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鸭瘟(DP)
禽病学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8-鸭瘟)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第八节鸭瘟(Duck Plague,DP)一、简介:(1)名称: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
(2)宿主:鸭、鹅和雁形目鸟类。
(3)临床症状特点:(急性、热性、败血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肿头,流泪,体温升高,脚软,绿色稀粪(若打过疫苗,上述症状就并明显了)。
(4)病变特点:食道粘膜有假膜性坏死性炎症(注:念珠菌病也有此症状。
);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肝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
二、病原学:(1)鸭瘟病毒(DPV、DEV),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注:ILTV和MDV也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
(2)球形,有囊膜,156-384nm。
(3)基因组为双股线性DNA,约150kb。
(4)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pH3和11敏感(即对酸碱都敏感),对热敏感(56˚C10min灭活)。
(5)鸭胚成纤维细胞;9-14d鸭胚,初次分离不用鸡胚。
(6)不同DEV分离株的致病性有差异,但免疫原性基本相同。
三、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雁行目鸟类(鸭/鹅/天鹅等)。
(2)传染源:病鸭(鹅)和隐性带毒鸭(鹅)。
(3)传播方式: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水似乎也在病毒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
(4)潜伏感染,三叉神经节潜伏位点。
(5)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四、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1)病初体温升高达43˚C以上,高热稽留(注:AI也能引起体温升高);病鸭表现两脚麻痹无力(腿软),病鸭不愿下水,离群独处。
(2)腹泻,排出绿色或灰白色(黄绿色)稀粪。
(3)头和颈部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俗称“大头瘟”(注:AI、IC(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也能引起肿头),皮下组织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呈淡黄色冻胶样浸润物。
(4)流泪,眼睑水肿,眼结膜出血(眼底是红色的)。
(5)病鸭鼻中流出稀薄或粘稠分泌物,呼吸困难。
(6)食道粘膜出血、出现粗燥的条纹状纵向排列的黄色假膜(不易剥离,拿水冲不掉,剥离后会粘膜会出血;此外口腔和泄殖腔也会有假膜)。
鸭病之鸭瘟

鸭病之鸭瘟鸭瘟(duck plague, DP) 俗称“大头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肿头、流泪、排绿色稀便、体温升高、两脚瘫软、口腔或食道黏膜有黄褐色坏死伪膜或溃疡、泄殖腔黏膜出血或坏死、肝脏有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坏死点和出血点等为特征。
本病一旦发生,其发病迅速,传染性强,是目前严重威胁水禽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之- - 。
我国将其列为类动物疫病。
病原为鸭瘟病毒,又称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该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对热和干燥及普通消毒药都很敏感,但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
流行特点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鸭均可感染,绍鸭、番鸭、绵鸭、麻鸭及其杂交鸭等更为易感,而北京鸭、半番鸭(骡鸭)和樱桃谷鸭等易感性较差。
人工感染时,雏鸭较成年鸭易感,死亡率也高。
自然流行中时以成年鸭的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1月龄以内的雏鸭发病较少。
鹅在与病鸭密切接触时也能感染致病,在有些地区甚至可引起流行,应引起广大养鹅户的高度重视。
本病的传染源是(购人)病鸭、潜伏期感染鸭和病愈后带毒鸭( 至少带毒3个月)。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道、眼结膜和呼吸道,吸血昆虫和针头也可成为传播媒介。
本病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春夏之际和购销旺季流行严重。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 ~5天,病初病鸭精神委顿,缩颈垂翅,食欲减少或停食,体温升高达43C以上,呈稽留热型。
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而静卧,并且不愿下水。
病鸭的个典型症状是流泪和眼险水肿。
病初为浆液性分泌物,沾湿周围羽毛,之后变成脓性,粘住上下眼睑不能张开。
眼脸水肿或翻于眼眶外,眼结膜有充血、出血甚至溃疡。
