龄雏鸭,能引起特征性病变,即可初步认定是鸭瘟病毒。

用已知抗血清对分离物进行中和试验,则能后确诊。

鸭瘟的快治疗方法1、取晒干的烟茎0.25-0.5公斤,在装入1公斤男人尿的桶内浸泡1-2天。

捞去烟茎将尿液拌料喂鸭,每晚喂1次,防治鸭瘟。

病鸭康复前禁戏水和喝水。

2、采新鲜樟树叶捣烂后置于槽内,加入清水适量搅拌,让鸭子自食即可。

鸭瘟初发阶段能控制病情发展,连续投喂可防止复发。

3、从雏鸭开始进食时起,每100只雏鸭用0.5公斤鲜仙人掌,捣烂取汁后加1.5公斤清水搅匀后取混合液饲喂,1天1次,让雏鸭自饮,连喂15-20天,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发生鸭瘟。

第十五节 鸭瘟

第十五节 鸭瘟

第十五节鸭瘟教学目标:掌握鸭瘟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教学重点:鸭瘟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教学难点:鸭瘟的流行病学病源、病理变化与防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引入】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一、病源病原为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中的滤过性的病毒。

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

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

病毒能在9~12胚龄的鸭胚绒毛尿囊上生长,初次分离时,多数鸭胚在接种后5~9d死亡,继代后可提前在4~6d死亡。

死亡的鸭胚全身呈现水肿、出血、绒毛尿囊膜有灰白色坏死点,肝脏有坏死灶。

此病毒也能适应于鹅胚,但不能直接适应于鸡胚。

只有在鸭胚或鹅胚中继代后,再转入鸡胚中,才能生长繁殖,并致死鸡胚。

此外病毒还能在鸭胚、鹅胚和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上生长,并可引起细胞病变,最初几代病变不明显,但继代几次后,可在接种后的24~40h出现明显的病变,细胞透明度下降,胞浆颗粒增多、浓缩,细胞变圆,最后脱落。

据报告,有时还可在胞核内看到嗜酸性的颗粒状包涵体。

经过鸡胚或细胞连续传代到一定代次后,可减弱病毒对鸭的致病力,但保持有免疫原性,所以可用此法来研制鸭瘟弱毒疫苗。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温热和一般消毒剂能很快将其杀死;夏季在直接阳光照射下,9h毒力消失;病毒在56℃下10min即杀死;在污染的禽舍内(4~20℃)可存活5d;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5~7℃经3个月毒力不减弱,对乙醚和氯仿敏感,5%生石灰作用30min亦可灭活。

在-10~20℃约经1年仍有致病力。

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鸭瘟的诊断与防治摘要介绍鸭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以为鸭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鸭瘟;诊断;临床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措施鸭瘟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

鸭瘟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了养鸭业的发展。

1 病原学鸭瘟的致病原是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仅有1种血清型,无血凝性,有囊膜,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

病毒存在于病鸭各组织器官中,免疫器官脾脏、法氏囊、胸腺是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肝、脾、脑、泄殖腔等组织含毒量比较高,在不同的发病期,各组织病毒的含量也不一样。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温度80 ℃环境下,5 min后就可凋亡;5%生石灰作用30 min亦可灭活;对常用的消毒剂敏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比较强,低温对毒力的影响不大,阳光直射、干燥、高温等都不利于病毒的生长[1-3]。

2 流行病学(1)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居多,在一般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感染,但是发病率不高。

(2)鸭瘟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若成年鸭感染,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大流行年份,患病雏鸭的死亡率可达95%以上。

(3)病鸭、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鸭、被两者排泄物污染的各种用具均可作为鸭瘟的传染源。

(4)鸭瘟的传播途径在自然情况下是消化道,同时眼结膜、吸血昆虫、交配、呼吸道等也可作为鸭瘟的传播途径。

3 临床症状(1)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 d,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到43 ℃以上且持续不退,病鸭翅膀下垂,羽毛松乱,精神萎靡,走动困难,食欲减退,渴欲增加,严重时,病鸭静卧地上。

