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操作标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分
值
准质备量20分
1
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少•项扣1分,•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3
2
备齐用物:清洁治疗盘、无菌治疗巾、无菌持物镀及缸、无菌纱布、l-2ml注射器2具、皮肤消毒液、无菌棉签、手消毒液、利器盒、砂轮、注射卡、弯盘、表、笔:按医嘱备药。(少,种扣I分)
4
10
再次核对。(未做不得分)
3
11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少做一项扣2分)
5
终末质量10分
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螺,无菌观念强。(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2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不到不得分)
2
3
注射部位、进针角度及针头进入长度符合要求。(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2
4
关心患者,注射过程中能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做不到不得分)
3
8
将用物按使用顺序置于治疗车上,摆放合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1
操作流程质量70分
1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及腕带信息,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向患者解释,说明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帮助解决。(一项不符合要求扣3分)
10
2
选择合适、正确的注射部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情况。(部位不正确、未评估各扣5分。)
8
6
进针深度针梗的1/2-2/3,避免过深刺入肌层或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不符合要求扣6分)
6
7
松开绷紧皮肤的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未抽回血扣4分,未询问扣2分。)
皮下注射考核评分指标

皮下注射考核评分指标一、注射技术(40分)1. 前操作(10分)- 仔细观察患者病历和注射医嘱,确认用药的准确性和注射部位。
- 洗手、佩戴手套,准备所需的药品和注射器具。
2. 注射准备(10分)- 检查药品名称、剂量、颜色和过期日期。
- 注射器、针头或针头套等工具的选择与准备。
3. 技术正确性(20分)- 通过正确的姿势定位注射部位,避免伤及神经、血管和骨骼。
- 注射穿刺角度适当,避免深度和角度不正确导致药物在皮下组织间增加。
- 解除皮下组织张力,减少疼痛和刺激。
- 确保患者的舒适和自尊心的尊重。
二、医疗安全(30分)1. 身份确认(5分)- 核对患者的身份、姓名和住院号等基本信息。
2. 药品确认(10分)- 将药品与医嘱进行核对,确认药品的名称、剂量和适应症。
3. 药品注射(10分)- 按照规定的时间、剂量和方法正确注射药品。
4. 异常反应处理(5分)-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 针对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药或联系医生。
三、沟通与合作(20分)1. 患者沟通(10分)- 倾听患者的意见、需求和顾虑,并尽力解答疑问。
- 给予患者足够的信息,让其了解所接受治疗的过程和目的。
2. 与团队合作(10分)- 与护士、医生和其他团队成员积极合作,分享关键信息。
- 遵循医疗团队的规定和安排,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记录与报告(10分)1. 记录准确性(5分)- 准确记录注射的时间、剂量、部位和患者的反应等信息。
2. 不良事件报告(5分)- 准确报告和记录任何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和医疗差错。
以上是皮下注射考核评分指标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皮下注射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皮下注射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时间不足扣1-3分。
注射角度不准确扣2分,进针速度过快或过慢扣1分,注射过程中不注意患者感受扣1分。
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未及时给予鼓励扣1分。
拔针不迅速扣1分,未轻压针刺处扣1分。
未再次核对扣1分,未交待注意事项扣1分。
未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扣1分。
总分值:60分评分标准:本次考核的评分标准是皮下注射操作的规范流程和标准,以及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和人文关怀能力。
在操作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合作情况,并评估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和注射部位状况。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安全与舒适,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消毒皮肤,正确注射药液,并随时询问患者感受。
操作后,要再次核对患者和药物,并交待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和用物。
评分时,要根据操作者的准备、操作流程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值为60分。
3.在注射前要评估患者的注射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情况,确保安全。
4.在注射后要了解用药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三)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并做好准备。
2.携带所需用品到患者旁,核对患者身份并帮助其取舒适的体位。
3.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并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4.根据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
5.对于过度消瘦的患者,要捏起局部组织并减小穿刺角度。
6.在抽回针头时,如果没有回血,缓慢注入药液。
7.快速拔针并轻压注射部位片刻。
四)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配合方式和注意事项。
2.在皮下注射胰岛素时,根据胰岛素的种类指导患者及时进食,以免低血糖。
五)注意事项:1.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进行皮下注射。
2.观察注射后是否有不良反应。
3.选择注射部位时应避开炎症、破溃或有肿块的部位。
4.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六)相关知识:1.皮下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皮下硬结、低血糖反应和针头弯曲或折断。
详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手册。
2.常用的皮下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技术操作要求
分值
扣分及原因
实际得分
准备质量标准20分
评估:药物的浓度、剂量、注射目的
3
患者身体状况、意识、配合情况,有无药物过敏史
3
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4
再次查对
4
排气,进针无回血,推注药液
5
告知观察患者,询问感受
5
拔针,告知注意事项
5
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
整理用物,消毒双手,记录
3
终末质量标准20分
执行“三查八对”
5
与患者沟通效果好
5
操作熟练、规范
5
药物剂量准确,注射部位恰当
5
合计
100
4
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无硬结等
3
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
物品: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3
环境:清洁、安全、光线适宜
2
体位:取舒适体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3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60分
处理医嘱,告知患者用药目的
5
检查药物质量
5
抽取药液剂量正确
5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
“三查八对”,告知患者
5
舒适体位
3
选择注射部位
护理操作《皮下注射法》评分表