部分病例见有头颈肿胀,故本病俗称“大头瘟”(图1-28)。
鼻腔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
发生腹泻,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沾污并结块,泄殖腔图1-28病鸭头颈肿胀,眼睑水肿黏膜可因水肿而外翻。
鸭瘟

鸭瘟(学名Duck Plague,DP)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禽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血管损伤导至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粘膜坏死性病变,淋巴器管受损以及实质器管的退行性变化等。
一、鸭瘟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夏之际和秋天最易流行。
公鸭抵抗力较母鸭强,成年鸭尤其是产蛋母鸭,发病和死亡率较为严重,而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的较少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潜伏期的感染鸭,以及病愈不久的带毒鸭(至少带毒3个月)。
病鸭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源、用具和运输工具、鸭舍周围的环境,都可传播鸭瘟。
鸭瘟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但也可通过呼吸道、交配和眼结膜感染。
二、鸭瘟主要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5天,发病初期,病鸭精神委顿、缩颈垂翅、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体温高达4~43.5℃病鸭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眼睑周围羽毛沾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甚至眼角形成出血性小溃疡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鼻腔流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污并结块,泄殖腔黏
三、鸭瘟防治措施:
使用感康多肽,感康多肽主治家禽家畜的病毒性疾病,对抗体难以控制的病毒性,细菌性和免疫缺陷性疾病有显著而独特的疗效。
用于防治鸡、鸭、鹅、鸽、珍禽类动物疫病;尤其是禽的强毒性新城疫、禽流行性感冒、传支、传喉、减蛋综合症、鸡痘、鸡伤寒。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白点病、鸭流行性感冒、小鹅瘟、鹅副粘、鹅流行性感冒等病毒病的治疗。
能迅速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的抗病力!。
鸭瘟课件(共35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两腿麻痹,行走困难
强行驱赶,则扑翅向前跳跃
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流鼻
黄绿色稀粪、甚至便中带血
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见败血症病变,体表皮肤有许多散在出血斑,眼睑常黏连一起,下眼睑结膜出血或有少许 干酪样物覆盖。
部分头颈肿胀的病例,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 食道黏膜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假膜易剥离,剥离后食道黏膜留有溃疡斑痕,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4d,病初体温升高(43ºC以上),呈稽留热。这时病鸭精神萎顿,食欲 减少,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
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 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一个特征症状,病初流出浆性分泌物,以后变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往往将眼
睑黏连而不能张开。严重者眼睑水肿或翻出于眼眶外,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 此外,病鸭从鼻腔流出稀薄和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个别病鸭见有频频咳嗽。 同时病鸭发生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污染并结块。 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黏膜外翻。病程一般为2~5d,慢性可拖至1周以上,生长发育
点,这种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雏鸭感染鸭瘟病毒时,法氏囊呈深红色,表面有针尖状的坏死灶,囊腔充满白色的凝固性渗出
这种病变具有特征性。 有些病例腺胃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 肠黏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
病理变化