(2)病鸭流泪、眼睑水肿,周围有脓性分泌物,角膜混浊,有时形成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炎,病鸭从鼻腔流出稀薄或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特征性症状。

鸭瘟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鸭瘟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鸭 巴 氏杆 菌病 ( 出败 ) 区别 。鸭 出败 一般 发病 急 , 程 短 , 鸭 相 病
般 3 7天 开始 出 现零 星 病 鸭 ,再 经 3 5天 陆续 出现 大 批 病 — -
鸭 , 病进 入 流 行 发 展期 和流 行 盛 期 。鸭 群 整 个 流行 过 程 一 般 疾 为 2 6星期 。  ̄ 如果 鸭群 中有 免 疫 鸭 或 耐过 鸭 时 , 延 至 2 3个 可 ~ 月或 更 长 。
产 蛋 的母 鸭 , 可 能 由 于大 鸭 常 放 养 , 较 多 机会 接触 病 原 而 这 有 被感染 。 鹅也 能 感 染 发病 。 很 少形 成 流 行 。 周 龄 内雏 鸡 可 人 但 2
工感染致病 。 野鸭和雁 也会感染发病。 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
禽 的接 触 而 直 接传 染 ,也 可通 过 与 污染 环 境 的接 触 而 间接 传 染 。被 污染 的 水 源 、 舍 、 具 、 料 、 水 是 本 病 的主 要 传 染 鸭 用 饲 饮
3 病 理变化
出现 急 性 败 血 症 , 身 小 血 管 受 损 , 致 组 织 出血 和 体 腔 全 导
流 皿 , 具 搁化 追 膜 出血 儿
实 食


质器官出血 , 坏死 。食 道 与 泄 道 黏 膜 有 纵 行排 列 呈 条 纹 状 膜 易 剥 离并 留下 溃 疡 斑 痕 。
品种 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 、 麻鸭易感性较高 , 北京鸭次之 ,
自然 感 染 潜伏 期 通 常 为 2 4天 ,0 日龄 以 内雏 鸭较 少 发病 。 - 3 在
色病灶 , 后期转为深棕色 , 与黏膜分界明显。胸腙有大量 出血 点和黄色病灶 区 , 在其外表或切面均可见到。雏鸭感染 时法 氏 囊充血发红 , 有针 尖样 黄色小斑点 , 到后期 , 壁变薄 , 囊 囊腔 中 充满 白色 、 凝固 的渗出物 。 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 色 肝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31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王凌 卢一丰 张玲琴/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畜牧水产站 211800摘 要: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典型临床症状是头颈肿胀、站立无力、排出灰色或绿色粪便、体温升高等,诊断性的解剖病变为食道和泄殖腔粘膜附着假膜且不容易剥离以及肝脏表面有纤维性物质。

无论什么季节均容易感染此病,尤其在秋季最易感染发病,在此将鸭瘟症状、解剖变化和治疗方法简单汇总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鸭群;鸭瘟;传染病;症状在鸭群饲养过程中,往往会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较差,温度过高或过低,饲养密集以及卫生防疫不当等原因,引起鸭群感染发生鸭瘟,病鸭一般表现爬地不起、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眼睑粘连、头颈肿大、呼吸困难、发出嘶哑声音、排灰绿色稀粪等。

并且鸭瘟能够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鸭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 鸭瘟症状鸭群感染鸭瘟病毒后,一般潜伏期为2~5d ,刚开始发病时,病鸭体温突然升高到43℃~44℃,稽留型高热。

致使病鸭表现精神萎靡、羽毛松散、翅膀下垂、头颈缩起、站立无力、伏地不起、不愿活动、不能下水,即使强行驱赶下水,也会很快挣扎上岸。

病鸭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严重的不再采食,但是饮水量增加,典型症状为:眼睛流泪和眼睑水肿、甚至粘连。

