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化学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元素周期律:族和周期的性质变化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与性质-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分子轨道理论基础-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3.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 反应速率:碰撞理论、活化能、催化剂- 化学动力学的基础4. 酸碱与电化学- 酸碱的定义: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和pOH的概念及其计算- 缓冲溶液的制备与作用- 电化学电池:伏打电堆、电解质溶液5.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溶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6. 热力学与化学能量-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熵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力学循环- 化学势能与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能量转换效率与能量守恒7.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 生物分子的化学: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8. 无机化学-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配位化学:配体、配合物、配位键- 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合物- 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9. 分析化学- 定性与定量分析-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 质谱分析与联用技术10.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信息- 实验室安全规范与事故处理- 化学品的储存与废弃- 化学信息检索与科学文献阅读- 科学研究方法与伦理这个概要提供了大学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撰写详细的文章,每个部分都可以扩展为一个章节,详细介绍每个概念和相关的化学原理。

记得在撰写时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确保逻辑连贯,并且格式规范。

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期末总结

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期末总结

生物分子:介绍有机 化学中的生物分子, 如蛋白质、核酸、糖 类和脂质等。
生物化学反应:介绍有 机化学中的生物化学反 应,如氧化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 功能关系,如蛋白质的 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 构与功能等。
生物化学反应机理:探 讨生物化学反应的机理, 如酶的作用机理、光合 作用的机理等。
色谱分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使不同物质在 色谱柱上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的组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与原理
仪器分析方法的 分类:电化学分 析法、光谱分析 法、色谱分析法 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原理:以物理或 化学方法为基础, 通过测量待测物 质与仪器之间的 相互作用来进行 分析的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反应自发 性的关系
酸碱反应与pH值计算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pH值定义: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范围通常为0-14 pH值计算:通过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 酸碱指示剂:用于指示溶液酸碱度的物质,如酚酞、甲基橙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应用:在化学、 生物、医学等领 域中用于测定物 质的组成、含量 和结构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 展趋势: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仪器 分析方法也在不断 发展,未来将更加 注重高灵敏度、高 精度和高可靠性等 方面的研究
样品处理与实验误差
样品处理: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
分析化学基础

大一化学知识点大全

大一化学知识点大全

大一化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在大一的化学课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化学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基础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电荷中性的中子组成。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化学元素表,它能够反映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5. 电子排布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如能级填充原理和洪特规则等。

第二章:无机化学知识点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大一无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1. 酸碱理论酸是指能够释放质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常见的酸碱理论有Arrhenius酸碱理论、Brønsted-Lowry酸碱理论和Lewis酸碱理论等。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其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发生还原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3. 反应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达到动态平衡,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通常是绝缘体。

第三章:有机化学知识点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大一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1. 烃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按照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不同可以分为脂肪烃、烯烃和炔烃等。

2. 单宁和醇单宁由羟基和苯环共同构成,而醇是碳链上含有羟基的化合物。

3. 醛和酮醛和酮是碳链上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它们的区别在于羰基的位置。

4.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是指有机分子中存在着连续的π键,从而形成共轭体系,具有特殊的共轭体系稳定性。

第四章:基础实验技术和化学分析在大一化学实验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实验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

大学普通化学复习知识点

大学普通化学复习知识点

配浙大普通化学第五版复习,根据注册结构师考试摘选课本内容编辑。

.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

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3.2溶液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系统环境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

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

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

大学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大学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大学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和电子壳层-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 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包括价电子数和电荷分布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力结合的键- 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的共用电子结合的键-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电子云的共享结合的键- 分子结构:通过原子间的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离散分子或离子晶体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反应速率受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平衡常数:表示反应物浓度比例的数值4. 酸碱理论和溶液- 酸碱理论:包括阿鲁尼乌斯酸碱理论和布朗酸碱理论-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 < 7 为酸性,pH > 7 为碱性,pH = 7 为中性- 强酸和弱酸:酸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其离解度- 强碱和弱碱:碱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其离解度5.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配平化学方程式: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6. 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 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物质间的能量转换-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 反应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描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7.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碳作为主要元素的化合物- 功能团:影响有机物化学性质和反应的基团- 碳链和分子结构:直链、分支、环状和立体异构体8. 配位化合物和过渡金属- 配位化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配体组合而成的化合物- 配位数: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数目-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中d区的金属元素9. 化学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的含量或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 分析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10. 核化学和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子- 放射性衰变:原子核发生自发性的变化,放出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如核能发电、医学放射性示踪等以上是大学化学期末复习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化学大一知识点汇总