泄殖腔黏膜的病变与食道相同,也具有特征性,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结痂, 黏着很牢固,不易剥离,黏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具有诊断意义。
产蛋母鸭的卵巢滤泡增大,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有时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 肝脏不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
精品课件禽病学-16鸭瘟精品文档

鸭瘟
鸭瘟
眼结膜充血、出血
鸭瘟
鸭瘟
眼结膜出血性坏死
鸭瘟
鸭瘟
头、颈部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浸润
鸭瘟
鸭瘟
或头、颈、胸部皮下有血性渗出物
鸭瘟
鸭瘟
有时腿部皮下也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鸭瘟
鸭瘟
口腔 黏膜出血,表面有一层黄绿色假膜
鸭瘟
鸭瘟
食道黏膜有特征性病变
鸭瘟
鸭瘟
感染早期食道黏膜出血
鸭瘟
鸭瘟
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
法氏囊严重出血
鸭瘟
鸭瘟
肠 浆
膜
面
可
见
深环
红形
色
出
血
环
鸭瘟
肠
黏
膜
漫 性 出 血 性 坏
环 型 出 血 和 弥
死
灶
人工感染鸭瘟病例,粘膜面可见多 处紫红色出血坏死灶,表面有伪膜
鸭瘟
鸭瘟
肝脏呈浅铜色,表面有不规则出血斑和白色坏死灶
鸭瘟
鸭瘟
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的出血和坏死灶
该斑心 病点外 变,膜 在使, 成其特 年表别 种面是 鸭呈冠 比红状 商色沟 品“有 雏刷密 鸭漆集 更样的 常”淤 见,血
鸭瘟
鸭瘟
鸭瘟
【临床特征】
鸭瘟
鸭瘟
病 初 精 神 萎 顿
鸭瘟
鸭瘟
厌食,缩颈垂翅(人工感染病例)
鸭瘟
鸭瘟
羽毛松乱,离群独处,呆立一隅
鸭瘟
鸭瘟
两腿麻痹,行走困难
鸭瘟
因
体
温
鸭瘟
升
高
,
病
鸭
大
量
饮
水
鸭瘟
兽医必备:常见鸡病的英文缩写.doc

兽医必备:常见鸡病的英文缩写
概述:夏季高温、潮湿的天气容易让鸡群出现不适,作为一名兽医,对个禽病的各个英文缩写的掌握是运用检索或是配用禽药的前提的基本知识之一,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鸡病的英文缩写常见鸡病的英文缩写
大肠杆菌---PED
白痢-------PD
伤寒---FT
绿脓杆菌---PA V
霍乱---FC
传染性鼻炎---IC
坏死性肠炎---NE
禽衣原体---ACH
慢呼---CRD
败血支原体---MG
滑液囊支原体---MS新城疫---ND 禽流感---AI
传染性支气管炎---IB
传染性法氏囊---IBD
马立克----MD
火鸡支原体---MM
传染性腺胃炎---TVP
传贫---IA或CAA或CA VD
结核---ATB
大肝和大脾病---BLS
番鸭细小病毒---MP
鸡病毒性肾炎---A VN
病毒性关节炎---V A
鸡鼻气管炎---TRT
禽轮状病毒感染---ARI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RE
鸡包涵体肝炎---IBH鸡痘---FP、PX 禽肺病毒---APV
鸭乙性肝炎---DVH
鸭病毒性肝炎(DVE)又名鸭瘟(DP)
心包积水综合症---HPS腹水综合症---AS 肉鸡猝死综合症---SDS
肿头综合症---SHS
传染性发育综合症---ISS
火鸡出血性肠炎---HE。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罕见猪病英文缩写之蔡仲巾千创作AR:沾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APP:沾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CT: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年夜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 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流行性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OD:水肿PWT:仔猪腹泻PRRS:繁殖与呼吸综合障碍症(蓝耳)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2:圆环2型病毒PDE:增生性肠炎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ED:流行性腹泻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沾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一、罕见禽病的英文缩写AI:禽流感ACH: 禽衣原体ATB:结核AVN: 鸡病毒性肾炎ARI: 禽轮状病毒感染APV: 禽肺病毒AS: 腹水综合症BLS:年夜肝和年夜脾病CRD: 慢呼败血DVH: 鸭乙性肝炎DVE: 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DP)FC: 霍乱FP、PX: 鸡痘FT: 伤寒HE: 火鸡出血性肠炎HPS: 心包积水综合症MG:支原体MS:滑液囊支原体ND:新城疫MD:马立克MM:火鸡支原体MP:番鸭细小病毒NE: 坏死性肠炎PED: 年夜肠杆菌PD: 白痢PAV: 绿脓杆菌RE: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SDS: 肉鸡猝死综合症SHS: 肿头综合症TRT: 鸡鼻气管炎TVP:沾染性腺胃炎VA: 病毒性关节炎ISS: 沾染性发育综合症IBH: 鸡包容体肝炎IA或CAA或CAVD:传贫IBD:沾染性法氏囊IB:沾染性支气管炎IC: 