刚开始眼睛流出浆液性分泌物,能够湿润眼周围的羽毛,随着病情的加重,分泌物呈粘稠或脓样,致使眼睑粘连或外翻,眼结膜充血、出血或呈现小溃疡灶。

发病初期病鸭鼻腔流出稀薄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分泌呈粘稠或脓性,致使病鸭呼吸困难和发出嘶哑叫声,有的出现咳嗽症状。

同时发生泻痢,粪便呈灰白色或绿色,泄殖腔周围的羽毛沾满粪便结块,泄殖腔外翻,粘膜充血且有出血点,表面覆盖一层假膜且不易剥离。

有的病鸭头颈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用手触摸有波动感,所以鸭瘟又叫“大头瘟”。

2 治疗方法2.1 西药治疗方法 鸭瘟属于病毒性传染病,西药对治疗鸭瘟不会有明显效果。

但是在鸭群发生鸭瘟疾病后,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鸭群不爱活动,致使体质下降、抗病能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鸭瘟的治疗方法

鸭瘟的治疗方法

鸭瘟的治疗方法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由鸭瘟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存于病鸭的内脏、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之中。

它传染快,通常好鸭染上病毒后3~7天死亡,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一下鸭瘟的治疗方法。

鸭瘟病因
鸭瘟又称病毒性肠炎。

是由鸭瘟疤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毒广泛分布于病野鸭各组织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尤以肝、脾、脑中含量最高。

病毒还能感染鸭蛋,使之成为死胚蛋。

鸭瘟对各种年龄的野鸭均易感染,成年鸭和产蛋鸭易感性更强。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鸭和带毒鸭,传染渠道为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和交配等。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多发。

鸭瘟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3-7天。

病初即发高热,体温达42℃以上,发热3-4天;精神痪靡,头颈缩起,两翅下垂,羽毛蓬乱,两脚麻痹;食欲减退或拒食,饮欲增加;不肯下水,强行赶下去会挣扎上岸;头颈肿大,呼吸困难,叫声嘶哑;腹泻便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常污染肛门周围羽毛;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时粘膜外翻。

鸭瘟防治
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发病早期,每只注射0.5-1.0毫升抗病血清,有一定疗效。

用多聚肌昔酸每只注射1毫升,3天1次,也有一定效果。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如75%的酒精、0.5%石炭酸60分钟和0.5%的生石灰、0.5%漂白粉30分钟能将病毒杀死。

所以,定期进行认真消毒是预防的有效措施;此外,用鸭瘟鸭胚化弱毒疫苗对20日龄雏鸭首免,4-5月后加强1次。

对3月龄以上的野鸭免疫1次,有效期可达1年,预防效果也不错。

新型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新型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6 10 对于 发病 的肉鸭只能予 以淘汰 。 该病主要 畜牧 局 2 2 0 )
。。 农 知识 料学养殖 .