注射毕,以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迅速拔针
5
再次查对,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
其他
20
l、人文关怀
lO
2、菌原则
10
监考老师签名: 日期:
10
操作程序与步骤
55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
5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避免在炎症或瘢痕部位注射。用0.2℅活力碘消毒皮肤,消毒面积6cm*6cm,待干
10
再次查对患者后,抽吸药液,排气
5
检查对后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尖斜面朝上,针尖与皮肤呈30-40度角迅速刺人针梗的2/3,一手固定针栓,另一手抽吸无回血,推药
皮下注射法评分标准
序号
项日
总分
内容要求
分值
扣分
扣分
扣分
扣分
扣分
扣分
准备
15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并说明来意
4
查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
4
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皮肤
3
注射点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两侧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4
用物
10
无菌治疗巾、治疗盘、手套、0.2%活力碘棉签、2.5或5ml注射器、注射卡、注射药物、砂轮、弯盘、干棉签、利器盒
皮下、肌肉注射操作规程

皮下注射操作规程【定义】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HD)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1.注入小计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
【评估】1.患者的用药史与过敏史。
2.了解注射部位有无破损、疖肿及皮下脂肪硬化、萎缩等情况。
3.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计划】1.用物准备治疗盘一套,2ml注射器或专用注射器及针头,注射卡,医嘱用药。
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按需要询问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环境准备按无菌要求,保持整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患者。
【实施】1.操作步骤2.健康教育(1)讲解药物的药名、作用,告知患者做好药疗效果观察。
(2)对需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加以培训,使患者或家属能够熟练操作。
【评价】1.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
2.步骤清晰,操作规范。
3.治疗性沟通有效,患者感觉安全并积极配合。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皮下注射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号:考官:肌肉注射操作规程【定义】肌肉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目的】注入药物,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评估】1.注射部位皮肤与肌肉情况。
2.患者对注射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及合作程度。
3.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计划】1.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消毒用物、无菌棉签、注射器、弯盘、砂轮、按医嘱备药、包布垫、注射卡。
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7号)针头等。
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按需要询问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环境准备保持安静、清洁、温度适宜,必要时用屏风或拉帘遮挡。
【实施】1.操作步骤2、健康教育(1)讲解药物的药名、作用,告知患者做好药疗效果观察。
皮下注射技术护理操作规范

皮下注射技术护理操作规范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状况。
4.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消毒皮肤。
3.根据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
4.过度消瘦者,捏起局部组织,减小穿刺角度。
5.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
6.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勿揉搓注射部位,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
2.观察注射后不良反应。
3.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一、【评估】1.了解药物的浓度、剂量、目的。
2.患者身体状况、意识、配合情况,有无药物过敏史,局部皮肤状况、了解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的血糖及进餐情况。
注意保暖,选腹部等部位注射时保护隐私。
3.环境清洁、干燥、宽敞明亮,适宜操作。
二、【操作流程】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按医嘱备药,无菌弯盘或即刻盘,根据评估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及针头,安尔碘,瓶口贴,棉签,快速手消毒液,污物缸,锐器盒,PDA(护理记录单),治疗车。
预防接种时备0.1%盐酸肾上腺素。
3、具体操作(1)处理查对医嘱一评估告知患者一根据医嘱备药一检查药液(药名、浓度、剂量、失效期、质量)一消毒安甑(手掰开)或密闭药瓶瓶塞一抽吸药液一抽取后注射器放置于无菌弯盘或即刻盘内一携用物至床旁f查对患者床头卡、手腕带等~核对姓名并告知注射目的、药物名称及配合方法,必要时遮挡患者一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一根据情况可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等部位一观察局部皮肤及注射部位有无硬结一安尔碘消毒(进针点为圆心,直径>5cm)f干f再次核对姓名一排尽注射器内空气一左手绷紧皮肤,过瘦者捏起皮肤一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使针头斜面向上一与皮肤呈30。
〜40。
进针一迅速刺入皮下(进针深度为针梗2/3)-左手放松一抽回血一无回血方可缓慢推注药液一观察患者反应,问感受一用无菌棉签按压进针点一快速拔针一嘱患者按压2〜3分钟一再次核对一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一注射器按规定弃于医用垃圾袋内一整理衣物、床单元一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一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一整理用物一消毒双手一医嘱单签名一记录一回治疗室按规定处理各种物品洗手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2、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
以免刺入肌层,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3、凡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可用于皮下注射。
四、【理论提问】1、皮下注射的常用部位有哪些?答: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腹部、背部、脊柱两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下注射操作标准
皮内注射(青霉素)操作标准
姓名日期考核者分数
静脉采血技术标准
微量血糖检测操作标准
密闭式安全型(BDY)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标准
皮下注射操作标准
体温测量操作标准
血氧饱和度检测操作标准
口腔护理操作标准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标准
口服给药操作标准
氧气吸入操作标准(中心供氧)
雾化吸入(超声法)操作标准
咽拭子标本采集操作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标准
洗胃(洗胃机)操作标准
物理降温(温水或乙醇擦浴)操作标准
物理降温(冷湿敷)操作标准
膀胱冲洗(三腔尿管)操作标准
导尿技术操作标准
灌肠技术操作标准
鼻饲技术操作标准
换药技术操作标准
非同步心脏电除颤术操作标准
听诊胎心音技术操作标准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姓名日期考核者分数
会阴消毒操作标准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操作标准
T管引流护理操作标准
患者约束发操作标准
会阴湿热敷疗法
姓名日期考核者。