沾染性鼻炎二、罕见猪病英文缩写AR:沾染性萎缩性鼻炎PCP:沾染性胸膜肺炎APP: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CT:(仔猪)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年夜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日本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M.hyo:猪霉形体肺炎病原NE:坏死性肠炎OGU:食道胃潰疡OD:水肿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WT:仔猪腹泻PWC:断奶后年夜肠杆菌病PHE: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PE:增生性肠炎PED:流行性腹泻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RRS:猪繁殖呼吸综合症(蓝耳)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猪圆环病毒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CV-2:猪圆环病毒2型PIS:肠道螺旋体病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I:节段性回肠炎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IV:猪流感病毒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沾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
新型鸭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新型鸭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摘要对近些年来在恩施部分地区散养的麻鸭中出现的新型鸭瘟进行了症状和病理分析,并提出了诊断鉴别和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鸭瘟;病理变化;流行特点;防治措施鸭瘟(duck plague,DP)俗称“大头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enteritis,DVE),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鸭瘟病毒(duckplague virus,DPV)引起[1]。
鸭瘟是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
新型鸭瘟的急性、热性、败血性更强。
1923年该病最早在荷兰发现,1942年被确诊为一种新的独特鸭病毒病,我国自1957年在广东发现后,在许多地区都陆续出现DP疫情暴发。
近些年来在恩施部分地区散养的麻鸭中发现一种症状、剖检变化与鸭瘟相同的疾病,但常用的鸭瘟疫苗不能预防,发病后抗菌药物和鸭瘟抗血清治疗都无效,推测为一种DPV病毒变异引起的“新型鸭瘟”。
现将病理分析及防治效果报告如下。
1 新型鸭瘟发生特点1.1 病源资料2011年9—10月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汪营、南坪等乡镇农村发生一种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雏鸭,而成年鸭发病较轻的疾病,以皮下、脏器和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症状、剖检变化完全符合甘梦候著《禽病诊断与防治》[2]中鸭瘟的诊断标准,几乎所有染病禽都曾注射过常用的鸭瘟疫苗,且发现鸭瘟后早期也进行过抗菌药物和鸭瘟抗血清治疗,但疗效不明显,疫情仍继续发展,故推测该病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的“新型鸭瘟”。
1.2 症状及病变病鸭初期表现为垂头缩颈、精神萎靡,体温迅速升高到43 ℃以上,且持续不退,少吃或不吃,走动困难,排绿色、灰绿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被排泄物沾污,继而在鼻腔观察到浆液性分泌物,逐步变成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随后流泪伏卧不起,出现眼睑水肿,翻开眼睑可以见到眼结膜充血或有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部分病鸭表现出头颈肿大,最后呼吸困难,叫声嘶哑,至衰竭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 天鹅等的一种病毒性、急性、高度致死性 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流泪、脚软、 下痢、头颈部肿大,口腔、食道、泄殖腔 粘膜有淡黄色或黄绿色假膜或结痂,粘膜 坏死、溃疡。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 高,严重地威胁养鸭业的发展。
鸭瘟(DP)
一、病原 鸭瘟病毒
5.法氏囊萎缩、出血。
四、病理变化
雏鸭感染鸭瘟病毒时,法氏囊呈深红色,表面有 针 尖状的坏死灶,囊腔充满白色的凝固性渗出物。
鹅感染鸭瘟病毒后的病变与鸭相似。
鸭瘟:头、颈、胸部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浸润
鸭瘟:头、颈、胸部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浸润
鸭瘟:口腔黏膜出血,表面有一层黄绿色膜
鸭瘟:感染早期食道黏膜出血
复习思考题
1.自然条件下感染时,鸭瘟多发生在什么年 龄的鸭?其发病率、死亡率怎样? 2.急性型的鸭瘟有什么表现?剖检有哪些病变? 3.怎样预防鸭瘟? 4.鸭场发生鸭瘟后该如何处理?