一 _ 一 一
殖参考。
流 行 病 学
者 眼睑、肿胀或翻
出于眼眶外 ,翻开 眼睑可以见到 眼结 膜充血或有小点 出 血 ,甚至形成小溃 疡 ,头颈部肿胀也 是该病 的一个明显 症状 ;排 青色或绿
从 2 01年 开 0 始 ,在 山东 省一 些 地 方 发生一 种主 要 侵 害 1月龄 以下 雏 鸭 ,而 成年 鸭发病
家 禽 科 学
诊断与防治
饮欲增加; 羽毛松 乱无光泽 , 新型鸭瘟是 一种临床症状 和剖检变 减少或废绝 ,
两翅下垂 、 脚麻痹无力 , 两 行走困 化与鸭瘟相似的急性 、 败血性传染病 。 该 缩颈 ; 病 其特征性症状 是流 病传播快 , 发病率 和死 亡率都很高 , 目 难 , 重者 卧地不起 。 是
0 这 对 提 高 雏 鸭 成 活 率 与 产 蛋 性 能 都 水 加 l% 的韭 菜 拌 饭 。
晴天 1 ℃~ 3 鸭”最好 ,也可在 6 间养 “ 月 晚春鸭 ” ,或 特点。喂食前先用鸭篮放水 ,
在8 月间养 “ 秋鸭” 。
适 时开食 雏鸭出壳后的第 2 ,有 如遇 雨天或 天气寒 冷 ,在 室 内木盆 内放 天 ~1 5 1 3的雏鸭形似 觅食状 态 ,此 时可 喂食 。 水。7 4日内,每天放水在喂食后 1 分 /
前养鸭业中危 害严重的一种疾病 。 本文就 泪和眼睑水肿。病初流浆 液性分泌物 ,眼 周围的羽毛湿润、粘连 ,以后变成黏性 或 新型 鸭瘟 的流行 病
学 、临床诊 断及 防 治方 法等 作简 要的
脓性 分 泌 物 ,往 往

鸭瘟的诊断及防治

鸭瘟的诊断及防治
家鸭的潜伏期为 3~7d遥 病初通常表现为突然出现尧持续 存在的全群高死亡率遥 成年鸭死亡时肉质丰满袁成年公鸭死 亡时伴有阴茎脱垂遥 在死亡高峰期袁产蛋鸭群的产蛋率下降 25%~40%遥 2~7 月龄的商品雏鸭患病时呈现脱水袁 体重下 降袁蓝喙袁肛门常常有血染遥 病鸭表现为畏光袁眼半闭袁眼睑粘 连袁食欲减少或停止袁渴欲增加袁行动困难袁严重时卧地不起袁 驱赶时双翅扑地而行遥 病鸭发生下痢袁排出绿色或白色稀粪袁 泄殖腔黏膜充血尧出血尧水肿袁严重时黏膜外翻袁黏膜外有黄 绿色的假膜袁不易剥离遥 部分病鸭头颈肿胀袁俗称野 大头瘟冶遥 病后期体温下降袁精神高度衰竭袁不久即死亡遥 急性病程一般 为 2~5d袁慢的可延续 1 周以上遥 少数不死的转为慢性袁表现 为消瘦袁生长发育不良袁其特征为角膜混浊袁严重的形成溃 疡袁多为一侧遥 4 剖检变化
溶液对鸭舍及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遥 一旦发生鸭瘟袁应迅
速对鸭群进行全面检疫袁并采取严格封锁尧隔离尧消毒和紧急
预防接种等措施遥
预防时袁可接种鸭瘟鸡胚化弱毒活疫苗袁安全有效遥 2 月
龄以上鸭按瓶签注明的头份袁加生理盐水稀释袁每只鸭肌肉
注射 1mL遥注射后 3~4d 即可产生免疫力袁免疫期为 9 个月遥2
免卵黄抗体 2mL袁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遥 聚肌胞 1mg袁1 次肌
肉注射袁1 次 /3d袁连用 2~3 次遥
2014 年第 05 期 87
养禽
鸭瘟又名病毒性肠炎袁是鸭尧鹅尧天鹅等常患的一种急 性尧高致死性病毒病遥 其特征是病毒引起血管损伤袁导致组织 出血袁体腔溢血袁消化道黏膜有出血尧坏死病变袁淋巴器官受 损袁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遥 1病原
本病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袁常存在于病鸭的血 液尧组织器官尧分泌物及排泄物中遥 鸭瘟病毒不凝集红细胞遥 不同的病毒株毒力不同袁但具有相同的免疫学特性遥 本病毒 加热至 56℃时袁10min 后被杀死曰在 22℃下袁氯化钙干燥处 理病毒 9d 可灭活曰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中)农林科技科技创新与应用
鸭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王春梅宋子辉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朝阳122300)
1流行特点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夏和秋季发生多而重。