化学大一知识点汇总

化学大一知识点汇总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 元素的原子结构: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3. 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周期数、周期内元素性质的变化、主族、副族、过渡元素、稀土元素、金属与非金属二、化学键与化合物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2.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与写式: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3. 分子化合物的命名与写式:元素名称和后缀、基团名称和前缀4. 电离反应与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5. 配位化合物与络合物:配体、中心金属离子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物质的化学式、反应条件、物质状态2.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3. 化学反应的平衡:平衡常数、平衡位置、平衡条件、平衡常数表达式四、溶液与溶解度1. 溶剂与溶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溶解度、溶解度曲线2. 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电离度、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3. 饱和溶液的浓度计算: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五、酸碱与pH1. 酸碱度的定义:酸、碱、酸碱指示剂、酸碱中和反应2. pH值及其计算:pH定义、酸碱指数、pH计算公式3. 酸碱的强弱:酸碱离解度、酸性常数、碱性常数、酸碱反应的平衡与常数六、化学计量与气体1. 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的计算2. 化学计量:摩尔比、混合物摩尔计算、限量反应、理论产率、实际产率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体积、摩尔数、万有气体常量、理想气体定律4. 气体分子速率与压强关系:高斯速率分布、分子平均速率七、热化学与热力学1. 热量的定义与测量:焓变、焓变的测定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自由能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焓变的计算、反应焓、标准生成焓、反应熵、反应自由能的计算总结:本文对化学大一的知识点进行了汇总,包括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溶液与溶解度、酸碱与pH、化学计量与气体、热化学与热力学等内容。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2、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有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基本分类。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最简单的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成分。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它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形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涉及到原子之间的重组、分子的断裂和生成等变化。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写方法。

它包括反应式、生成物和反应物等元素。

同时,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也要保持平衡。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改变物质的外在性质,如形状、颜色、状态等,而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这是一种微观世界的变化。

6、化学量和化学计量化学量是用物质的质量表示的,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

而化学计量是在实验中通过实际计量计算出来的化学量。

在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摩尔数以及化学量的匹配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7、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云层方式围绕着原子核。

同时,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在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具有相近的化学性质。

8、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它们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分。

而化合物则是由离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其特点是具有电中性和不稳定性。

9、原子结合和分子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原子结合,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而分子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10、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物质会发生相变,如气体变成液体(液化)、液体变成气体(汽化)等。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每个元素由一种原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各种元素进行了总结和分类的产物。

元素周期表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元素,能够清晰地展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和性质。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根据共用电子数的不同,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6. 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7. 酸碱盐酸是指具有酸性的物质,碱是指具有碱性的物质,盐是酸和碱中和而成的产物。

8.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物质的物质关系等。

9.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指用原子符号表示化合物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一种记号方式,而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11.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指在溶液中,酸碱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12. 锂电池原理锂电池是一种利用锂金属或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它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组成部分。

1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量。

14.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是指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具有的电化学活性的性质。

15.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指过渡金属化合物中,配位子和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作用。

16.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17. 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效应和热平衡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浙大普通化学第五版复习,根据注册结构师考试摘选课本内容编辑。

.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

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3.2溶液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系统环境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

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

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

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所谓均匀是指其分散度达到分子或离子大小的数量级。

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超过此相界面,一定有某些宏观性质(如密度、折射率、组成等)要发生突变。

系统的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当系统的状态确定后,系统的宏观性质就有确定的数值,亦即系统的宏观性质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系统的性质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一般只要确定少数几个性质,状态也就确定了。

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式。

状态函数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1)广度性质(又称容量性质),系统的某性质等于各部分该性质之和,具有加和性。

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均是广度性质。

(2}强度性质此类性质不具有加和性,其量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多寡无关,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特性。

温度与压力、密度、粘度等均是强度性质。

系统经过某过程由状态I变到状态ll之后,当系统沿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例如,等温可逆、绝热可逆、可逆相变等。

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在系统接近于平衡的状态下发生的无限缓慢的过程,从实用的观点看,可逆过程最经济、效率最高。

很明显,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任何两个广度性质相除)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

状态函数的计算在热力学中很重要,而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过程的始态与终态而与途径无关。

因此,在计算一过程状态函数的变化值时常常需要假设实现该过程的某一途径。

合成氨反应写成可见,对同一反应方程式,不论选用哪种物质表示反应进度均是相同的。

同一反应,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化学计量数就不同,因而进度也就不同,所以当涉及反应进度时,必须指明化学反应方程式。

对于反应热q,负号表示放热,正号表示吸热。

现代常用的量热设备是弹式热量计(也称氧弹),可以精确的测得恒容条件下的反应热。

弹式热量计中环境所吸收的热可分为两个部分:主要部分是加入的吸热介质水所吸收的,另一部分是金属容器等钢弹组件所吸收的。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由于反应热与系统的状态有关,所以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明反应热的同时,还必须注明物态、温度、压力、组成等条件。