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核 酸为DNA,呈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 对乙醚 和氯仿敏感. 病毒存在于鸭各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肝、脑、食道、泄殖腔含毒量最高。 可用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来分离病毒。
鸭瘟(DP)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感染鸭,少数鹅、雁也可感 染。成年鸭、产蛋母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月 龄雏鸭发病较少。 2.传染源:病鸭和潜伏期的感染鸭,以及病愈 不久的带毒鸭 (至少带毒3个月)。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 眼结膜、交配和吸血昆虫传播。
(2) 种鸭、蛋鸭:20日龄用鸡胚化鸭瘟弱毒苗首 免。1个月后再重复免疫一次,以后每年免疫二次。
母鸭的接种最好安排在停产时,或产蛋前一个月。
(二)发病时的措施
1. 立即分群隔离,病鸭禁止放牧、出 售,及时淘汰、深埋病死鸭,用20%石灰 水或3%氢氧化钠彻底消毒环境。 2.对可疑鸭群用鸡胚化鸭瘟弱毒苗进 行紧急免疫接种。 3.病初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治疗。
6. 部份病鸭头、颈部肿大。(图2)
( 二)慢性型:
慢性型往往由急性转变而成,病程在 1周以上,主要表现为消瘦、生长停滞, 特点为角膜混浊,严重者溃疡,多为一侧 性。
鸭瘟:羽毛松乱,离群独处
鸭瘟:两腿麻痹,行走困难
鸭瘟:强行驱赶,则扑翅向前跳跃
图1
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流鼻液
四、病理变化
多见充血、出血等病 变 不明显
两极浓染的球杆菌 有效
细菌学检查 抗菌素治疗
六、防制
(一)平时预防 1.坚持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供给全价的配 合饲料,不到疫区放牧 。 2.不从疫区引进种鸭,引进种鸭时,必须隔离观 察证明健康后才能合群饲养。
3.受威胁区要进行免疫接种
(1)肉鸭:7日龄用鸡胚化鸭瘟弱毒苗皮下注射首 免,20~25日二免,肌肉注射。
鸭瘟:食道黏膜有与其纵褶相平行的黄色假膜
鸭瘟:食道黏膜有与其纵褶相平行的黄色假膜
图7
图8
鸭瘟:肠浆膜面可见环形 深红色出血环
图9
图10
鸭瘟:人工感染鸭瘟病例,粘膜面可见多处紫 红色出血坏死灶,表面有伪膜
鸭瘟:直肠黏膜靠近泄殖腔部分可见坏死性病变
图12
鸭瘟:泄殖腔黏膜有出血性坏死病变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2要点 ⑴主要感染鸭,成年鸭、产蛋母鸭发病率和死亡 率较高。 ⑵病鸭发热、流泪、脚软、下痢、部份鸭头颈部 肿大。 ⑶剖检食道、泄殖腔粘膜有淡黄色或灰黄色假膜 覆盖,剥离假膜后露出出血斑点和溃疡灶。肝有坏死 灶和出血斑点。 ⒉鸭瘟和鸭出败症状有些相似,注意鉴别诊断。 ⒊实验室诊断 病料接种9-14日龄鸭胚分离病毒,分离的病毒可 用中和试验进行鉴定。 Dot-ELISA可作为快速诊断。
4.流行情况:呈地方性流行,传播快。本病死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夏秋季较多。
二、主要症状
(一)急性型:病程多为3~5天
1. 病鸭体温升高至43~44℃,稽留热。
2. 脚软、麻痹,不能站立,不愿下水。
3. 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腥臭味粪便。
4. 鼻流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鼻塞、呼吸困难。
5. 流泪,眼睑水肿。(图1)
鸭瘟与鸭霍乱的鉴别诊断
项目
病原体 流行情况 鸭瘟 鸭瘟病毒 主要感染鸭、鹅 流泪、眼睑水肿、 封闭 头颈部严重水肿 有“大头瘟”之称 鸭霍乱 多杀性巴氏杆菌 鸡、鸭、鹅等均感染 无 频频摇头 有“摇头瘟”之称
症 状 病 理 变 化
眼睛
其它 肺脏 食道和泄 殖腔粘膜
不明显
有灰黄色或黄绿色 结痂或假膜 无 无效
鸭瘟:肝脏呈浅铜色,表面有不规则出血斑和白 色坏死灶
鸭瘟: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的出血和坏死灶
图15
鸭瘟:心外膜,特别是冠状沟有密集的淤血斑点,使其表面呈 红色“刷漆样”,该病变在成年种鸭比商品雏鸭更常见
图17
图19
图20
图22
鸭瘟:产蛋鸭卵泡变形、变色并有出血
鸭瘟:蛋鸭卵泡破裂、腹腔内有血性内容物
全身皮肤、粘膜、浆膜出血,皮下组织呈弥漫 性水肿,尤以消化道粘膜炎性出血坏死最为特征。
1.头、颈、颌下、翅膀等处皮下组织发生明显
水肿,切开有淡黄色液体流出。 2.肝不肿大,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 或灰黄色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 外 围有环状出血带。 (图14~15 ~16)
四、病理变化
3. 消化道病变 (1)口腔、喉头、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 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假膜易剥离,剥离后食道粘 膜留有溃疡斑痕(特征性病变)。 (2)腺胃粘膜有斑点状出血、腺胃与食道膨大部 交界处有出血带或灰黄色坏死带。 (3)肠粘膜充血、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 严重。 (4)泄殖腔粘膜有黄绿色假膜。 (特征性病变) 4.卵巢滤泡增大、充血、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