家鸭最易感染此病,鹅如与病鸭接触密切亦会染病。

任何品种、性别、年龄的鸭都能染、发该病,不过发病率和病死率稍有不同,番鸭、麻鸭等易感染性高于外来鸭和杂交鸭等,成年鸭发病率高于幼鸭,产蛋鸭病死率最高。

病鸭、带毒鸭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是主要传染源。

野鸭、野鹅常为带毒者,但一般不发病。

本病主要是经易感鸭与病鸭直接接触传播,此外易感鸭接触了被病鸭污染了的饮水、用具、水源、牧地、饲料和运输工具等也会被间接接触感染。

消化道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

该病毒不耐热,56℃10分钟可杀死,80℃5分钟可杀死,75%乙醇、0.5%石碳酸、0.5%漂白粉和5%石灰乳等药物对其有致弱和杀灭作用。

此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7天,病程多为2-3天,慢的1周以上,有极少数病鸭偶能康复。

2症状及病变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4d。

病初体温升高到43~44℃,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少吃或不吃,口渴,垂头缩颈,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完全麻痹时,伏卧不起,病鸭排绿色、灰绿色稀粪,不愿下水。

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一个特征症状,病初流出浆性分泌物,以后变成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严重者眼睑水肿或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见到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

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鼻分泌物增多、粘稠,叫声嘶哑,呼吸困难,常衰竭死亡。

急性病例,病程一般为2~5d,致死率在90%以上。

少数不死的转为慢性,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其最特征性的症状为角膜混浊,严重的形成溃疡,多为一侧性。

剖检除败血症的一般性病变外,还可见到一些特征性的病变,食道粘膜有纵横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假膜易剥离,剥离后留有溃疡斑痕。

泄殖腔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痂,粘着很牢固,不易剥离,粘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

肝脏不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坏死斑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周有环状出血。

3诊断
3.1鸭出败能使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发病,常呈暴发性流行。

一般病情急,病程短,数小时至24-左右即死亡。

病鸭除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外,一般无肿头、流泪、两脚发软、排绿色稀粪等鸭瘟特有的临床表现。

在病变方面,鸭出败的特征是肝脏上出现大小均一的灰白色针尖大坏死点,内脏器官的浆膜及黏膜(如胸腹腔的浆膜、心包膜及心外膜)充血出血,尤其是心冠脂肪有大量出血斑点,但食道和泄殖腔黏膜上不形成假膜。

取病死鸭的心、血或肝作抹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此外,抗生素和磺胺类等药物对巴氏杆菌病有一定的疗效,而对鸭瘟则全无效果!
3.2禽流感和禽副粘病毒感染的病原分别为禽流感病毒和I型禽副黏病毒,从临床症状和病变上看,这两个病与鸭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如都会出现肿头流泪、内脏器官出血、坏死等。

但通过病原鉴定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将三者区别开。

因为禽流感病毒和I型禽副粘病毒都可感染鸡胚,并有血凝活性,可用常规的微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

鸭瘟病毒未经适应前,不能感染鸡胚,也无血凝活性。

3.3小鹅瘟多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鹅。

临床特征为急性下痢,小肠中后段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腊肠样栓子,可用抗血清或相应的弱毒疫苗来控制病情。