习惯上,对不注明温度和压力的反应,皆指反应是在T = 298 .15 K , p = 100kPa下进行的。

应当指出,同一反应可以在定容或定压条样下进行,前述的弹式热量计测得的即是定容反应热q v,而在敞口容器中或在火焰热量计测得的是定压反应热q p。

一般若没有特别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qv,而“反应热”均指定压反应热q P。

将能量守恒定律应用于热力学中即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式( 1.11)就是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它表示封闭系统以热和功的形式传递的能量,必定等于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

热力学能既是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所以是系统自身的性质,是状态函数。

系统处于一定的状态,其热力学能就有一定的数值,其变化量只决定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即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三个特点:①状态一定,其值一定;②殊途同归,值变相等;③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T存在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称为热,并用q值的正、负号来表明热传递的方向。

若系统吸热,规定g为正值;系统放热,q为负值。

q的SI单位为J\。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的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都叫做功。

以符号w表示,其SI单位为J 。

规定系统得功,w为正值;系统做功,w取负值。

热力学中将功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两类。

在一定外压下,由于系统的体积发生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又称膨胀功)。

功和热都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它们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途径有关。

但应注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它们的总量(q+w)与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的改变量U相等,只由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决定,而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I.定容反应式(1.12)表明:定容反应热全部用于改变系统的热力学能,或说定容反应热等于系统热力学能的增量(也称改变量)。

定容反应热也只取决于始态和终态,这是定容反应热的特点。

式子(1.13)是热力学函数焓H的定义式,H是状态函数u,p,V的组合,所以焓H也是状态函数。

式(1..14)中△H是焓的增量,称为焓变.显然,焓变与u相同,其SI单位为J。

在定压过程中,如焓变小于零,表示系统放热;若焓变则为吸热反应。

故定压反应热也只取决于始态和终态,这是等压反应热的特点。

可以得出: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后来称为盖斯定律。

可得出同一反应的q p和q v的关系为对于只有凝聚相(液态和固态)的系统,1.热力学标准状态与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物质的热力学标准态强调物质的压力必为标准压力p e,对温度并无限定。

单质和化合物的相对焓值,规定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时反应的焓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一般选T=298.15 K为参考温度。

生成焓是说明物质性质的重要数据,生成焓的负值越大,表明该物质键能越大,对热越稳定。

2。

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在标准状态时反应的摩尔焓变叫做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298.15K温度下标准摩尔反应焓等于同温度下各参加反应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与其化学计量数(有正负区别)乘积的总和。

求反应的摩尔焓变除注明系统的状态(T,p,物态等)外,还必须指明相应的反应计量方程式。

若系统的温度不是298.15K,反应的焓变会有些改变,但一般变化不大,即反应的焓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

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这种在给定条什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叫做自发反应或自发过程。

“自发过程都是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

这是一切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

应注意:自发并不意味迅速。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还与给定的条件有关。

但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无法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过程方向和限度。

为此要引进新的热力学状态函数熵S和吉布斯函数G。

这就是说,系统倾向于取得最大的混乱度(或无序度)。

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的混乱度(或无序度)可用熵来表达,或者说系统的熵是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的混乱度或无序度)的量度,以符号S表示之。

系统的熵值越大,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的混乱度越大。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表达为:在隔离系统中发生的自发进行反应必伴随着熵的增加,或隔离系统的熵总是趋向于极大值。

这就是自发过程的热力学准则,称为熵增加原理。

上式表明:在隔离系统中,能使系统熵值增大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熵值保持不变的过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即可逆过程)。

这就是隔离系统的熵判据。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时,一切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都等于零。

(i)对同一物质而言,气态时的熵大于液态时的,而液态时的熵又大于固态时的。

(2)同一物质在相同的聚集状态时,其熵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一般说来,在温度和聚集状态相同时,分子或晶体结构较复杂(内部微观粒子较多)的物质的熵大于(由同样元素组成的)分子或晶体结构较简单(内部微观粒子较少)的物质的熵。

(4)混合物或溶液的熵值往往比相应的纯物质的熵值大利用这些简单规律,可得出一条定性判断过程熵变的有用规律:对于物理或化学变化而论,几乎没有例外,一个导致气体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反应总伴随着熵值增大。

熵是状态函数,反应或过程的熵变,只跟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其计算及注意点与焓变的相似。

可忽略温度的影响,可认为反应的熵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

G=H-TS式中吉布斯函数G是状态函数H和T.S的组合,当然也是状态函数。

对于等温过程:反应自发性的判断根据化学热力学的推导可以得到,对于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一般反应,其自发性的判断标准(称为最小自由能原理)为应当指出,如果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除体积功外还做非体积功w。

则吉布斯函数判据就变为(热力学可推导出):此式的意义是在等温、等压下,一个封闭系统所能做的最大非体积功(一w‘)等于其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少(一△G)。

热力学等温方程可表示为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有两个关系式。

第一,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力p‘之和。

第二,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之乘积,即只有在高温低压时,才可近似按理想气体处理。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及应用(1)与物质的焓相似,物质的吉布斯函数也采用相对值。

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