3.4雏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于3~21日龄的雏鸭。

病雏表现共济失调,歪头扭颈、抽搐,常呈角弓反张,急性死亡,肝脏斑点状或刷状出血,胆囊膨胀,胆汁稀薄色淡。

4治疗
4.1常规治疗:①早期治疗每羽肌内注射0.5毫升抗鸭瘟高免血清,有一定疗效。

②成年鸭每羽肌内注射1毫升聚肌胞(一种内源干扰素),3日1次,连用2-3次,有一定疗效。

此法特别适用于因鸭瘟疫苗免疫失败而引发鸭瘟的治疗,可有效控制死亡并降低死亡率。

③复方利巴韦林(毒获灭或克毒剑)每100克配水200公斤,连用,3-5天。

④复方病毒哇可溶性粉用于饮水时每50克加水200公斤,用于拌料则每50克加入饲料100公斤,1天2次,连用3-5天。

⑤饮水时每50克复方金刚乙胺加水250公斤,1天1次,连用3-5天。

⑥禽用干扰素每瓶(10毫升)稀释25倍,肌肉注射1000羽。

4.2中草药治疗:①全蝎10条,娱蛤10条,党参50克,甘草60克,巴豆50克,车前子50克,郁金100克,蝗螂子50克,神曲250克,桂枝100克,高良姜100克,肉桂巧0克,川芍100克,木香20克,积壳50克,桑堪子100克,乌药50克,石膏250克,生姜300克,另配白酒600-1200毫升。

将上述中药和小麦6-9公斤、水7.5升一起煮(药物要用布包起来);煮干后再用白酒拌小麦,即可喂给鸭子吃。

本剂药使用1次后,可再煮喂同样剂量小麦1次。

l只病鸭每次可喂30克,本剂药一共可喂治100一250只鸭子(预防可喂鸭300-400只)。

无论治疗或预防,都应分2次喂给,每天1次,连用2天。

应注意的是鸭吃药后不可让它立刻下田和喝水,应关闭1小时,否则影响疗效。

此方的疗效可达87%。

②党参、车前子、朱砂、巴豆、白蜡、桑缥峭、积壳、乌药、甘草各50克,娱蛤、全蝎各10条,生姜、滑石各250克,神曲200克,桂枝、良姜、川苟各100克,肉桂150克,白酒0.5-1升,小麦或稻谷10公斤。

将药物用布包好与小麦同时入锅,加水以浸没小麦和药物为宜;先用武火煮,后用文火煮,待小麦吸进麦汁后再拌白酒喂鸭,本药剂可喂鸭400羽,喂药后4小时不可让鸭下水。

本方对此病有很好疗效。

③红花、山木通各20克,桃仁、醋炒香附各30克,黄连、甘草各10克,活全蝎、活地鳖各50克,威灵仙巧克,鲜松针(捣)60克,鲜小杨梅根、鲜芦根各80克,用1升米酒密封浸泡巧天后滤汁,每羽鸭1次肌肉注射3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显著。

④稻谷、仙鹤草、枫树油、红辣椒按100比10比1比1的比例加水适量同煮。

每天每羽鸭喂药50克,连喂3天,治愈率可达65-85%。

5预防
5.1综合措施:不从疫区引进种鸭,如必须引进时,一定要严格检疫,并隔离饲养2周,证明健康后,才能与原来的鸭群混合饲养。

禁止健康鸭群到鸭瘟流行区放牧。

定期用10%石灰乳或5%漂白粉溶液对鸭舍及其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一旦发生鸭瘟,应迅速对鸭群进行全面检疫,并采取全面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

5.2预防接种:鸭瘟鸡胚化弱毒活疫苗,安全有效,2月龄以上的鸭,按瓶签注明的头份,加生理盐水稀释,每只鸭肌肉注射1ml,注射后3~4d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9个月。

2月龄以下的雏鸭使用时,以50倍液浓度稀释疫苗,腿部肌肉注射0.25ml,免疫期为1个月。

参考文献
[1]张志美,张春华,张颖,等.鸭瘟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水禽世界,2008(4):28-29.
[2]邓玲玲,段志强.鸭瘟的诊断和防治[J].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 73-74.
[3]SAIF Y W,BARNES H J,GLISSON J R,et al.Diseases of poultry [M].11th ed.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3:354-363.
[4]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30-333.
[5]黄引贤.拟鸭瘟的研究[J].华南农学院学报,1959,1(1):1-13.
摘要: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鸭瘟的症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症状提出了诊断和治疗措施,从而为养殖鸭产业提供了宝贵的防治经验。

关键词:鸭瘟;诊断;治疗
23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